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2886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docx

《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docx

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

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器、小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教学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

1.动画故事《勤劳的小蜜蜂》引入。

多媒体出示小蜜蜂早晨起床、发现蜜源跳圆圈舞、找小伙伴、采花蜜的4个钟面时刻的画面。

[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情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兴趣,调动情感,为新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

2.提出问题。

a.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想要写一篇日记,你能帮帮它吗?

你能正确地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

勤劳的小蜜蜂早晨6时就起床了。

b.它在什么时刻发现了蜜源,跳起了圆圈舞?

(8时半)

生:

大约8时多,8时半。

c.它是什么时刻找小伙伴和采花蜜的?

(10时半和11时半)

生:

它10时半找到小伙伴。

11时半和小伙伴一起采到了花蜜。

[新知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领悟半时这一时刻特点。

]

3.揭示课题。

谈话:

小蜜蜂8时半发现蜜源,10时半到11时半和小伙伴一起采花蜜。

今天,大家一起来认识半时。

(板书)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投影仪出示3时半钟面。

a.师:

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

(可以请学生用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师: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讨论)

由学生自主交流汇报:

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2.依次出示8时半、10时半。

请学生观察,并让各组合作,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通过动手拨一拨,观察、分析、互相交流,找到半时分针与时针指的位置的特征,使学生充分了解时针、分针在半时时候的指向。

]

a.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发现了3时半、8时半、10时半钟面上的分针都是指向6。

b.师:

半时与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讨论)

汇报:

前面学习的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而今天认识的半时,分针转半圈指向6。

a.全班交流,总结得出:

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b.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学生归纳:

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

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实践应用

1.投影课本第93页“做一做”。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出上学的路上、上课、锻炼、看书等几项活动。

a.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独立完成。

b.分组交流,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用实践应用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

]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

(可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自由交流)

教师巡视后予以肯定,并鼓励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时刻在干什么?

师:

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

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了。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中的乐趣。

]

4.a.投影课本第4题连线。

教师说明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b.画出最右边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再确定最后一个钟表上的时刻,然后画出时针和分针。

5.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

同学们,我们学会了认识钟表,知道时间是最宝贵的。

希望你们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

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整时的基础上,以座钟图提供教学资源。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操作拨一拨、认一认,认识了半时,并找出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所指位置的特点。

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评价,是《标准》提倡的主要理念。

据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

结合本节内容把几个时刻用钟面的形式显示出来,请小朋友帮小蜜蜂记日记。

让学生注意:

小蜜蜂什么时刻找到了蜜源,什么时候招来了小伙伴……使学生在迫切想知道这些时刻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试着动手拨一拨、说一说,同学们对半时在钟面上的显示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要让学生找出半时钟的时候时针、分针所指位置的特点,只有通过自己反复操作观察思考去感悟、发现。

为了让学生有所发现,我们安排了三次动手拨一拨活动:

第一次,每个学生看图拨一拨、说一说;第二次,师生互动,师说生拨、生说师拨;第三次,同桌合作动手拨,观察并互相交流,找到几时半的时候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所指位置的特点。

三次活动学生人人动手、人人动口,全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专家评析

认识钟表中,认识半时比认识整时难一些。

教材把认识半时编排在认识整时之后,为学生认识半时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的设计体现新教学理念。

给学生提供显示半时的钟和小朋友在×时半活动的情境图,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半时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特点。

也就是提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黄老师这节课力争体现以下特点:

1.精心设计活动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黄老师运用多媒体把“勤劳的小蜜蜂”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展示小蜜蜂起床、发现蜜源、找小伙伴、采蜜的连续情景。

之后,请同学们帮小蜜蜂写篇日记。

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帮小蜜蜂写日记的请求”调动了小朋友积极参与的情感。

每个学生都认真观察画中钟面上的时刻,都想帮小蜜蜂弄清楚每项活动开始的时刻。

全班学生高高兴兴地走进认识半时的活动中。

同时,学生在帮助小蜜蜂的活动中体验着互相帮助的甜蜜友情。

2.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索发现。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形成相关技能,是《标准》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正是学生进行多种活动的过程。

首先,观察钟面,帮助小蜜蜂找准每项活动开始的时刻,让学生在观察中领悟半时这一时刻的特点;接着,动手拨出半时,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合作探索时针、分针半时的时候指向特点;然后,学生参与不同的练习活动。

如,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做“互动游戏”听一方指令拨出钟面时刻……最后,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每项活动环环紧扣,并且富有生活情趣。

全班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轻松地实现了认识半时的教学目标。

总之,这节课是节成功的课。

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执   教:

河南省洛阳市安徽路小学 黄源

指导教师:

河南省洛阳市中小学教研室 杨建斌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教研室 胡素梅

评   析: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 梁秋莲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单一标准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

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不同标准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

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

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

想一想,你会怎么分?

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

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

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

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

(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

(第32页第7题)

  引导: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

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

(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案示例

教室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

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

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

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

介绍去学校各个专业教室的路线和各个专业教室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专业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专业教室吗?

  2.出示图片:

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专业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

游戏

  1.淘气:

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

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

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

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

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

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教案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

通过“淘气与我们一起上课,参观校园”这一情景贯穿全课。

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进一步感知位置、确定位置,不断体验探究位置与顺序。

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运用。

位置的相对性是本课中的重点、难点,巧妙的创设情景,设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前后变化的相对性。

让学生体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同学们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断推理出位置的顺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本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于一体,有效的进行教学,突破难点。

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了一些尝试。

 

探究活动

听口令指方向

  游戏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面对面站成两横排.

  2.教师站在两队学生的中间.

  3.教师发出口令,如“左”“右”“上”“下”等等.

  4.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指方向.

  游戏说明

  1.将学生分成面对面的两队,一是使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二是增加游戏的难度.

  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同向的几组.

  2.指错方向的学生可以为大家表演节目,然后继续活动;也可以将其淘汰,等待下次机会.

营救队员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前、后、左、右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操场上画一个比较大的方格图,方格图中标有两条行进的路线.

  2.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指挥官,剩下的人再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在方格的左面,作为被营救的队员,另外一组在方格图的右面,作为营救队员.

  3.营救队员的眼睛用手帕蒙上,在指挥官的指挥下顺着路线前进,如指挥官说:

“向前走两步”“向左三步”……营救队员根据命令前进.

  4.每次只能营救一名队员归队.

  5.最早将队员全部营救归队的小组获得冠军.

  游戏说明

  1.走错方向视为一次营救失败,队员必须出局.后面的队员继续活动.

  2.前进路线的难度要适合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

教具、学具准备:

衣服、鞋子、篮子、书及作业本、瓶子、小熊。

教学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篮子、书、瓶子、小熊各若干件)。

师:

同学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1:

有小熊、书、衣服。

生2:

还有鞋子、篮子、瓶子。

师:

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

为什么?

生1:

不好,这些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

生2:

把鞋子、饮料瓶、衣服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

你能给老师一个好的建议吗?

生1:

应该把东西整理好。

生2:

把衣服放一起,瓶子放一起,鞋子放一起……

师指出:

今天我们一起来当个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

小管家

学生读课题。

师:

你知道什么叫小管家吗?

生:

小管家就是把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好。

师:

老师今天想看哪位小朋友最能干,能评上“最佳小管家”的称号。

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师:

同学们,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分工合作好不好?

(渗透团体精神)

请你们讨论一下我们6个学习小组怎么分工才好?

生1:

我们组收拾小熊。

生2:

我们组收拾篮子。

生3:

我们组收拾瓶子。

……(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

师:

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

会挤来挤去,不安全。

师:

我们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

(渗透谦让精神及有序的思考方法)

生:

一组一组的来。

师让学生有序地上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师:

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生1:

这样收拾干净后,漂亮了许多。

生2:

我想拿语文书时就不用翻来翻去,一下子就能找到了。

……

(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整理桌面的物品(不同标准分类)。

师:

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

想想,这样算收拾好了吗?

生:

这样还不算,因为桌面上的东西太乱了。

师:

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吗?

学生操作后,学习小组汇报。

师:

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生1:

我们把蓝色小熊放一排,白色的放一排……(即按颜色分)

生2:

我们小组把塑料篮子放一起,铁篮子放一起。

(按质地分)

生3:

我们把大的瓶子放一起,小的瓶子放一起。

(按大小分)

生4:

我们把书放一起,作业本放一起。

生5:

我们把皮鞋放在第一层,球鞋放在第二层,拖鞋放在第三层。

生6:

我们是把衬衣放在第一层,裤子放在第二层,裙子放在第三层。

师:

第5组和第6组这样放衣服、鞋子有什么用处?

生1:

想穿什么就去哪一层拿,比较好找。

生2:

比较整齐好看。

师:

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真好。

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生1:

我觉得小熊那组分得最好,很整齐、漂亮。

生2:

我觉得第6组分得不好,他们没把衣服叠好就放在了架子上,太乱了。

师:

第6小组接受这个建议吗?

老师想请一位能干的同学帮助他们,谁来?

生3:

我觉得第3组的一个瓶子放错了,它应该放在下面小瓶子的那堆!

生4:

我不同意他的意见,这个瓶子比上面大瓶子要小,应该放在小的那边!

(注:

这个瓶子不大不小)

师:

你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让学生课后讨论)

生5:

老师,我们已经把衣服叠好了。

师:

第6组的小朋友们已经把衣服叠好,真能干!

你们看看现在怎样?

生1:

漂亮多了。

生2:

叠好后衣服不会皱了。

师:

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现在这样分,还能怎么分?

学生操作,老师指导。

学生在小组间观摩、交流中得到了启发,然后重新进行分类,又得出了几种分法。

生1(第1组):

这次我们把小熊按大小来分。

大的放在上面,小的放在下面。

有一个特大的没地方放了。

师:

你们讨论一下这特大号熊放哪儿才更整齐、更好看?

生2(第2组):

我们的篮子是按颜色分。

……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活动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

你们组的人可以怎么分?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学生汇报情况:

第1学习小组:

我们组是按男女分的,女同学站一边,男同学站一边。

师:

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

(4、6组也是按男女分)

师: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吗?

生1:

见过,男厕所、女厕所就是按男女分的。

生2:

男的不能进女厕所,女的不能进男厕所。

……

第2学习小组:

我们组按是不是少先队员来分,这一边的是带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这一边的是还没有入队的小朋友。

师:

还没入队的小朋友要多努力,争取下一次光荣地加入少先队,好吗?

第3学习小组:

我们是按衣服的颜色分。

……

师:

这样分有什么用呢?

(渗透分类的好处)

生:

(略)

小结

师: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时,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生1:

有人说普通话、有人说英语、有人说法语……

生2:

有哈巴狗、有猎狗……

生3:

有白种人、黄种人、黑人。

生4:

有卖玩具的商店、有卖衣服的商店、有卖学习用具的商店。

师:

这样的分商店有什么好处?

生:

比较方便,想买铅笔就去学生用品商店。

……

布置课外活动

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整理好。

教学设计说明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

本节课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依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认知规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本节课: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

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

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得生动有味。

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玩具、书本、衣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

同时向学生展示“有着一大堆凌乱物品”的场景,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

从而引出课题,渗透分类的好处。

2.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特别是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

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以评选“最佳小管家”作为奖励机制。

先让学生共同把教室的杂物按品种进行分类。

每组选取一样后,让每组学生把小组内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再一次地进行分类整理,尽量让物品摆放得有序、整齐和美观。

同时鼓励学生选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尝试。

通过这样,不断把分类过程进行细化,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不同标准的分类有着不同的意义和用途。

在这样的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与演示,而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在组与组之间观摩学习,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我们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希望学生学习完后,能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有意识的在整节课中去渗透分类的意义,并适当地布置任务让学生收拾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具。

以评选“最佳小管家”正面向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达到我的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势必得到发展。

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