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000吨南瓜休闲食品的工厂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925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1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6000吨南瓜休闲食品的工厂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年产6000吨南瓜休闲食品的工厂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年产6000吨南瓜休闲食品的工厂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年产6000吨南瓜休闲食品的工厂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年产6000吨南瓜休闲食品的工厂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6000吨南瓜休闲食品的工厂设计.docx

《年产6000吨南瓜休闲食品的工厂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6000吨南瓜休闲食品的工厂设计.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6000吨南瓜休闲食品的工厂设计.docx

年产6000吨南瓜休闲食品的工厂设计

第一章:

绪论

1.1.南瓜简介

南瓜:

俗名倭瓜、番瓜、北瓜。

原产于南美洲,后传入我国。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

南瓜中含有丰富的钴,在各类蔬菜中钴含量居首位,钴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降低血糖,参与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合成,是人体胰岛细胞所必须的微量冤死,对防治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话等症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南瓜中还含有丰富的锌,参与人体内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南瓜中含有能消除致癌物质亚硝胺的成分,有一定的防癌功效。

南瓜在我过均有种植,来源刚,产量大,成本低廉。

开发风味南瓜休闲食品可以提高弄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美国,万圣节是美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届时整个美国都会开心的迎接这个节日,而这个重要节日的代表就是南瓜了,这一天人们都要把南瓜拿来掏空,做南瓜灯,在一起玩耍庆祝。

或许是这种对南瓜的热爱也刺激了美国人对南瓜的消费和研究,据资料表明南瓜在美国食品中,其具有的营养价值深受美国民众的喜爱和好感。

南瓜的营养价值:

南瓜每100克含蛋白质0.6克,脂肪0.1克。

碳水化合物5.7克,粗纤维1.1克,灰分0.6克,钙10毫克,磷32毫克,铁0.5毫克,胡萝卜素0.57毫克,核黄素0.04毫克,尼克酸0.7毫克,抗坏血酸5毫克。

此外,还含有瓜氨素、精氨酸、天门冬素、葫芦巴碱、腺瞟吟、葡萄糖、甘露醇、戊聚糖、果胶等。

南瓜中对人体的有益成分有:

多糖、氨基酸、活性蛋白、类胡萝卜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各种成分的功用:

1.多糖类:

南瓜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通过活化补体等途径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功能。

2.类胡罗卜素:

南瓜中丰富的类胡罗卜素在机体内可转化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维生素A,从而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分化、维持正常视觉、促进骨骼的发育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3.矿质元素:

南瓜中高钙、高钾、低钠,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和高血压。

此外,还含有磷、镁、铁、铜、锰、铬、硼等元素。

4.氨基酸和活性蛋白:

南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含量较高。

此外,南瓜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基因型与烟草中相同,但活性明显高于烟草,表明了在南瓜中免疫活性蛋白的含量较高。

5.脂类物质:

研究发现,在南瓜种子中的脂类物质对泌尿系统疾病及前列腺增生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南瓜还具有的其他的作用:

1.解毒:

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能起到解毒作用;

2.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

南瓜所含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胶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

南瓜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3.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

南瓜含有丰富的钴,钴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并参与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合成,是人体胰岛细胞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有特殊的疗效;

4.消除致癌物质:

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突变作用,有防癌功效,并能帮助肝、肾功能的恢复,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

5.促进生长发育:

南瓜中含有丰富的锌,参与人体内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固有成分,为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

6.防治妊娠水肿和高血压:

南瓜花果的营养极为丰富。

孕妇食用南瓜花果,不仅能促进胎儿的脑细胞发育,增强其活力,还可防治妊娠水肿、高血压等孕期并发症,促进血凝及预防产后出血。

取南瓜500克、粳米60克,煮成南瓜粥,可促进肝肾细胞再生,同时对早孕反映后恢复食欲及体力有促进作用。

1.2南瓜产业发展趋势

1.2.1当前南瓜种植和加工状况

1.南瓜属作物在世界和我国发展概况

这里所指的南瓜属作物,包括南瓜属中4个栽培种,即南瓜(中国南瓜)、笋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美洲南瓜)、黑籽南瓜。

南瓜具有良好的栽培特性,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在世界范围内栽培广泛。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资料,2007年全世界南瓜种植面积150万hm2,总产量约2023万吨,产值在全世界不同蔬菜作物种类中居第9位,年销售产值达40亿美元。

2007年我国南瓜栽培面积约32.5万hm2,占世界南瓜总面积的21.7%;总产量达625万吨,占世界当年南瓜总产量的30.9%。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2个南瓜主产国,其中中国栽培面积居世界第2,总产量居世界第1(表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食物结构的改善和对南瓜营养成分保健价值研究的深入,南瓜越来越受到重视,全世界南瓜栽培面积、单产及总产量迅速增长,从1981年到2002年的20年间,全世界南瓜总产量由818万吨增加到1691万吨,整整翻了1番。

2002年以来,世界南瓜总面积略有下降,但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2%左右,总产量几乎相平。

此期,我国南瓜面积增长了35%,总产量增加了73.6%(表2)[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南瓜属作物在我国蔬菜栽培中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其中的南瓜、笋瓜、西葫芦栽培面积显著增加。

根据农业部农业司的统计,1989年全国南瓜面积为4.2万hm2,占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0.6%,到1994年发展到5.6万hm2,占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1.5%,到本世纪初,虽未见正式的国家统计资料,仅据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对全国南瓜种销售量及典型调查估计,2006年我国西葫芦播种面积约22万hm2,南瓜和笋瓜(包括籽用南瓜、黑籽南瓜)种植面积达33万hm2,总计55万hm2,总产约1237万吨,占全国蔬菜播种总面积的3%,占总产量的2.5%。

再据山东省农业部门统计,除西、甜瓜外,瓜类蔬菜播种面积有16万hm2,其中42%为南瓜,仅次于黄瓜,居第2位。

这些数字说明,南瓜的生产已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作物,而是正在发展中的大作物了。

我国的南瓜产业经历了发展、衰落、再发展的历程。

由于南瓜中含有较多的淀粉和蛋白质,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对栽培环境要求不严格,易于种植,同时又具有耐贮运的特性,所以在战争年代或发生自然灾害粮食缺乏时期,常被作为粮食代用品。

以后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和饮食生活的不断改善,南瓜消费量急剧下降,成为蔬菜生产中不被重视的作物,我国科研和教学单位对其栽培、育种、生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很少。

除一些较好的地方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外,优良一代杂种很少有人选育和推广。

但随着人们对饮食保健的重视,在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具有保健功能的黄绿色蔬菜受到人们青睐,特别是笋瓜中品质优良、口味良好、保健功能明显的优良品种被大力推广,使南瓜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我国南瓜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迎来了第2次发展的新高潮,其原因:

一是随着我国保护地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日光温室的大力推广,使冬、春季蔬菜生产种类多样化成为可能。

短蔓型的西葫芦因具有生长势强,种植技术比较简单,产量高而病害轻的优点,既可在早春露地种植,也适宜各种类型的保护地生产,促进了西葫芦新品种不断问世。

二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早熟、菜用的笋瓜从国外引入,因其品质优良,粉质高,营养丰富,作为特菜种植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而开拓了市场。

同时,也引起了国内育种家们的关注,相继推出了一批新品种。

三是由于广大消费者对南瓜具有保健功能成分的关注,尤其因为南瓜中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多糖、果胶含量很高,是一种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优良瓜菜。

四是南瓜中干物质含量高,具有较好的加工适应性,适宜制作成各种类型的加工食品,南瓜粉、南瓜籽在国内外均有较大的市场。

鉴于以上原因,西葫芦、南瓜、笋瓜在我国的蔬菜行业中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而被广大消费者和生产者所重视。

表22000-2007年中国南瓜种植增长情况

2.南瓜属作物产业化链条根据南瓜属作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应用价值,其产业化可分为以下5个链条:

(1)鲜食用南瓜产业链

鲜食用南瓜从田间生产,经过营销渠道或短期贮藏,主要以嫩瓜或老熟瓜产品进入市场。

我国鲜食南瓜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南、安徽、广西、海南等省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国内外选育的优良杂种一代(中国大陆选育的早青、阿太、蜜本、蜜冠、无蔓南瓜、锦栗、寿星、京红栗、吉祥、一串铃南瓜等,我国台湾省选育的东升等;国外引入的有冬玉、牵手、碧玉、惠比寿、栗自慢等)已基本覆盖了南瓜栽培主产区。

一些主产区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如湖南省2000-2006年西葫芦增加了2.8倍,南瓜和笋瓜增加了2.5倍。

很多优良品种已进入各种类型保护地生产,并结合全国范围的南菜北调、西菜东调等措施,鲜食用南瓜特别是西葫芦已达到周年供应水平。

(2)籽用南瓜产业链

籽用南瓜是将田间生产收获的老熟瓜,刨瓜去瓤,取出种子,将种子经过烘烤或煮烤、配料,加工成炒货,成为休闲食品供应市场。

南瓜籽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三大产区,种植面积约16.7万hm2,年总产量4~5万吨,尤以黑龙江产区最大。

籽用南瓜对于雪白类型产品种子质量要求是:

种片要大,横径10~12mm,纵径20~22mm,百粒重34~38g;色泽白净,大小一致。

籽用南瓜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是重要的出口外销产品。

例如东北产区年产量2万吨中有逾1万吨为出口产品。

黑龙江省白瓜子集团是国内外最大的籽用南瓜生产开发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采取公司加基地、基

地带农户的模式,避开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给瓜农造成的损失。

该公司已与45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籽用南瓜种植方式以单作为主,也有不少地区是与玉米间作。

主要品种有:

无杈南瓜、齐南1号、宾县大白板、平凉大白板、裸仁南瓜以及近年来推广的优良杂种一代梅亚雪城2号等。

(3)南瓜种业产业链

随着南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对南瓜育种和良种繁殖推广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南瓜种植面积不大,育种未受到育种单位重视,生产上大多是利用地方品种,自繁自育。

国家也未投入必要的科研经费。

虽然个别单位选育出了品种,但未能推广利用而被束之高阁。

改革开放后,国外南瓜新品种大量涌入,大大刺激和推动了我国南瓜育种与良种繁育工作的发展。

育种上较为突出的国家事业单位有: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湖南省瓜类研究所、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及河南科技学院等;较突出的民间育种单位有:

山西德丰种业、山西卓越种苗有限公司、黑龙江梅亚种业有限公司、合肥江淮园艺研究所、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中心、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等。

为了促进南瓜种业的发展,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2001年成立了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南瓜分会开展了多项业务活动,发挥了极为有益的作用。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育成了一些接近国际水平的优良品种,受到了生产者和市场的欢迎。

但南瓜的品质、产量、抗逆抗病性等方面与国外优良品种

中国瓜菜专题综述

(4)南瓜食品加工产业链

由于南瓜淀粉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含量高,既可当菜又可当粮,且耐贮藏和运输,所以颇受消费者欢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南瓜在食品加工应用上愈来愈多,以南瓜为主要原料可加工出的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为南瓜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南瓜食品加工产品逾90种,大致可分为6大类:

(1)南瓜饮料。

如南瓜全肉饮料、南瓜籽饮料、南瓜山楂复合蔬果茶、南瓜精口服液等。

(2)南瓜发酵食品。

如南瓜果醋、南瓜保健酒、南瓜乳酸菌饮料、南瓜番茄乳酸发酵饮料等。

(3)南瓜糕点和糖果。

如南瓜面包、南瓜月饼、保健型南瓜饼干、南瓜软糖等。

(4)南瓜粉。

如南瓜全粉、速溶南瓜粉、南瓜营养快餐粉、南瓜精粉等。

(5)炒货食品。

如膨化南瓜籽仁、盐炒南瓜籽、多味南瓜籽、绿茶南瓜籽等。

(6)其他南瓜食品。

如低糖南瓜果酱、南瓜果胶、南瓜脆片、速冻南瓜饼等。

在已面世的南瓜诸多系列加工产品中,以南瓜粉产销量最大,深受市场欢迎,南瓜粉除可直接食用和保健外,还大量用于各种食品、药品的配方组分和添加剂中(如南瓜晶、南瓜糊、南瓜蛋糕等),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对南瓜粉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日本、韩国是南瓜粉需求量很大的国家。

近年来,南瓜粉成为我国重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换汇率高于马铃薯、玉米。

我国南瓜粉采用的生产工艺主要是切片烘干粉碎方法和喷雾干燥方法。

(5)观赏南瓜系列产业链

随着我国都市城郊型农业的发展,一批旅游观光园蓬勃发展,它以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合一定的现代服务设施,将自然生态、历史遗产、人文景观和现代设施融为一体。

在这一形势下,观赏南瓜成为耀眼的一族。

观赏南瓜充分体现了南瓜多样化的特色,在南瓜属作物中果实有周长3.6m、重量296千克的巨型南瓜,也有小到20g的微型南瓜。

这类南瓜多姿多彩,可作为艺术品陈列于居室客厅,供作观赏;也可在庭院中棚架栽培,既可遮阴,又可观赏,颇具田园诗意。

此外,还可在南瓜上刻字、作画,作为艺术品展览或作礼品相赠。

表现最为出色的是珠海市“农科奇观”观光园,它是珠海市农科中心利用科研资源、技术、品种优势,结合艺术化包装开创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现已成为“珠海十景”之一。

先后接待了逾8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政要、专家学者参观访问,逾5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有国内各省市考察团逾6万人、逾130万国内外游客前往观赏。

其中的观赏南瓜是主角之一。

3.我国南瓜属作物科学研究进展

(1)丰富了南瓜种质资源,优良杂种一代正在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部分新品种有独特优势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笋瓜种质资源由极其贫乏发展到比较丰富和多样,果色为灰、白、墨绿及红色等多种类型;蔓性从单一长蔓类型发展到中蔓、短蔓类型,均应用于新品种选育中。

同时,南瓜与笋瓜的种间杂交种,不仅只用于砧木新品种的选育,而且在鲜食用新品种上也有较大突破。

西葫芦育种突破了早青一代一统天下的局面,白皮、黄皮、花皮、墨绿以及淡绿等多种皮色,适于早、中、晚熟的配套品种,并可用于生食或炒食的多种类型品种大量涌现。

近年来,已有部分品种特点与法国牵手、冬玉等优良品种接近。

在南瓜育种方面,以蜜本南瓜为代表的杂种一代,因具品质优良、产量高、耐贮运等优点,在我国南方大面积推广,并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上市的主要南瓜品种之一。

随着优良杂种一代大量涌入市场,育种理论也有进一步的发展,例如,通过对笋瓜与南瓜有性杂交亲和性研究后认为,表现亲和性的组合可育种子数与亲本相比无明显差异,表现不亲和的组合可育种子数只有几粒甚至没有。

杂交亲和的组合后代兼容了双亲的特征。

在对西葫芦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后,明确了单瓜质量和结瓜数对产量形成直接作用最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产量、单瓜质量、单株结果数与其他性状的关联度;通过亲子相关分析为亲本选择和性状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2)南瓜生物技术与遗传转化研究不断扩大和深化,获得可喜进展采用RAPD等技术从DNA分子水平反映了基因组的多态性,因而能揭示个体间的差异和物种的相关性。

通过多位作者的研究,经聚类分析认为南瓜属分为南瓜种、笋瓜种及西葫芦种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相符,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南瓜属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揭示了不同种间以及同一种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南瓜品种的鉴定、配置杂交组合及遗传育种提供了更多信息。

在明确南瓜的矮生和蔓生是1对相对性状,其矮生性状由显性矮生单基因D控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与南瓜矮生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提高了蔓性鉴别的准确率。

还有学者进行了南瓜矮化突变体cga的遗传、生理生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分析研究。

在南瓜属蔬菜细胞与组织培养方面,难度较其他蔬菜大,我国对此研究很少,但近年来离体培育技术被较多应用于南瓜属作物快速繁殖、品种改良以及遗传转化研究中,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通过对黄狼南瓜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显示子叶是最适的外植体。

有研究者研究了南瓜与笋瓜诱导不定芽生长调节剂的最适种类及配比,以及低浓度蔗糖分化培养基对西葫芦胚珠再生芽的诱导效果优于较高的浓度。

这些研究为南瓜基因资源的利用和育种提供了较好的途径。

(3)科学评价南瓜保健功能,促进南瓜加工产业健康发展南瓜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并属于高钾低钠蔬菜食品。

特别是它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是人体中所需维生素A最廉价、优质的天然来源,是抵抗生命疾病的有力武器。

近些年来,对于南瓜多糖具有降糖、降脂等功效进行了专题综述。

大量的研究报道,研究者将南瓜中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与降血糖活性的检测两方面结合起来成功分离出具有较高降血糖活性的有效成分—南瓜多糖,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并通过了国家级的成果鉴定。

此外,还对不同南瓜品种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胶物质、肌醇、多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对籽用南瓜种子脂肪和脂肪酸成分分析表明,较优良的南瓜籽油其营养价值与消化吸收性与大豆油、花生油相当,但亚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偏高,南瓜籽油的开发,可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种新型的保健油[27-35]。

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2004年有媒体载文认为“南瓜降糖”的观点是靠传说蒙人十几年的“谎言”和“闹剧”,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讨论。

笔者认为学术问题可按科学方法解决,但不能用政治帽子打压,笔者衷心欢迎研究者提供更多的试验数据说明问题。

最近有研究论文从南瓜不同品种果实中还原糖的变化提出糖尿病人应食用适熟期采收的果实为宜的观点。

同时,笔者再次强调,南瓜的保健功能是多方面的不能因为对降血糖有不同观点而忽略南瓜其他的保健功能。

(4)南瓜栽培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促进了南瓜生产向高产、稳产方向发展西葫芦从露地栽培发展到多种保护地栽培,基本做到了周年供应市场。

在日光温室中选用优良品种,采用长季节栽培技术,667m2最高产量可达到1.5万千克,效益之高在2万元以上,这比上世纪90年代初的高产记录增加了1倍左右,产量低的金皮西葫芦也达到8000千克,纯效益在1万元以上。

笋瓜特别是西洋南瓜的栽培技术在90年代初期很少有报道,直至90年代中后期,有关报道陆续增加。

除露地栽培技术外,大棚无公害早熟栽培技术也在广泛推广,主要是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整枝吊蔓、人工授粉及温湿度和光照控制等技术。

籽用南瓜栽培技术也有很大提高,主要措施是缩小株距,扩大行距,合理密植,提高坐瓜率,增加单瓜籽粒数和百粒重,加宽瓜籽横径,清洁板面和防止冻板等。

试验表明,利用地膜覆盖栽培籽用南瓜,667m2可产南瓜籽112千克。

此外,栽培种类扩展很多,如黑籽南瓜、砍瓜、特大笋瓜、搅瓜、迷你南瓜、观赏南瓜以及新兴菜用南瓜苗等的栽培。

利用黑籽南瓜作黄瓜砧木技术早已普及,在此基础上,近年又培育了不少砧木新品种,并对其嫁接西瓜、甜瓜、黄瓜等瓜类作物的亲和性及对接穗果实的品质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5)加强南瓜属作物病虫害防治研究,积极推进无公害和绿色产品生产。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南瓜是病虫害很少、极易栽培的作物。

实际上,当大面积而又连续多年栽培时,南瓜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南瓜带有共性的主要病害有:

病毒病、白粉病、灰霉病、疫病和枯萎病等;主要害虫有:

美洲斑潜叶蝇、蓟马、斜纹夜蛾等。

通过对5种病毒侵染瓜类作物症状的观察,西葫芦对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西瓜花叶病毒(WMV)、黄瓜花叶病毒(CMV)、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W)、南瓜花叶病毒(SqMV)均较敏感,并且较其他瓜类发病时间为早。

南瓜对WMV、ZYMV、SqMV敏感。

检测了西葫芦、南瓜等瓜类蔬菜白粉病的种类,初步确定了北京地区白粉病主要由S.fuliginea所致,并存在2个生理小种,优势生理小种是小种2France。

对西葫芦产量影响最大的果实腐烂病主要由根霉腐烂病、灰霉病、菌核病等引起,并提出了相应的病原诊断与综合防治方法。

近年来,在保护地内特别是在大棚和温室内发现的银叶病有发展趋势,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由B型烟粉虱危害引起的。

并初步提出了防治银叶病的农业、物理、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

随着南瓜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西葫芦生产基本达到了周年供应水平,各主产区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技术规程,可对其主要病虫害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对南瓜属作物未来产业化和科研工作发展的思考

(1)关于产业化

南瓜属作物产业化发展,应根据上述5个产业化链条的不同特点,提高其科技含量,加大推广力度,创建自己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本文上述的产业化链条仅是初步发展的形态,尚不完善,还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使之不断地做大做强。

关于南瓜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和连接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且在它的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3种主要组织模式,即“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

应很好地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指导南瓜产业化发展。

为使南瓜产业化向更高阶段发展,主要应解决好产业化系统内主体地位不对称的问题,即作为“龙头”企业的公司处于强势、主动和指导地位,而加盟农户处于弱势、被动、从属地位。

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得到政府应有的热心和支持力度,发展农民合作社是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称主体的需要,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上述5个南瓜产业化的链条,都有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提高的问题,根本问题是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

要加强南瓜遗传规律及新品种的选育,向世界先进南瓜育种水平看齐;加速南瓜保健功能成分的研究,为南瓜深加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南瓜栽培技术水平和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力,确保南瓜生产的优质、高产和稳产。

在南瓜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联系与协调,才能取得真正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关于科研工作

大力开展基础性研究对南瓜属作物的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应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采用常规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进行生物学特性评价,构建南瓜核心种质和核心种质标准指纹库。

尽力争取加强国际合作,大规模开展南瓜属作物抗病、优质育种材料的创新研究。

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进一步优化离体培养技术,逐步提高西葫芦、南瓜单倍体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结合与应用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南瓜属作物栽培生理和保健功能机理的研究,以便指导南瓜属作物育种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根据南瓜不同产业链要求,选育适于规模化基地生产的新品种选育具有多抗性、果形匀称、适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栽培不同类型的优质、高产西葫芦系列品种。

笋瓜应重点培育含粉量高,品质好,抗病毒病、白粉病的高产品种,特别要解决好红皮笋瓜的花瓜问题。

对于南瓜与笋瓜的种间杂交种,需进一步加强其遗传规律的研究,为创造优良品种提供新的途径。

对笋瓜、南瓜的短蔓、中蔓发育特点深入探讨,将有利于发挥南瓜产品的增产潜力。

我国南瓜品种的种质资源较西葫芦和笋瓜更为丰富,创造出优于蜜本南瓜的新品种,以适于我国南北方种植。

培育优良籽用南瓜品种,提高种片质量和产量,并采用多种途径,培育优良的肉、籽兼用型新品种。

目前作为砧木用的黑籽南瓜需进一步向多抗性方向改进,以适应生产的多方面需求。

同时,发掘和培育新的南瓜砧木品种,使其对接穗品质影响小,亲和性与共生性强,抗病、抗旱、易嫁接的特点突出,将会对整个瓜类生产发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加工企业与育种部门需有机结合,选育出有益于加工要求的新品种,生产出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优良产品。

加强南瓜保健功能研究南瓜属于低脂、低钠、高膳食纤维食品,长期食用有较好的保健功能,是人们的共识。

目前,关于南瓜保健功能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南瓜是否有辅助降血糖的功能上,这不仅关系到糖尿病病人的切身利害,也关系到南瓜的育种目标、栽培方向和加工技术的改进。

笔者认为,这个纯属于学术讨论的问题,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去解决,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应组织跨学科的多种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其结果将会推动整个南瓜产业的发展。

加强南瓜属作物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西葫芦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较长,但对其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