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版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3309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版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版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版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版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版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版复习.docx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版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版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版复习.docx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文化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版复习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版复习巩固第六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科技成绩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宋代以后,以地图为载体的知识类型形成了明确的发展脉络,这与唐代及其之前极低的地图留存率以及所载的知识缺乏传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这一“差异”的形成主要因为()

A、造纸术的发明

B、雕版印刷术的推广

C、指南针的应用

D、活字印刷术的问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你认为不适宜的是()

A、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

D、印刷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的序幕

B、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C、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D、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贾思勰所编著农书《齐民要术》中说: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这说明贾思勰编著这本农书的目的是

A、反驳“贤者”的错误理论

B、发展手工业

C、鼓励商人的经营活动

D、重视发展农业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

“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其社会转型,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应该是

A、印刷术和造纸术

B、火药和指南

C、指南针和印刷术

D、造纸术和火药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1986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在天水放马滩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一张绘有地图的纸。

对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B、说明西汉时人们完全用纸书写

C、说明西汉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D、其制造材料是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粗略统计结果表明:

《汉书》《宋史》之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而《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

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

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

有些入选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

与上述现象无关的是()

A、儒家正统地位

B、经世致用思想

C、官本位趋向

D、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1876年,美国为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

英国展出的是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的是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的是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说明()

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手工业品

C、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

D、中国生产工艺落后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

材料二 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飞跃。

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排版疏忽所致。

材料三 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材料一画面精美,在当时采用了什么印刷技术?

材料二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

从材料中找出你的判断依据。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科技和艺术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二程说:

“凡眼前无非是物。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所以,二程的“理”也包括自然之理。

而且程朱理学不仅讲“理”,还讲“即物穷理”。

这些思想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

刘完素的《伤寒直格方》开头第一句便是“习医要用直格”。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也说:

“(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三:

下图为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中题诗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请回答:

据材料一,孔子以儒家的哪一主张作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并指出其主要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依据材料二,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有哪些?

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材料三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

其突出特征是什么?

画中的题诗反映了儒学所推崇的哪一思想内涵?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张仲景,生于公元巧150年的东汉时代,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张仲景最感兴趣的书,是医书,最大的愿望,是做个好医生。

按照很多史料的说法,他在家中的藏书中,读到了“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做医生的愿望从此开始萌芽。

他所生活的南阳郡,东汉时期是伤寒瘟疚的重灾区,自己家族中有十分之七的人,都死于这种叫伤寒的病,从小到大,耳闻目睹了这种疾病带来的灾难,也因此萌生了战胜这种灾难的愿望。

后来,张仲景成了长沙太守。

作为太守,张仲景在衡门门口熬好药汤,义务分发给老百姓。

进入公元3世纪后,张仲景开始撰写自己医学生涯里最重要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是第一部真正找到攻克伤寒疾病方法的书。

在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时代,伤寒是一种意味着死亡的不治之症,在欧洲它有一个更恐怖的名字──黑死病;说到这种疾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整个西欧四分之三的人口死亡,欧洲最早的治疗黑死病的方法,就是通过到过中国的阿拉伯人,翻译过来的《伤寒杂病论》一书。

欧洲学者李约瑟曾赞叹说:

“他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摘编自张嵌《张仲景:

欧洲人最景仰的中国医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仲景钟情医学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的医学贡献并加以评析。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