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运输事故与预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2139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运输事故与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机电运输事故与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机电运输事故与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机电运输事故与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机电运输事故与预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运输事故与预防.docx

《机电运输事故与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运输事故与预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运输事故与预防.docx

机电运输事故与预防

机电运输事故及预防

一、电气事故及预防

(一)井下常见的电气事故

电气事故即为用电过程中出现的人身伤亡,或由于用电不当引起的其他事故。

电气事故包括触电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两大类。

触电伤亡事故包括与正常带电部分接触触电,与漏电部分接触触电,以及没有直接与电气设备接触触电。

设备事故主要是指由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弧、电火花和危险温度引起的瓦斯或煤尘爆炸、电气火灾等。

1•触电事故

人身触及裸露的带电导体和电弧,或触及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电气设备外壳、构架时,或人体接近高压带电体时有电流流过人体,都会造成触电事故。

按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触电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人体部器官损坏,而导致残废或死亡。

仅50mA

的工频电流即可使人遭到致命电击。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光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表面造成的伤

害。

电伤会在人体上留下明显伤痕,有灼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三种

在触电死亡事故中,大多数是电击死亡事故。

因此,触电事故主要是指电击事故。

1)触电对人的伤害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是与电流的种类有关;二是与电流的大小有关(当人触及到5mA的电流

时就会有感觉,达到30mA-50mA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把30mAs作为安全电流值);三是与电流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四是与通过人体的路径有关;五是与人体的特征有关;六是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关。

(人体电阻下降、电流上升,触电危险性越大。

人体皮肤干燥时电阻值就越大、越湿时电阻值越小,皮肤浸入水中的电阻值更小。

对于触电电流的大小有这样几种电流值:

①感知电流:

引起人有感觉的电流值。

成年男性平均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②摆脱电流值:

当超过感知电流时,肌肉收缩增加,人有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值。

成年男性平均16mA成年女性约为10.5mA。

③致命电流:

在较短时间危及生命的电流值。

一般认为:

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50mA寸,就有生命危险;超过100mA寸,只要很短时就会使人停止呼吸,失去知觉而死亡。

煤矿井下取30mA为人体触电电流安全极限。

安全电压取决于人体电阻和安全电流的大小。

对于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小的环境,安全电压一般不大于40V,但对于潮湿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安全电压不应大于12V。

2)常见的触电方式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触电可分为三种:

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单相触电:

当人体直接接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这种触电现象叫单相触电。

触电的危险程度取决于电网中性点是否接地和触电环境。

单相触电是危险的。

如高压架空线断线,人体触及断落的导线往往会导致触电事故。

此外,在高压线路周围施工,未采取安全措施,碰及高压导线触电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两相触电:

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者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体时而发生的弧光放电,电流从一相导体进入人体然后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这种触电方式叫两相触电。

发生两相触电时,作用于人体上的电压等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

跨步电压触电:

由跨步电压引起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跨步电压: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

2.设备事故

设备事故不仅能直接烧毁电气设备,造成财产损失,更主要的危害是可引发其他事故。

例如,如可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由于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占有很大比例;此外,还可引发火灾事故,且能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危及井下工作人员。

(二)电气事故的预防

1•触电事故的预防

触电事故有低压电网触电、高压电网触电和直流架线触电。

据1984〜1987年全

国煤矿井下触电事故统计分析,共发生井下触电事故63起,其中:

低压电网触

电19起,占30.2%;高压触电7起,占11.1%;直流架线触电37起,占58.7%。

(1)触电事故原因:

低压触电事故原因有:

违章带电作业、带电安装、带电检修、带电检查;不执行

停、送电制度;设备及电缆漏电、保护装置失效。

高压触电事故原因有:

带电清扫、带电检查、带电搬运、带电作业;没有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检查停、送电制度;误操作、误停、送电,误认开关和电缆;没有高压漏电保护装置或失效。

直流架线触电事故原因有:

人员站在矿车上或人员上、下矿车时触及直流架线;

在有架线的运输巷行走,触及架线,架线电机车车弓子带电部位过低。

(2)防止触电的措施

1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

2非专职或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3操作电气设备的高压主回路时做好绝缘防护措施。

4电气测量仪表要在瓦斯浓度1沖下使用。

5防止人身触及带电体。

上下山行走,不能手扶电缆。

严禁在电气设备与

电缆上躺坐,以防触电。

谨防触及架空线伤人。

按《规程》规定,电机车架空线的悬挂高度自轨面算起不得小于下列规定:

在行人的巷道、车场及人行道与运输巷道交叉的地位不小于2m在井底车场,从井

底到乘车场为2.2m;在地面或工业广场,不与其他道路交叉的地方不小于2.2m。

对导电部分裸露的高压电气设备无法用外壳封闭的,必须围以遮拦,防止人员靠

近。

同时,在遮拦门上装设开门即停的闭锁开关,以确保人员开门进入高压电气

室时,电气设备电源断开。

井下电气设备带电部件和电缆接头全部封闭在外壳部,即成封闭型,并在操作手柄与盖子之间设有机电闭锁装置,确保不合上盖子,便不能接通电源;合上电源后,便不能打开盖子。

各变(配)电所的人口处或门口都要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牌子。

无人值班的变(配)电所,必须关门加锁。

井下硐室有高压电气时,入口处和室都应在明显地点加挂“高压危险”牌。

6人身经常接触的电气设备,采用降低电压的办法。

《规程》规定,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不超过127V,远距离控制线

路的额定电压不超过36V。

7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高、低压系统

中,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和保护接地装置。

8不准擅自停送电,严格执行安全用电的各种制度。

9遵守电缆敷设有关规定。

电缆接头应避免出现“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

在水平巷道或倾角300以下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吊钩悬挂;在倾角300及以上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夹子、卡箍或其他夹持装置进行敷设。

电缆悬挂高度应保证有矿车掉道时不致受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致落在轨道上。

(3)对触电者的急救

1立即切断电源,或使触电都脱离电源。

2迅速观察伤员有无呼吸和心跳。

如发现已停止呼吸或心音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腻味胸外心脏挤压。

3若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时,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4对遭受电击者,如有其他损伤(如跌伤、出血等),应作相应的急救处理。

2.电网保护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过流保护、漏电保护、接地保护,统称为煤矿井下的三大保护。

(1)防电网过流。

电气设备的实际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即为过流。

过流会使电气设备绝缘老化,烧毁设备,电缆着火,引发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

过流有短路、过负荷和断相三种。

短路是指电流不流经负载,而是经过导线直接短接形成回路。

过负荷是指电气设备实际流过的电流不仅超过了额定电流,而且还超过了电气设

备所允许的过负荷时间。

断相是指三相电动机一相断线,也即电动机单相运行。

防过流的主要措施是:

电气设备正确选型,电气设备做定期的预防性的检查、维修,设置过流保护装置,正确操作电气设备。

⑵防电网漏电。

当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中一相、两相或三相对地的总绝缘电阻下降到危险值以下时,若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漏电电流会很大,有可能出现漏电事故。

电网漏电可直接造成人身触电,引发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

漏电的原因有:

电气设备绝缘受潮、进水、老化造成绝缘能力下降而漏电;电缆受到挤压、砍砸,过度弯曲、铁器划伤或针刺而出现裂隙;电缆接头不牢固或出现“鸡爪子”、“羊尾巴”或明接头;电气设备超期服役或长期过负荷使绝缘老化;电气操作时,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人身触电而发生漏电;电气设备操作时•将金属材料或工具遗留在设备部,造成一相接触金属外壳;弧光放电造成一相接地、导致漏电。

防电网漏电的主要措施有:

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在水中;防止电缆受挤压、碰撞、过度弯曲、机械伤害;电缆接头要牢固;不随意在电气设备部增加额外部件;正确操作电气设备;不将金属物件遗留在电气设备中;设置保护接地装置、漏电保护装置。

二、运输提升事故及防治

(1)矿井常见运输事故及预防

1.矿井常见运输事故及原因

矿井平巷运输时,常发生掉道、追尾、撞车或是由于司机工、把钩工操作不当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同时也常发生车辆与行人碰撞挤轧或行人违章扒登跳车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

矿井斜巷运输时,常发生跑车撞人事故、斜巷蹬车及乘坐矿车时的人身伤亡事

故。

发生矿井平、斜巷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行人违章。

侧如,列车运行时人扒、蹬、跳,列车运行时人在道中间行走等。

(2)司机、蹬钩工违章作业。

例如,未经调度擅自开车,违章顶车,司机将头探出车外等。

(3)运输管理不严格。

例如,调度员违章调度,巷道中杂物多,巷道变形未及时修复,缺少必要的阻车器、信号灯等。

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常见的事故有输送机伤人、胶带发火、断带等。

带式输送机事故主要是由于胶带打滑或腔带跑偏引起的。

胶带打滑主要是托辊损坏、杂物缠绕、煤矸埋压引起阻力过大或胶带使用时间过长、塑性变形大而引起的;胶带跑偏的主要原因巷道变形过大、滚筒不平行、装载位置不正等。

2.矿井运输事故的预防措施

(1)遵守乘车规定。

列车行驶中或尚未停稳时,严禁上、下车和在车站立;严禁在机车上或任何两车厢之间搭乘人员;严禁扒车、跳车、坐重车;用架线电机车牵引矿车运送人员时,临近电机车的两辆矿车严禁乘人;人身及所携带的工具和零件严禁露出车外。

(2)遵守人力推车规定。

人力推车时,人员必须注意前方,开始推车、发现前方

有人或障碍物及接近道岔、弯道、巷道口、风门、硐室出口时,推车人必须发出信号;严禁放飞车;同方向推车时轨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

,两车间距不得小于

10m。

(3)严格运输管理。

电机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非电机车司机不得擅自开动机车;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机车及矿车应定期检修,机车的闸、灯、警铃(喇叭)、连接器以及撒砂装置,任何一项不正常时,都不得使用;矿井轨道按标准铺设,加强维护。

(4)除按规定允许乘人的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以外,其他带式输送机严禁乘人。

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时,在上、下人员的20m区段输送带至巷道顶部的垂距不得小于1.4m,行驶区段的垂距不得小于Im。

下行带乘人时,上、下输送带间的距离不得小于Im;输送带宽度不得小于0.8m,运行速度不得超过1.8m/s。

乘坐人员间距不得小于4m乘坐人员不得站立或仰卧,面向行进前方,严禁携带笨重物品和超长物品,严禁抚摸输送带侧帮。

上、下人员的地点应设有平台和照明。

上行带下人平台长度不得小于5m宽度不得小于0.8m,并有栏杆。

运送人员前,必须卸除输送带上的物料。

应装有在输送机全长任何地点由搭乘人员或其他人员操作的紧急停车装置。

⑸巷道安设带式输送机时,输送机距支护或碹墙的距离不得小于0.5m。

带式输送机巷道要有充分照明。

(6)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行人经常跨越带式输送机的地点,必须设置过桥。

(7)加强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管理,司机经安全技术培训,责任心强,发现险情,及时处理。

3.斜井跑车撞人事故原因厦预防措施

斜井运输事故主要有:

斜井跑车事故,蹬钩碰人事故,行车行人事故,违章摘挂钩事故等。

其中,斜井跑车撞人事故死亡人数最多。

发生斜井跑车的主要原因如下:

(1)钢丝绳断绳跑车。

钢丝绳强度降低;钢丝绳断丝超过规定;绳径减少过限或密封钢丝绳外层钢丝厚度磨损过限;钢丝绳锈蚀过限;钢丝绳出现硬弯或扭结;提升过载;刮卡车辆;拉掉道车辆。

(2)连接件断裂跑车。

连接件有疲劳隐裂或裂纹;刮卡车辆力过大。

(3)矿车底盘槽钢断裂跑车。

底盘槽钢锈蚀过限,失于管理;超期服役,遭受严重脱轨冲击形成隐患。

(4)连接销窜出脱轨跑车。

没使用防自行脱落的连接装置;轨道或矿车质量低劣,运动颇簸严重。

(5)制动装置不良引起跑车。

制动装置出现故障,引起制动力不足。

(6)工作失误造成跑车。

没挂钩或没挂好钩就将矿车从平巷推下斜巷;未关闭阻车器就推进矿车造成跑车;钢丝绳在松弛条件下,提升容器突然自由下放,造成松绳冲击。

斜井跑车的预防措施如下:

(1)按规定设置可靠的防跑车装置和跑车防护装置,实现“一坡三挡”。

(2)倾斜井巷运输用的钢丝绳连接装置,在每次换钢丝绳时,必须用2倍于其最

大静荷重的拉力进行实验。

(3)对钢丝绳和连接装置必须加强管理,设专人定期检查,发现同题,及时处理。

(4)矿车要设专人检查。

矿车的连接钩环、插销的安全系数小得小于6。

(5)矿车之间的连接、矿车和钢丝绳之间的连接,必须使用不能自行脱落的装置。

(6)把钩工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开车前必须认真检查各防跑车装置和跑车防护装置的安全功能,检查各矿车的连接情况、装载情况、牵引车数,不符合规定不

准发出开车信号。

严禁先打开挡车装置后进行挂钩操作,严禁矿车在没有运行到安全停车位置就提前摘钩;严禁在松绳较多的情况下把矿车强行推过变坡点;严

禁用不合格的物件代替有保险作用的插销。

(7)斜井串车提升,严禁蹬钩。

行车时,严禁行人。

(8)斜井轨道和道岔的质量要合格。

(9)斜井支护完好、轨道上无杂物。

(10)滚筒上钢丝绳绳头固定牢固。

(11)绞车操作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开车前必须认真检查制动装置及其他安全装置,操作时要准、稳、快,特别注意防止松绳冲击现象。

(2)人车的安全运行

1•《煤矿安全规程》对人车的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五十九条规定,用人车运送人员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每班发车前,应检查各车的连接装置、轮轴和车闸等。

(2)严禁同时运送有爆炸性的、易燃性的或腐蚀性的物品,或附挂物料车。

⑶列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m/s。

(4)人员上下车地点应有照明,架空线必须安设分段开关或自动停送电开关,人员上下车时必须切断该区段架空线电源。

(5)双轨巷道乘车场必须设信号区间闭锁,人员上下车时,严禁其他车辆进入乘车场。

2•《煤矿安全规程》对人车试验的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防坠器,必须进行脱钩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对使用中的斜井人车防坠器,应每班进行1次手动落闸试验,每月进行I次静止松绳试验,每年进行I次重载全速脱钩试验。

防坠器的各个连接和传动部分,必须经常处于灵活状态。

(3)矿井提升事故及预防

矿井常见提升事故有断绳、蹾罐、过卷、卡罐、溜罐、跑车、断轴、维修操作等事故。

其中,较多的是断绳、过卷事故。

1断绳事故预防

引起断绳事故的原因很多,如钢丝绳质量不合格,松绳日|起冲

击,负载过重,司机操作不当,以及保护装置失灵等。

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加强钢丝绳管理。

选用钢丝绳应有合格证书,外观无锈和损伤;安全系数符合规定;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钢船绳,自悬挂时起隔6个月检验一次;升降物料用钢丝绳,自悬挂川起12个月时进行第一次检验,以后每6个月检验一次。

(2)提升装置使用中的钢丝绳傲定期检验时,安全系数有下圳

情况之一的,必须更换:

专为升降人员用的小于7;升降人员和柳

料用的钢丝绳升降人员时小于7,升降物料时小于6;专为升降物料用小于5。

(3)钢丝绳断丝不超规定{接头长度符合规定。

(4)防止松绳引起冲击。

(5)设防过卷装置、防过速装置、过负荷和欠电压保护装置、…速装置、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置、橙绳报警装置。

(6)提升机操作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过卷、嫩罐事故预防

当提升容器接近终点时,如不及时减速停车,继续上行时会』J

卷,继续下行时会墩罐。

过卷和暾罐事故都是在行车终点位置珊有及时停车,所以事故原因很相似。

主要原因有:

司机操作不当.深度指示器出现故障,造成容器在井筒位置指示不准确}过卷保护

装置或紧急制动装置失灵。

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主要提升装置以及提升绞车各部分质量合格,且派专A检查。

(2)立井使用罐笼提升时,井口、井底和中间运输巷的安全fI

必须与罐位和提升信号连锁;井口和井底车场必须有把钩工•人员

上、下井时。

必须遵守乘罐制度。

(3)防过卷装置应灵敏、可靠,紧急制动装置力矩满足要求。

(4)保证深度指示器工作正常。

(5)提升机操作工要经过安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三、电气设备防爆

1_井下电气设备的分类厦特点

煤矿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分为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其标志

为“KY')和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其标志为“Ex”)。

婧}矿用防爆电气设备是按照GB3836{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制造的。

根据其原理又分为Io种设备类型,即隔鬻型电气设备(d)、增安型电气设备(e),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1)、正压型电气设备(p)、充油型电气设备(o)、充砂型电气设备(q)、浇封刈电气设备(m)、无火花型电气设备(n)、气密型电气设备(h)、特徘型电气殴备(s)。

井_F最常用的防爆电气设备是隔爆型和本质安全型。

2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失爆厦其防治

隔爆型电气设备失去了耐爆性或不传爆性的现象就叫失爆。

(1)常见的电气失爆现象如下:

1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或严重锈蚀}

2缺螺栓、弹簧垫圈(以压平为合格)、螺扣损坏以及螺纹拧人深度少于规定扣数(伸出长度要1.5扣以上)等,使连接强度达小到规定要求;

3没有密封圈或使用不合格的密封圈,投有封堵挡板或使月

不合格圭寸堵挡板;

4隔爆接合面锈蚀,间隙、表面粗糙度超过规定值或有较大的机械伤痕、凹坑;

5隔爆腔之间的隔爆结构被破坏。

如隔爆型电动机的绝缘座被去掉,上下隔爆腔连通。

(2)失爆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1把好人井关,建立人井管理制度,防爆电气设备人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段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人井;

2把好安装、检修、使用和维护关,使防爆电气设备达到完好标准不失爆,失爆的电气设备严禁使用{

3建立专业化管理组织,落实责任制,做到“台台设备有人管,条条电缆有人问”,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建立包机制和巡回检查制度。

四、电缆的使用及维护

煤矿井下电能的输送是通过各类电缆来完成的。

采区电缆最

易受到碰撞、挤压、炮崩和砸伤,是供电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易发生事故。

所以,电缆的合理选用、敷设、连接、使用及维护,对整个矿井的生产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矿用电力电缆可分为铠装电缆、橡套电缆和塑料电缆三大类。

1•电缆的选甩、敷设和连接要求

电缆的选用包括类型和截面大小。

它根据电压等级、输送长度、使用地点、负荷大小、设备类型等因素进行计算和验算,要满足允许电流、电压降和过流保护等要求。

对采掘工作面要使用矿用阻燃椽套电缆。

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应使用专用橡套电缆。

电缆敷设必须用吊钩悬挂,井应有适当的弛度。

电缆悬挂点间距不得超过3m其悬挂高度应保证电缆在矿车掉道时不受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落在轨道或输送机上。

电缆不应悬挂在风管或水管上,不得遭受淋水。

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

电缆与压风管、供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时,必须敷设在管子上方,并保持0.3m以上的距离。

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高、低电缆之间的距离应大于o.1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ram。

禁止用铁丝吊挂。

盘圈或盘…8字形的电缆不得带电,但给采、掘机组供电的电缆不受此限。

电缆的连接要压紧,不压胶皮,并使用防爆接线盒。

2.电缆的维护和检查

在对井下巷道维修时,必须对电缆进行保护。

采掘工作面各种移动式采掘机械的橡套电缆,必须严加保护,避免水淋、撞击、挤压和炮崩。

每班必须进行检查,发现损伤,及时处理。

3kV以下

的橡套电缆运行中的表面温度允许值为50〜55"C。

电缆的运行、悬挂情况,由日常维护专职人员每天检查一次。

五、井下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

1.《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

(1)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

(2)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

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0%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控制设备部安有放电装置的,不受此限。

所有开关的闭镪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开关手把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字样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

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必须在瓦斯浓度I,0%以下的地点使用,并实时监测使用环境的瓦斯浓度。

(3)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非专职人员或非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⑦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并

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③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必须

有良好绝缘。

“)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和调整,必须由电气维修工进行。

高压电气设备的修理和调整工作,应有工作票和施工措施。

高压停、送电的操作•可根据书面申请或其他可靠的联系方式,得到批准后,由专责电工执行。

采区电工在特殊情况下,可对采区变电所高压电气设备进

tf停、避电的操作,但不得擅自打开电气设备进行修理。

2•井下安全用电“十不堆”

为了保证井下电气安全,针对井下电气事故常见原因要求井

下甩电必须做到“十不准”:

①不准带电检修和搬迁电气设备;②不准甩掉无压释放装置,过流保护装置和接地保护装置I③不准甩掉

检耩继电器、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和局部通风机风电、甲烷电fjj锁

装置;④不准明火操作、明火打点、明火放炮,⑤不准用铜、铝铁丝等代替熔断器中的熔件;停风、停电的采掘工作面未经检查瓦斯不准送电;⑦失爆设备和失爆电器不准使用;⑧有故障的供电线路不准强行迭电;⑨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失灵后不准送电}⑩不准在井下拆卸和敲打矿灯。

3.“三无、四有、两齐、三奎、三坚持”制度、

(1)三无:

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2)四有:

有过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螺钉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

(3)两齐:

电缆悬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

(4)三全:

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其全,图纸资料全。

(5)三坚持:

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装置,坚持使用风电和瓦斯电闭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