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药分散调配管理工作制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28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用药分散调配管理工作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静脉用药分散调配管理工作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静脉用药分散调配管理工作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静脉用药分散调配管理工作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脉用药分散调配管理工作制度.docx

《静脉用药分散调配管理工作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用药分散调配管理工作制度.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静脉用药分散调配管理工作制度.docx

静脉用药分散调配管理工作制度

1、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未开展之前,可在病区治疗室内调配静脉用药,其他场所不能用于静脉用药的调配。

2、进行静脉用药调配工作的人员需接受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否则不能进行此项工作。

3、治疗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

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除工作人员外,不许在室内逗留。

4、保持室内清洁,每完成一批配置,要及时清理。

治疗台每天消毒一次。

5、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识清晰。

医疗用毒性药品与贵重药品应加锁专人保管,严格交接班。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配置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配置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7、静脉用药配置抽出的药液超过两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8、治疗室物品应放在固定位置,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重新灭菌。

9、清洁用具应专用,治疗室内地面每天消毒。

10、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锐器盒使用规范,有明显标识,并有交接记录。

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操作规程

1、调配人员应当按输液标签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的准确性和药品完好性,检查输液袋(瓶)有无裂纹,瓶口有无松动、裂缝,输液袋(瓶)内有无沉淀、絮状物等,确认无误后,进入加药混合调配操作程序。

2、用75%乙醇消毒输液袋口,待干。

除去西林瓶盖,用75%乙醇消毒安瓿瓶颈或西林瓶胶塞,在操作台内侧打开安瓿,应当避免朝向操作台外侧打开。

3、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拆除外包装,旋转针头连接注射器,确保针尖斜面与注射器刻度处于同一方向,将注射器垂直放置于操作台的侧面。

4、抽取药液时,注射器针尖斜面应当朝上,紧靠安瓿瓶颈口抽取药液,然后注入输液袋(瓶)中,轻轻摇匀。

5、溶解粉针剂,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静脉注射用溶媒,注入于粉针剂的西林瓶内,必要时可轻轻摇动助溶,全部溶解混匀后,用同一注射器抽出药液,注入输液袋内,轻轻摇匀。

6、调配结束后,再次检查已配药液有无沉淀、变色、异物等;进行挤压试验,观察输液袋有无渗漏现象,尤其是加药处;、按医嘱执行单内容逐项核对所用输液和空西林瓶与安瓿的药名、规格、用量等是否相符;核检非整瓶(支)用量的患者的用药剂量和标识是否相符;操作人员和核对人员应当分别签名,签名需清晰可辨;核查完成后,空安瓿等废弃物按规定进行处理。

7、每完成一组输液调配操作后,应当立即清场,用蘸有75%乙醇的无纺布擦拭台面,除去残留药液,不得留有与下批输液调配无关的药物、余液、用过的注射器和其他物品。

8、每天调配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对调配间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9、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注意事项:

⑴不得采用交叉调配流程;

⑵静脉用药调配所用的药物,如果不是整瓶(支)用量,则必须将实际所用剂量在输液标签上明显标识,以便校对;

⑶若有两种以上粉针剂或注射液需加入同一输液时,应当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和药品性质顺序加入。

⑷调配过程中,输液出现异常或对药品配伍、操作程序有疑点时应当停止调配,报告当班负责人查明原因,或与处方医师协商调整用药医嘱;发生调配错误应当及时纠正,重新调配并记。

患者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的药品及物品,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院感办、护理部和药剂科。

并按要求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上报护理部。

6、将保留液体、输液器分别送药剂科和消毒供应中心。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