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规划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193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规划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规划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规划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规划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规划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规划研究.docx

《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规划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规划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规划研究.docx

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规划研究

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规划研究

——深刻领会牡丹江市委十届十四次全委会精神

序言

2010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牡丹江市十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隆重举行,会议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四次全委会精神,总结“十一五”,明确我市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市委书记徐广国和市长张晶川都做了重要讲话。

会议还通过了《牡丹江市十二五规划》,对牡丹江为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委全委会报告中,回顾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时,用“三个翻番”、“三个迅速”和“三个提升”概括了城市发展的良好态势,这其中的一个“迅速”就是“通过大手笔规划、大投入建设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迅速改变了城乡面貌,增强了城市功能,拉开了城市框架,宜居、生态、幸福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是对“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4年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给与的充分肯定。

全委会报告还对“十二五”城乡规划建设发展提出明确的定位,指出“要着力加快城市化、同城化、一体化进程,在城市提档升级和大牡丹江、新牡丹江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特别是将区域空间布局规划纳入“十二五”规划中,使城乡规划的先导作用更加突出。

通过学习落实市委十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就牡丹江“十二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城乡规划建设的重点,未来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面貌,使规划局组织专家及业务骨干深入研究,在回顾总结城市发展进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市的发展提出规划策略,并做以解读。

一.牡丹江城市规划历程

(一)牡丹江城市概况

1.城市概况

牡丹江市位于东经128°02′~131°18′、北纬43°24′~45°59′,北部和西部与哈尔滨市相连,南邻吉林省的敦化市和汪清县,东部与俄罗斯接壤,是黑龙江省对俄经济贸易核心城市,是东北亚区域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牡丹江市现辖绥芬河市、宁安市、海林市、穆棱市、东宁县、林口县,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70万人(2007年)。

牡丹江市区划分为东安、西安、爱民、阳明四区,现市区总面积为2756平方公里。

2.历史沿革

牡丹江历史悠久,沿江两岸是满足祖先肃填及其后裔繁衍生息的地方,并一直与中原保持密切的联系。

再唐代是渤海国上京龙泉府管辖区。

金代属胡里改军民万户府。

明朝时期现市郊区兴隆镇乜河村已有人居住,属努尔干都司辖。

清朝年初,牡丹江一带成为满族人旗地,先属宁古塔将军管辖区,后归吉林将军管辖。

1896年,沙俄根据不平等的《清俄密约》攫取了在中国修建筑中东铁路权。

1903年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小火车站——牡丹江站,划定了铁路附属地。

在附属地内设政治、外交、司法、邮政和军警机构,牡丹江人口逐渐增多。

“9.18”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于1932年占领了牡丹江,在这里修公路,筑铁路,建立了侵略据点,掠夺中国资源。

1937年7月在这里设伪牡丹江省,12月设牡丹江市,此时人口达9.8万人,成为伪满东部大城市。

1942年成立东满总省,下属三个省。

市内有伪总省和市公署,市辖12个区,城市人口最高达24万。

1945年“8.15”光复改为牡丹江省。

1948年7月并入松江省。

解放后归属黑龙江省。

(二)城市规划历史

回顾牡丹江60多年的规划发展建设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城市

这一阶段要回到1935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牡丹江做为交通要冲,逐渐形成地区中心。

日本人开始谋划牡丹江未来的形态,想把牡丹江建设成所谓“东满重镇”,便制定了牡丹江历史上的第一个总体规划——都邑计划。

在当时的背景下,都邑计划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日本帝国主义主要目的是把牡丹江建成政治统治中心和经济掠夺基地。

但他们对牡丹江也进行了充分研究,采用了棋盘式的道路格局,便于用地使用,辅助以放射型道路,避免了棋盘城市的呆板。

对城市的规模进行了预测,规划总用地32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

城市主要的用地功能布局初步形成,如裕民工业用地功能,北山的生态游憩功能,铁路南侧的居住功能等,同时开始按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的总体定位是殖民消费城市。

都邑计划是最直接催生牡丹江棋盘式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其对牡丹江市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二阶段——发展壮大、冲击徘徊

(1)计划经济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市政府根据国家五年计划及全市经济发展趋势,设置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并于1956年编制了《牡丹江市初步规划》,1959年编制建国后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牡丹江市总体规划》。

比较合理的规划确定了城市的主要功能分区和布局。

城市建设基本能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实施,尤其在控制城市功能分区、道路骨架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建设重点是围绕工业项目布局,尤其是1952年,随着从沈阳等地迁到牡丹江的纺织、军工、木工等10大厂矿的建设,牡丹江市逐渐开辟三个工业区,碾子沟工业区(现大庆路)、两家子工业区(现机车厂)、东南部旧工业区(现木材加工厂)。

(2)十年文化大革命

10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是牡丹江城市规划遭到严重冲击的时期,受其影响,规划机构被撤销,人员调离,规划管理处于停顿状态,总体规划被搁置。

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速度特别缓慢,尤其是私建乱建严重,给总体规划实施增加了动迁的难度。

城市建设主要围绕工业项目进行,城市居住及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而且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对规划管理的破坏,造成了许多严重违反规划的建设,使城市改造困难加大。

第三阶段——30年辉煌

(1)规划之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体发展方针,并召开了全国城市建设会议,为牡丹江城市规划带来了春的生机。

市委市政府把城市规划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城市建设的管理机构得到恢复,并日益充实和健全,城市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以加快住宅建设为中心,以改善交通和美化城市环境为重点的综合开发与基础建设。

城市规划管理走上新台阶,1982年,市规划局正式成立;1984年,规划设计院正式成立,一批优秀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毕业分配到城市规划部门工作,城市规划管理逐步走到了“先行”和“龙头”地位。

规划局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城市规划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盘棋”的实施方针,有效的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政治地位和实施保障效果。

1981年,组织编制了《牡丹江市总体规划》,82年经省政府批准后,这份规划成为1981~2000年牡丹江市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规划确定城市规模总用地6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控制在81万。

城市性质是以轻纺、化工、机械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城市,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城市的工业开始由重工业向轻工业转变。

城区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在城区铁路以南以文化宫广场为中心,向西南江滨方向延伸;铁路以北以新华路为轴心向两侧扩展;东部以机车工厂、造纸厂生活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西部结合铁路编组站扩建,仓库区逐步向中远郊转移。

郊区重点建设兴隆、温春、铁岭、桦林4镇,同时发展东村、东和、新立、三道关、丰收5个居民中心点。

使城市形成中心和分散相结合、生活服务设施配套的多功能城市结构。

城市建设获得了新的发展,按总体规划建设了江滨新村等居住区,加快了旧区改造步伐。

同时也进行了部分市场开发的尝试,建设了牡丹江市第一个标准化小区——新荣小区。

但在一切以工业企业建设为主的建设方针下,城市基础设施老化、欠账问题逐步凸现,开始重点改造新建城市水、电等基础设施。

(2)开放发展

进入1990年代,改革开放热潮涌动。

随着城市的健康发展,牡丹江市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改革开放初期,牡丹江市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在全国中等城市中位居前列。

由于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加之,按照当时的统计,牡丹江市财政上缴比齐齐哈尔、佳木斯的总和还多。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1990年代,城市的建设用地紧张现象逐步凸现。

1993年,根据新的城市发展需要,牡丹江市又制定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的重点是解决城市未来的用地发展方向、城市性质,以及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在充分考虑了牡丹江的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规划提出了“一江居中,两岸同兴”的发展战略,即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跨江向江南发展,同时提出了建设园林城、森林城的目标。

城市性质为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是以轻化工业为主,国际经贸和旅游的综合性城市。

规划城市规模人口90万,用地90平方公里。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最重要的作用是是确定未来城市发展空间的方向,是使牡丹江市从滨江城市变为跨江城市的最基础性研究。

这一阶段的牡丹江市城市建设市场化速度明显,结合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一大批标志性市场开发工程出现,建设了海浪小区等。

但由于对速度的追求过大,使城市建设总体呈现质量偏低情况,特色不明显,形象不突出。

(3)追赶跨越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牡丹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进入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原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为适应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的大趋势,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立新目标、拓展新空间、提供新支撑。

2000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修编,2005年进行修订,200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统筹兼顾,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力求适应新世纪城市发展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居环境全面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规划城市性质: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北风景旅游城市。

规划重点一是实施“一江居中、两岸同兴”发展战略,启动江南新城区建设,二是提出未来城市以组团式结构发展,以江北老城位基础,江南城市建设为组团结构,形成3个城市组团(兴隆、海浪、新立)。

城市总体格局为“一江居中、两岸同兴、组团发展”,城市建设方针为“依山向南、两翼延伸、绿带相连、组团建设、工业外移、周边突破”,城市建设周期确定为加快改造桥北、整体提升江北、全面建设江南、近期南北互动、远期东西延伸。

新时期牡丹江城市建设也步入了新的阶段,由以政府和本土开发集团进行城市建设的阶段全面进入地产时代,大批国内著名的开发集团进入牡丹江市场,2003年,第一个外地开发集团建设的小区——滨江城市花园落成,其先进的建设经营理念为牡丹江地产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从牡丹江城市规划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城市发展虽然受许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但由于牡丹江一直以来坚持了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城市的建设发展并没有受到无可挽回的破坏。

城市规划工作者也一直坚持不懈地研究城市未来的发展。

但一直以来。

牡丹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却一直停留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去考虑,没有把牡丹江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去推敲,有些发展理念受现实条件影响,不能指导城市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2006年,受经济全球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鼓舞,牡丹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跳出牡丹江看牡丹江”的发展思路,树立“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观念的总体发展方针,给牡丹江城市规划工作注如了活力,开始以全新的理念审视牡丹江、定位牡丹江、规划牡丹江。

一大批战略投资者进入牡丹江,有代表性的有上海绿地、上海世茂、北京城建、宏达、广东粤水电、联华国际、宁波均胜等,牡丹江开始真正步入高标准规划建设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新阶段。

随着“大牡丹江、新牡丹江”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一系列关乎城市整体品味提升的建设举措相继显现,棚户区改造、三溪一河治理、产业园区建设等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十一五”是牡丹江市飞速发展的五年,经济领域突飞猛进,实现了“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四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翻两番”的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省内领先,经济总量位次前移,2009年综合发展指标跃居全省第一。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通过大手笔规划、大投入建设大牡丹江、新牡丹江,迅速改变城乡面貌,增强城市功能,拉开城市框架,宜居、生态、幸福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大牡丹江、新牡丹江”为理念,以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为目标,抢抓机遇,从更大的视野审视、定位、规划大牡丹江城市功能,打破行政、地域限制,突破瓶颈制约,用大规划牵动大建设,带动大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发展的大和谐。

(二)规划总目标

发挥优势,打破行政区划,突破结构束缚,实施城乡统筹战略,遵循“轴向扩散、板块崛起”的城乡经济发展格局,实现区域经济共同体。

构筑科学合理的大牡丹江城市新格局,并且与生态环境要求相匹配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系,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三)规划布局结构

大牡丹江空间结构概括为“双极带动、对流辐射、东西呼应、一线贯通”的城市群形态,总体布局为“板块、双核、一带”结构。

1.“板块”——即依据优势集中、集约发展原则,将全市划分四大经济板块:

中部板块、西部板块、北部板块、南部板块。

中部板块是核心板块,最具经济活力,是以东北亚区域商贸物流和进出口为主的现代化轻型加工业为主要功能,将牡海宁、绥东穆东西两极建设成具有高科技水准、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综合辐射作用的核心城市,将301国道区域将建成外向型现代化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对俄经济带。

西部板块是打造魅力牡丹江的空间载体。

以牡丹江、海林、宁安为主要发展城市。

依托区域旅游资源,将建成以镜泊湖国家风景名胜区、莲花湖风景名胜区为两翼、期间分布有唐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古城墙、古城址、林海雪原、中国雪乡、火山口地下森林风景区、威虎山森林公园、东北虎林园等辐射国内外的著名旅游地。

建设旅游专用通道,提高旅游设施档次,重点建设镜泊湖旅游风情名镇。

北部板块是建设牡丹江森林及矿产资源加工基地的空间载体,以林口、穆棱为主要发展城市。

发挥板块内林口、穆棱两地现有的矿产资源优势,并联合鸡西、七台河等资源型城市,衔接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以资源的精深加工、原材料加工及能源产业为重点的经济发展区。

南部板块是建设牡丹江持续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及加工基地的空间载体,以宁安、东宁为主要发展城市,以优质绿色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发展“健康”农业为指导思想,建设有自主品牌优势的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区。

2.“双核”——以同城化理念形成牡海宁大牡丹江核心都市区、以口岸扩张理念形成绥芬河—东宁—绥阳口岸城镇群及构筑绥东穆同城化格局。

牡海宁大牡丹江核心都市区依据同城化、一体化模式发展,以牡丹江市为中心,以海林、宁安两市为副中心,把此区域打造成为大牡丹江都市核心区。

绥芬河—东宁—绥阳口岸城镇群依托口岸优势,以建设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为突破口,实现口岸经济扩张,打造大牡丹江中心增长极。

同时研究口岸延展,构筑绥东穆同城化格局,以此带动整个沿边开放先导区的开发建设。

3.“一带”——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哈牡绥东对俄经贸加工区)

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是黑龙江省确立的八大经济区之一,以牡丹江市为中心,以滨绥铁路和绥满公路(301国道)为轴线,西连哈尔滨市,东经绥芬河、东宁口岸,延伸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连接多个经济园区,呈带状分布的经济区域。

境内境外全长700公里,牡丹江市境内长225公里。

建设有境内工业园区7个,境外工业园区3个。

经过几年发展和项目的进驻,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已有长足发展,依据成位牡丹江各市县发展的主要着眼点。

最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要加快提升哈牡绥东对俄经贸加工区水平,全力打造黑龙江沿边开放先导区,引领我省沿边开放带更好更快地建设与发展。

我市已经提出,在十二五规划中,努力把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打造成为面向东北亚的加工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

重点发展发展进出口加工、现代物流、旅游会展、外向型农牧业和高新技术5个支柱产业集群。

三.完善城市发展格局规划研究

伴随着“十一五”我市“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进程,城市规划建设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9年11月初召开的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全市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即:

突出城乡统筹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突出城市功能定位和区位优势,打造黑龙江省东南部中心城市;突出依山傍水特色,精心打造“一轴、一带、一心”,建设宜居城市;突出镜泊湖、百年口岸、中国雪乡旅游品牌,打造北国特色旅游城市;突出“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盘棋”,强化规划管理。

以空间发展规划为基础,完善城市发展格局,规划打破行政区划束缚,以同城化理念形成牡海宁大牡丹江都市区。

大牡丹江都市区是以牡丹江为主的,与海林、宁安共同组成的“金三角”中心城市,总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15万人。

大牡丹江都市区总体由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组团、永久生态屏障构成,总体结构概括为“三城、五镇、一心、十大组团”。

1.三城——牡丹江、海林、宁安

(1)牡丹江中心城区

牡丹江中心城区是牡丹江城市化水平最高、功能最完善的地区,是牡丹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社会经济地位无可替代。

未来,他仍然是大牡丹江核心都市区的重要城市化区域,是统领大牡丹江全面发展的中心。

按照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牡丹江中心城区重点构筑“一江居中,两岸同兴”的发展框架,实施依山向南、两翼延伸、绿带相连、组团建设、工业外移、周边突破的建设理念。

①全面加快江南新城区开发建设

江南新城区的重点是兴隆组团,按照功能定位,高标准抓好各大功能分区以及大型商服商务设施、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配套设施的规划。

重点建设沿江58公顷大型公建中心,彰显牡丹江市建筑风貌特色。

②以基础设施改善为主,推进老城完善及旧城改造

老城区要以完善商服物流、汽贸城、大学城等分区规划为主,推进要素资源整合,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商贸金融区、学府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等特色区域板块。

以“一轴一带一心”为突破,突出抓好城市广场和观赏性绿地的规划和建设,拓展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城市形象魅力。

旧城改造规划重点是棚户区。

要高标准做好新建小区规划,还要抓好小区周边基础配套设施、商服设施、公共设施规划。

目前棚户区建设已取得很大突破,再用三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市区近300万平方米棚户区规划改造任务。

(2)副中心海林、宁安两市

完善职能,强化与中心城市的联系,做好大型基础设施的沟通和协作。

三城一体化发展,建立利用共享机制,同时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海林总体定位为大牡丹江西部板块重点城市,大牡丹江核心都市区副中心城市,突出林海雪原品牌,建设林海新城风貌特色的生态化旅游城市,以林产品、山产品、生物制品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

宁安总体定位为大牡丹江南部板块重点城市,大牡丹江核心都市区副中心城市,突出镜泊湖及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特点,建设历史文化风貌特色突出的文化城,以旅游业、文化产业、生态农业为主导的城市。

2.五镇——桦林、铁岭河、磨刀石、五林、温春卫星城

(1)桦林镇

桦林镇未来将是牡丹江市工业外移的主要载体,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突破桦林”的战略部署,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在建设上遵循整体开发的策略,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政策。

(2)铁岭河镇

依托交通优势,以项目为牵动,规划建设物流基地,积极实施住宅开发项目,快速改变城镇面貌。

今年,以牡达物流为代表的物流项目已经在此形成了1平方公里的物流中心,为我市打造哈牡绥东物流中心奠定基础。

(3)磨刀石镇

衔接铁岭河哈牡绥东物流中心,承接中心城区工业转移。

(4)五林镇

是牡丹江东部“产业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新城集聚发展的载体,近期重点编制指导城镇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

(5)温春镇

以转型为主,依托现有高校及农业科技资源,形成特色产业组团。

重点对现有建材产业进行产业转型,规划建设环保项目。

3.一心——依托老黑山打造大牡丹江和新都市区中央生态核

中央公园处于大牡丹江核心都市区几何中心,位置突出,分别距牡丹江市7.5公里,海林市14.7公里,宁安市15.2公里。

老黑山山顶海拔高度250米,从山顶俯视四周,清晰可见牡丹江、海林、宁安城市整体风貌,山顶地势较平,约有6平方公里适宜建设的用地。

是形成“三城托一山、一山担三城”格局的重要基点。

其开发建设要将自身的独特性与牡丹江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明确老黑山在全省、全国乃至东北亚旅游产业链条中的定位,以特取胜,以精取胜。

打造集生态、度假、休闲、商务、会展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

总体功能定位:

城市标志、国际会议论坛、旅游基地、生态调节。

规划“区块—功能区”双重结构。

区块根据开发强度的不同进行划分,总体分为核心开发区、适度开发区与自然保护区三大区块。

功能区划分以项目主要功能为依据,总体分为十大功能区:

商务功能区、综合娱乐区、高尔夫球场、水上活动区、休闲运动区、度假区、抗日主题展示区、山间寺庙游览区、原生态风景区、科技农业观光区。

4.十大组团——兴隆组团、新立居住组团、镜泊湖风景名镇飞地组团、牡丹峰生态组团、三道关旅游小镇组团、磨刀石工业组团、五林工业组团、铁岭河物流组团海、浪空港组团、拉古物流组团

十大组团是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大牡丹江概念规划提出的组团建设设想。

每个组团不同于卫星城概念,以特色优势为主,建设服务中心城市的功能性组团。

以功能分类可以将十大组团分为四类:

(1)居住功能组团——兴隆组团、新立居住组团

兴隆组团式实施“一江居中,两岸同兴”战略启动的第一个组团,凭借优越的建设条件和区位,已经成为新牡丹江的代表,未来对兴隆组团的定位应站在大牡丹江角度,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是未来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象征。

新立居住组团是现行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规划居住组团,与中央公园(老黑山)隔江相望,规划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以居住为主,重点建设适合居住的大型社区及配套设施。

(2)旅游功能组团——镜泊湖旅游名镇飞地组团、牡丹峰生态组团、三道关旅游小镇组团

镜泊湖旅游名镇是黑龙江省重点打造的11个旅游名镇之一,不仅是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政府的战略命题,更是牵动牡丹江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项目,不仅是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要之举,更是城镇化、一体化的全新实践,其建设规模、拉动效应在牡丹江市城镇建设史和旅游开发史上绝无仅有。

镜泊小镇定位为世界级的、田园式的东北水乡、冰雪世界。

是集旅游、休闲、娱乐,居住、科普、观赏与一体的现代化名镇,镜泊小镇的总规划设计聘请日本著名设计师设计,由英国驻上海设计师修编完成。

在建设过程中,将坚持大手笔规划,以“一步与国际接轨”的标准,推进旅游开发和项目建设。

目前,镜泊小镇建设已经全面铺开,今年八月,全省建设旅游名镇的工作会议在牡丹江市召开,在会上省委书记对我市的建设工作给与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中的许多做法可以推广。

这次会议的召开,大大地提升了镜泊小镇在全省的知名度。

牡丹峰生态组团,总体定位为城市后花园,位于牡丹江市区东南,距市中心15公里,是迄今世界上距离城市最近的森林公园。

规划实施社会主义新林场建设方针,以旅游休闲为导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步实施,规划总用地32公顷,一期建设约15公顷,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三道关旅游小镇组团,以城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将该区域打造成城乡一体化,一次性解决“三农问题”的自然风景小镇,成为牡丹江都市区的全新功能区。

(3)产业功能组团——磨刀石工业组团、五林工业组团

两个组团是牡丹江市工业外移、扩大工业园区的主要载体,与桦林镇、铁岭河镇组成牡丹江市东部“产业新城”,重点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区、对俄贸易加工区、光伏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林浆纸一体化、煤化工产业园等工业园区。

规划大牡丹江都市区工业整体向城市东北部聚集,以五林、磨刀石工业组团及铁岭河、桦林两镇为拓展方向。

经初步统计,牡丹江市区东部现有工业园区及城镇工业用地约18平方公里,占全部工业用地的90%以上,依托工业组团向东部五林、磨刀石方向发展,可拓展工业用地约50平方公里,以建设城市东部“产业新城”为目标,以产业集聚为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