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练卷12种群和群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3283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练卷12种群和群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周练卷12种群和群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周练卷12种群和群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周练卷12种群和群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周练卷12种群和群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练卷12种群和群落.docx

《周练卷12种群和群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练卷12种群和群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练卷12种群和群落.docx

周练卷12种群和群落

周练卷12种群和群落

一、选择题(66分)

1.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答案:

D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答案:

C

3.“水稻杀手”福寿螺是我国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某校生物小组在一块面积为500m2的水稻田中放入200只大小不一的福寿螺,然后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变化(单位:

只/100m2)

 

第1周

第3周

第5周

第7周

第9周

第11周

福寿螺数量

40

52

118

198

270

268

 

 

 

 

 

 

 

A.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

B.由于没有天敌,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第1周由于不适应环境,种群的密度下降

D.调查期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增大

答案 A

4.池塘养鱼,若要保持长期稳定和较高的产量,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A.加大鱼的饲料投入     B.只投放养殖单一鱼种

C.及时适量地捕捞出成鱼   D.大量地增加池塘的水量

答案:

C

5.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

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原因最可能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答案 D

6.若某种群有老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代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为1:

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多少只( )

A.a×8n-1      B.a×8n+1      C.a×8n    D.a×8n-2

答案 C

7.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答案:

B

8.为了降低某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答案:

B

9.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答案:

D

10.(江苏省黄桥2013月考)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答案:

C

11.(杭州高中2013月考)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淘汰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逐渐提高

答案:

C

二、按教材内容填空(10分)

12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14光裸的岩地上的演替一般要经过地衣阶段、_____________、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5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__________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答案 物种组成栖息空间食物条件 苔藓阶段 样方法

三、简答题

16(12分,每空2分,注明的除外).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

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人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___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

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

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1)①被滨螺捕食 竞争 ②浒苔  

②B坑浒苔较少,不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岸蟹被大量捕食,因而岸蟹数量较少,岸蟹数量少,对滨螺捕食少,因而滨螺较多  ③浒苔-滨螺-岸蟹-海鸥

17.(12分,每空2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

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31图2曲线A所示。

组2:

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

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     决定;若容

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

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

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

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

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类似。

 

答案.

(1)出生率,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30只/mL

(2)①D和E;水平    ②B和F

解析:

(1)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组2:

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600只/20mL)。

组3:

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

这样一来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就是B。

注此时的数量变化曲线对应物种和环境分析非常重要,是下面解题关键。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注意了类似两个字非常重要,是解此小题的突破口。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3中的乙种和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D和E。

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2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B和F。

分析;此题考查了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的知识,同时又是一个曲线识图题,三种生物数量不多但对应三种不同环境,这样分析起来就比较复杂和因难了,如对于这六条曲线分析不清楚,此题就不能正确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就是要读好题,审清题,抓条件,找关键,求对应,进类推。

此题属理解、应用类,为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