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2507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练习题.docx

《马克思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练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练习题.docx

马克思练习题

练习一

1.简述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

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3。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第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

3.简述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41。

4.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这是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56。

5.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

(1)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2)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5

1.如何说明与时具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下面对此作些扼要说明。

第一,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首先,与时俱进要求人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探索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

其次,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

再次,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富于创造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二,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把与时俱进规定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能否始终做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其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进取精神,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理论上不断开拓新领域,扩展新视野,作出新的概括,才能引导、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再次,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第三,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

理论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四,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党在思想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9。

2.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辨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议的重要意义。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

(1)意识的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

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大跃进”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永远铭记。

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5。

 

练习二

1.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首先实践为人们认识新领域、解决新问题提供经验,既包括继承前人的实践经验,又包括当代人的实践经验。

其次,实践还为人们认识新领域、解决新问题提供新的物质手段。

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95

窗体顶端

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正确答案: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就是说,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但与此同时又必须明确:

仅仅作为客体自身,既无所谓真亦无所谓假,也就是说,事物及其规律本身并不就是真理;真理属于认识范围,是一种与客体即认识对象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

其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结果都是客观实在,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14

3.简述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4

4.简述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所谓人口因素,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第二,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人口因素虽然对社会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有时甚至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为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而且它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物质生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每一种生产方式下都有与其相适应的人口规律。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3

窗体顶端

二、论述题

1.试述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统一?

正确答案: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在实际工作中,把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客观实际情况作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就在根本上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前提。

只有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和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获得改造世界的成功。

第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对什么是实际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这里讲的实际不是指个别的事例或片面的事实,而是指客观事物的整体,指各种现象的综合。

第三,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第四,“实事求是”这四个大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做到实事求是。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保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25

窗体底端

2.试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在一个社会的上升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这时虽然二者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在这个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加以解决。

当这个社会发展到没落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不适合了,这种矛盾就不能通过这种社会制度本身得到解决,需要通过先进阶级的革命,消灭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建立或确立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而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旦建立或确立起来,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就达到了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新的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而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较高的阶段。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46

 

练习三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商品的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1.

【正确答案】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通过市场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物品。

而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各种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量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同质的可以在数量上相互比较的东西,这就是生产商品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

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可以相互比较。

所以,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184页

2.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的本质的具体体现。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五个职能:

第一,价值尺度。

第二,流通手段。

第三,贮藏手段。

第四,支付手段。

第五,世界货币。

在货币的五种职能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是基本职能。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189页

3.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及其包括的历史和道德因素?

【正确答案】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

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2)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这就是说,雇佣劳动者的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和习惯的制约。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198页

4.简述资本的本质及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正确答案】

(1)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5.简述资产阶级的政党的职能。

【正确答案】资产阶级政府的职能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对内的基本职能,一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按照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约束他们的行为;二是对社会实行管理,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运转和发展。

  对外的基本职能一是保卫本国安全,防止和反对外来侵略;二是开展对外交往,甚至进行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

资产阶级往往将其政府描绘为替人民群众服务的机构,实质上它是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二、论述题。

1.试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正确答案】

(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二者的矛盾表现在:

一是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全部销售不出去,他的劳动不被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二是如果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去,或者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私人劳动就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其余的部分则得不到社会承认,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者私人劳动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从而决定着他们在两极分化中的命运。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19页

 

2.试述剩余价值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它的本质是什么?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值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就属于资本家。

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

(4)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练习四

一、简答题

1.1.简述商业资本的作用。

【正确答案】第一,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第三,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第四,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47页

2.2.简述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的含义以及二者同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

【正确答案】

(1)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有资本形式所经历的时间。

(2)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所经历的周转次数。

这个一定时间,通常以“年”作为计算单位。

(3)资本的周转速度与资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的周转次数成正比。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27页

3.3.简述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形成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2)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3)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58页

4.4.简述借贷资本的本质。

【正确答案】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并服务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资本形式。

借贷资本也要参加剩余价值的瓜分,利息就是产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取的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因而,借贷资本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体现着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借贷资本家就是不从事实际的生产经营和商业流通活动而专为职能资本家提供服务,并取得利息收入的资本家。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50页

5.5.什么是利润率?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②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③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④不变资本的节约。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39-240页

二、论述题。

1.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二个因素。

【正确答案】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产业资本家为了使一定数量的资本带来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总是竭力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以加速资本的周转。

  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1)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28页

2.2.试述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联系和区别。

【正确答案】联系:

二者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基本形态,都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都来源于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都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区别:

(1)绝对地租是由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级差地租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的。

(2)形成条件不同: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有好坏和肥沃程度的不同;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3)产生的原因不同: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56-261页

答案部分

 

练习五

一、简答题

1.1.为什么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由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正确答案】

(1)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

  

(2)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他们与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具有革命彻底性,只有他们能肩负起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任务。

(3)工人阶级会在斗争中不断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在斗争中他们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一个阶级的整体的行动,并在实践中寻找指导运动正确方向的思想武器。

一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工人运动就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33

2.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正确答案】

(1)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

(2)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

(3)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

所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必然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62

3.3.资本主义国家如何通过调节利率来干预经济?

【正确答案】

(1)利率调节主要是通过利率高低和差别利率来实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是逆经济方向的货币政策调节。

(2)在经济过热时,适当提高利率,给经济降温;相反在需要刺激经济发展、走出萧条与不景气阴影时,则适当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81

4.

4.简述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正确答案】

(1)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2)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3)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造就了社会化的生产力,而这种生产力本身则是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相矛盾的。

无论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如何调整,只要这种矛盾存在,就有导向更高社会发展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客观要求与趋势。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99

5.5.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到底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一般垄断的产生,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资本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本质上要求按照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计划、协调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私人垄断资本不能适应要求。

在这种条件下,必须由国家出面,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

于是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74。

二、论述题。

二、论述题。

1.简述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哪些?

(1)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

(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上的扩张。

社会主义各国的发展也不平衡,并且在更长期的发展中还暴露出许多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