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回路配线工艺概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762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概要.docx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回路配线工艺概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概要.docx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概要

 

高低压开关设备(柜、屏、台)

 

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29.93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种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中的二次配线。

2.使用材料

BV.单股铜线、BVR多股铜线、走线槽PXC-2、绝缘套管、标记号、线夹、尼龙扎扣、塑料线、垫圈、TO(TU、TI)铜接头、绝缘塑料带、异形套管、号码印、标签、缠绕管。

3.工具

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头钳)、扁嘴钳、剪刀、螺丝刀、扳手、塑料圈、冷压钳、万用表。

4.工艺要求

4.1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与图样一致。

4.2推荐采用成束捆扎行线的布置方法,采用成束捆扎行线时,布线应将较长导线放在线束上面,分支线从后面或侧面分出,紧固线束的夹具应结实、可靠,不应损伤导线的外绝缘,禁止用金属等易破坏绝缘的材料捆扎线束,屏(柜、台)内应安装用于固定线束的支架或线夹。

4.3行线槽布线时,行线槽的配置应合理。

固定可靠,线槽盖启闭性好,颜色应保持一致。

4.4在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置中,交流电流线及高电平(110V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平(110V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如DXN9系列户内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显示器的布线应单独敷设,不能与其它回路混合;强制闭锁装置的~220V电源线要与a、b、c三个输入线分开敷设,防止可能由此引起的干扰影响显示器正常工作。

4.5连接元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多股线,应采用冷压接端头,冷压连接要求牢靠,接触良好,高压产品的二次配线在冷压的基础上还必须热敷(焊锡)。

4.6连接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导线,在接线端处应加识别标记,如:

A411、B411等。

导线标记用以识别电路中的导线,字迹排列应便于阅读且满足29.96《标号头和符号牌加工固定工艺守则》规定要求。

4.7在可运动的地方布线,如跨门线或有翻板的地方,一律采用多股软线,且须留有一定余量,以门板、翻板开至极限位置不受张力和拉力影响而使连接松动或损伤绝缘为原则,且关闭时不应有过大应力。

4.8过门线束还应采用固定线束的措施,过门线束1.5mm2不超过30根,1mm2不超过45根,若导线超出规定数量,可将线束分成2束或更多,以免因线束过大,影响门的开、关不自如,过门接地线低压柜不小于2.5mm2,高压柜不小于4mm2(指门与骨架之间)。

4.9连接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每一个端子不允许有二个以上的导线端头,并应确保连接可靠,元件本身引出线不够长,应用端子过渡,不允许悬空连接。

4.10导线束不能紧贴金属结构件敷设,穿越金属构件时应加装橡胶垫圈或其它绝缘套管。

4.11焊接接线只有在所选用元器件是采用此种形式时才允许。

4.12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帽1-5牙,以2-3牙为宜,所有螺钉不得有滑牙。

4.13已定型的批量产品,二次布线应一致,同批量产品材料色泽应力求相同。

4.14二次接线与高低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1

表1

额定电压(kV)

≤0.5

3

6~10

二次线与裸露导电体之间距离(mm)

≥12

≥75

≥125

二次带电体与地之间绝缘距离(mm)

≥5

——

——

二次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mm)

≥3

——

——

4.15指示灯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规定,按表2执行。

表2

颜色功能

名称

合闸

分闸

储能

指示灯

白或红

绿

按钮

绿

4.16指示灯和按钮的安装位置如无特殊规定,按如下图示排列。

(b)

(a)(b)

(c)(d)(e)

4.17端子排布线时,外引的二次线、电源线、互感线应置于端子排的后侧、上侧、右侧,将方便接线的位置留给用户,见图1。

水平布置

厂内配线

用户配线

垂直布置(左)垂直布置(右)

 

4.18直流回路中具有水银接点的电器正极应接到水银侧接点的一端。

5.工艺程序

熟悉图样——核对器件及贴标——布线——捆扎线束——分路线束——剥线头——钳铜端头——器件接线——对线检查。

5.1熟悉图样

5.1.1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施工接线图,屏面布置图等。

5.1.2施工接线图的图示方法如下:

 

注:

①图中2DM、861、863表示电路原理图的编号;

②图中19:

1、20:

1、21:

1、I-64、I-67表示元器件之间连接线的编号,前面的数码表示元器件的编号,后面的数码表示元器件的接线点编号。

5.1.3按施工接线图布线顺序打印导线标号(导线控制回路一般采用1.5mm2,电流回路采用2.5mm2,详见表3),标号套内容按原理回路编号进行加工(除图纸特殊要求例外),如:

2DM、863、861等

5.1.4按施工接线图标记端子功能名称填写名称单,并规定纸张尺寸,以便加工端子标条。

5.1.5按施工接线图交打字人员加工线号,原器件标贴。

5.2核对元器件及贴标

5.2.1根据施工接线图,对柜体内所有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进行核对并确认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电器元件外壳罩有碎裂、缺陷及接点有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予以调换。

5.2.2按图样规定的电器元件标志,将“器件标贴”贴于该器件适当位置(一般贴于器件的下端中心位置),要求“标贴”整齐美观,并避开导线行线部位,便于阅读。

5.2.3按图样规定的端子名称,将“端子标条”插入该端子名称框内,JF5型标记端子的平面处朝上,以免积尘。

5.2.4按原理图中规定的各种元器件的不同功能,将功能标签紧固到元器件安装板(面板)正面,使用φ2.5的螺丝进行紧固或粘贴。

5.2.5有模拟线的面板应校对与一次方案是否相符,如有错误,应反馈有关部门。

5.3布线

5.3.1布线要求:

线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不扭曲或扭绞,在布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成直角,从线束的背面或侧面引出,线束的弯曲宜逐条用手弯成小圆角,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二倍,严禁用钳强行弯曲,布线时上→下,左→右(端子靠右边,否则反之)顺序布线。

5.3.2按图样要求选择导线截面见表3《高低压柜及三箱类的二次配线选择表》。

表3

电路特征、用途

导线截面

颜色

直流电压

≤48V

0.5~1.0

(优先采用1.0)

≤220V

1.5

保护电压回路

1.5

保护电流回路

2.5

计量电压回路

1.5(2.5*)

电压互感器

2.5

计量电流回路

2.5

接地线

2.5

黄、绿双色

注:

1)“*”表示用于供电局规定的计量用表配线;

2)导线截面当图纸有规定时,应按图纸所规定配线,特殊情况另与技术部、品质部议定。

5.3.3将导线套上“标号套”打一个扣固定套管,然后比量第一个器件接头布线至第2个器件接头的导线长度,并加20cm的余量长度后,剪断导线并套上“标号套”后打扣固定套管(标号套长度控制在13±0.5mm),特殊标号较长规格以整台柜(箱)内容定。

5.3.4在二次结线图中,根据元器件安装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仪表门背视,操作板背视、端子箱、仪表箱、操作机构、柜内断路器室等不同部分操作板的布线应把诸如连接端子箱、仪表箱等不同部位的导线按器件安装的实际尺寸剪取导线,并套上标号套。

如图所示:

 

图中I-46、I-31、I-35、I-45、I-66、I-67、I-36、I-40、I-20、I-27、I-41是表示从操作板连接至端子室。

把这些导线按器件安装的实际位置,剪取导线,并套上标号套。

按较长的导线在外面,较短的导线在里面的原则进行捆扎,按上→下、左→右进行布线,操作板中其余导线由于不与诸如端子室等其它不同部位连接,可按先后顺序进行敷设布线。

当线束布线至元件6、UD,型号为AD-25/AC220V时可将线束中的377、372二条分支线,引至元件第1接线脚及第2接线脚;当线束来到元件7、LD,型号为AD11-25/AC220V时,

将线束中的9接到元件的第2接线脚。

标号为5的导线是从元件7布线至元件10,按元器件所处的实际尺寸剪取标号为5的导线,并套上标号套,一端接入第1接线脚,另一端并入线束布线到元件10,并将它接入元件10、KK,型号为LW2-1a、4、6a、40、20中的第10接线脚。

5.4捆扎线束

5.4.1塑料缠绕管捆扎线束可根据线束直径选择适当材料见表4,缠绕管捆扎线束时,每节间隔5~10mm,力求间隔一致,线束应平直。

表4

名称

型号规格

适用导线束的外径

塑料缠绕管

PCG1-6

φ6-1210根线以内

PCG1-12

φ12-2020根线以内

PCG1-20

φ20-2830根线以内

5.4.2铜接头型号规格见表5

表5

铜端头型号

端头型状

OT-1/□

OT-1.5/□

OT-2.5/□

OT-4/□

OT-6/□

UT-1/□

UT-1.5/□

UT-2.5/□

UT-4/□

UT-6/□

IT-1/□

IT-1.5/□

IT-2.5/□

IT-4/□

注:

OT–1/□

连接紧固件规格

适用导线截面

端头形状

5.4.3落料

根据元件位置及配线实际走向量出用线长度,加上20cm余量后落料、拉直、套上标号套。

5.4.4线束固定:

用线夹将圆束线固定悬挂于柜内,使之与柜体保持大于5mm距离,且不应贴近有夹角的边缘敷设,在柜体骨架或底板适当位置设置线夹,二线夹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0mm,纵向不超过400mm,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且不损伤导线绝缘。

5.4.5跨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线,线长以门开至极限位置,及关闭时线束不受其拉力与张力的影响而松动,损伤绝缘为原则并与相邻的器件保持安全距离,线束两端用支持件压紧,根据走线方位弯成U型或S型见图2(单位:

mm)

平铺束线圆束线

图2

 

5.5分路线束

5.5.1分路到继电器的线束,一般按水平居二个继电器中间两侧分开的方向行走,到接线端的每根线应略带弧形,裕度连接。

同屏内的各种继电器接线的弧形,应力求一致,参考图3-图9,为使二次线制作规范。

 

图3

5.5.2分路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布置。

如图4。

 

图4

 

5.5.3分路到单排仪表的线束的布置,如图5

 

图5

5.5.4分路到按钮、信号灯、熔断器、控制开关等组件的线束,原则上按横向对称行走如图6、图7、图8,但如位置上限制时,允许直向对称行走,如图9,有照片的产品按照片统一布置。

 

图6

 

图7

 

图8图9

5.6剥线头

5.6.1导线端头连接器件接头,按5.5.1~4规定,每根导线须有弧形余量(推荐10cm),剪断导线多余部分,按规格用剥线钳剥去端头所需长度塑胶皮后把线头适当折弯,为防止标号头脱落,注意:

剥线时不得损伤线芯。

5.6.2工作过程中,将多余的导线及剥落的塑胶置于废料筐中。

5.7钳铜接头和弯羊眼圈。

5.7.1按导线截面采用铜端头规格见表7,并选好冷压钳规格,用冷压钳将导线芯线压入铜端头内,注意其裸线部分不得大于0.5mm,导线也不得负于铜端头表面,更不得将绝缘层压入铜端头内见图10-a、b、c,特殊元件可不加铜端头但须经有关部门同意。

5.7.2回路中所有冷压端头应采用OT型铜端头,一般不得采用UT型,特殊元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UT型铜端头或IT型铜端头。

5.7.3有规定须热敷的产品在铜端头冷压后,用50W或30W的电铬铁进行焊锡。

注意:

焊锡点应牢固,均匀发亮,不得有残留助焊剂或损伤绝缘。

5.7.4单股导线的羊眼圈,曲圆的方向应与螺钉的紧固方向相同,开始曲圆部分和绝缘外皮的距离为2~3mm,以垫圈不会压住绝缘外皮为原则,圆圈内径和螺钉的间隙应不大于螺钉直径的1/5,如图12,不允许弯成不正确的圆圈,如图13。

1)圆圈不完整,接触面小;

2)线头根部太长,相邻线易碰触,造成短路;

3)导线余头长,压不紧,接触面小;

4)圆圈弯曲方向反了,容易松散;

5)圆圈不圆,压不紧,接触面不良;

6)无用的余头未剪去,工艺不佳,带电时裸露部分长;

7)只有半个圆圈,压不紧,接触面小;

8)圆圈有毛刺,易造成线间短路(用于多股线弯羊眼圈)

 

图12

 

图13导线端头弯圈连接不正确接法

5.7.5截面小于或等于1mm2单股导线,应用焊接方法与接点连接,如元件的接点为螺钉紧因,要用焊片过渡。

5.7.6导线芯线压入铜端头后,要求牢固,不得松动,“标号套”字迹方向按图11规定方向,即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图10图11

5.8器件接线

5.8.1严格按施工接线图接线.

5.8.2接线前先用万用表或对线器校对是否正确,并注意标号套在接线后的视读方向,如发现方向不对应立即纠正。

5.8.3当二次线接入一次线时,应在母线的相应位置钻φ6mm孔,用M5螺钉紧固,或用子母垫圈进行连接。

5.8.4对于管形熔断器的连接线应在上端或左端接点引入电源,下端或右端接点引出,对于螺旋形熔断器应在内部接点引入电源,由螺旋套管接点引出。

5.8.5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不允许穿过相间,每组电流互感器只允许一点接地,并设独立接地线,不应串联接地,接地点位置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制作,如图纸未注时,可用专用接地垫圈在柜体接地。

5.8.6将导线接入器件接头上,用器件上原有螺钉拧紧(除特殊垫圈可不加弹簧外),应加弹簧垫圈(即螺钉→弹簧垫圈→垫圈→器件→垫圈→螺母,螺钉→垫圈→器件→垫圈→弹簧垫圈→螺母),螺钉必须拧紧,不得有滑牙,螺钉帽不得有损伤现象,螺纹露出螺母1-5扣(以2-3扣为宜)。

5.8.7标号套套入导线,导线压上铜端头后,必须将“标号套”字体向外,各标号套长度统一,排列整齐。

5.8.8所有器件不接线的端子都需配齐螺钉、螺母、垫圈并拧紧。

5.8.9导线与小功率电阻及须焊接的器件连接时,在焊接处与导线之间应加上绝缘套管,导线与发热件连接时,其绝缘层剥离长度,按表6规定,并套上适当长度的瓷管。

表6

管形电阻发热功率为额定不同百分比时

7.5~15W

25~200W

≤30%

≤50%

≤30%

≤50%

选用BV、BVR导线剥去的绝缘长度(mm)

10

20

20

40

5.8.10长期带电发热元件安装位置应靠上方,按其功率大小与周围元件及导线束距离不小于20mm。

6.质量检查

6.1布线应符合图样规定,接线正确,布置合理,整齐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6.2导线截面选择应符合要求(参见表3)

6.3导线端头应符合工艺要求,导线芯线无损伤,裸露部分小于0.5mm,也不得将绝缘皮压入端头内。

6.4导线端部均应有标回路编号的套管,标字应清晰正确,不易脱色,管头应整齐且无反套。

6.5用于连接可移动部分的线束,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塑料管或缠绕管等保护措施,并在可动部分有固定装置。

6.6导线在布线时应排列整齐,避免交叉,横平竖直,层次分明,线束定位满足横向距离300mm,纵向距离400mm的规定,且线束不得晃动。

6.7导线与元器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元器件上不接线的端子螺丝也应拧紧。

6.8导线穿越金属板应有防护措施。

6.9元器件标签应字迹清晰,粘贴牢固,不易脱色。

6.10按图样对线检查二次回路接线是否正确。

6.11绝缘电阻检查,用500V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测带电电路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5MΩ,无电气联系的主电路之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

注:

以上所规定的电阻值,当天气潮湿时可适当减低。

 

一次母线制作及装配工艺守则

1、范围

本工艺守则参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种高压开关柜及非定型的开关柜的一次母线的配制。

2、材料

2.1铜母线;

2.2铝母线;

2.3绝缘件;

3、工具

木锤、锉刀、钢丝钳、扭力板手、2m钢卷尺、板手、套筒板手、螺丝刀、尖嘴钳等。

4、设备

母线折弯机、冲床、搪锡炉、剪床、摇臂钻床、母线锯床、台钻、酸、碱洗池等。

5、工艺过程

5.1根据部件组装位置量好需配制母线尺寸,按照尺寸预留曲弯加工余量进行下料;

5.2下料的母线根据需要进行弯曲;

5.3按“母线搭接使用螺栓规格”及电器元件联接孔的大小,进行划线或用专用钻夹具、钻孔或冲孔去毛刺。

“母线搭接使用螺栓规格”见表6;

5.4进行化学清洗;

5.5搪锡、镀锡、镀银;

5.6喷漆、喷涂、套热缩管等;

5.7组装;

5.8根据本守则及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操作者填写交验单,交班长复查签章后交付候用。

6、工艺要求及说明

6.1选好尺寸的母线,在搬动过程中,不得在地上拖扫、抛掷、叠压,以免在加工过程中有机械损伤,应保持金属材料的光泽。

注:

用线的选用规格必须与图纸或领用计划一致。

6.2母线制作前,有平、立弯曲时,应使用母线校平机反复进行整平、校直。

当有用机械方法不易去除的小弯曲时,可用木锤在平板上敲打消除,校直后的母线在平板上测量,母线宽面的平面度每米不大于2mm,窄面直线度每米不大于3mm。

6.3按照部件组装的实际位置,量好母线配制尺寸,如果元件中心距不同时,母线应采用立弯进行整体连接时,应避免采用联接板联接,同时留好弯曲余量,用冲床剪切下料,或用锯床下料。

6.4矩形母线应进行冷弯,不得进行热弯。

弯曲后的母线,母线开始弯曲处距离最近支持绝缘子中心线≥0.25L,离母线夹板≥50mm。

6.5侧、平、扭弯等操作应在专用设备上进行。

侧、平、扭弯的弯曲最小半径不得小于图1所规定的尺寸。

制作好后的母线表面要平整,没有裂纹,起皱现象。

弯曲处不得有裂纹及显著的折皱,侧弯的皱纹高度不得超过1mm。

6.7同一回路的三相母线的立弯、平弯、扭弯的起点应在同一条线上。

6.8双层母线弯制时两母线间应留有一个材料厚度的间隙,并遵守工艺的其它要求。

6.9对于主母线规格大于80×8或额定电流大于1600A的母线,表面要踏花,其踏花长度按母线宽度加20mm的余量计算。

6.10同一根母线在同一处搭接时,搭接数量包括连接片在内最多不得超过5根。

6.11开关柜采用单元母线时,单元母线制造按有关图样进行制造,若是双层母线,可采用错位搭接的方法,保证电气绝缘的距离要求。

7、母线制作的基本程序

7.1划线、打孔

7.1.1按“母线搭接使用螺栓规格”的规定,根据选用的母线的宽度,确定搭接形式、钻孔位置和螺栓孔的孔径,划线并钻孔(或冲孔),最后应用扩孔钻去毛刺;钻孔应垂直,不歪斜,螺孔间中心距离的误差应为±1mm。

7.1.2母线与电器元件的搭接孔,按电器元件的孔径大小配制;

7.1.3开关柜采用单元母线,主母线和相配合的支母线均可按长孔方式进行开孔,长孔的长度为1.5孔径,并用锉刀去除毛刺;两母线搭接触面处长度不得少于母线的宽度。

7.1.4如果因母线宽度大而长度短而不能曲弯,可在不影响搭接面积的情况下,偏向母线的一侧打孔。

7.1.5用剪床或锯床锯去母线端头余料;

7.1.6用锉刀去除母线端头的毛刺,并倒角去棱。

7.1.7母线加工处不能高于母线平面,个别高出部份应用锉刀修平,保证接触良好即自然吻合。

8、化学清洗、喷漆、喷涂、套热缩管、涂覆电力复合脂及搪锡、涂油的工艺要求

8.1化学清洗

8.1.1预制好的铝母线应放在含苛性钠10%、水90%、常温的水溶液中浸泡1-2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

8.1.2预制好的铜母线应酸洗、钝化处理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8.2喷漆、喷涂的基本要求

8.2.1所有母线均喷涂相色漆;

8.2.2为区别母线的相别,总装车间负责在母线喷漆边界用线及粘胶带进行包扎,并在包扎带处挂上各相相色牌;结构车间负责按相色进行喷漆。

各相颜色根据相序而定。

具体规定见表2(以柜的正视方向为准);

表2

电流种类相序母线上/下平放母线水平放母线立放颜色

三相交流A上远左黄

B中中中绿

C下近右红

直流+上远左棕

-下近右蓝

中性线最下最近最右淡兰色

接地线

备注

(1)由三相分出的单相母线颜色应与连接相一致。

(2)分段柜及装有特殊电器设备(3)的柜,(4)按相序号排列造成配制困难时,(5)可不(6)按本规定。

8.2.3距母线搭接面及搭接处10mm以内均不得涂漆;

8.2.4接地母线一段涂漆颜色为黄绿各半;

8.2.5母线在下列各处不应刷相色漆:

(a)母线的螺栓连接及支持连接处,母线与电器的连接处以及距所有连接处10mm以内的地方。

(b)供携带式接地线连接用的接触面上,不刷漆部分的长度应为母线的宽度或直径,且不应小于50mm。

8.2.6喷漆后的母线表面不允许有流痕、堆集现象。

喷涂后母线厚度应均匀、无针孔;

8.2.7套热缩管母线是单色时,可用不干胶相色来表示相色。

8.2.8同一侧各相母线端涂漆或喷涂界限要求整齐,各相相差为±3mm。

8.2.9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执行。

8.3涂履电力复合脂及搪锡

8.3.1两种互相接触的金属在有腐蚀介质的环境下会发生电化腐蚀。

为避免电化腐蚀,母线与母线,母线与分支线,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搭接时,其搭接面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铜与铜:

在干燥的室内可直接连接,在室外或高温且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室内,搭接处必须搪锡。

(b)铝与铝:

在干燥的室内可直接连接,在室外高温且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室内,搭接处必须搪锡。

(c)铜与铝:

搭接处的任何单方应该搪锡。

在高温且潮湿、或相对湿度高、或有腐蚀性气体处双方均应搪锡。

8.3.2母线涂电力复合脂前应先将搭接处用钢丝刷轮抛光,使表面光洁,无毛刺、油污和氧化膜。

8.3.3搪锡

8.3.4母线搪锡有困难时,可采用镀锡工艺。

8.3.5铜与铜、或铝与铝搭接的母线用于高温且潮湿或有腐蚀气体场所,若没有经过搪锡或镀锡的母线与支母线在组装前必须在搭接处涂电力复合脂;主母线间搭接处在抵达安装地安装时才涂电力复合脂。

9、组装

9.1母线的安装须戴专用手套进行,避免母线划伤、弄脏或汗化;

9.2母线安装后,不应有交叉,并应考虑检修和拆卸方便;

9.3接地母线直接固定在箱体的金属框架上,中性线用绝缘子支架安装;

9.4用多个螺栓联接母线时,不允许任何两个螺栓通过垫圈形成电磁回路;交流母线的固定金具或其它支持金具不应成闭合磁路;

9.5支母线长度超0.8m时,母线必须加支持绝缘子;

9.6紧固用螺栓、螺母,加厚垫圈无论是精制或半精制的,都应镀锌处理,弹簧垫圈应经过镀锌处理;

9.7安装母线时,螺栓两端各加一个加厚垫圈。

垫圈凹面面向母线,加弹簧垫圈后用螺母旋紧,直到弹簧垫圈压平,再旋进0.5~1牙。

紧固后的螺栓尾部应露出2~6牙;

9.8电器元件联接端若使用双螺母紧固时,可不加弹簧垫圈;

9.9用截面积大于6mm的绝缘线作为一次线。

铜接头与绝缘线联接要结实可靠,铜接头不得从绝缘线上脱落,也不得存在松动现象;母线排列应整齐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