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2807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docx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docx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问题与应用:

1、5、8、11)基本要求掌握四个基本概念:

GDP、名义GDP、实际GDP、GDP平减指数;掌握一个恒等式:

Y=C+I+G+NX

GDP——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衡量的是市场价值——用货币衡量真实GDP衡量的是数量——用“不变价格”(基年价格)衡量

通常用Y代表GDP因此,Y既代表总支出也代表总收入。

由于一个国家的所有产出都参与了交易(剩下的——即“存货”,假定被老板自己买下了),因此,Y也代表一个国家的总产出。

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从基年到现年物价水平的变化。

计算方法:

(名义GDP真/实GDP)×100。

Y=C+I+G+NX——用“支出法”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的总产出被分成四类:

家庭支出C、企业支出I、政府支出G、外国人的支出NX。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问题与应用1、4、6、7、9、10)基本要求三个基本概念:

消费物价指数CPI、名义利率、真实利率两个关系:

CPI与GDP平减指数、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一个计算公式:

$现在=$T年×(现在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CPI定义为: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其中“一篮子”的物品与劳务典型消费者经常消费的那些物品与劳务(我国大约是700余种),不是全部的物品与劳务。

其“种类”和“数量”是固定在基年的,而不管“当年”的实际消费的种类和数量。

消费物价指数CPI和GDP平减指数,都是衡量物价水平的。

不同的是。

CPI只按基年已经固定的种类和数量计算物品与劳务;而GDP平减指数是按照当年实际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计算的。

名义利率是银行挂牌的利率,是用货币衡量的——当一笔存款到期后取出来的时候,钞票数量变化的比例。

真实利率是购买力变化比率,是用产品数量衡量的——当一笔存款到期后取出来的时候,能够购买的产品数量变化的比例。

两者的关系: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第25章生产与增长(问题与应用2、3、4、5)

基本要求理解生活水平、真实GDP、生产率、公共政策四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决定一国生产率的因素,理解生产函数及其性质。

生活水平、真实GDP、生产率、政府政策之间的关系:

一国生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均真实GDP;人均GDP高低取决于生产率;政府政策是可以影响生产率的。

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

人均物质资本、人均人力资本、人均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生产函数表明了人均投入和人均产出之间的关系,由于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生产函数曲线是凸向上方的。

——存在“追赶效应”:

其他条件相同时,一开始比较穷的国家更容易实现迅速增长——由于边际收益(增加的资本带来的收益)递减,高储蓄率引起的高增长是暂时的政府政策可以影响一国的生产率:

储蓄和投资,以及来自国外的投资可以改变人均物质资本;教育、健康与营养可以改变人均人力资本;研究和开发可以改变社会的技术知识;产权与政治稳定、自由贸易(也可看成一种技术)都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人口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问题与应用1、3、5、6、7、9)

基本要求两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一个模型——金融市场(可贷资金供求),四个重要的恒等式——Y-T-C,T-G,Y-C-G,S=I,模型分析:

政府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体系由两类金融机构组成:

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属于金融市场——想储蓄的人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银行和共同基金属于金融中介机构——想储蓄的人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

我们把Y-T-C叫做私人储蓄;把T-G叫做公共储蓄;两者之和Y-C-G叫做国民储蓄。

即,一国的储蓄S=Y-C-G。

在封闭经济中,投资的资金来源于该国的储蓄,即:

S=I。

经济学中,一个人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无论是存放在银行还是购买股票或债券,都属于储蓄。

而个人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款项(无论是自己的收入还是贷款)属于投资。

一个重要的模型:

可贷资金供求模型(可贷资金市场)这个模型的内生变量(两个坐标轴上的变量)分别是可贷资金数量和利率(通常是真实利率)。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于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来源于投资:

均衡分析:

当外生变量变化时,模型里的曲线可能会移动,因此均衡点就可能变动

例如:

储蓄激励——降低利息税;

投资激励——投资赋税减免;公共储蓄变化——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第27章基本金融工具(问题与应用2、3、6、7、9)

基本要求一个公式——现值计算:

N年后将得到的X量的现值=X/(1+r)N,(贴现)风险厌恶者及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权衡取舍;基本分析、有效市场假说、市场非理性、资产价格的决定。

贴现:

计算一定量未来货币的现值的过程。

计算公式:

N年后的货币的现值=未来货币数量/(1+现行利率)N

70规则:

按复利计算,某个变量每年增长x%,则70/x年后,该变量会翻一番。

风险厌恶是指人们不喜欢不确定性。

大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者,这是因为边际效用具有递减的性质——等量的财富,失掉它与得到它相比,失掉它而减少的效用更大。

因此,人们宁可得不到,也不愿意失掉。

投资组合多元化可以消除的风险,只是企业的特有风险,而不能规避市场风险。

关于投资组合的选择,可以通过基本面分析来选择具有价值的企业,也可以随机挑选——有效市场假说(信息有效以及价格是随机行走的)

市场非理性——投资者的预期、“本能冲动”

关于风险,有两个重要的事实:

保险机构面临着两类问题困扰: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第28章失业(问题与应用1、6、7、8、10)

基本要求三个基本概念: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长期的)、周期性失业(短期的);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四种因素:

寻找工作、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效率工资两类失业及其影响因素:

摩擦性失业——寻找工作需要时间;结构性失业——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效率工资。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自然失业率是指失业率围绕它而波动的正常失业率。

——它既不是合意的,也不是不变的,更不是最低的。

周期性失业是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寻找工作需要时间;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工作岗位不足。

摩擦性失业的原因可能是劳动者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是政府政策的影响;下列三种因素可以引起结构性失业:

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效率工资

第29章货币制度(问题与应用1,9,11,12)

基本要求货币的三种职能、货币的计量,

联储的作用及三种货币工具、货币乘数及银行的货币创造。

货币的三种职能:

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手段。

货币的主要衡量指标:

通货和活期存款。

美联储:

美国的中央银行。

货币供给(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是由联储控制的。

控制货币的工具(称为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贴现率。

当银行用吸收来的存款放贷时,就增加了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数量——货币创造。

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取决于准备金率的大小;货币乘数等于准备金率R的倒数:

货币乘数=1/R

例:

准备金率10%,准备金100,则银行创造的货币=100×1/0.1=1000联储控制货币数量时,除了受银行创造货币因素的影响外,家庭是否选择以银行存款方式持有货币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实际影响着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进而影响着经济。

联邦基金利率也由联储来决定。

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问题与应用1,4,6,12)基本要求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数量论方程式;费雪效应及名义利率如何对通货膨胀作出反应,通货膨胀给社会的各种代价,通货膨胀税。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长期中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决定理论):

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价值——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联储注入货币后,货币贬值、物价水平上升:

货币价值与物价水平负相关——长期中,物价总水平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

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仅适用于长期)。

货币数量方程式与货币数量论:

MV=PY称为货币数量方程式。

通常,货币流通速度V是稳定的,因此:

1、货币数量M的变动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的同比例变动;2、长期中,产出量Y与货币数量无关,因此PY的变动值反映在P的变动上。

——央行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轮)

费雪效应:

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调整:

名义利率=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

皮鞋成本、菜单成本、资源配置不当、税收扭曲、混乱与不方便、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税——政府增发货币的激励。

第31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基本概念(问题与应用:

5、8、9、11)

基本要求出口、进口及净出口——物品与劳务的国际流动资本流出、流入及资本净流出——金融资本的国际流动基本关系:

净出口=资本净流出、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名义汇率、真实汇率及其关联,汇率决定理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物品的流动:

净出口NX(贸易余额)=出口–进口金融资源的流动:

资本净流出NCO=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

重要的等量关系:

NCO=NX——资本净流出等于净出口

NCO=S-I——资本净流出等于一国的储蓄与国内投资的差额

—10—

S=I+NCO——一国的储蓄等于国内的投资与资本净流出的和

NCO或(NX)>0,或S>I时,称作贸易盈余;反之,称为贸易赤字;NCO或(NX)=0,或S=I时,称作贸易平衡名义汇率:

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当这一比率增加时,称货币升值,反之称作货币贬值(间接标价法)真实汇率:

两国产品交换的比率;真实汇率=名义汇率×(国内物价/国外物价)=e(P/P*)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

购买力平价

意义:

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真实汇率就是固定不变的。

因此,国内外物价水平(P、P*)的变化必然引起名义汇率e的变化,也就是引起一国货币的升值或贬值。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问题与应用:

6、9、10)

基本要求:

理解开放经济可贷资金市场、外汇市场中的均衡;理解第二种汇率决定的理论;掌握运用模型分析政府预算赤字、贸易政策以及政治不稳定与资本外逃的影响。

两个重要的模型:

可贷资金市场——与封闭经济的差别:

可贷资金需求用于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

外汇市场——通过资本净流出NCO与可贷资金市场相联系

 

可贷资金市场中,利率调整使可贷资金供给和需求均衡同时,决定了资本净流出数量外汇市场中,资本净流出和净出口共同决定了均衡汇率

——第二种汇率决定理论

两者差异:

第一种理论,真实汇率是不变的

——购买力评价。

第二种理论,真实汇率可变。

可以引起外汇市场中真实汇率变化的因素:

1、可贷资金市场论衡利率的变化——政府预算赤字

2、资本净流出曲线移动——政治不稳定,资本外逃

3、外汇市场中净出口曲线移动——贸易政策

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问题与应用:

3、7、10、11、13)

基本要求:

理解经济波动的基本模型、掌握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总需求或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如何引起经济波动,以及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如何解释经济波动;掌握经济波动在短期与长期中的不同影响。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物价水平不变

1、无规律,而且不可预测

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变动

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物价水平与需求量负相关)

1、财富效应2、利率效应3、汇率效应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

总需求关系式:

Y=C+I+G+NX——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国外需求构成

能够引起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变动的因素,都会引起需求曲线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物价水平与供给量正相关)

1、粘性工资理论2、粘性价格理论3、错觉理论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

——产出由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的数量,以及技术决定,与物价水平无关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

以下四个原因既可以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也可以引起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可以得到的劳动量、资本量、自然资源量、技术知识。

下列原因只能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预期物价水平的变化短期中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1、总需求曲线移动——悲观情绪、政府政策变动、联储政策变动⋯⋯

—14—

短期经济波动

2、总供给曲线移动——石油价格的波动、移民潮的影响

经济的短期波动,以及从短期到长期的转变:

1、总需求冲击

初始均衡状态在A点。

突然,悲观情绪笼罩了经济

家庭削减支出、企业放弃投资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均衡点由A移动到B:

在B点,物价水平下降,产出减少——经济衰退(经济波动)

长期中,情况会什么样呢?

Y2自然产量率产量

短期经济波动

长期中,当人们习惯了物价水平下降时,

预期会改变预期物价水平下降工资下降产出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在C点,物价水平下降,产出增加——回到自然产量率

 

物价水平

Y2自然产量率产量

短期经济波动

2、总供给冲击

初始均衡状态在A点中东战争使石油价格上涨

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均衡点由A移动到B在B点,物价水平上升,产出减少——滞胀(经济波动)

长期中呢?

长期中,

1、当人们预期物价水平上升时,——工资上升,产出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进一步左移

——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

经济进一步衰退

2、在某一时点,

这种螺旋式上升会放慢——低产出和低就业压低了工资——企业成本降低——增加生产,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均衡点又回到了A点。

物价水平下降,产出恢复到自然产量率

 

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问题与应用:

2、5、7、8)

基本要求:

了解作为短期利率理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掌握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

自动稳定器,

总需求;掌握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总需求;了解乘数效应、挤出效应、以及有关决策者是否应该试图稳定经济的争论。

流动偏好理论:

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求均衡。

政府购买的乘数效应、挤出效应:

政府购买增加具有双重影响:

1、政府购买增加——产出增加——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增加

——产出的增加大于政府购买的增加(乘数效应)

2、政府购买增加——国民储蓄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

产出的增加小于政府购买的增加(挤出效应)

货币政策及对总需求的影响:

货币供给增加(或货币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左移——总需求曲线右移——产出增加、物价水平上升财政政策及对总需求的影响:

政府购买增加(或税收减少),总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左移。

——总需求曲线右移——产出增加、物价水平上升

自动稳定器:

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行动就可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关于政策作用的争论:

积极稳定政策论——政府应该干预经济的波动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可以使总需求不受影响;

2、政府应该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做出反应,以便稳定经济。

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让经济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短期波动,决策者应该关注的是长期经济的发展。

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问题与应用:

2、3、7、10)

基本要求:

了解菲利普斯曲线以及决策者面对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理解为什么长期中权衡取舍消失了;理解供给冲击会如何移动权衡取舍;了解降低通货膨胀的短期成本;掌握理性预期如何影响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理解自然失业率、自然率假说、供给冲击、牺牲率。

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负相关——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联: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a(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短期中,预期的不等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负相关(向右下倾斜)

——长期中,人们可以调整自己的预期,使预期的等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

则,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不变(自然率假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垂直)。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会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移动

——提高预期时,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总供给冲击会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移动

——不利的供给冲击(使企业成本增加的事件)使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牺牲率:

通货膨胀率降低一个百分点过程中每年产量减少的百分点数。

理性预期:

人们可以充分运用他们所拥有的信息,调整自己的预期。

无代价地反通货膨胀:

降低通货膨胀率同时不减少产出(失业率不上升)。

—21—

——通货膨胀率下降——菲利普斯曲线固定时,失业率上升——预期的调整使菲利普斯曲线向下移动——失业率下降

结论:

通货膨胀率下降引起的失业增加(产出的减少)比传统理论估算的小得多。

消费取决于可支配收入Y-T——当税收变化时,需求曲线会移动⋯⋯投资取决于利率r——当利率变化时,需求曲线会移动⋯⋯政府购买由政府财政政策决定——政府购买变化时,需求曲线会移动⋯⋯国外需求取决于汇率——汇率变化时,需求曲线会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