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故事创作中个性化人物塑造的常见方法.docx
《剧本故事创作中个性化人物塑造的常见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剧本故事创作中个性化人物塑造的常见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剧本故事创作中个性化人物塑造的常见方法
剧本故事创作中个性化人物塑造的常见方法
广播电视编导2011级2班
姓名:
詹超然
学号:
2011300236
指导老师:
吴波
关键词:
剧本构成人物塑造个性类型
摘要:
剧本创作是一部影视作品的基础,这个“基础”在这里,不仅仅在于剧本创作直接奠定了影视作品的情感基调和人物刻画,更在于它给影视作品后期的拍摄、场次的调控、演员的表演、剪辑完成都是一个标准和凭借,在它之后所有的发散和发挥都是基于它。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物所对抗的那股力量会是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这两类的混合体。
矛盾冲突是你的故事张力的源泉,它驱动了叙事主体在故事线上的运行。
影视剧作品的中心即是通过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个性化人物,以屏幕上的经典成为观众记忆中的经典。
人物要做到个性化,创作者就必须做到“舍”和“得。
”个性化人物的塑造才是一个优秀的影视剧本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千篇一律或是鹤立鸡群即在于能否塑造出一个有特色的、真实的、生动的个性化人物。
在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去刻画个性化人物的时候,一定要融入真实的创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生活体验,融入创作者对生活、对生命、对周遭、对社会、对情感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让情怀落地,让个性化人物有血有肉。
一、“一剧之本”——剧本创作构成的基本元素
随着国力的日益剧增,国情更加开放和包容,娱乐大众的精神生活已不仅仅是满足需要,如何拍摄出脍炙人口叫好叫座的影视作品也不再只是一项产业。
关注影视作品即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关注。
怎样创造出好的影视作品,怎样更多元化更有意义的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是每一个影视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问题。
因此,研究影视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剧本创作是一部影视作品的基础,这个“基础”在这里,不仅仅在于剧本创作直接奠定了影视作品的情感基调和人物刻画,更在于它给影视作品后期的拍摄、场次的调控、演员的表演、剪辑完成都是一个标准和凭借,在它之后所有的发散和发挥都是基于它。
剧本的最初是依附于舞台上的戏剧而产生的。
剧本,是戏剧不断发展的产物,是戏剧演绎的起点,也是发散表演的约束。
在和戏剧一同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如莎士比亚笔下作为文学作品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也有老舍笔下“改我一字,男盗女娼”的相互依存。
而随着小荧屏和大荧幕的不断普及,剧本已不仅仅在戏剧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按照应用范围,可分为:
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小说剧本,相声小品剧本等。
按剧本题材,又可分为喜剧、悲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惊悚剧等等。
尽管剧本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断发展,但万变不离其宗,剧本之于表演的意义未变,剧本创作的基础格式未变,剧本通过视觉感来创作的原理未变。
“以小孔见世界之大”,本文就通过研究影视作品剧本来浅析剧本创作与人物刻画。
这一章,将从背景故事、戏剧冲突、人物形象塑造三个方面论述其之于剧本创作的意义,以及这三个方面又是怎样在剧本创作中影响着人物尤其是个性化人物塑造和发展的。
(一)背景故事
影视剧本不同于戏剧剧本,跳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构造一副既有宽度又有深度的史诗级作品。
而作为能依托起这宏大场景、纷繁人物的故事发展的剧本,要想做到让观众深入其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就必须或将作品嵌入某段真实历史背景中,或重新构建一个架空的但完备令人信服的时空背景中。
这里所说的背景即是指社会背景、事件背景及剧中人物置身的背景,即环境背景,也是剧中人物具体活动的时空环境。
由此可见,对于剧本创作中的背景,一定要做到“真”和“实”。
“真”即是塑造的人物,勾勒的事件,展现的情感是符合剧本所设定的时空的,是不失真而令人信服的;“实”指的是所有辅助与角色刻画和情节深入的场景、道具、遣词造句、动作习惯、人物形象都是要实在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哪怕是时代局限性的。
无论是还原的“真实”或是假想的“真实”。
“细节决定成败”,影视剧作品中,未必会运用篇幅去特意交代所处背景,但一部好的作品,给观众的感觉或者是领略了一个峰回路转荡气回肠的故事,更多的是大时代背景下每个人物或者每种人性的发展。
结合本文的研究重点,剧本创作中背景故事的真实与否,第一步即是要让演员们有充分的信任感和代入感,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的进行表演和抒发情感,这样的影视作品才是能被人记住的作品。
作为近几年国产电视剧中的翘楚之作,《甄嬛传》
(1)无疑就是将背景故事拿捏的最精细的作品之一。
众所周知,《甄嬛传》改编自架空小说,就是说,在原著小说里,这是一个没有历史依附的故事,区别于小说文字独特的想象力和发散性,要想把这样一个时间跨度之大,涉及人物之多的作品搬上荧屏,要让电视机前各个年龄层和知识水平的观众都能喜爱,必须要将原著嫁接在真实历史中,故事可以是虚假的,但作为根基的背景一定要是真实的。
可喜的是,尽管难度很大,但《甄嬛传》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是比较圆满的。
将时代与人物揉捏,人物的悲欢离合推动着历史长河的向前,而历史的厚重又赋予了每个人物鲜明的时代烙印。
(二)戏剧冲突
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2)中指出:
一个传统的三段式结构的剧本一定会有两个情节点把整个故事分成开端、中段、结尾三个部分。
开端为建置部分,介绍人物、戏剧性前提、戏剧性情境,约占整个影片时长的四分之一;中段是“对抗”部分,展开主要人物如何遭遇和征服一个个障碍的故事,约占片长的四分之二;结尾交代故事的结局,讲述问题如何得以解决,约占时长的四分之一。
情节点是开端、中段、结局三个部分间的标志,也是影片中的“扣”,作为干扰事件,“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直到结局”这句话所归纳的,就是被称为“三段式结构”的影视剧本结构。
这一结构被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国的各个时期电影,在当代好莱坞电影流水线上,甚至在很多电影中找到将经典元素拆分成三段式,然后排列再组合,创造出新电影的例子。
尽管运用范围广泛,不可不否认这仍是最保险最叫好又叫座的影视剧本结构。
其中心就在于将戏剧冲突贯穿始终,用矛盾的产生——发展——升级——解决作为剧本的总体发展脉络。
结合本文的研究重点,悉德·菲尔德在《电影编剧创作指南》(3)中还指出:
“矛盾冲突是创作人物的一个主要元素。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物所对抗的那股力量会是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这两类的混合体。
矛盾冲突是你的故事张力的源泉,它驱动了叙事主体在故事线上的运行。
有些时候,矛盾冲突会迫使你的人物在剧本里的一个特殊场景或时刻做出反应。
”(4)由此可见,戏剧冲突决定着人物关系的设置,在冲突中塑造更丰满更有血有肉的人物。
(三)、人物形象塑造
在剧本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这里我们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研究,一是从整体看,一部影视作品中每一个人物之间关系的设置,情感的纠葛发展;再一个是从个体看,其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剧本整体间的联系。
从整体看,我们这里还是借用《甄嬛传》的例子,抛开其小说原著打下的精细刻画人物的基础外,作为剧本本身,《甄嬛传》浓墨重彩的描绘了整个紫禁城内形形色色的人物,从多疑的皇帝、阴谋的皇后、跋扈的华妃,甚至到每一个宫女丫头都有自己的人物特质和情感发展,并且其中每一对人物之间的关系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矛盾的发展冲突的激化不断变化着。
这就体现出了剧本创作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延伸性,无论是纵向的由时间带来的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的变化,或者是从横向来说人物之间互相影响带来的情感发展,剧本创作需要的是以人物为点不断延伸,最终由许多个人物共同勾画出一幅具有立体感的丰满的故事。
从个体看,这里就体现了剧本创作中人物形象塑造是具有淡隐性的。
即通过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决定在剧中人物“淡妆浓抹”的分配比例。
通过大篇幅大笔墨的刻画几个人物,甚至运用次要人物去辅助刻画,以着重点来带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淡隐性的把握和调控同时也是好的剧本的衡量标准之一。
二、剧本创作的核心:
“千人千面”个性化人物塑造方法
影视剧作品的中心即是通过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个性化人物,以屏幕上的经典成为观众记忆中的经典。
人物要做到个性化,创作者就必须做到“舍”和“得。
”“舍”,即是舍弃对人物身上单一性格特征的塑造,弱化人物的最显眼特点,强化人物的隐藏性格,使之不再符号化。
“得”,即是创作者需要使人物得到生命感,生命感不单单是指人物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而是将人物作为一个成熟个体,有成长历程有前史对现在的影响,有现在的经历为以后的遭遇和变化埋下的伏笔,使人物的发展是有迹可循有因有果的。
同时,创作者不仅要将人物当做凭空想象的角色,他应该是能落地的,是能真的出现在你我身边的。
因此,在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去刻画个性化人物的时候,一定要融入真实的创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生活体验,融入创作者对生活、对生命、对周遭、对社会、对情感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让情怀落地,让个性化人物有血有肉。
这一章,我们主要研究的就是,在坚持做到这两个方面的同时,创作者都运用了哪些常见方法来塑造个性化人物。
(一)、人物外貌的个性化创造
不同于文学作品,在影视作品中创作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影视剧独特的视听语言和造型规律来刻画个性化人物,呈现在观众面前最直观的就是人物的外貌。
影视造型不是简单的脸谱化、符号化,而是通过外貌塑造揭示人物的多重性格。
外貌,一是指人物的长相,在现代影视剧中,通过化妆技术调整演员的长相,使之更具有剧中人物的特征,更能传神的诠释角色。
而对于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影视剧中为了表现其不同特质,外貌的区别是随着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而变化的。
例如,武则天这一历史人物,最近因为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传奇》(5)又一次被人们关注,在这一版的武则天身上,我们最能看到的就是“美”和“媚”,同样是武则天,在《狄仁杰——神都龙王》(6)中,为了表现作为女皇的“威”,刻意给刘嘉玲画上了夸张的吊眉。
外貌的另一个呈现方面就是人物的服饰,通过衣着打扮大概能判断一个人的大致生活环境和性格,这个是我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影视剧人物塑造上的。
旗袍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服饰形式,通过贴身的剪裁、含蓄的样式,勾勒出旧上海中国女人独特的风情和魅力。
说到旗袍不得不提的就是王家卫的《花样年华》(7)和李安的《色戒》(8),在《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总共换了26件剪裁精巧,花样别致的旗袍,所营造的浪漫气氛正好与王家卫在电影里不断表现的欲拒还迎欲语还休的暧昧格调相互呼应;而在《色戒》里,汤唯更是展现了27件或素雅或精致或大气的旗袍,导演更是别有心机的透过旗袍的样式与材质,点出女主角王佳芝所面对的环境改变和内心的挣扎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把电影作为一个整体看,每个人物的外貌特色、服饰风格,甚至突出的色彩,都是导演的别有用心,放在一起所构成的或鲜明对比,或前后呼应,就是对剧情发展的铺垫和人物性格的揭示。
例如我们熟知的《英雄》(9),作为一部巨星云集的史诗电影,张艺谋将每个人物和其对应的性格特色、情感表达融入了人物的服饰和对应的环境中,以色彩塑造人物,以色彩表现人物,比如开篇李连杰饰演的无名所到之处都是鲜血一般的红色,所表现的就是作为一个复仇的刺客身上的愤怒和血腥;比如饰演秦王的陈道明主题色调就是蓝色,所表现的就是暴君背后也会有的忧虑。
并且在每一个人物你的章节中,又刻意的将服装颜色、对应背景颜色进行变化,这就是从角色本身的性格和心境出发,将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色彩化,也是人物内心色彩的外化。
令每个人物都鲜活而颇具特色、浓墨重彩又独一无二。
(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创造
语言同样是刻画个性化人物的常见方法之一,通过一个人的语言习惯,包括说话的语气,声调,说话时的面部表情来塑造角色。
契合角色性格的语言,对剧情的推进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影视作品中,通常可见的语言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内心独白,即“画外音”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最直接表达人物感情和情绪的方式,通过讲述,回忆,抒发,从内心入手解释人物性格。
同时也能够简洁明了的交代时间、地点、背景、环境。
《阿甘正传》(10)作为一部电影史上不可被忽略的佳作,其中穿插的近一半的画外音独具特色。
因为主人公阿甘智力上与常人存在差距,所以他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