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3872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

奇迹教育八年级文言文专项复习

《与朱元思书》

(一)文学常识:

《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作者是,(朝代)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

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负势竞上6.蝉则千转不穷

(三)《与朱元思书》主题思想:

(四)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赏析:

(1)富春江的山水“奇”在哪?

“异”在哪?

(2)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选择题

1.下面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

2.对下面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天山共色  共色:

同样的颜色。

B.水皆缥碧  缥碧:

青白色。

C.急湍甚箭  甚箭:

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D.皆生寒树  寒树:

寒冷中依然葱郁的树。

 3.下列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B.猛浪若奔/永之人争奔走焉

C.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D.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4.选出加线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B.百千人大呼C.千百成峰D.赏赐百千强

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

6.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

烟雾都消散尽净。

B.嘤嘤成韵: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如诗一般押韵。

C.经纶世务:

治理社会事务。

D.窥谷忘反:

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7.与“窥谷忘反”加点字“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余幼时即嗜学D.才美不外见

8.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9.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22《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名,字,世称,(朝代)。

课文选自《陶渊明集》,体裁是传记。

(二)重点字词:

1.造饮辄尽2.箪瓢屡空,晏如也3.兹若人之俦乎

4.不戚戚于贫贱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6.每有会意

(三)《五柳先生传》主题思想:

(四)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五)赏析:

(1)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

(2)“常著文章自娯。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表现了五柳先生什么性格特点?

(3)有人说:

“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却“不求甚解”?

(5)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

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六)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什么地方)B.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朋友)

C.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环顾周围)

2.选出下列加线的词语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B.亦不详其姓字/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C.因以为号焉/且焉置土石D.以此自终/以乐其志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

哪里B.或置酒而招之或:

或许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

就D.曾不吝情去留曾:

曾经

5.下列句中加线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B.其如土石何C.亲旧知其如此D.食之不能尽其材

6.对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

hào喜欢B.性嗜酒:

sì爱好

C.常著文章自娱:

zhuó通“着”D.箪瓢屡空,晏如也:

ān悠闲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欣然/忘食B、家贫/不能/常得

C、曾不吝/情/去留D、常著/文章/自娱

8.下面句子中加线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10.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1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出五柳先生隐者心境的句子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B.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C.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D.“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23《马说》

(一)文学常识:

《马说》的作者是,字退之,(朝代)文学家。

课文选自《韩愈文选》,体裁是说。

(二)重点字词:

1.策之不以其道2.执策而临之3.其真无马邪4.其真不知马也

5.一食或尽粟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9.才美不外见10.故虽有名马11.安求其能千里也

(三)《马说》主题思想:

(四)翻译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4.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五)赏析:

(1)《马说》是一篇___(体裁),作者是(朝代)(姓名)。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手法。

文中的“伯乐”是比喻;“千里马”是比喻;“食马者”是比喻。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2)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3)本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5)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

(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六)选择题

1、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虽有千里之能(日行千里)B.策之不以其道(驾驭)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D.故虽有名马(本来)

2、下列加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不以千里而称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

D.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食所安

3、下列加线的“而”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委而去之

4、对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而称也(扬名,著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相等)D.策之不以其道(马鞭子)

5、下列加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故时有物外之趣D.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下列加线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死于槽枥之间C.虽有千里之能D.策之不以其道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论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言志)。

C.第二段从正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简短而中心突出。

8、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

9、下面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言志)。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简短而中心突出。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论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马。

C.第2段从正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D.第3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

11、对本文写作意图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识别和选拔人才的困难及其严重危害。

B、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讽喻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C、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众多的才智之士不得重用的真正原因,在于没有遇到像伯乐那样知人善任的人。

D、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呼吁社会能有更多的像伯乐那样的人,使天下人才各得其用。

24《送东阳马生序》

(一)文学常识: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朝代)文学家。

课文选自《宋学士文集》,文体是。

(二)重点字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援疑质理 3.益慕圣贤之道 

4.俟其欣悦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8.四支僵劲不能动9.同舍生皆被绮绣

(三)《送东阳马生序》主题思想:

(四)翻译句子:

1.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8.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五)赏析:

(1)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2)作者在写自己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4)读完全文:

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品质?

(5)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

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六)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录毕,走送之(走:

走路)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手:

用手)  

C.色愈恭,礼愈至(至:

周到)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通“披”,穿)

2.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无从致书以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

忧患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

叩头

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通“披”,穿D.腰白玉之环腰:

腰上

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当余之从师也时人莫之许也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足肤皲裂而不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B.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稍微)

C.腰白玉之环(腰部)D.益慕圣贤之道(更加仰慕)

6.选出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B.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气可以养而致D.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

步行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

询问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通“肢”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汤:

热水

8.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中的“嗜学”是文章的中心词,全文围绕它层层展开。

B.宋濂写自己求学的艰苦是想用自己的例子来训斥马生学习不用功。

C.选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后辈努力学习,读来情感恳切,语重心长。

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无书、无师的困难,他自己创造条件克服了这些困难,获得了知识。

10.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

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练习

26《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字子厚,(朝代),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文选自《柳河东集》,体裁是。

(二)重点字词:

1.水尤清冽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3.潭中鱼可百许头

4.佁然不动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6.隶而从者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8.下见小潭9.日光下澈

10.皆若空游无所依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2.其岸势犬牙差互

13.似与游者相乐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5.记之而去

(三)《小石潭记》主题思想:

(四)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五)赏析: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2)作者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

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

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

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

                    。

(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画一处即可)。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六)选择题

1.下列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永州之野产异蛇 / 斗折蛇行 B.伐竹取道 / 齐师伐我

  C.明灭可见 / 庭下如积水空明 D.不可知其源 / 临近水源,便得一山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记乃记之而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下列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

A.之:

如镜之新开暮寝而思之B.其:

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

似与游者相乐得道者多助D.为:

山峦为睛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

4.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不见曦月(xī)B.素湍绿潭(tuān)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D.佁然不动(yǐ)

6.下面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7.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译:

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

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

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9.对下列句子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岳阳楼记》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岳阳楼记》《小石潭记》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11.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泠泠作响:

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波色乍明:

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往来翕忽:

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娟然如拭:

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27《岳阳楼记》

(一)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朝代)文学家。

课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二)重点字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5.属予作文以记之6.予观夫巴陵胜状

7.横无际涯,朝晖夕阴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9.前人之述备矣

10.然则北通巫峡11.春和景明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薄暮冥冥,去国怀乡14.连月不开1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6.或异两者之为17.微斯人,吾谁与归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岳阳楼记》主题思想:

(四)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五)赏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