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2650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

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

一、典题示例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武夷山脉是我国(  )

A.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D.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

答案:

D

解析:

武夷山脉为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

2.图示区域(  )

A.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山地与小兴安岭相比,生物种类更丰富

C.河流流量大且稳定,含沙量小

D.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答案:

B

解析:

武夷山脉两侧地形、气候差别不大;武夷山纬度比小兴安岭低,海拔较高,因此,气候垂直地域分异更明显,生物种类要多于小兴安岭;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图示地区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二、方法讲解

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

  

(1)根据经纬度判断:

根据各大地形区的经纬度判断地形区,就要熟悉各地形区大致的经纬度位置。

  

(2)根据重要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判断:

很多重要山脉是我国地形区的分界线,熟知这些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就可以进行地形区的判断。

  (3)根据各地形区的重要特征判断:

每一个地形区都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如气候特点、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民居特点、耕地类型等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进行地形区的判断。

如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我国平原中东北平原海拔最高,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最低等。

三、跟踪训练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南北向的地形剖面和气候要素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读图可知(  )

A.a地海拔700m左右,1月均温-7℃左右

B.该山脉是我国年降水量1400mm的地理分界线

C.南坡长且缓,沟长水远,北坡陡峭,断层深谷密布

D.该山脉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2.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侧比南侧水能储量丰富

B.a地宜发展草原畜牧业,优质苹果是b地地理标志性物产

C.南侧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较清澈

D.a地区风沙、盐碱和旱涝严重,b地石灰岩广布,地表缺水干旱

答案1.C 2.C

解析:

①该地纬度为33°N~34°N,该山脉南坡长且缓,北坡出现断层,比较陡峭;②读地形剖面图和1月气温可知,a地海拔700m左右,1月均温-3℃左右;③读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和海拔最高点,降水量最多可达1400mm,但海拔最高点降水不足1400mm;④分析该山脉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⑤分析该区域南北两侧降水量差异和植被保护状况及对河流水质的影响;⑥分析b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苹果不是其地理标志性物产。

3.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地势特征。

(2)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请简要分析成因。

(3)图中P为省会城市,它是    市,简要回答该市形成的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1)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2)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坡陡流急;地壳活动剧烈,岩层破碎;植被破坏严重。

(3)成都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临近河流。

解析:

(1)地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两个角度分析。

结合图中图例可以判断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2)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从降水特征、地势起伏、地质、植被等因素分析。

(3)结合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省会城市应为成都,城市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秦岭及其南侧相邻的汉江谷地,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

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

(1)读图,比较110°E以西秦岭南、北两坡的地势特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北坡地势特征的成因。

(2)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自源头至丹江口为汉江上游。

分析秦岭对汉江上游干、支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分析秦岭及其以南的汉江谷地物种丰富的原因。

(4)渭河平原和江汉谷地南北跨度仅两百公里,但种植业显著不同。

试比较两地农业(农业类型、熟制、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差异。

答案:

(1)差异:

北坡短而陡峭,南坡长而和缓。

成因:

秦岭和渭河平原之间形成断裂带,秦岭一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陡崖。

(2)汉江发源于秦岭南侧,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得汉江谷地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少;秦岭南坡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较快。

(3)该区域地处南北交界处,气候兼备南北气候特征;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为我国南北动物分布提供多样的气候条件;河谷地区地形较为封闭,人地关系协调受外界影响较小,为生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

(4)江汉谷地: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渭河平原:

旱地农业;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地理图表阅读分析能力及知识整合能力。

(1)地势特征主要从坡度大小及陡缓角度分析,主要结合地质作用进行分析。

读图可知,图中110°E经线以西北坡等高线密集而南坡等高线较为稀疏,说明北坡陡峭而南坡较为和缓,北坡属于地堑构造,是断层形成的。

(2)秦岭对上游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从地形对河流流量、结冰期、流速、含沙量等角度分析。

汉江发源于秦岭南侧,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得汉江谷地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少;秦岭南坡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较快。

(3)秦岭及其以南的汉江谷地地处我国南北方交界地带,气候兼备南北气候特征,气候多样性特征形成物种多样性特征;秦岭及汉江谷地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为我国南北方动植物分布提供了多样的气候条件,利于多样性物种生存;汉江河谷地区相对封闭,人地关系协调受外界影响较小,人类破坏少,为生物提供了安全的生存环境。

(4)汉江谷地地处秦岭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形成水田农业,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渭河平原地处秦岭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相对不足,形成了旱地农业,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样春风有两般,南枝盛开北枝寒”。

1月10℃等温线和≥10℃的7000℃积温等值线通过南岭南侧,也是雨雪的分界线(为降雪或雨夹雪能达到的最南界线)。

  南岭美食自成一派,如“清炒蕨菜——蕨莱是最为普遍的野菜”;“石头猪肉——精干瘦小、脾气执拗的山猪”;“米味十足肠粉——本地的好水、靓米”;“紫苏爆炒螺——奇香紫苏叶去螺蛳腥味”等。

(1)南岭作为我国雨雪分界线的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分析“南岭美食自成一派”的地理原因。

答案:

(1)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冬季风影响小;寒冷冬季风受山脉阻挡作用明显,气温高。

(2)气候温暖湿润,生物品种多,纯天然绿色食材丰富;山区有可供人们享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河湖多,高山泉水多,水量大,水生动植物多;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少、烹饪手法质朴天然自成一派。

解析:

(1)材料中“1月10℃等温线和≥10℃的7000℃积温等值线通过南岭南侧,也是雨雪的分界线”“一样春风有两般,南枝盛开北枝寒”说明南岭冬季气温较高,南北温差大。

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天气状况等。

读图,南岭的纬度为25°N~26°N,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冬季风影响小,1月气温较高。

南岭呈东西走向,阻挡了冬季风南下,岭南的气温高,岭北气温较低,差异明显,所以可以作为我国雨雪分界线。

(2)材料所述说明南岭美食的原料丰富,比如蕨菜、山猪、靓米、奇香紫苏叶、螺蛳等,南岭的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自成一派”说明其少受外界饮食文化的影响,保留其独特、淳朴的风格,从南岭及其周边地形状况可知,该区地形崎岖,多山地、丘陵,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少,无工业污染等。

6.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地势特征。

(2)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请简要分析成因。

(3)图中P为省会城市,它是    市,简要回答该市形成的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1)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2)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坡陡流急;地壳活动剧烈,岩层破碎;植被破坏严重。

(3)成都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临近河流。

解析:

(1)地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两个角度分析。

结合图中图例可以判断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2)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从降水特征、地势起伏、地质、植被等因素分析。

(3)结合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省会城市应为成都,城市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西省东北部地区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了有色冶金工业。

材料二 下图为江西省北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 南昌地区由于夏季较长时间高温高湿、风力微弱、闷热难熬,是我国夏季十大“火炉”之一。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

(2)说明江西省东北部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条件。

(3)分析南昌地区成为我国夏季十大“火炉”之一的原因。

(4)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长2.8km的大坝(水闸),以控制鄱阳湖水量,请说明其可行性的理由。

答案:

(1)外围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鄱阳湖平原地势低平(从东、南、西三面向北部倾斜)。

(2)江西省东北部铜、金、钨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水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3)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河、湖众多,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高温高湿);盛行下沉气流,大气稳定,风力微弱;地势较低,热量不易扩散。

因此,夏季天气闷热,成为“火炉”。

(4)缓解鄱阳湖枯水季节缺水的问题;减轻鄱阳湖丰水季节长江上游地区带来的洪水威胁;对湖泊周边地区具有供水、航运、旅游、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

解析:

(1)应从总体地势特征和主要地形类型等方面分析。

(2)应主要从原料、能源、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3)应主要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空气湿度、地形地势等角度进行分析。

(4)注意问题要求回答可行性的理由,从缓解鄱阳湖季节性缺水问题、防洪及对周边地区带来的综合效益等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