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详细版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1919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详细版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原详细版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原详细版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原详细版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原详细版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详细版复习资料.docx

《马原详细版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详细版复习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详细版复习资料.docx

马原详细版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三大块(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的任务:

乔·威·弗·黑格尔和路·费尔巴哈)

3.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是:

辩证法思想

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的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8.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

(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1)物质与意识、精神和自然界何为世界本原;

2)思维能否正确的认识存在的问题。

9.哲学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于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

把坏死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10.物质,意识。

意识作为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哪些演变过程?

物质:

是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演变过程:

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里,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11.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他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识。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1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

14.哲学的重要使命(根本目的):

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15.实践的基本特征:

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6.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17.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l)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3)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③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1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原理。

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

联系原理:

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

19.辨析:

恩格斯指出: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究会实现。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20.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辩证法的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

2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两个基本属性: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为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为同一性。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

2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性关系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3.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知己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意识的主要变现: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第五,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管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25.时间,空间。

运动,静止。

时间:

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是三维性。

运动: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

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2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观点

27.实践咋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使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8.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路线。

对立路线:

坚持从物到感觉的和思维的唯物主义路线;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29.真理: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0.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真理:

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相对真理:

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31.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为什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原因: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这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

一般来说,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了,并且不是由于认识之外其他原因所引起,那就是错误的认识。

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他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32.遵循真理尺度即“按科学规律办事”

33.遵循价值尺度即“满足人们的需要”

34.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表现。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35.在社会发展中起绝对作用的因素。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6.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环境和人口因素。

3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其主要表现: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38.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得物质力量是:

生产力

39.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

40.辨析: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在而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41.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42.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为什么?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什么?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原因:

(1)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第一,从方式上看,上层建筑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从内容上看,上层建筑一方面要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消灭和排斥异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第三,从性质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最终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进步的,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反动的。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43.“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