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浙江省金华十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3702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浙江省金华十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选浙江省金华十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选浙江省金华十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选浙江省金华十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选浙江省金华十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浙江省金华十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精选浙江省金华十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浙江省金华十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浙江省金华十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精选浙江省金华十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四大题,22小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既会有灿烂的阳光,也会有凄冷的风雨。

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怎样担当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面对着逆境厄运的考验,怎样扼(è)住命运的咽喉?

B.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chuán)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C.大大小小几何形的麦田将原野均匀分割,种粒的全部能量转化为陇间破土而出的禾苗,它们将在秋天成熟,连绵不绝,设下朴素的宴席——握住镰柄的农民融入麦芒闪耀的金光里,积年劳作使他们的掌心摩砺出粗厚的老趼(jiǎn)。

D.该官员今后依旧职务在身,这类“黥刑伺候”式震摄,也足以让其以后在单位、在社会抬不起头来,难以承受那种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讥讽哂(shěn)笑的负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可是,人们却将精力消耗于一种错误的选择。

相当一部分人旋即被翻入犁沟,化作膏沃的泥土。

【甲】人们被一种徒有其表的命数——通常谓之“必需”——所奴役,因此聚敛财富,任凭蝼蚁咬啮,尘埃侵蚀,留待盗贼破门,挟裹而去,诚如《圣经》所记。

这种生活何其愚鲁,如果生而不觉其非,行将就木之时必会幡然悔悟。

盲目地遵从一个愚顽的训诫,向身后丢着石头,而不管它们落到了何处。

只是因为蒙昧愚鲁,大多数人,即便生活在这片相对自由的土地上,也被虚妄的焦虑和过度的劳役湮没,双手因粗笨颤抖而无法采撷生命的华美果实。

【乙】卞氏本是倡女,(歌舞艺人)却可以在董卓威逼利诱的危难之时,拦住曹操将要四散的部下;在儿子曹丕被立为太子之后,也并没有喜形于色,忘乎所以。

【丙】曹操称赞她“怒不变容,喜不失节”。

曹操杀死杨修后,为杨修的父亲杨彪写了一封信,讲“不得不”的理由。

夫唱妇随,卞氏给杨彪的夫人写了一封信,动之以情。

2.上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湮没    B.忘乎所以    C.为    D.夫唱妇随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7日签署一份关于难民和移民政策的行政令后,美国暂停所有难民入境,以便对难民进行详细的背景核查。

B.《世界环境》杂志和中国日报网联合承办的“全球十大环境热点事件评选”活动,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环境发展脉搏,促进世界绿色可持续发展。

C.那些只简单地把观众当成为影视产品贡献多少票房的数字的做法,不仅会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产生污染,也将对影视产业造成致命的伤害。

D.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反对朝鲜违反安理会决定进行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活动,当前有关各方不应做相互刺激、可能加剧半岛紧张的局势。

5.阅读下面的新浪新闻,结合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思想,写一则评论(字数不超过150字)。

(6分)

6月1日上午,武汉某名牌大学在读女博士准备出国参加重要会议,却因迟到导致误机,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突然情绪失控,大闹天河国际机场值机柜台,怒扇工作人员两巴掌。

结果被机场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法航将打人女博士列入黑名单,全球范围内拒绝其乘坐法航客机,机场地服也正在向中国民航申请将其列入黑名单。

(有删改)

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生动在深静的景深里

音乐何以由纯形式的律动,而通达情本呢?

通过时间,本源性生命时间。

音乐韵律在时间之流中,可测的重复与不可预测的展开,深刻关联着人在时间深处的出走与回归、有情与忘情。

音乐作为最高的时间艺术,其本真目标就是要调动一切音乐要素,让人的存在意义本身在时间中展现出来,从而扣发人的本源生命情感,故《乐记·乐本》有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本源性生命时间,在中国文化语境里,有两种情态:

在时之中与处时之外。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这是一种“在时之中”的生命时间,使人思及时间为生命的根本大限,从而灵魂震颤,表出为一种“有情”形态。

“意气不从天地得,英雄岂藉四时推”(善昭禅师),“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渊明《形影神赠答诗》),一种“处时之外”的生命时间,为了摆脱处身于时间之中所思及的根本性烦忧,以俯瞰的目光来重新打量人生,从而呈现为一种“忘情”形态。

忘情,不是无情,而是对有情的超越与升华,“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忘情,是所有文人寤寐求之的人生境界,或心斋坐忘,或澄怀味象,都是为了根本上脱去时间对于生命的逼临摆布,逍遥于时间之上,为自己焦灼的灵魂,铺展一片清凉宁静的境域,气定神闲,笑对时间风雪侵蚀,所以有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渔翁。

这不正是一代文豪柳宗元灵魂中的忘情意象吗?

有情,无论悲忧或悦乐,只要是为本源性时间所绽出,现之于艺术,则必有“生动”的审美品格;同样,忘情,则呈现为“深静”的审美境界,中国文人在进退仕隐的人生机运中,总是徘徊于有情与忘情之间,所以最高的艺术境界便是:

“生动”在深静的景深里。

有情之所以能生动,是因人能入乎其里,感同身受于万事万物内在的韵律与生意,所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格外生动,生动在诗人风雨之中对落花的有情眷顾;忘情之所以能深静,是因为忘情意味着退出在世时间,由有入无,接通一片无的广阔的平静世界,这是一个在世之中绝难遭遇的境域,所以必然广阔。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宁静,是深远的,是有空间的,所以言“深静”,这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独特美学品格。

生动必然是在深静的景深里:

老子云“知白守黑,负阴抱阳,躁归于静”,其哲学观点都意在说明,静是动的背景;王国维论述艺术创造时说“无我之境,静中得之,有我之境,动之静时得之”,可见,艺术创造中,静也永远是动的背景,由此才得以企及中国艺术中最微妙美好的审美境界。

6.根据选文对“有情”“忘情”的区分,下列诗句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

②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

③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

④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寒山)

A.有情①②,忘情③④      B.有情②④,忘情①③

C.有情②③④,忘情①      D.有情①②③,忘情④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音乐韵律在时间之流中打开,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要素,表达思想感情,表现生命的意义。

B.在中国文化语境里,本源性生命时间有在时之中和处时之外两种形态,“在时之中”指平凡人的世俗人生,“处时之外”指超越世俗功利的超然品位。

C.《江雪》中的渔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情怀,正是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于此可见,“忘情”其实是别样的“深情”。

D.“忘情”所以呈现为深静的审美境界,因为忘情意味着退出在世时间,由有入无,接通一片无的广阔的平静世界,以消解在世的烦忧。

8.纵观全文,说说“中国艺术中最微妙美好的审美境界”在文中指什么?

为什么说这是“最微妙”的?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21分)

【日本】芥川龙之介

这事发生在我上中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年秋天,学校组织了一次从日光到足尾的历时三天的修学旅行。

出发那天,我连早饭也没正经吃就从家里跑出去了。

虽然,坐电车到火车站,连二十分钟也用不了,但还是不由得感到着急。

天公不作美。

阴沉沉的。

这当儿,开来一辆减价加班车。

车上很挤,我好容易才抓住拉手。

这时有人从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

“早上好!

我赶紧回头一看,原来是能势五十雄。

他也跟我一样,身穿深蓝色粗斜纹哔叽制服,将大衣卷起来搭在左肩上,缠着麻布绑腿,腰上挂着饭盒包儿和水壶什么的。

能势和我毕业于同一个小学,又进了同一个中学。

他成绩一般,功课没有特别好的,也没有特别不好的。

不过有些事他倒来得乖巧,流行歌曲只要听上一遍就能把曲调背下来。

旅途中晚上住旅馆,他就神气活现地给大家表演。

吟诗、说书、相声、魔术,他样样来得。

他还擅长比手划脚、挤眉弄眼来逗人,在同学中颇有人缘。

我们聊着天,电车到站了。

走进火车站一看,时间还早,同学才到了两三个。

我们照例兴致勃勃地聊起天来。

在我们这个年龄,都以“老子”代替“我”,自鸣得意。

伙伴们大谈对这次旅行的估计,议论旁的同学,并说些老师的坏话。

“老泉可诡啦。

那家伙有一本教员用的英文读本,听说事先他连一回也没温习过哩。

“平野更诡。

据说考试的时候,他把历史年代都写在指甲上。

“说起来,老师也诡。

“可不是诡吗!

本间连Feceive这个字是i靠先还是e靠先都拿不准,他就靠那本教师用的读本好歹糊弄着教呢。

我们开口一个“诡”,闭口一个“诡”,没一句正经话。

我们当中没有一个老实人,其中尤以能势的形容最损,也最俏皮。

“能势,能势,看看那位大娘。

“她那副长相活像一只怀了孕的河豚。

“这边的搬运夫也似乎像个什么。

你说呢,能势?

“像卡尔五世①。

最后能势简直独自把坏话都包下来了。

这时有同学发现了个古怪的人,站在列车时刻表前面,查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

他身穿暗褐色西服上衣,深灰色粗条纹裤子里的两条腿细得像跳高用的撑竿。

宽边旧式黑礼帽下面露出花白头发,看来已上了岁数。

脖子上却围了一条黑白格子的醒目的手绢,腋下夹着一根长长的紫竹手杖。

不论服装还是举止,活像是把《笨拙》②上的插图剪下来,将它立在这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上了。

——由于找到了新的笑柄而兴高采烈的那个同学,乐得两肩直颤,拽拽能势的手说:

“喂,你瞧那家伙怎么样?

于是,我们就把视线集中在那个怪人身上。

那个人胸部略挺,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大怀表,一个劲儿地核对列车时刻表上的钟点。

我虽然只瞥见了他的侧脸,却一眼就看出那是能势的父亲。

但是在场的同学谁也不知道。

所以个个都想听能势恰如其分地形容一下这位滑稽的人物,于是大家兴致勃勃地盯着能势,准备大笑一场。

我当时作为一个中学四年级的学生,是无从揣度此时此刻能势的心情的。

我差点儿冒出“那是能势的父亲哩”。

这当儿,我听见能势说道:

“那家伙吗?

他是个伦敦乞丐。

不消说,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有人还故意挺起胸,掏出怀表,学能势的父亲。

我不由得低下了头,没有勇气去看当时能势的表情。

“说得妙!

“瞧,瞧他那顶帽子。

“贫民窟里才找得到吧?

“贫民窟里也找不到的。

“那么只好到博物馆去喽。

大家又趣味盎然地笑了。

我在半明半暗中悄悄地打量着那位“伦敦乞丐”。

不知什么时候透出了微弱的阳光,窄窄的一条光带从高高的天窗曚曚昽昽地照射进来。

能势的父亲正好处在光带之中。

周围一切都在活动,并像雾一样笼罩着这栋巨大的建筑物,难以辨别这是人声鼎沸还是物体的轰鸣。

然而惟独能势的父亲却一动也不动。

这个身穿旧式西服、与现代风马牛不相及的老人混在川流不息的人流当中,斜戴着过时的黑礼帽,右手掌心上托着系紫色绦带的怀表,依然像《笨拙》上的剪影那样伫立在列车时刻表前面……

事后我暗中打听出,能势的父亲当时正在大学的药房工作,是为了在上班途中看看自己的儿子跟同学一道去旅行的场面,才特地到火车站来的――事先他也没有告诉儿子一声。

中学毕业后不久,能势五十雄就患肺结核病故了。

我们在中学的图书室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我站在戴了制服帽的能势遗像前致悼词。

我在悼词中加上了这么一句:

“你,是个孝子……”                                                        (选文有删改)

【注】①卡尔五世(1500~1558),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②《笨拙》,英国讽刺漫画杂志。

9.简要分析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0.小说中两次写到父亲的服装举止像《笨拙》中的剪影,有何用意?

(6分)

11.“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5分)

12.小说结尾说“我在悼词中加上了这么一句:

‘你,是个孝子……’”,有人认为这是“我”对能势的讽刺,也有人认为是“我”对能势的肯定。

你怎么看?

请简述理由。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7分)              

                           刚 说

孔子曰:

“刚毅木讷,近仁。

”又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

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

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险者,皆异时可喜人也。

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没,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

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真可谓刚者也。

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

王荆公谓君曰:

“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君笑曰:

“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

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

”公不答,径起入户,君亦趋出。

君为镇江军书记,吾时通守钱塘,往来常、润间,见君京口。

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湿,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

“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

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

君持不可。

麟以语侵君。

君曰:

“狱当论情,吏当守法。

逗挠不进,诸将罪也。

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

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狱事。

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

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

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以明其难得如此。

而世乃曰“太刚则折”!

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

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

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

                                  (选自《苏轼集》,有删节)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巧言令色,鲜矣仁       令:

美好

B.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    佞:

巧言

C.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      鞠:

审问

D.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    鄙:

鄙视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B.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州守王奇与蛮战死            遂去,不复与言

D.而世乃曰“太刚则折”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倡导的并不是人必须拥有刚毅木讷的外表,而是在这外表之下的一颗仁爱之心。

这才是孔子青睐刚毅木讷的人的真正原因。

B.王安石看中了孙介夫的才能,刻意排挤苏辙,使他被迫辞官;但孙介夫因生性刚直,并未领王安石的情,最终不肯出任条例司的相关职务。

C.孙介夫担任桂州节度判官的时候,为有罪的将士与上司谢麟据理力争,终于使刑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免除了十二名官兵的死罪。

D.本文采用叙事和议论相结合写法,叙事时善于抓住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形象个性鲜明;议论时多引用儒家经典阐发事理,事理清晰明了。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

(4分)

(2)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7-18题。

(8分)

寄左省杜拾遗①

(唐)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②限紫微③。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①杜拾遗:

杜甫。

杜曾任左拾遗(谏官名)。

②曹:

官署。

③紫微:

紫微星,喻指皇帝居处,此指宣政殿。

17.本诗描绘了怎样的官场生活,请简要概括。

(3分)

18.从表现手法角度简析颈联、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5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0题。

(8分)

①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②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之。

爱人者,人常爱之。

敬人者,人常敬之。

(《孟子·离娄下》)

③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论语·述而》)

④圣人之于民,亦类也。

(《孟子·公孙丑上》)/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下》)

19.根据材料①②简述孔孟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4分)

20.根据材料③④简要分析孔孟在道德修养认识方面的差异。

(4分)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4小题)(8分)

(1)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任安书》)

(2)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__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

(《逍遥游》)       (3)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___?

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渔父》)           (4)颜渊喟然叹曰:

“________▲_____,钻之弥坚。

________▲_____,忽焉在后。

”(《论语》)

(5)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演员刘若英:

如果有人问我,人所有的表达形式,我最享受哪一种?

答案绝对是文字。

因为那是真正的自言自语,不用经过导演的认可,不用看观众脸上的表情,不需要现场掌声。

写字能让我平静,学习诚实,面对自我。

XXCEO李彦宏:

中国互联网的内容主流,正出现从文字转向图片的趋势,各大网站不再限制用户上图,全新的读图时代已经来临,主营图片内容的网站将获长足发展。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对相关材料内容加以评说。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