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2498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docx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docx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外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

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一、课外阅读观状分析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凑,为了对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教辅读物打转,整天钻在各种作业、练习题或试卷中。

他们实际上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根据一项调查表明,每天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不到15%,能够阅读半小时的学生也没有超过30%。

二、课外阅读倾向的偏差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

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

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这些都迷得他们团团转,男生还是偏向武侠,女生偏向台湾爱情小说和时尚杂志。

最近图书市场又出现一些另类书籍或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

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放着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跑到外面猛租来看。

而众多的国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是很受欢迎。

对中学生而言,这些名著看起来很吃力,太难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阅读名著看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完成。

三、没有做好读书笔记有一大部份中学生有这样的体验,当与别人辨论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括肚,尴尬之极。

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

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懒得动手写读书笔记,只是看过则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有78%的中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未掌握这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只停留于走马观花。

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

二00一年一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定了中学生课外文学阅读的必读的名著和中学古诗词背诵篇目,具体规定了初、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

可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扩展知识、充实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

他们在读些什么书?

他们是怎样读书的?

学生课外阅读有哪些误区?

造成这些误区的原因是什么?

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呢?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我们课题组对我县全体中学生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从全县11个乡镇46所公办中学中抽取12所中学进行调查,其中县城中学二所,大乡镇中心中学6所,非中心中学3所,共收回问卷3296份。

对受调查的12所中学,调查人员还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列表阐述如下。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目的的认识

认识

情况

认为课外阅读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认为课外阅读是为了消遣、解闷调节学习张驰度

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认为课外阅读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数

258人

  276人

  2202人

  297人

比率

 9.2%

  8.9%

  71.4%

  9.6%

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初步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当今语文学习的观点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所以课外阅读应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语文学习应展开双翼,一翼是课内学习,另一翼是课外阅读,双翼齐举,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目前,大部分中学生尚未形成之样的观念,这方面尚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状况

1.课余时间是否自觉阅读

 经常自觉读书

 偶尔看看书

 课余时间从不看书

 人数

  746

  2088

  150

 比率

  27.4%

  67.7%

  4.8%

2.课外活动时间是否去学校阅览室看书

  经常去

  偶尔去

从来没去过或无处可去

人数

  477

  2205

  705

 比率

  16.5%

  71.5%

  22.8%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相当广泛,喜爱阅读的学生占绝大多数。

被访谈的中学生也一致表示,课余时间都喜欢看看书。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已基本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由于青少年对未知领域充满着好奇心,因此都喜欢在阅读中猎取各种信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学生对未知领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英雄、明星充满着极大的崇敬向往,对成功充满着强烈的欲望,对社会具有强烈的关注意识和参与意识,都在努力走进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是中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动力。

令人遗憾的是,在被调查的12所中学里,仍有3所尚无学生阅览室,占四分之一,这些学校的老师称,目前只能偶尔去图书馆借一些书回到教室来供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而有不少班级从来不搞这样的活动,学生在学校里能接触的书籍仍然是仅限于教科书,学生的自由阅读只有在节假日,在校外进行。

可见,这些学校中的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尚未得充分的激发和引导。

(三)、学生课外阅读的品味

1.关于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情况

作品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全没读过

阅读人数

 333人

 160人

 299人

 126人

 2166人

比率

 10.8%

 5.2%

 9.7%

 4.1%

 70.2%

2.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

作品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子夜》

 《家》

 全没读过

阅读人数

321人

 296人

 98人

 250人

 2119人

比率

 10.4%

 9.6%

 3.1%

 8.1%

  68.7%

3.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 

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鲁滨逊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童年》 

 全没读过

阅读人数

 389人

 348人

 191人

 330人

 1826人

比率

 12.6%

 11.3%

 6.2%

 10.7%

 59.2%

从上面三个表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学生阅读的人数少之又少,调查中问:

“你们为什么不读名著?

”这个问题时,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回答:

(1)太难,读不懂。

(2)距离现实生活太远。

(3)大多数名著太长,没有时间读。

(4)书太贵,买不起。

(5)没有老师指导,提高能力太慢。

在调查中,对于“你经常阅读的书刊是什么”这个问题,反馈的信息虽有品位高雅的报刊,如《青少年日记》、《语文报》、 《青年文摘》、《读者》等,但只占少部分,而大部分学生喜欢的书刊是:

童话类占24%,故事大王类占26.4%。

言情、武侠小说类占33.2%。

此外,还有个别学生对言情、刺激性极强的地摊书籍、卡通书、网络游戏书籍爱不释手,津津乐道。

而科技类、社会科学类、百科知识类很少问津。

可见学生阅读资源比较杂乱,阅读内容驳杂,格调有高低之别,内容有良莠不分。

(四)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

1、关于中学生的读书计划情况

有计划

 有时有计划

 没有计划

比率

 11.2%

 33.4%

 55.4%

2、关于中学生的读书笔记 

每读必做

 凭兴趣做

 从不做

比率

 0%

 28.7%

 71.3%

3、关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读后仔细思考

 仔细看不想

只看个大概

比率

 22%

 33.7%

 44.3%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课外阅读大多数无计划,随意性强;不做读书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只看个大概,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等等,这些将直接影响看课外阅读的质量。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及原因 

从调查结果看,我们认为困扰初中学生阅读有诸多的误区:

1.阅读目的的盲目性、阅读层次的浅显性和阅读内容的隐患性。

课外阅读应以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健全心灵和人格,为

终生发展为目的,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限制,初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选择的能力,使部分粗糙、低劣甚至淫秽的文学作品在学生中大行其道,高雅严肃的作品被束之高阁、置之不理。

有不少学生只喜欢阅读侦探、言情、武打等浅层次的文学作品。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有不少的农村中学生,至今手中还珍藏和借鉴着为数不少的《儿童创造》、《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小学生读物,并对此爱不释手。

至于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甚至充满色情、凶杀的精神鸦片危害匪浅,更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健康。

2.阅读书目的片面性。

由于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农村中学生的教师和学生存在功利色彩,误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功课成绩,只重视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否则拒之门外,故而对文学名著很少问津,甚至连书名都未听过。

3.阅读时间不足。

据调查,有35%左右的学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半小时,寒暑假读完一部完整的大部头文学作品的不足25%。

4.阅读过程随意。

由于学生在课余或校外不便于管理,加之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许多农村中学又没有相应开设阅读课,学生阅读不择时间、地点、内容,所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就保证不了质量。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发展自读能力的教学措施。

目前,大多数学校评价教师仍是以升学率为唯一依据。

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对课外阅读望而生畏。

记得一位语文专家对此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

课堂教学的改革如在游泳池里游泳,水虽浅些,但安全可靠,偶有险情,也救生有方;进行课外阅读的探索如到汪洋大海中去击水,虽然能训练出弄潮好手,但随时可能葬身鱼腹。

因此,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轻视课外阅读;只教讲读课文,放弃自读课文;只学重点语段,课课做试题,天天练片段,周周有考试,月月搞模拟。

学生整天泡在作业堆中,量化了“硬件作业”,却挤跑了课外阅读这一“软件作业”。

这怎么实施素质教育呢?

北京语文特级教师吴昌顺指出,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一点活动余地,课程非但没减,反而越来越多,这一代学生虽然读书很苦,但阅读量小、知识面窄、选择能力差。

事实确实如此。

在“你不看或少看课外书的原因是什么”一项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作业太多没时间”是课外阅读不足的原因。

当今,虽然“减负”呼声非常高涨,但应试教育仍扭曲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地应付学习、应付考试,放弃了课外阅读。

记得有位学生告诉我,他非常喜欢课外阅读。

一次,从同学处借了一本《三重门》,借回家之后才发现根本没有看的时间。

白天要上课,晚上做完作业、复习完后,差不多10点半了。

沉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争,使不少喜欢阅读的学生难以开卷。

二、家长反对课外阅读。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学生家长只希望孩子“念学校里的书”。

每当孩子在课余时间拿起课外书读读时,他们就会说:

“不做作业,又看闲书了,它能帮你考重点高中?

半点正业也不务!

”可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与家长的意愿相悖。

在“你家长对你的课外阅读持什么态度”一项调查中,只有15%的家长鼓励学生课外阅读,40%的家长反对课外阅读,还有45%的家长只同意学生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如教材辅导读物等。

不少家长认为,课本要好好读,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学习。

因此,看见孩子做作业就表扬,看见孩子看课外书,就采取没收、撕毁等手段。

有些家长不但不支持孩子读书,自己也不读书、不购书,家庭中缺少读书的环境和氛围。

在“学生课外书籍来源”的调查中发现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只有22%来自“父母购书”。

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家中藏书100本以上的只占8%,50-100本的占5%,10-50本的占40%,1-10本的占9%,还有38%的学生家中根本没有藏书。

很多学生家中的藏书都是些通俗读物及杂志,有中外名著的寥寥无几。

家中藏书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适合学生阅读,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三、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

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而学生是否看课外书则无人过问,因此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

在“对你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影响最大的人是谁”的调查中,选择“老师”的只占6%;在“你阅读的课外书主要的来源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老师指定”的只占16%。

另外,13%的学生认为“老师反对”是造成他们“不看或少看课外书的原因”;83%的学生不知道“语文新大纲规定的中学生阅读的文学名著”,原因是语文老师未告诉他们。

学生不但课外阅读少,课内的书也越读越薄,语文课本中的选学课文和古诗词诵读等因不在考试范围内,也从不去读一读,好端端的教科书被删成薄薄的小册子。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也十分有限。

一位语文教师说:

“现在教学时间紧,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连课本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也没有时间让学生细细地感受、去欣赏、去体味,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只会抠名词,背段意,根本不会独立地阅读一篇文章,更不会评析与鉴赏。

四、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

如今,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电子游戏厅、网吧遍布城乡,通俗读物充斥市场。

不少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读通俗读物上,从而放松了对文学名著的阅读。

据调查,37%的学生认为“看电视、玩游戏”是他们不看或少看课外书的原因,50%的学生把“卡通书刊”和“武侠小说”当作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

在“你最喜欢的杂志”的调查中有74%的学生喜欢《少男少女》、《明星》、《故事会》等一些通俗读物,19%的学生喜欢看《中学生数理化》、《英语画刊》

等学习方面的杂志,只有7%的学生喜欢看《散文》、《小小说选刊》等文学杂志。

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女作家徐小斌十分感慨地说:

“这一代孩子基本上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的,他们更热衷于那些图像式的东西,对文字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

阅读的启蒙教育太晚了,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

”国外有的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文弃”,并加以抨击。

久而久之,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想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

  

三、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拓宽中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还孩子以闲暇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们首先应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走出来,解放思想,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出封闭、狭隘和沉闷的死胡同,进一步让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恢复知识生动丰富的本来面目,在学生中消除消极、病态心理,形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其次,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色,做到勤学、敏思、笃行的统一,达到会学、乐学,而且学实、学活;再次,澄清某些模糊认识,贯彻“减负”不减质的理念,明确课内外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教师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怎么办?

可用作家的伟大精神或顽强意志激励学生;可用故意设疑法吸引学生;可用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法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等等。

如笔者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叙述鲁迅小时“早”的故事,介绍了他一生刚直不阿的高尚品德和不辍笔耕、不懈探索救国之路的革命精神,激起学生对这位伟大的崇敬热爱之情,进而引导他们读《朝花夕拾》《呐喊》等,自然而然地把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又进行了思想教育,真可谓一箭双雕。

教师通过长期的引导,使学生知道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情,足以长才”,“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逐渐明白了课外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是课堂教学的有力配合。

3、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推荐有益读物。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欣赏的是情节的离奇曲折,贪得多而嚼不烂。

要他们不仅多读书,

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的、科学的,深浅适宜的,分量适当的课外读物。

每学期开始,师生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规定每生每学期读两三本书,平均每天写一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还规定阅读书目的范围。

主要是2001年教育部规定的必读篇目。

除此之外,我还向学生推荐新近较有影响的作品。

如韩寒的《三重门》、《永不瞑目》等并配合语文教科书学习,如本学期向学生推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唐宋诗词选》,最后一种是把《微型小说选刊》、语文报中优秀的文章印发给学生,教师做精当点拔,以“注入时代的活水”。

寒暑假是课外阅读的好时光,为此,我也要求学生完成一、两部“大部头”的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4.办好图书馆,创设阅读氛围。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三大支柱之一的校内图书馆,必须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多开辟阅览室,多安排阅览时间,多为学生提供高品位、高质量的图书,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让每个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寻找精彩,有所收获;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积极向学生宣传推荐格调高雅、质量上乘、知识容量大、可读性强的好书、好作品,达到“开卷有益”;发挥核心书目的导向作用,编写《读书指南》,印发《推荐书目》,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与要求,充分准备各类不同的图书;要优化读书环境,在阅览室内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既美化阅读环境,又营造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一走进图书馆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

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才能得以净化,情感才能得以升华,才能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我校自进行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以来,经过课题组同事的努力争取,学校加大了对图书馆、阅览室的投入,补充了大量的新书籍、优秀期刊。

课外活动时间,借书的同学明显增多了,阅览室经常“人满为患”。

说明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高涨,这些变化都是我校大力倡导课外阅读的结果。

5、采用科学措施,切实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要想通过课外阅读迅速广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略。

首先,每一两周从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系统地指导学生的阅读并且制定明确的目标。

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师还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目标选好阅读的材料,一般三两篇文章即可,以备课堂上作为例子来分析,在指导中采用“阅读—点拨—讨论—总结—提高”五个步骤,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查工具书,怎样做书间评点。

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法,如自读一本书的方法,精读的方法,略读的方法等。

如笔者在这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作读书笔记的方法。

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词语笔记,即在阅读中对一些优美的词语,随手一记,勤收集勤积累储存,时间长了,这便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第二种是摘录式笔记,即分类记下名言警句、谚语、典故、人物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社会的认识与剖析等。

第三种是心得笔记,包括评论和赏析,凡有所得便随时记下片断或成篇均可。

 6、重视名著阅读,提高阅读品位。

  名著以其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尤其是在当今,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阅读名著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并将名著阅读训练系统化、科学化。

首先,阅读名著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完整人格。

当我们的学生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一定被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而热血沸腾;当我们的学生为葛朗台的悭吝残忍而咬牙切齿时,我想他们也已明白了什么叫慷慨和善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本好的名著恰如一场及时的春雨,浇灌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走向成熟。

其次,阅读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优秀的阅读材料是进行阅读必需的物质前提,名著大都是文学性与思想性完美的统一体,其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思想内蕴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多方面的切入点。

名著将文学形象所特有的模糊性、典型性发展到了极致,为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提供了极好的“起点”。

再者,许多名著蕴含着丰富哲理,教师在借助名著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抽象思维,为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举办阅读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有效。

如我校开展了一次名著知识竞赛,以中国四大名著作范围,采用公开抢答的形式,检阅学生对名著的内容,包括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的掌握情况。

这个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纷纷找名著来读,学校图书馆里过去无人问津的名著转眼间被借阅一空。

教师们的个人存书也被学生借去。

不少学生还去买了名著来读。

校园掀起了一次名著的热潮。

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利用每节语文课前3至5分钟让一个学生讲名著的故事并给学生进行评点,学期末由学生民主选出十佳优胜者,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7.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学生经过课外阅读,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收获。

因此,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面向广大师生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研究成果和情感收获;让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学识、自己的风采,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如本学期我校开展的语文活动有:

(1)开展阅读名著的知识讲座;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

让学生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还要复述或背诵精彩的片断;(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选出十佳读书笔记;(4)利用第二届文化艺术节的契机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读书竞赛、作文比赛,展览优秀作品,营造校园热烈的阅读氛围,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5)要求各班语文老师精心指导学生布置教室的学习园地,办好手抄报、黑板报、墙报;(6)配合全区古诗文竞赛举行的朗诵比赛;(7)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辩论赛,如初一开展的“追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初二“中学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初三的“胆比识重要还是识比胆重要”等等。

(8)安排每周确定1个早晚读的读报活动,各班轮流指定3人快速阅读后当众介绍,养成每天饭后时间浏览当日报纸的习惯。

开展这些活动后许多学生对我说:

“我们原先以为只有球赛好看,只有电视电影好看,没想到语文活动也这么吸引人。

”言语中流露出相见恨晚之感。

事实证明,语文 活动会极大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结语

作家肖复兴说:

“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

”为了能使孩子们得到最大的财富,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爱读书的下一代,使我们的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民族。

参考资料:

《青年参考》2001年第8期《青年文摘》2001年第6期

韦志成的《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谢象贤主编的《语文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关于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作法溧阳市埭头中学语文组黄育斌(网页)

偏远地区学生课外阅读对策甘肃省康县一中 李忠茂(网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