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书记工作计划与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3380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驻村书记工作计划与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驻村书记工作计划与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驻村书记工作计划与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驻村书记工作计划与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驻村书记工作计划与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驻村书记工作计划与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汇编.docx

《驻村书记工作计划与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村书记工作计划与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汇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驻村书记工作计划与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汇编.docx

驻村书记工作计划与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汇编

驻村书记工作计划与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汇编

驻村书记工作计划

xx年是我国实施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的开局之年,是党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也是凝神聚力,夯实基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一年。

根据全省选派“书记”工作部署,青岛理工大学选派“书记”任职工作组到xx县xx镇xx村、xx村、糯米湾村任职,我被分配到xx村开展工作。

入点以来,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目标,深入走访调研,明确帮扶重点,强化帮扶措施,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按照“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在省直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的帮扶下,特制定xx-xx年xx村三年帮扶工作规划。

一、xx村基本情况

xx县xx村由xx村、xx村、xx后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我校重点帮扶的xx村只是龙xx行政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位于xx镇南五公里处。

220户,682人。

党员17名,平均年龄65岁。

可耕地997亩,5个山头合计XX亩荒山。

土地贫瘠,严重缺水,无灌溉条件,每年春季人畜饮水困难,村民基本靠天吃饭。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林果、黄烟、家庭养殖和劳务输出。

村民种植黄烟200余亩,香椿100余亩,花椒近40亩,新种核桃300余亩。

20xx年近60%的农户纯收入不足1700元。

目前村中主路与兴郝公路相通,农用电、广播电视、信息网基本覆盖。

无自来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村民饮用水靠仅有的2眼露天井水,卫生条件堪忧。

xx村无旱涝保收田,无文化室,无农家书屋,无警务室,无老年活动室,仅有3间破败办公室。

基本上看xx村村民生活还比较困难,由于地处山区,土地贫瘠,灌溉用水短缺,基本靠天吃饭。

无村办企业,村集体无收入,绝大多数村民没有创收渠道。

二、贫困原因分析

通过前期的深入调研,xx村贫困原因大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xx村地处xx山区腹地,地势以丘陵为主,土地贫瘠,耕地土层平均不足30公分,不利于传统农作物种植,粮食产量较低;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田水利设施匮乏,无旱涝保收田,农民基本是“看天吃饭”;

3、农业发展缺乏系统规划,没有农业合作社和集体企业,农民的农业活动基本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开展;

4、绝大多数村民因文化水平不高,眼界不开阔,缺乏创业基金,导致创新不足,安于现状。

5、村集体无收入,没有办公场所,缺乏制度建设,相关村级组织不健全,职能发挥不到位;

6、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到位,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主要村干部能力不强、觉悟不高,群众基础较差;党员老龄化严重。

7、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匮乏,村民缺少文化生活,严重制约新农村“乡风文明”发展。

三、xx村帮扶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从省直单位选派“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以推进基层组织转化升级为主要目标,围绕实现村党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村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的目标制定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全力搞好xx村政治、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使xx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的原则

2、坚持民主建设的原则

3、坚持村庄美化的原则

4、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关注民生的原则

6、坚持行业扶贫和吸收社会其他资金相结合的原则

(三)发展战略目标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高效农业为重点,以特色种养殖业为主导,坚持“以民为本,尊重民意;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发展原则。

围绕“基础完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三大目标。

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

突出“支部组织带村、生态农业建村、主导产业强村、[莲~山课件]依靠人才兴村、科学发展富村”五个重点。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帮包村贫困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基本实现村内道路硬化、亮化,村容村貌环境整洁,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生活丰富多彩,村风民风淳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全力搞好xx村政治、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三年内使xx村经济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将其建设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农村。

(四)主要建设内容

1、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书记”担负着农村扶贫开发的责任、村级党建的使命。

肩负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重任。

农村基础党组织在整个党的组织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在上级组织和农村党员群众之间居于联接、结合地位,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党对群众的重要“影响源”和信息“反馈点”。

xx村由于贫穷落后,村两委无经费保障,造成党员活动无场所,无阵地,严重制约“三会一课”的有效开展,搞好村党建场所建设是当务之急。

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其中硬件建设主要是开展党员教育场所建设,选址在新建的xx村文化休闲广场一侧建设党员活动室和村综合办公室。

软件建设包括:

1)抓班子、带队伍,选出好带头人。

建立一支内部团结、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班子,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为xx村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2)围绕“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内部活动各项规章制度,使党员活动走上系统化、规范化道路;3)积极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在外出务工人员、退伍军人、致富能人等人员中发现“好苗子”,通过“两推两考一公示”的办法,积极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为村党员队伍建设和村子长远发展储备后备人才。

2、村两委及村级管理制度建设

村两委建设方面。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村两委缺少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和素质。

应从思想引导入手,帮助村两位开阔思路,启动内力,强筋壮骨。

一是提高民主决策意识。

建立定期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制度,增强村两委民主决策意识,对需要推进的工作,一律按“四议两公开”进行决策。

二是开阔眼界视野。

村两委一定程度上存在“想干不会干,想干不敢干”的问题。

为此,应建立有针对性地定期组织村“两委”成员,到部分先进单位进行学习考察制度,通过参观学习,使村“两委”成员找到榜样,看到差距,增强干好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三是理清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找到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对村庄脱贫致富尤为重要。

综合分析各种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广泛征求各级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专家学者的意见,形成xx村下步发展的思路。

总的考虑是,围绕服务基地的发展壮大,引导老百姓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荒山绿化率,提高种植和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制度建设方面。

抓规范打基础,促进村级事务长远发展。

贫困村均不同程度存在着办事无规矩、工作无章法、议事无场所的问题,很容易引发矛盾,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应坚持在干事中规范程序,在规范程序中推进干事。

一是本着务实管用的原则,从抓村级规范入手,在建章立制、规范村级运行程序上下功夫,确立制定出台村务公开、村级事物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等10余项制度,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

二是成立xx村民主理财小组、党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等组织,并使之有效运转,保障制度的有效监督运行。

3、乡村文明建设

应该清醒地看到,农村真正的脱贫致富,物质文明建设是基础,但是以文化软实力为依托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决不可忽视。

通过调研,我们感觉到,村庄长期的落后,固然有其地处山区,土地、资源贫瘠的客观原因,但长期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阵地建设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造成“有新房没有新环境,有新发展没有新生活,有新阶段没有新农民”,严重制约农村发展,影响农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

所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发展精神文明所涵盖的乡村文明建设已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

乡村文明建设内容:

1)村内河道、村庄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的综合治理整顿

对村内道路两侧杂草丛生,河道污水横流,房前屋后乱搭乱建现象进行综合治理整顿,并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要求,积极组织建设。

2)与省体育局“千村扶贫健身工程”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乡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相结合,建设村文化健身广场和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丰富村民文体娱乐等文化生活。

3)建立村规民约和村级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

建立卫生保洁员制度,清理固定“三大堆”,制定治理村庄生活垃圾的有效办法。

利用文化大院、文化健身广场定期组织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法制、改陋习”活动。

4、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1)规划布局:

(1)结合地形综合整治村内民居,明确主次干道。

对民居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避免乱占耕地;对村级主路进行合理规划并整合出足够的道路空间。

根据村内地形,确定用地范围和用途。

⑵、村内沿主路建设村民文化休闲娱乐广场,周边布置文化大院、党员活动中心、超市等公共建筑,为村民提供休闲、交流、集会、演出及文体活动的场所。

(3)、沿村级主路设置垃圾回收箱。

(4)、在村庄沿河区域内设置生态走廊,结合当地特有的作物进行美化种植。

2)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交通规划:

在现有东西向的主路基础上扩建,道路分级主要分为“主路(5米)—辅路(4米)—宅间巷道(3米)”并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

(2)给水工程规划:

争取行业扶贫项目,建设村民饮用自来水系统。

建设灌溉用水小型水库或蓄水池,减小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危害。

(3)电网改造规划:

对现有村内电网进行改造升级。

更换变压器和部分老化线路,进行道路两旁照明亮化。

(4)环卫设施规划:

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农村环卫方面的整治建设尤为重要,包括个人、家庭及公共卫生。

规划在单体设计中将农舍旱厕全部改为水冲式(蹲坐便)厕所;建设新型农户化粪池,处理后用于菜地、农田、速生林的施肥;沿主要道路每隔100米设一个垃圾箱,村庄在对外联系通道下风向一侧设垃圾收集点和转运站,集中统一外运填埋,以解决村庄内垃圾乱堆乱放问题。

5、特色农业发展建设

根本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在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1)立足农业,建立xx果蔬专业合作社,着重围绕土地充分利用发展高效农业。

如大棚蔬菜和香椿芽冬季大棚种植。

适度发展养殖业。

如养猪、养牛和土元养殖。

积极推进村XX亩荒山绿化进程,大力发展林果种植,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及提高村民收益。

2)推广1-2套先进实用技术,培养3-5名科技带头人,建立1-2个优势特色产业。

3)利用科技远程教育系统和省派科技特派员全面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培训人数力求逐年增加。

四、规划期限及实施步骤

(一)规划期限:

为三年,即xx年4月至xx年4月。

(二)规划实施步骤:

1)xx年4月至xx年4月发展目标

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提升干部素质、改变干部工作方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改善干群关系,提升村民素质,开阔村民视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利用行业扶贫,争取项目资金,硬化村内主要干道1.6公里。

建立村民发展互助资金。

规划村庄建设,力促村民房屋有序、成片建设,避免占用耕地。

筹资修建村民文化休闲广场及办公场所。

因地制宜地寻找村民认可的致富路子、致富项目1-2个。

拟建冬季香椿种植大棚1-2个。

拟引进养殖项目1-2个。

2)xx年4月至xx年4月发展目标

全面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创建帮包村“五好”党支部建设,力促党务、村务公开、公正、公平。

提高村民对“两委”班子的满意度。

争取利用行业扶贫及其他资金解决村民饮用水及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力争村民吃上自来水。

着重开发村属XX亩荒山建设,大力种植经济作物,改变荒山生态环境,增强荒山水土保持能力,提高村民收入。

巩固并完善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制定村庄垃圾清运及保洁制度,力争农村无卫生死角,大力推进美丽村庄建设。

3)xx年4月至xx年4月发展目标

扎实抓好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全面落实“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目标。

每年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3名。

继续争取项目资金,解决村民生产灌溉用水问题。

有序解决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大力关注民生问题和村文化建设。

全面推进村庄各项事务发展,完成村庄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改进作风的主题活动。

建立“书记”驻村工作档案、民情日记,掌握手资料,真正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把服务并满足群众的要求作为驻村“书记”的工作方向。

(二)建立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务实有效。

实行“三个一”工作机制:

一是一年一计划。

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

二是一月一例会。

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交流情况。

三是一月一通报。

每月开展的各项工作,每月所办的实事好事,都要以报告的形式向镇党委、政府、群众通报。

真正做到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取信于民。

(三)廉洁自律,以实际行动做表率。

“书记”带头遵守各项组织纪律,积极配合并引导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服从书记领导小组、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地方党委政府组织管理;加强自身学习,自觉遵守当地村规民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维护党政干部的良好形象。

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一、按文件要求

县统计局支部选派支部党员王全忠同志为驻村干部,参与共建共创联系乡的驻村帮扶工作,联系村为县俄尔乡俄尔村。

二、主要职责分工和相关措施

一是县统计局xx年度“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由统计局支部书记马高梧同志统一领导和工作任务安排,由王全忠同志负责开展驻村相关工作,邓高梧同志每年到联系点调研指导不少于2次,主要是把握社情民意,跟踪了解帮扶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二是在开展各项帮扶工作中,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和州委、州政府七项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轻车简从,不接受基层宴请,不接受地方赠送的礼品和土特产,不给基层增加负担;三是做好信息反馈,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动态,加强*宣传;四是加强落实和督导检查,由统计支部组织实话。

三、工作计划

(一)切实当好宣传员和引导员。

在结对农牧民群众中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中央、省、州、县相关重要会议精神、强农惠农政策,真实了解农牧群众思想动态,并积极引导群众崇尚健康文明新风尚,早日脱贫致富。

(二)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完善帮扶台帐,理清发展思路。

俄尔村土地贫瘠,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产量低,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务工,相对比较贫困。

要深入农牧民群众中,分析好致贫原因,收集好民意,摸清帮扶需求,切实解决好共性的问题。

深入推进贯彻好彝家新寨新农村建设,有效改善农牧群众生产和生活长期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农牧群众收入。

(三)做好上下衔接力促帮扶项目落地生根。

根据联系村的实际,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做好上下衔接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力促帮扶项目落地生根,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定,努力壮大帮扶项目经济实体,增加农牧群众收入。

(四)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充分利用好群众大会、一月一读报、支部共建共创等活动,大力开展送信息、送科技进农家活动,根据农户需求,开展农业生产、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活动,让农牧群众掌握相关技能,拓宽致富就业渠道,发展自身自产的特色农业产品,提高经济收入。

(五)大力推进支部共建共创活动。

结合好俄尔村实际,紧紧围绕“集中走访基层听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促民和、多办实事好事解民难、建强基层组织聚民心”四项重点任务,着力开展好基层问题整改、化解基层矛盾隐患、解决好群众信访等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水平,努力实现帮扶引领向自我提升转变,确保支部结对共建共创活动“深度推”,实现共同晋位升级。

(六)按照村级活动阵地“1+6”、学员活动室“八有”标准,帮助指导基层组织规范阵地建设,每季度到结对支部开展1次送党课上门活动、1次送法下乡活动、1次正反典型宣讲活动、1次“双承诺”述职活动、物色培养一批后备力量;继续深化结对帮扶“1+n”、“n+1”党员帮带内容,大力推行“双报到”活动和小分队党员义工日等志愿服务活动,尽力带动一批贫困党员脱贫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