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3115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小学课题组

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校本研究日益成为广大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师关注的对象。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强调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提出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全体、主动、个性和终身五个方面的发展。

如何准确将学校定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尽可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奠基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学社是一个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摇篮,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渠道。

它是语文学科和学生生活的拓展与延伸。

文学社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愉悦性、实践性、互动性,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向生活的大课堂,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目前,农村小学文学社正处于萌芽时期,虽然已逐步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但文学社还存在诸多问题:

(1)个体行为较多,文学社往往由一两位热爱文学的老师全程负责,绝大多数教师参与意识不强,使得文学社在校园内处于孤立状态。

(2)文学社活动比较杂乱,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少活动设计不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有些文学社辅导老师至今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缺乏参与性,没有亲身体验,写作乏味。

(3)文学社组建机制不够合理,缺少阶段性和激励性,社员不论年龄大小、知识水平高低,眉毛胡子一把抓,放在一起进行辅导,写作好的吃不饱,写作不好的吃不了,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文学社缺少规范的管理程序,缺少有效的考核评价措施,使得文学社与辅导老师游离于学校的管理之外,有明显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文学社发展缓慢。

(5)不少文学社仅有其名,而实质上并没有开展任何活动,只不过为了上级领导的检查验收。

(6)不少学校对文学社认识不足,认为文学社仅仅是为了发表文章,参加竞赛获奖,忽视了文学社的人文关怀,忽视了文学社提高学生写作素质与生活能力的关联,忽视了文学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忽视了文学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7)还有不少学校的文学社虽然搞得红红火火,但他们实施的是针对少数具有写作天赋学生的英才教育,缺少对普通学生的写作启蒙,缺少有效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的整体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8)部分学校虽然有不少优秀习作,但不知道如何进行评价、收集和对外宣传,学生优秀作品仅仅局限于在校内宣传,缺乏影响。

该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将有利于推进农村小学文学社创建进程,有利于促进文学社的规范管理,对文学社活动辅导进行有效的指导。

将对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构建文化校园、生态校园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因此,此课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课题研究内容

课题界定:

本课题以农村小学为研究区域,以文学社活动设计与文学社活动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写作素养以及文学社科学规范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新课标》强调: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实情感,不说空话、假话。

”小学生的习作是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他们积极主动的生活实践才会产生感受,才会有一吐为快之感,倾吐的内容才真实。

因此,本课题将从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入手,注重加强课内实践活动,把生活引进课堂的同时,更多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自然的、社会的大课堂,去关注生活,参与社会实践。

用童心去感受,用慧眼去追寻,用巧手去操作,使神奇的自然,沸腾的社会,甘甜的生活,温暖的人间深深映入学生的脑海,获得对生活许多鲜活的印象和丰富的感性经验。

文学社活动时,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生活的时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小型多样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本课题将研究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优化学校文学社内部结构,构建文学社辅导阶段框架,建立健全文学社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同步发展的研究。

2.探索行之有效、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社辅导途径、方法方式的研究。

3.探索文学社活动与课内习作教学、语文教学之间关联的研究。

4.探索学校对文学社的宏观管理和文学社内部自我管理的研究。

5.探索文学社展示性评价的研究。

6.探索文学社活动与校园文化之间联系的研究。

7.文学社网络化管理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采用:

行动研究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

课题研究价值:

农村小学文学社建设起步较晚,训练的方法方式比较单一,训练的理念目标还不够明确,训练的体系还没有系统形成。

据了解,全国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填补此项空白,对于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将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将会成为文学社活动辅导与管理的指导性教材。

由于该课题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同时,还注重文学文化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因此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对于建设文化校园、生态校园也有推动作用。

课题研究基础:

1.我校于1994年,成为了江苏省教育学会《作文教与学》的实验基地。

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作文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融三类课程于一体,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市级立项课题顺利通过了专家的验收;,又参与了中央教科所个性化作文教学子课题的研究,,学校以高标准通过了评审组的验收,成为盐城市作文特色学校;11月,《小学生文学社作品选》在我校成立工作站、小记者培训中心,负责编辑东台及周边地区的稿件。

1998年,我校创建了蒲公英文学社,先后培养了900多名优秀文学社社员,并且培植了一支热爱学生、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的教练员队伍,为文学社辅导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文学社的创建,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促进了学校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生先后在全国六十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习作五百多篇,在各级征文竞赛中,二百多人次获奖,教师的习作论文三十多篇发表或获奖。

2.五年来的文学社活动管理过程性资料(包括学生习作原件等)。

3.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撰写的《我们怎样教作文》(上海教育出版社)

4.中央教科所《个性化作文研究》。

5.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化万老师《作文教学》。

6.广东省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情境作文教学》。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如何设计文学社活动”的问题,来探索和构建小学生文学社的教学模式。

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课题组将会定期的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策略的分享等等,通过严格的测量评价行动的结果并发现问题,形成一套可操作的小学生文学社活动策略模式以及管理模式。

2、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学社”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的认识,常上凤凰语文网站,语文网,人教社语文网,参与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校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3、个案法

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成绩:

课题从初由吉斌、姚永东老师牵头立项,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与赞同,再到全校语文老师共同开展研究,学校决定把课题上作为学校的研究重点来抓。

新上任的王校长主持召开的课题会议,工作落实到位,工作安排有条不紊,课题会议定期召开,对课题工作的重视鼓舞人心。

我们的课题在东台市的影响也很大,连续五届获市优秀文学社、优秀社刊、优秀辅导员。

曾在第一届文学社年会上作经验报告。

学生千余篇习作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

此外,其中《让活动与作文联姻》在《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第三期发表,后被《作文教学研究》《陕西教育》《教育科学论坛》等刊物转载,并荣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也是因为此课题的影响力,中央教科所“个性化作文研究”课题将我校课题吸收为子课题。

我们的课题老师也有多篇论文在全国杂志发表或是获省市的论文评比奖项。

文学社的校本教材《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及案例精选》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立岗为该书作序,教育局曹本全局长题写卷首语。

文学社的大多社员能够从怕作文到不怕作文到喜欢作文,同时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上的教研氛围也很浓厚。

课题研究总结:

文学社辅导方法:

让活动与作文联姻

我校是盐城市作文特色学校,江苏省《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课题的实验学校。

多年来,学校在文学社研究上,一直在努力探索跋涉,虽然也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绩,但我们一直想走出一条适合文学社辅导的路子。

文学社属于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的体验。

于是我们尝试探索小学课外活动的作文教学新路,我首先读到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书中提出“文学作为活动”,但它区别于一般的日常活动而具有审美的特性,这一观点令我眼前一亮;继而读到马正平先生的《写作行为论》,他自信地说,“写作教学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仍是‘建构中介’。

”在他们的启发下,我渐渐地明确了自己文学社辅导的方向——“让活动与作文联姻”,即以积极主动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为中介,在注重加强课内实践活动、把生活引进课堂的同时,更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放飞童心、叙写童趣、彰显童真,使神奇的自然、沸腾的社会、甘甜的生活、温暖的人间深深映入学生的脑海,获得对生活许多鲜活的印象和丰富的感性经验,从而打破教室写作禁锢,引进源头活水,挖掘写作素材,展示心灵自由,宣泄个体情感,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彩可出。

“让活动与作文联姻”,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十一种“联姻”之法:

实地观察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采用此法,他还坚持“下水作文”。

我校地处农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纯朴古老的人情风俗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学生的习作辅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有意识地带领他们到大自然中遨游,观日月星辰,闻鸟鸣虫吟,看芳草菲菲,听流水潺潺;组织学生交流名胜古迹游览的体会,倾听古老神奇的传说;让学生参加农忙劳动,体味劳动的艰辛与欢乐。

那些水乡风情及劳动人民的欢声笑语展现在眼前,就唤起学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强烈写作欲望。

如沈婷婷同学观察到春天美丽的景色,感触很深,写下了《这里的春天真美丽》: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地披上了新装。

放学后,我走在乡间的田埂上,不时地抬头观察周围的一切。

啊!

好美的景色:

杨柳舒展着细长的小辫子;油菜一夜间吐出许多金灿灿的小花;地上的小草,密密麻麻的像一条绿色的绸带。

远处,青翠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近处农舍小楼、花草树木都笼罩在薄薄的雾气中,好一幅浓淡相间的水彩画呀!

”该文发表于《小学生时代》。

在此法指导下,《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小河之春》等一篇篇文章见诸于报端。

没有实地观察的体验,怎能写得出这么真切自然、诗情画意的文章。

亲身尝试法。

元好问有诗曰: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可见只有亲自尝试,才能真正体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如三八妇女节到了,我建议每个学生亲自制作一个小制作,作为献给母亲的节日礼物,并将制作过程、感受、见闻写下来。

一位学生在自制水仙花后写到:

“先用剪子将雪碧空瓶剪成长短不同的三段。

上下端短,中间长。

取走中段,直接把上端放在底里,这就是底座,如水仙的根。

接着把中段剪成一根宽约5毫米的条子,作水仙的叶。

再把水仙叶一齐插入底座的瓶里,把露在外面的一头修圆。

刹时,一盆郁郁葱葱的水仙就呈现在你面前,看了好舒心。

咦,好像缺少点什么,噢,对了,原来水仙还没有花呢。

其实,只要把淡黄的绒线在洁白的布卷里卷成花蕾或做成花状,再把它系在中间的叶子上就成了,可别忘了修圆花边。

桌子上摆了这盆花,赏心悦目,既美化了环境,又有助于消除疲劳”。

学生精心制作的过程,就是“进入”生活、培养爱心的审美体验过程;他们写作的过程,就是观照生活、揣摩语言、激扬童趣、享受成长的过程。

比赛竞争法。

即设计一系列比赛竞争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比赛活动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力争上游中亲身体验,留心观察,待比赛结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一篇篇佳作便可产生。

如开展“春景妙句”小比赛。

要求学生掌握描写春天美景的佳句,学会描写场面,突出“春意盎然”的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具体方法是:

分组比赛,每人上台写一句描写春景的句子,可写古诗句,更希望自编妙句,最后评出名次。

在活动中,学生较为活跃。

周兰兰同学在《21世纪小学生作文》上发表的《万紫千红总是春——记一次“春景比赛”》这样写道:

“春姑娘来了,带着微笑走来,她带给我们什么呢?

是欢乐,是幸福。

瞧,我们班正要用‘春景妙句’的小比赛来感谢她呢!

”比赛一开始,教室里一下子紧张起来。

你看台上的同学,有的笔下句子流如泉涌;有的却僵持了好久,最后在黑板上没留下什么就走了,只好待会儿表演节目。

春的气息荡漾在教室里,黑板上留下美妙的诗句……比赛结束了,这里仍然春意盎然,风静悄悄的,花下蜜蜂嗡嗡地闹着,小草也偷偷地看我们写作文。

”这是活动场景的再现,这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

参观采访法。

刘勰说: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组织学生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地去参观名人故居,或者去工厂、文化楼,或者建筑物等,然后回来整理、写作;也可让学生当小记者,直接去采访写作对象,做好采访记录,回来后介绍交流,然后写作文,学生兴致极高,写出的作文具体生动、激情四溢。

如参观建筑物写说明文。

我带领学生去参观有一定特色的建筑物,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参观前我先作简要介绍,提出观看要求,参观时适时点拨,参观后相互交谈,写下提纲,然后作文。

再如采访人物,写人物通讯。

我组织学生采访本地本校的先进人物,然后再回来介绍,再写成人物通讯或素描,或特写,这样写成人物通讯,真实、准确、生动。

有的学生采访了牛蛙专业户,写成了《他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访牛蛙专业户周益民》;有的同学访问了开庄个体私营老板,写成了《他靠诚信走上致富路》,具体描写开庄人靠诚信,勇闯市场,发家致富,十分感人。

随记练习法。

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过:

你所谈到的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来标志他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你必须寻求到迄今还没有找到的这个名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能满足于近似的。

因此,我提倡学生写随记,就是把平时的见闻感受“抓”写下来,养成一个仔细观察、勤奋写作的好习惯。

我还定期举办一个随记交流展览评比,随记本上的文章要求完全是自由的、开放的。

自己命题,可写各种文体,学生自有乐趣。

随记的文章可以是日记,也可以是周记。

如一位学生在《写作班记事──“随记本”展览》一文中写道:

“展览评比后,老师又叫几位同学朗读自己的‘随记’。

刘斌的《参观文化楼》,文章以游记的方式描写了文化楼的建筑结构,布置优美,秩序井然;徐洁的《妈妈,再爱我一次》是电影观后感,十分感人,十分生动;刘莉的《我爱家乡的小河》,写出了家乡小河的独特风景,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家乡的爱。

我静听了每个同学的文章,我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

”叶老说过: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随记本中的自由作文,便是学生平时生活的充实的反映。

改写续写法。

古诗言简意赅,每篇古诗都蕴含着丰富的意境。

古诗改写,学生兴趣浓。

首先引导学生读懂诗意,引发想象,创设情境,进入诗的境界,感受作者当时的思想,才能将一首古诗改写一篇诗意浓郁的散文。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风长江天际流。

”28个字,在学生丰富的想象中,化成五六百字的美丽散文,那人物,那景物,那分别时的依恋之情写得动人。

学习《会摇尾巴的狼》之后,组织学生讨论,设想狼走后,究竟会怎样?

进行续写(想象作文),真是笑逐颜开,写出的文章各有千秋。

这类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作文,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有很大帮助。

活动表演法。

席勒说:

“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刻,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快乐地玩个痛快,表演一番自己的才能,然后让学生写。

如进行“击鼓传花”小活动、“画像活动”,我组织学生谈自己的特长或爱好,然后人人都上台露一手,让大家观赏你的拿手好戏,这种方法最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位学生写道:

“我的拿手好戏是唱歌,因为我在班里是小歌星,对唱歌有把握。

我走上台说:

‘我为大家唱一首《播种太阳》’。

我清了清嗓子唱起来‘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要播种太阳。

’歌声响遍教室,我从同学们脸上可以看出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这时我仿佛真想种太阳,让世界变得更加温暖。

我的歌声博得了阵阵掌声。

”作文中充满了自豪感、光荣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作文到了这一境界,夫复何求?

实战训练法。

《易》曰: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子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可见写好作文必须加强实战演练,必须培养学生的扎实的写作基础,有一手过硬的习作本领。

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写的本领,更要让学生感受写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为此,我组织现场作文赛,让学生参加校、县、市的各种现场作文,训练真本领;参加征文,凡报刊上刊登的征文比赛,我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组织投稿,全国作文刊物比比皆是,阅读刊物,熟悉刊物,踊跃投稿。

同时,我建立荣誉簿,评选“写作能手”、“每周一星”。

光荣感驱使学生创造好成绩,激励他们去争夺冠军,争取发表。

我则点拨学生须写出怎样的作文才有希望获奖或发表,关键在“新”字上动脑筋,即新题材,新主题,新语言,新写法。

讲练结合法。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我就投其所好,有目的地组织他们讲故事,然后再写故事,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书面写作能力。

开一个小小故事会,自讲自写,自写自讲,评比名次,其乐无穷;召开“信息交流会”,把自己听到的有意义的信息告诉大家,然后写一篇《信息发布会》,开阔视野,扩大视野,增强写作的信息量,锻炼了口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举行一次“勤奋读主题班会”,介绍典型事例,请他们介绍勤奋读书的好方法,然后再写作文;组织“电影观后交流会”,畅谈各自的想法,各抒己见,然后写成作文。

综合练习法。

综合训练法也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方法。

我本着多角度、多媒体、多层次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原则,使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叶圣陶语),让学生开开心心地活动,认认真真观察,真真切切地体验,然后快快乐乐地作文。

如自编手抄报综合练习,就是综合训练的方法,学生写下了《我学会了办报》,《喜怒哀乐办小报》等优秀习作,有的在报刊发表,有的在全国获奖。

再如一题多写练习,组织一次风筝比赛,同时要求写一篇说明文,一则新闻(介绍风筝比赛),一篇记叙文(《快乐的风筝比赛》),人人动手,个个参赛,写出了一篇篇优秀作文,也掌握了三种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

发散思维训练是综合练习法的一种。

苏轼有诗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路不开阔,定向思维限制学生的聪明才智,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个原因。

为此,我经常设计一些发散思维的方法,如“谈砖头”的用途,看谁讲得多,思维活跃。

刚开始时,大部分人只能讲砖头当建筑材料,经老师启发,一下子可说十七八种;又如“作业做不起来怎么办”,“自行车相撞以后怎么样”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得到不同的结论,也形成了一篇篇个性鲜明的文章。

(该文发表于《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第3期,后被《山西教育》《教育科学论坛》《作文教学研究》转载)

管理:

文学社活动要注重“四有”

——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小学蒲公英文学社十年活动回眸

我校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始建于清朝末年,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农村中心小学。

为探索一条“文化立校、特色强校”之路,1998年9月,学校成立“蒲公英”文学社。

办社初期,学校仅有一名教师进行文学创作指导,有来自全校各年级的二三十名学生参与,进行类似“家庭作坊式”的辅导。

7月,学校进入了面上推广阶段,开始进行分学段分班级辅导,十多名教师参与其中。

为规范管理,学校制定了文学社活动章程,成立了文学社机构,明确了部门职责,制订了活动计划,利用双休日半天的时间进行活动,落实专人对文学社活动进行管理。

结合活动,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十一五立项课题《农村小学文学社活动设计与管理的研究》。

在活动中,学校逐步完善了文学社的创办理念:

“以文学社为龙头,牵引全校作文能力整体提高;以生活为源泉,拓宽学生写作渠道;以活动为依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追求生活本真,还学生作文绿色。

”并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文学社活动设计和文学社活动管理的校本教材,总结出十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方式。

下半年,学校又审时度势,将文学社活动作为一门地方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编入课表,引入课堂。

形成了在学校蒲公英文学社总社之下,班班成立各具特色的小文学社的新格局。

明确以阅读欣赏和活动写作为课程基本内容,并将文学社课程的教学纳入到教师考核细则之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孜孜不倦的探索结下累累硕果:

教师近百篇作文研究的论文在省市级发表或获奖,九百多学生在《小学生优秀作文》《百家作文指导》《快乐作文》《校园文学》《作文世界》等六十多家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一千多篇习作,五百多人次在全国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学校被评为盐城市作文教学特色学校、东台市优秀文化校园。

十年的实践,十年的反思,十年的总结。

我们认为文学社活动要做到四有:

活动有根,活动有序,活动有法,活动有魂。

只有这样,文学社活动才有生机,才有活力,才有生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道结合”。

活动有根——让文学社活动成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活动是语言交际的载体,是培养观察、碰撞思维的工具,是语言生成、素材积累的摇篮,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作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文学社活动姓语,不姓玩,这是文学社开展活动的根本。

一切活动是为了写作而衍生,为写作而服务,旨在让学生在直观、丰富的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趣意盎然的活动中,提炼语言、培养语感、激发思维,完成写作。

因而一切活动都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下有序完成。

在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策划活动环节,巧妙安排活动再现,及时引导学生交流,适时指导学生写作,适度给予反馈评价。

如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习作《新闻报道》。

枯燥的讲解、过分的自由表达,会使得学生无从下笔、无所适从。

于是,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安排了由扶到放的活动过程:

第一步,阅读教材,认识新闻。

从教材案例及报刊电视新闻中让学生边交流边评议边总结,概括出新闻的写作特点;第二步,开展活动,创现场新闻。

先分组产生四名古诗背诵能手,进行一分钟背古诗大赛,再进行新闻仿写。

第三步,提供材料,自由新闻。

展示校内外新闻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并交流新闻,进行自由创作阶段。

第四步,拓展延伸,养成习惯。

结合“校园广播”,培养学生收集新闻、创作新闻的好习惯。

习作教学后所呈现出来的成果题材广泛,结构合理,言从字顺,读来朗朗上口。

再如一次扳手腕的文学社活动课中。

一公布参加比赛学生名单(有意安排有差异的同学参加活动),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

笔者捕捉时机,进行现场采访。

一生说:

“这次比赛冠军一定是姜某某,因为他身强体壮,又是篮球队的主力。

”一生说:

“沈某某文质彬彬,戴一副眼镜,像一个小书生。

参加扳手腕比赛,真是自不量力,必败无疑。

”一生说: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还没进行比赛,谁胜谁负,还难料呢?

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接着,我又采访了参加比赛的同学,“书生”摸样的沈某某说:

“重在参与。

只要大家快乐,我就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