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史二轮练习思维高效练习2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3283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历史二轮练习思维高效练习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历史二轮练习思维高效练习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历史二轮练习思维高效练习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历史二轮练习思维高效练习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历史二轮练习思维高效练习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历史二轮练习思维高效练习26.docx

《福建历史二轮练习思维高效练习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历史二轮练习思维高效练习26.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历史二轮练习思维高效练习26.docx

福建历史二轮练习思维高效练习26

2019福建历史二轮练习:

思维高效练习2.6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

1.爱因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初途经上海后在日记中写道:

“在上海,欧洲人是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那么是他们的奴仆,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

”材料中“革命事件”是指()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2.1924年,孙中山说:

“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展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是()

A.和平夺取政权B.走十月革命道路

C.建立责任内阁D.实行新三民主义

3.(2017·南平模拟)陈独秀说:

“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是:

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这一认识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

A.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B.促进国共合作的建立

C.指明了中国国民党的道路

D.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4.1925年初到1925年底,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

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那么大声疾呼: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那么他就是反革命。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形成

5.(2017·泉州二模)右下图物证资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B.土地革命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6.(2017·漳州模拟)“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以上史料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A.1924年B.1931年C.1937年D.1945年

7.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就是蒋介石先生。

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B.继承和实行新三民主义

C.转变为民族民主革命者

D.领导和实施全民族抗战

8.(2017·宁德模拟)据统计,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阵亡人数约1116105人。

这说明()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D.国民党军队勇于牺牲,百战百胜

9.(2017·龙岩模拟)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的是()

A.唐宋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下滑

B.洋务运动时中国经济未见起色

C.一战结束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D.七七事变后中国经济开始衰退

10.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

“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

”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11.(2017·台州模拟)恩格斯说:

“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

D.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12.(2017·南平模拟)《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

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那么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

以下口号表达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2017·温州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

……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

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14.(2017·长沙模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

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梁启超还最早说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月~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

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

(2)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孙中山早期却提出“驱除鞑虏”,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概念的原因。

(4)如何理解“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高考创新预测

1.毛泽东曾经指出:

“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

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2.一位西方的记者对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行动这样描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其中“宣传”的最主要内容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推翻反动的独裁政府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将革命进行到底

3.毛主席经典语录,至今读起犹受益。

为右下图语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4.中国共产党为了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在革命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宣言》

材料二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在中国,在现在阶段,人民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

对于人民内部,那么实行民主制度,给予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

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

这两方面,即是说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共在党的“二大”上提出了哪些主要的革命理论?

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的革命理论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共在完成“二大”制定的革命目标后建立了怎样的国体?

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开始了被外国侵略者奴役的时代,所以爱因斯坦才会写道“中国人那么是他们的奴仆”。

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比较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所以“这种差别……可以理解了”,应选C。

2.【解析】选D。

此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发展。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一贯采用的革命方式是武装夺权,领导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不同,故排除A、B两项;责任内阁1912年建立,与题干不符;1924年,孙中山在总结旧三民主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这个办法”指新三民主义,答案选D。

3.【解析】选B。

此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理解材料可知,陈独秀突出了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号召联合无产阶级共同进行民主革命,故从当时背景看,促进了两党的合作。

其他A、C、D三项皆与当时历史特征不符,故答案为B。

4.【解析】选A。

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1927年春之前就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他在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文章,阐述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上述引文就出自他的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C、D三项都发生在1927年春之后,故答案为A。

5.【解析】选B。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从图片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临时借谷证”字样,这应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6.【解析】选C。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同意改变原来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政策,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奋斗,这应出现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之后。

7.【解析】选D。

根据题干情境看,之所以称蒋介石为国民党领袖,应该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进行全民族抗战有关,故D项符合题意。

A、B两项所处时期国民党领袖是孙中山;C项不符合史实。

8.【解析】选B。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材料所列数据说明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曾起过很大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A说法错误,C题干中没有表达,D说法过于绝对。

9.【解析】选D。

此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观察图,逐项分析,A项“持续下滑”是错误的,清朝和一战期间都有经济发展的时期;洋务运动为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这段时间经济持续增长,排除B;一战后中国经济出现下滑,排除C,应选D。

10.【解析】选C。

从“129师师长刘伯承”;“红军装、五星帽”换成“青天白日帽徽”等信息可知,这是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时的情景。

这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项和B项。

另外,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共产党的军队主要是活跃在敌后战场上,因此D项不符合史实,也应排除。

11.【解析】选A。

注意材料中提及的“补偿”。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加快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由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故B项结论错误;中国在抗战胜利后,国际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并未因此赢得所有国家的尊重,C项过于绝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表述错误。

A项为正确答案。

12.【解析】选C。

①为国民大革命时期,②为五四运动时期,③为抗日战争时期,④为新中国成立后,故排序为②①③④。

13.【解析】第

(1)题要阅读材料,结合时代特征,归纳概括;原因从国共两党的认识、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外来因素等方面归纳。

(2)题回忆所学知识,从国民大革命的成果、作用等方面回答其影响。

第(3)题实际回答国民大革命失败留下的教训。

答案:

(1)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

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

(2)实现国共合作(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3)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的重要性,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14.【解析】此题考查对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解认识。

(1)题结合材料信息综合分析,从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严重角度分析;第

(2)题,要结合当时的国内形势来分析;第(3)题,要注意题中的“五族共和”、“中华民族”,从民族的角度回答;第(4)题要理解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在“民族主义”方面的作用。

答案: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旧的民族观念被打破,新的民族意识正在形成;救亡图存,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2)梁启超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号召,有利于借助清政府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减少变法阻力。

变法的失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

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有利于分化瓦解清朝统治力量,发动广大民众推翻清朝统治。

(3)推翻满清的目标已经实现;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团结各族人民维护民主共和、建立近代民族独立国家,提出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观念。

(4)抗日战争充分表达了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为民族振兴奠定了基础。

高考创新预测

1.【解析】选A。

五四运动后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革命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大革命准备了思想和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启导了广大民众的觉悟,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团结,为大革命准备了群众基础。

2.【解析】选C。

此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以及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有关内容。

首先依据题干信息推测这次“大迁移”是指长征,再结合1934~1936年间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等内容可以判断C项正确。

3.【解析】选C。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指新中国的诞生,为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的是《论人民民主专政》,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描绘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蓝图及前景;D项是建国后发表的,与时间不相符。

4.【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共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贡献和成就。

(1)题革命理论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意义要从当时中国革命的需要去思考。

(2)题要高度概括材料二的内容,注意突出几个重要的关键点,例如中国社会性质、革命阶段。

第(3)题要紧扣材料三理解国体所指,并根据材料理解其内涵。

答案:

(1)理论:

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目标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满足了中国革命的理论需要,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经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革命的第一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3)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内涵:

对人民民主与对反动派专政的有机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