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3085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

《昆明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明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

昆明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

昆明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青春,是一本自传体的大书,书的作者自己。

那么,这本书怎样才能写好?

我们要用     的头脑构思,用良好的道德立意,用     的理想布局,用     的信念写作,用奋斗的精神修改,用     的追求出版!

A.崇高 智慧 执着 坚定

B.执着 坚定 崇高 智慧

C.智慧 崇高 坚定 执着

D.坚定 执着 智慧 崇高

2.对下面修辞方法的判断或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理解: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赋予了树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富有情趣,也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理解:

这句话兼用“比喻”和“拟人”,将春天比作“小姑娘”。

春天渐渐长大,变成“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她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笑着,走着”,着实招人喜爱。

C.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理解: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矮松顶着雪的形象,模拟成“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矮松清新可爱的形态,使矮松有了活力。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理解: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蟋蟀”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弗学,不知其善也

B.故曰:

教学相长也

C.故人不独亲其亲

D.使老有所终

二、字词书写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就在这里睡觉?

怎么行呢?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____)(

A.hèng

B.héng)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了,一会儿就hān(___)然入梦了.

(陆定一《老山界》)

(2)我从极度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jūn(___)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nài(___)人寻味。

(杨利伟《太空一日》)

三、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秋天的树

赵丽宏

①A秋风在大地上游荡。

夏日的酷暑像一群惊惶失措的野兽,在悄然而至的秋风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

②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

年轻时代生活在乡村的那几年,我真正理解了成熟和收获与秋天的关系。

在高旷澄澈的蓝天下,等待收割的稻田金浪起伏,长江边的芦花银波荡漾,迁徙的雁群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远方,天地之间回荡着它们的鸣唱……这是无比美妙的景象。

在城市里,看不到成熟的秋林和原野,也闻不到成熟的果实和稻谷的清香,你只能从气温的变化中感觉秋天。

高楼大厦一年四季以不变的姿态屹立在你的视野里,它们决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动。

③好在城市里有树。

树,向城里的人们报告着秋天的消息。

④从我书房的那扇西窗中望出去,能看到三棵树,一棵樟树,一棵月桂,还有一棵枇杷树。

也许,在一年四季中,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的是这几棵树。

在休息的时候,在思索的时候,我总是凝视着窗外,欣赏它们婀娜多姿的绿色身影。

它们向我展现着生命轮回的过程,向我昭示着自然和兴衰起伏的生机,使我联想起我在大自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美妙经历。

⑤春天,它们最早把清新的绿色送入我的眼帘,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多彩。

夏天,它们用浓浓的绿阴遮挡炎阳,在酷暑中带来些许清凉。

这三棵树,引来了很多飞鸟,每天早晨,都能听到鸟在树阴中快乐地唱歌。

此刻,那棵月桂树上已经蓓蕾满枝,再过些日子,空气中就会飘漾起桂花的清芬。

空气中如果有树的气息,世界也会变得清新亲切。

⑥我知道,随着秋风的加剧,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大树的绿叶会枯黄,会从枝头脱落。

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衰亡和没落。

冬天,那些常青的树木依然用绿色证明着它们的存在。

而那些脱尽了树叶的树木,同样使我感觉到生命的顽强。

B在寒风和霜雪中,光秃秃的枝杈就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臂,它们似乎是想拥抱什么,召唤什么。

凝望这些冬天的树,我的心里不会有枯萎的联想,冬天是无法消灭这些树木的,等春风一来,它们马上会萌芽长叶,把绿色的春消息传遍人间。

苏东坡说:

“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我想,这松柏,应该是所有树木的代称。

⑧是的,此刻,我想为树,为这些人类的朋友说几句感激的话。

它们默默地屹立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绿,给我们宁静,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却从来不会要人类回报它们。

在这个世界上,树是人类最重要最可靠的朋友,我们理应对它们满怀感激之心。

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不少年龄比我们上一代的老人们还要老的大树,它们目睹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

它们不但没有使我们的城市变得衰老,还使一代又一代人从它们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我们的城市因为它们而显得年轻。

树是沉默的,面对自然,它们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然而面对人类的摧残,它们却无可奈何,只能逆来顺受。

很多年前,我曾写过文章,为城市里的那些大树担忧。

我曾经担心我们这个城市最终将会变成一片没有绿色的水泥森林。

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树的重要,体会到树的可亲可近和可敬。

这些年,上海到处出现新的绿地,大树和高楼一起生长着。

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⑨很久以前,读过一位四川诗人的诗集,书名是《伐木声声》,诗人用一种豪迈骄傲的态度对砍伐大树、毁灭森林的行动大唱赞歌。

长江流域的森林,就是在这样的赞歌声中消失的。

这样的诗,现在再读,当然是触目惊心了。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书桌上也有一本旧诗集,作者是19世纪的法国人拉科姆。

其中有一首诗,题为《栽树》,我忍不住要把它抄在这里:

⑩谁栽下了树,谁就栽下了希望。

正如人的生命,必须扎根于时间的泥土才能爬向上帝的天堂。

小树啊,谁能预料长大后,它们将会多么壮观。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处对树作了形象细腻的描绘,它们有的写出了秋天美妙的景象,有的写出了树对人类的恩惠,有的写出了树的顽强。

B.第⑤段写树采用了虚写的手法,把秋天的月桂树描写得既富生气又富美感。

C.文末引用两本诗集,两相对照,显示了人们对待树木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D.本文通过对秋天的树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树的感激、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人们摧残树木的强烈不满。

6.文章第②段写了乡村秋天的哪些自然景象?

请简要概括。

7.书房的窗外只有三棵树,但在一年四季中却能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这是为什么?

8.通过生动形象的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是散文作品描写景物的常用手法。

下面是《济南的冬天》中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请你对此句作出自己的赏析,然后再从文中画线A、B语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9.本文的作者对城市里的树情有独钟,感慨良多,从中获得了许多人生感悟。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

2018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XX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过去20年人类社会走在互联网时代,但是未来30~50年应该是人们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

什么是“人工智能”?

对于人工智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

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来了

如今,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实时语音翻译、视觉内容自动识别、推荐引擎等。

淘宝、京东等商城,等资讯网站,会根据你之前浏览过的商品、页面推送给你一些相关的产品或网站内容。

这其实就是引擎推荐技术的一种表现。

计算机视觉有着广泛的细分应用,其中包括,医疗领域成像分析、人脸识别、公关安全、安1防监控等等。

智能家居之后,人工智能成为家电业的新风口,长虹发布两款CHiQ智能电视新品,主打手机遥控器、带走看、随时看、分类看功能。

但是,人工智能并不只是美好的,面临着很多问题。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

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

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

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

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

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

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

这三大定律是: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

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

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10.文中举“图灵测试”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

(被人工智能“异化”指的是什么?

②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文中的“未雨绸缪”指的是什么?

1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

13.有些人担心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会不会导致机器人操控社会,人类沦为机器人的奴隶。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你的认识谈一下。

四、句子默写

14.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抒发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壮志豪情,如黄钟大吕豪迈惊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带一路,风景无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大漠冰天雪地阴云密布的塞外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展现了沙漠落日,黄河蜿蜒的壮阔画面。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B.缀行甚远/意暇甚

C.狼不敢前/乃悟前狼假寐

D.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7.文章结尾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8.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大都是贬义词,体现了汉文化对狼的排斥。

阅读下面知识链接,关于狼的形象你又有哪些新的认知,请把知识链接后面的一副与狼相关的对联补充完整。

在科学家眼里,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

一群狼的数量正常在7匹左右,即所谓七匹狼,也有部分狼群达到过30匹以上,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每一匹狼都要为群体的繁荣与发展承担一份责任。

狼的耐力很好,它们有能力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奔跑20公里。

智商高度发达,可以通过气味、叫声、肢体动作进行沟通。

狼的寿命大约是十二到十四年。

在群体中成长的小狼,非但只有父母呵护备至,族群的其他份子,也会对狼崽爱护有加。

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

狼的耐心总是令人惊奇,它们可以为一个目标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而丝毫不觉厌烦。

狼的态度很单纯,那就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往,正因为此才使得狼得以千心万苦地生存下来。

狼群的群居习性成为决定它们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正因为此狼群很少真正受到其它动物的威胁,使它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

横批:

还是那只狼

上联:

传统文化中凶残贪婪阴险狡诈千夫所指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19.为画配诗,为诗配画。

(1)下列两幅画与备选的哪一句诗词的内容相对应,请在横线上填写序号。

(甲)____(乙)____

(甲)               (乙)

A.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

B.门前苍松,不慕春风。

不识衰荣,终岁青葱。

C.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2)下列哪幅画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内容不相匹配(____)

A                       B

C                    D

七、名著阅读

20.名著阅读

(1)请简述故事情节:

心猿归正《西游记》

(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书中哪些想象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

八、综合性学习

21.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

(1)班开展了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新闻我搜集

肖涵同学搜集到一则与小说有关的新闻,她想将其压缩为一句话新闻,呈现给大家,请你帮助她完成这一心愿。

人民网郑州6月25日专电(记者王勇)6月24日上午,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百花园杂志社承办的中国郑州第四届小小说节在郑州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著名作家、学者、理论家、评论家200余人参加了开幕武。

开幕式上,举行了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颁奖仪式,著名小小说作家赵新等10名获奖者摘取了代表当代小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桂冠。

(2)活动动员我发出

假如你是活动的主持人,在动员会上,为了激发同学们的活动兴趣,请你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3)活动总结我完成

杨冰同学拟写了一篇活动总结发言稿,下面是总结的部分内容,画线部分有语病,请你修改。

小说是文学盛宴上的一道美味,人物形象又是小说的灵魂。

(A)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沉浮,往往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品尝人物形象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B)小说家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细致观察,借助超凡的想象力,用语言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多乎哉,不多也”“排出九文大钱”,我们知道那是孔乙己;看到油灯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而不肯断气,我们知道那是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有时只要指出这个人的一言,行家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说的就是这个人呀!

①(A)处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应该将“   ”词改为是“   ”。

②(B)处语序不当,应该修改为:

         

九、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

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

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

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

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

也许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

或许,你沉入音乐海洋便“沉醉不知归路”?

题目:

我最好的朋友

要求: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3.半命题作文

春花秋月,风光常在;莺飞蝶舞,花香常在;时光荏苒,亲情常在……纵使尘世万般变化,但总有些什么,始终陪伴着我们走过生命的轨迹……

请以“        常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

字数在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内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