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单元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1984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单元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单元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单元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单元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单元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单元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docx

《五单元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单元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单元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docx

五单元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

课题四:

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7页例4和“做一做”的第1、2、3题,练习三十三的

第1—2题。

教学目的:

通过解答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1.8×50.78—0.330.6÷0.12

6.3+2.90.08×0.77.3—0.7

4.8÷0.62.4+0.521.5×40

2.做教科书第187页第(七)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

1、自学复习题。

2、小组讨论:

把这道题改编成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么办?

做在练习本上。

3、汇报结果。

4、教师把学生可能列出的条件全都写在黑板上,然后分别讨论每道题的解法,(以编题者为主)

5、出示例5。

让学生独立完成。

6、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7、教师巡视,注意帮助差生。

三、应用新知: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三十三第1题。

  先分析题,画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解答,并写出检验。

然后集体正。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又研究了一些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这些应用题也是在以前学过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

所以,以后解答应用题时,要按照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去想、去做,注意弄清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解答出各种不同的应用题。

四、作业:

练习三十三3、4题。

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4: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多少棵?

课后附记:

     课题四:

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页例5和“做一做”的第l、6题,练习三十四的

第1—2题。

教学目的:

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1.8×50.78—0.330.6÷0.12

6.3+2.90.08×0.77.3—0.7

4.8÷0.62.4+0.521.5×40

2.做教科书第187页第(七)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

1、自学例4。

教师出示例4:

“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

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小组讨论:

1、这遭题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2、题中告诉我们计划烧40天,为什么又问可以烧多少天?

      3、怎样算出实际每天烧多少煤。

   讨论后,独立完成。

学生解答例4时,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分析、列式。

最后集体订正。

2.改变例4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练习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师;“如果我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了,你们还会解答吗?

教师板书改变后的题目

“学校食堂运来土吨煤,计划烧40天。

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了10天,实际每天烧多少千克?

先由学生自己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在练习本上解答。

然后,请一两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或者做在黑板上。

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141页“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而且还通过改变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一步研究了怎样分析和解答应用题。

—道题是三步应用题还是两步应用题,要在分析了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后才能确定。

以后我们还要做这方面的练习。

2.作业:

练习三十四的第1—6题。

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4:

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

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1)计划每天烧煤多少天?

1000÷40=25(千克)

(2)实际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25-5=20(千克)

(3)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1000÷20=50(天)

 

答:

可以烧50天。

课后附记:

 

课题五:

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三十四的第7——10题。

教学目的:

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的练习,使学生进—‘步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让学生做教科书第187页第(八)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

二、讲评上节课留的作业中的问题

教师选出上节课作业中出现问题较多的—、两道题,请一、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应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强调和补充,并纠正学生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

三、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三十四的第7题。

请一名学生读第

(1)题:

“光明小学校办工厂要制做4500套教具,计划每天做300套。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完成原生产任务要多少天?

教师:

“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的是什么?

要解答这道题,应该怎样分析?

学生:

“可以从问题开始分析。

先想‘要求完成原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

’然后再想‘由于已经知道原生产任务是4500套,只要再求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就可以了。

教师:

“怎样求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呢?

学生:

“题中告诉我们,原计划每天做300套,还告诉我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

这样就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

教师:

“他是这样分析的。

谁还有别的分析思路?

学生:

“也可以从已知条件开始分析。

由后两个已知条件,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

再用4500套除以实际每天做的套数,就得到完成原生产任务要用多少天。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同时请—名学生做在黑板上,最后集体订正。

再请一名学生渎第

(2)题。

教师:

“把第

(1)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计划15天完成’后,解答时所需要的条件有什么变化?

学生;“第二个条件改变后,原计划每天做多少套也不知道了,还得先算出原计划每天做多少套。

让学生把第

(2)题也做在练习本上。

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

教师:

谁能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指名请两、三个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由于这道题要求解答的问题只有一个条件,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先算千步,才能再求出最后结果。

一共需要两步计算。

而在第二题中,要求解答的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给出,要先算出所需要的两个条件。

一共需要三步计算。

2.做练习三十四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做完后,集体订正,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3.做练习三十四的第9题。

清一名学生读题,并解释题意,使学生理解“计划全年生产洗衣机16800台”和“提前2个月完成”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说,计划是12个月完成,实际是

(12—2)个月完成。

弄清计划与实际用的时间后,再让学生弄清“照这样的速度”是哪样的速度。

经过分析,学生弄清计划生产与实际生产的数量关系以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

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应用题的练习。

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

从今天的练习题来看,分析时可以从问题出发,逆推去找所需要的条件直到能从已知条件先算出来为止;也可以从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出发,依次考虑可以算出哪些结果,直到能与所求的问题联系上为止。

有时我们也可以把问题和条件联系起来想。

2.布置作业:

练习三十四的第10题。

 

课题六,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三十四的第1l一18题。

教学目的:

通过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1.6×500.52+0.150.9÷0.15

3.8+4.70.6×0.048—5.7

7.2÷0.62.6—0.521.4×60

2.教师出示下列式题,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着重说明计算顺序。

75.6÷13.5一(3.6+1.78)

「15.2+(8.4—4.5×0.8)]÷1.6

二、列综合算式练习

1.做练习三十四的第11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弄清题意,在练习本上做这两道题。

然后请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特别注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使用中括号。

2.做练习三十四的第12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特别是如何使用括号。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三十四的第13题。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十四的第14题。

教师:

“这道题要求我们用两种方法解答。

大家先仔细看一看题,想一想,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天,可以有哪两种不同的思路?

3.做练习三十二的第17题。

教师:

“这道题要求补充上问题,编成三步应用题,再解答。

大家想一想,补上什么样的问题才行?

”(小组讨论)

经过讨论,找到应该补充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括号。

在解答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要注意认真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有时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法,使解答的过程更简便。

2.布置作业;练习三十四的第15、16、18题。

课题:

行程问题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5页准备题和例6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十五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学会解答已知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具准备:

写好准备题和例6的小黑板两块,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演示“相遇问题”的活动教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板书题目:

“张华每分走60米,他1分走多少米?

2分,3分呢?

指名学生解答后,把书上的表填完。

教师:

“解答这道题时,我们用到哪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在算式下面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

教师:

“像这样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应用题,通常叫做‘行程问题’。

”(板书课题:

行程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写好准备题的小黑板(题目下应画出表示运行的示意图)。

请一名学生读题,并解释题意。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面来表演一下(或者用教具做演示)。

教师:

出示投影:

(1)他们两个之间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最后怎么样了?

(两学生走,最后碰到一起。

这就叫做‘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

叫做‘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或者‘同

时出发,相向而行’。

大家可以看到他们每走一分,他们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一段。

缩短的这一段,就是他们俩人海分所走的路程的和。

最后他们碰到一起,就叫做‘相遇’。

请全班学生打开教科书第145页,

2.学习例5。

教师出示写好例5的小黑板(题目下应画出表示运行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例5。

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第一种解法:

65×4+70×44

=260+350

=54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540米。

教师:

“谁能想出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

(可以再让两名学生扮演小强和小丽走一走。

注意每走1分,稍微停一下,经过4分,两人相遇。

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第二种解法:

(65+70)×4

=135×4

=540(米)

答:

他们两家相距540米。

教师: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种解法有没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思路:

“第一种解法是先分别求出每个人所走的路程,再加起来。

而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我们叫它‘速度和’,再乘以两人同时走的时间——4分。

”(板书:

速度和)

三、课堂练习

L做第14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读题,并认真看图中的条件。

特别要让学生注意两人行进的方向和相遇这个条件,防止有的学生没弄清题意就套用例题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在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列式解答。

2.做第14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再集体订正。

四、小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物体同时相向运行的行程问题。

同学们在解答这样的应用题时,一定要先弄清两个物体运行的方向、速度和时间,再解答。

2.作业:

练习三十五的第1—3题。

板书设计:

例6

第一种解法:

65×4+70×44

=260+350

=54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540米。

第二种解法:

(65+70)×4

=135×4

=540(米)

答:

他们两家相距540米。

课后附记:

课题:

行程问题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7页复习题和例7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十五的

第4—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解答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解答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具准备:

写好复习题的小黑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到入

1、口算练习。

做练习三十三的第4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看表计时。

做完后,集体订正,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

2、做第147页的“复习题”。

教师出示写好复习题的小黑板(题目下画出示意图),

让学生自己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

然后请一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解答的。

二、学习新知

教师把小黑板上的复习题改成例7,同时把示意图中表示3分所走的路程的标志擦去。

教师:

“这道题告诉我们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人的速度,求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根据我们刚才做过的复习题,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解答?

小组讨论。

独立完成。

做完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解答的,教师板书。

270÷(50+40)

=270÷90

=3(分)

答:

经过3分两人相遇。

三、课堂练习

1.做第147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做练习三十五的第5题。

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这恰好与上节课学的‘已知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题目是相反的应用题。

根据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X时间·=路程’和‘路程÷速度=时间’,在解答相对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时,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数量关系。

(板书: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作业:

练习三十五第6—8题。

板书设计:

例7270÷(50+40)

=270÷90

=3(分)

答:

经过3分两人相遇。

课后附记:

课题:

应用题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三十五的第9—15题。

教学目的:

通过解答应用题的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2.7+1.54.5×2005.2×80

7.1—5.162÷l004.8—0.5

l0.4-6.41.5×402.8×0.5

31.5—9.590.6÷378+97

2.做练习三十五的第9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最后集体订正。

二、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第149页第12题。

让全体学生看书,请一名学生读题。

教师:

“我们学过,解答应用题一般经过哪几个步骤?

”(请学生简要回答。

)谁来说一说怎样用线段图来表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请一名学生说,教师画图。

请一名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着重说明,这虽不是相遇问题,但是通过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数量关系与相遇问题相似,也是用速度乘以时间,解答的方法有两种。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十五的第13题。

先让全体学生看书,并在练习本,试着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然后,请一、两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图。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

教师:

“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因为两船是同时同向开出,由于乙船的速度比甲船快,所以经过8小时,乙船要比甲船多行一段路程。

这段路程就是这时两船之间的距离。

请大家想一想,这段路程应该怎样求?

自己在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完后,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三、小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解答应用题的练习。

大家要注意,无论是解答什么样的应用题,—定要在弄清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解答。

当题目比较复杂时,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思考。

2.作业:

练习三十五的第11、14、15题。

3.整理和复习

课题一:

复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1页第1—3题和练习三十六的第1一5题。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答应用题的—般步骤,提高脱式记算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有的题要求学生说一说有没有简便算法。

2.让学生做教科书第188页第(九)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教师:

“四则运算指的是哪些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哪些是第一级运算?

哪些是第二级运算?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三条规定。

2.做教科书第151页第1题。

先请四名学生说出这四道混合运算式题应当按什么顺序计算,再让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脱式计算。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注意纠正。

三、复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151页第2题,教师巡视。

做完后,请—、两名学生说一说这道题要用几步计算?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再算什么?

四、复习应用题

1.教师:

“解答应用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在每个步骤中,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指名学生简单地说—说。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151页第2题。

教师巡视,要求学生用最近新学的方法写出检验过程(即把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往回倒推的方法检验)

3.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并画出线段图。

然后,结合线段图逐个分析这三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教师归纳:

“这是有关联的三道题,最后要求的问题是柑同的,第一个条件也都相同,只是其余的条件不同。

有的可以直接算出答案,有的需要先算一步才能求出解答最后问题的条件,有的需要先算两步才能求出解答最后问题的条件。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通过画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找到正确的解答步骤。

解答以后,还要进行检验。

通过以上的检验,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三道题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十六的第1—5题。

课题二:

复习已学过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2页第4——6题和练习三十六的第6—12题。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有的题要求学生说一说有没有简便算法。

二、复习解答应用题

1.做第152页第4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

同时请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说一说两种解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2.做第152页第5题。

3.做第152页第6题。

(1)先让全班学生一起看题,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三十六的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着重分析在这道题里怎样求“速度和”。

求“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算。

2.做练习三十六的第10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着重分析这道题中两辆汽车运行的方向,以及经过的时间与两车距离之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三十六的第7、8、11、12题。

春到四月,如火如荼,若诗似画,美到了极致,美到了令人心醉。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喜欢才女林徽因歌颂四月之美的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将四月的万种风情描摹得淋漓尽致,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四月之美,美在清明。

时光刚刚跨入四月的门槛,清明就如期而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是一种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是一场活着的人祭奠逝去的祖先的亲情style。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每到清明,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堂的祖先,都会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即便远离故土,也会怀揣湿漉漉的心事回到乡下,挑拣一个最宜祭祀的日子,赶往祖先墓地,虔诚地献上一捧鲜花,点上几支香火,烧上一些纸钱,将祖先的坟墓装扮一新,以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清明时节,最容易勾起与已逝亲人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岁月的回忆,让人深刻体悟到亲情的可贵。

于是,亲情跨越了时空,泪水模糊了双眼。

在莹莹泪光中,就让活着的人好好活着,让已经逝去的人在天堂感到欣慰。

四月之美,美在祭祖的哀思,美在人间传递着的温情。

四月之美,美在谷雨。

“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

因此,谷雨是春播春种的关键时期。

在乡间,一到谷雨时节,村民们便忙了起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处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处处嘹亮起劳动的号角,处处律动着劳作的喜悦。

他们将生活的希望播撒,将幸福的种子栽种,早出晚归,乐而不疲,笑容满面。

他们洒下的是一粒粒咸涩的汗水,成就的将是整个秋天旷野上丰硕的果实。

累了,他们举头仰望绽开在湛蓝天空上多情的太阳;倦了,他们想一想等待在前方的耀眼金秋。

春风,贴着他们的身影吹过,将灼热的期盼和梦想带向遥远、遥远……他们劳动的姿势,仿佛在大地上书写一首生活的真爱长歌;他们奔忙的步伐,舞动出四月美妙和谐的韵律;他们洋溢在嘴角的笑意,仿佛闪烁在阳光下的一朵朵桃花。

四月之美,美在他们的不辍劳作,美在他们孜孜不倦地创造甜蜜生活的那颗淳朴心灵。

四月之美,美在花繁草盛。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四月,千芳竞放,姹紫嫣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相斗妍,好不热闹。

桃花,在多情春风的表白下双颊绯红,欲语还羞;梨花,一束束一簇簇,洋洋洒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