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简报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1706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简报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简报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简报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简报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简报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简报1.docx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简报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简报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简报1.docx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简报1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简报

1.防洪应急演练

仅供参考马家庄乡防汛应急演练方案马家庄乡人民政府2009年7月3日为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防汛抗灾意识,有效提高减灾救灾能力,确保我乡安全度汛,根据市政府有关要求,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本乡防汛演练方案:

一、时间:

2009年7月3日上午9:

30-10:

30。

二、地点:

大汶岭村、路庄村,指挥部设在大汶岭村小学。

三、组织指挥:

乡成立防汛演练指挥部,由乡党委书记王树清同志任政委,乡长李卫峰同志任指挥长,党委副书记刘丰生同志任副指挥长,统一组织开展本次演练工作。

四、参加人员:

邀请包我乡防汛工作领导、市交通局梁书记和水利局领导观摩演练;乡机关全体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乡直部门负责人、大汶岭、路庄村干部群众共计300多人参加演练。

武安电视台记者参与宣传报道。

五、综合说明假定预想演练背景,根据《马家庄乡防汛总体预案》要求,按照各单位的防汛职责,进行防汛演练。

六、背景设置解说员:

制木池水库位于马家庄乡路庄村西南,总库容12.2万立方米,水库位于北山沟各行政村的上游,为头顶病险库。

该水库引水渠已老化失修,效益不能发挥,坝顶破碎,需封顶处理,坝体渗漏严重,大坝安全鉴定为:

病险三类库。

假设:

2009年7月1日晚上22时,马家庄乡境内普降大到暴雨,至3日凌晨4时30分,制木池水库积雨面积内的6小时降雨量已超过100毫米。

3日8时55分,该水库水位已达坝顶,大坝发生重大险情。

鉴于上述情况,乡防汛指挥部根据《马家庄乡防汛总体预案》的规定,报经市防汛总指挥部,按程序发出Ⅱ级汛情预警(黄色汛情预警警报),启动Ⅱ级防汛应急预案响应,应对水库出现的突发险情。

七、参演任务

(一)报告汛情副乡长程向维:

报告指挥长,接到制木池看库人员报告,水库出现险情。

指挥长李卫峰:

继续对水库进行观测,立即开启放水闸门,启动《马家庄乡防汛应急预案》,解说员:

各包村干部到岗到位,紧急通知下游各村疏散转移人员。

通知派出所实施交通管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洪水威胁区。

卫生、民政、电力等有关部门立即向现场派出应急工作组,开展应急抢险工作。

会场外手摇报警器响起……(马银林负责)大汶岭村扩音器广播、敲锣报警。

(张丑林负责)路庄村手摇报警器、广播、敲锣报警。

(连志华负责)解说员:

接到指挥长的命令后,疏散组使用手摇警报器向下游群众发出水库险情报警信号,大汶岭村、路庄村使用扩音器广播、敲锣、吹哨等方式报警,党员和村民代表分组疏散群众,抢险转移工作全面开始。

(二)疏散转移解说员:

乡机关干部50多人组成疏散转移组,向水库下游各村发出紧急疏散转移的通知,并组织受威胁的大汶岭、路庄2个村250户共900多名群众(参演群众140人),按疏散方案向预定的安全地点转移,并负责搀扶、背送行动不便群众。

(三)河道抢险乡武装部长裴乃平:

报告指挥长,河道水流太大,危胁大汶岭村三户民房指挥长李卫峰:

马上组织民兵和乡村抢险队员抢险解说员:

60人组成的抢险队伍正在抢险,负责装填、运输与码放编织袋。

(人员:

乡机关全体人员、大汶岭村干部群众)(四)秩序维护乡派出所所长张增华:

报告指挥长,派出所全体人员已经到位。

指挥长李卫峰:

马上在路口设立警戒线,安排专人看守,维持现场秩序解说员:

派出所负责抢险现场和下游转移区的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和交通管制,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抢险区域(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1、在大汶岭村至制木池水库道路入口处设立值勤点负责管制交通和指示道路2、设立警戒线,维持现场的正常秩序)。

(五)电力抢险乡供电所所长刘天方:

报告指挥长,大汶岭台区西主路5#杆至6#杆之间线路被树枝砸断,导致供电中断,供电所第四防汛抢险队已经到位。

指挥长李卫峰:

马上组织抢险,确保人员安全解说员:

抢险现场大风骤起,大汶岭台区西主路5#杆至6#杆之间线路被树枝砸断,导致供电中断。

险情出现后,供电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供电抢修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

抢修作业人员在所长的统一指挥下,马上采取安全措施:

停电、验电、挂接地线、悬挂标示牌、疏散人员,设置警示带,展开现场抢修;断线绑接完成后,由工作负责人监护,抢修人员登上电杆进行线路架设;全体抢修人员奋力抢修,用25分钟时间完成受损线路抢修作业,恢复供电,解除了险情。

(六)卫生救护乡卫生院院长马素平:

报告指挥长,大汶岭村一名群众突发心脏病指挥长李卫峰:

马上组织医护人员抢救解说员:

有一名群众在转移过程中突发心脏病,救护车进场对病员实施紧急处理后送医院治疗。

乡人大副主席张杰:

报告指挥长,大汶岭村、路庄村群众安全转移,水位逐渐下降指挥长李卫峰:

立即向市防汛指挥部报告情况,全体人员原地休整,观察汛情。

解说员:

经过约30分钟的紧急抢险,大坝险情得到控制,同时市气象局通报主要降雨云团已移出我乡,库区及水库上游降雨已基本停止。

经与市防汛指挥部请示,乡指挥长发布命令,宣布退出Ⅱ级防汛应急预案,各单位按预案要求开展灾后重建与恢复生产等工作。

八、讲评阶段1、交通局梁。

2.2012中国特大灾害

经核定,2012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1336.1万人次受灾,465人死亡,97人失踪,需应急救助1150.4万人次,其中147.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此外,农作物受灾面积11732.8千公顷,其中绝收988.5千公顷;18.6万间房屋倒塌,37.8万间严重损坏,80.8万间一般损坏;直接经济损失773.8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

公布的情况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含山体滑坡泥石流)、风雹为主,干旱、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和台风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灾情较近年同期偏轻。

民政部同时公布了上半年自然灾害特点:

雹洪灾害为主,总体损失偏轻。

上半年,我国雹洪灾害造成死亡或失踪人数占因灾死亡失踪总数的92%,房屋倒损间数占比在总间数的70%以上;与2002年以来同期相比,自然灾害损失总体偏轻,除直接经济损失外,其余指标均低于近年同期均值。

重复受灾严重,损失集中中西部。

上半年,全国1900余个县(区、市)不同程度受灾,6成以上遭受2次以上灾害影响,近4成超过3次受灾;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甘肃、新疆7省(自治区)因灾死亡或失踪人数占全国总数的近7成,紧急转移安置人次、倒损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占总数的5成以上。

山洪伤亡突出,局地灾情异常。

强降雨引发部分山丘区发生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特别是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和四川宁南县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失踪;4-6月,南方地区先后出现18次暴雨过程,江南、华南局部地区连续受灾,多地降雨量超过历史极值,作物大面积受灾,损失明显偏重。

区域旱灾显著,西部雪灾低温突出。

云南、四川南部连续第三年遭受严重冬春连旱,华北、东北及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发生春旱,黄淮海地区部分区域因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发展迅速(入汛以来,除黄淮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部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上半年,西部部分地区遭受强暴雪和低温冻害,共造成121个县(区、市)和兵团44个团场受灾,占全国低温雪灾受灾县的7成以上。

风雹点多面广,沙尘影响偏晚。

占全国县区总数近三分之一的县(区、市、旗)遭受风雹灾害;首次沙尘天气发生时间比近十年平均偏晚1个多月,是2001年以来最晚的一年,沙尘灾害造成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大量蔬菜大棚坍塌,对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

台风损失轻微,中强震集中西部。

我国先后受到“泰利”、“杜苏芮”两个热带气旋影响,其中“杜苏芮”初台登陆时间接近常年同期,造成轻微损失;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10次5级以上地震,全部在西部地区,其中新疆中强地震持续活跃,共发生7次5级以上地震,最高震级为6月30日新源县与和静县交界处发生的6.6级地震。

上半年地质灾害严重124人遇难

据法制日报报道,国土资源部7月5日通报了上半年地质灾害灾情,2012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893起,造成124人死亡、51人失踪、9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2亿元。

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有7起。

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7至9月份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防灾减灾形势将更加严峻。

国土资源部要求,下半年全国所有地质灾害的隐患区,凡涉及人员安全的,都要普遍开展至少一次的应急避险演练。

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开展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国土资源部消息,从5月底至今,山东省已经开展了9次实地应急演练,参加应急演练人数达3421人。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应急演练一般包括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其中,预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据新华社报道,造成14人遇难、26人失踪的四川宁南6-28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之前,当地政府曾经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发出预警通知。

收到预警通知的557名当地村民全部安全撤离,而白鹤滩水电站唯一一个收到预警短信的工程人员却将短信删除,错过了避免灾难的机会。

3.2012中国特大灾害

经核定,2012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1336.1万人次受灾,465人死亡,97人失踪,需应急救助1150.4万人次,其中147.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此外,农作物受灾面积11732.8千公顷,其中绝收988.5千公顷;18.6万间房屋倒塌,37.8万间严重损坏,80.8万间一般损坏;直接经济损失773.8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

公布的情况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含山体滑坡泥石流)、风雹为主,干旱、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和台风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灾情较近年同期偏轻。

民政部同时公布了上半年自然灾害特点:

雹洪灾害为主,总体损失偏轻。

上半年,我国雹洪灾害造成死亡或失踪人数占因灾死亡失踪总数的92%,房屋倒损间数占比在总间数的70%以上;与2002年以来同期相比,自然灾害损失总体偏轻,除直接经济损失外,其余指标均低于近年同期均值。

重复受灾严重,损失集中中西部。

上半年,全国1900余个县(区、市)不同程度受灾,6成以上遭受2次以上灾害影响,近4成超过3次受灾;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甘肃、新疆7省(自治区)因灾死亡或失踪人数占全国总数的近7成,紧急转移安置人次、倒损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占总数的5成以上。

山洪伤亡突出,局地灾情异常。

强降雨引发部分山丘区发生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特别是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和四川宁南县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失踪;4-6月,南方地区先后出现18次暴雨过程,江南、华南局部地区连续受灾,多地降雨量超过历史极值,作物大面积受灾,损失明显偏重。

区域旱灾显著,西部雪灾低温突出。

云南、四川南部连续第三年遭受严重冬春连旱,华北、东北及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发生春旱,黄淮海地区部分区域因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发展迅速(入汛以来,除黄淮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部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上半年,西部部分地区遭受强暴雪和低温冻害,共造成121个县(区、市)和兵团44个团场受灾,占全国低温雪灾受灾县的7成以上。

风雹点多面广,沙尘影响偏晚。

占全国县区总数近三分之一的县(区、市、旗)遭受风雹灾害;首次沙尘天气发生时间比近十年平均偏晚1个多月,是2001年以来最晚的一年,沙尘灾害造成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大量蔬菜大棚坍塌,对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

台风损失轻微,中强震集中西部。

我国先后受到“泰利”、“杜苏芮”两个热带气旋影响,其中“杜苏芮”初台登陆时间接近常年同期,造成轻微损失;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10次5级以上地震,全部在西部地区,其中新疆中强地震持续活跃,共发生7次5级以上地震,最高震级为6月30日新源县与和静县交界处发生的6.6级地震。

上半年地质灾害严重124人遇难据法制日报报道,国土资源部7月5日通报了上半年地质灾害灾情,2012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893起,造成124人死亡、51人失踪、9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2亿元。

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有7起。

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7至9月份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防灾减灾形势将更加严峻。

国土资源部要求,下半年全国所有地质灾害的隐患区,凡涉及人员安全的,都要普遍开展至少一次的应急避险演练。

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开展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国土资源部消息,从5月底至今,山东省已经开展了9次实地应急演练,参加应急演练人数达3421人。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应急演练一般包括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其中,预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据新华社报道,造成14人遇难、26人失踪的四川宁南6-28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之前,当地政府曾经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发出预警通知。

收到预警通知的557名当地村民全部安全撤离,而白鹤滩水电站唯一一个收到预警短信的工程人员却将短信删除,错过了避免灾难的机会。

4.应急救援的现状及对策有哪些

我国虽然在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绩,但相对于地质灾害频发影响巨大的实际,在应急救援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

一是应对地质灾害的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

绝大多数人对地质灾害的了解还很肤浅,重视还不够。

国家对有关地质灾害突发性、多发性、易发性、潜在性、动态性、随机性、破坏性、灾难性等方面开展的教育既不普及也不系统,更谈不上在全民普及有关预防、治理、营救等相关的知识和进行应对地质灾害的经常性演练了。

二是应对地质灾害的体制体系还不健全。

首先是地质灾害应急队伍不健全,主要针对地震或其他灾害或突发地质事件而组建,以公安消防或地震专业队伍为主,缺乏专业的地质知识,缺乏国家级地质灾害专业救援综合队伍,专业救援人员严重不足,现有的地质灾害救援队伍缺乏地质灾害的治理能力,队伍只是对现场人员抢救及救援,不能第一时间对次生灾害进行预判及处理,难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其次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装备建设资金投入分散,无法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大多数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不足、设备落后、应急救援手段原始。

三是应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技术、经验等还不系统。

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相继发生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

其中在处置大规模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等方面应该说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应对一些常见的煤矿瓦斯爆炸、尾矿库垮塌、坑道透水和冒顶等传统地质灾害仍然手段不多。

2010年,智利铜矿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救援工作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相比较而言,我们则有很大差距;在一些由地质作用造成的间接灾害面前,例如,局域性环境污染、煤矿自燃、放射性污染、土地沙漠化等更是感到经验不足。

此外,有些地质灾害在我国已长时间没有发生,如大规模火山爆发等,还没有应对的具体实例可参考。

可以看出,面对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频发现状,我们在应对地质灾害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具体地说,要十分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有关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工作。

切实丰富全民有关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提高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意识,时刻在脑海里敲响地质灾害的警钟。

二是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体系。

通过多方位、多层次扎实工作,全面提升地质灾害处置能力,包括组建工作机构、配置技术装备、构建信息平台、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应急演练、实施灾害应急救援等内容。

要建立国家、省、市、县4级地质灾害应急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和专家队伍,负责各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与应急处置,协调县级以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科普宣传、应急演练和应急救灾。

三是要配置应急地质灾害的现代技术装备。

加大地质灾害营救技术装备的开发力度,完善适应不同条件下地质灾害营救的装备体系,及时武装应急队伍,达到高效应急,实现科技救灾。

四是不断加大应急救灾科技投入。

研发应急救灾信息平台,构建地质灾害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各级地质灾害数据库信息共享;借助三维动画技术,实现地质灾害发生过程动态模拟。

五是切实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这是加强地质灾害营救工作的核心。

目前,我国没有一支国家层面地质灾害专业救援队伍。

建立军队的非战争状态下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军队的组织优势、专业优势、地域优势和后勤保障优势,在中央军委、武警总部领导下参与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国家地质灾害救援,是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举措。

5.如何做好山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的特点,应采取科学的应急防御体系,避免地质灾害因灾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科学的应急防御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本区域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不断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体系,落实部门职责,制定具体的应急抢险、调查监测、医疗救助和疾病控制、治安及交通管理、基本生活保障、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应急资金保障、应急通讯保障等应急行动方案,保证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有序进行。

同时,要建立应急抢险救灾队伍,各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建立抢险救灾应急分队。

抢险救灾应急分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临灾和灾害应急救助行动及时到位。

要按照“拿得出、用有余”的原则,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各镇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安置、交通通讯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供应。

加强应急救灾能力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镇人民政府要加强救灾装备建设,调配专用车辆、无线通讯设备、信息传输工具、应急用品等抢险救灾装备。

同时,要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结合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根据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地质灾害也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变化,宁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也总结出了适合山区防灾减灾的工作原则,即“乡自为战、预警到户、群测群防、减避灾害损失”原则,通过增强群测群防意识,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县、镇、村、组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落实各自防范重点地段、重点地段人群,并按要求向各自防范区域内的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签订防汛防滑目标责任书。

同时县国土局防滑办、各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各划分有自己的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各镇将受到地质灾害威胁5户15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各自的防范重点,通过狠抓监测预警系统的落实,全县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都列入到了各级的监测防范责任区内,地质灾害防范任务层层落实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夯实工作责任。

同时,健全防滑带班值班、信息报送、汛期险情巡查、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

(三)抓好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监测在全县范围内对确定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针对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危险性的特点,制定了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预警系统,配备应急照明、可视监测、备用电源等设施,为科学防灾减灾创造有利条件。

对无法治理的重点隐患点,要规划新址进行搬迁,对处于县城周围原城关小学后山滑坡、王家湾沟谷泥石流、四方洞危岩、原地板条厂滑坡四个重点隐患点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创新监测“土办法”,县国土局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聘请专职人员监测,每周到隐患点巡查一次,定时换挂红、黄、蓝彩旗,汛期每两天巡查一次,凡遇异常天气,坚持24小时随时进行巡查,确保险情发生时及时预警,细心观察,随时做好变化情况记录,一有险情立即报告,做到险情发生时,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群众安全。

6.如何做好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的特点,应采取科学的应急防御体系,避免地质灾害因灾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科学的应急防御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本区域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不断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体系,落实部门职责,制定具体的应急抢险、调查监测、医疗救助和疾病控制、治安及交通管理、基本生活保障、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应急资金保障、应急通讯保障等应急行动方案,保证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有序进行。

同时,要建立应急抢险救灾队伍,各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建立抢险救灾应急分队。

抢险救灾应急分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临灾和灾害应急救助行动及时到位。

要按照“拿得出、用有余”的原则,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各镇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安置、交通通讯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供应。

加强应急救灾能力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镇人民政府要加强救灾装备建设,调配专用车辆、无线通讯设备、信息传输工具、应急用品等抢险救灾装备。

同时,要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结合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根据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地质灾害也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变化,宁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也总结出了适合山区防灾减灾的工作原则,即“乡自为战、预警到户、群测群防、减避灾害损失”原则,通过增强群测群防意识,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县、镇、村、组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落实各自防范重点地段、重点地段人群,并按要求向各自防范区域内的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签订防汛防滑目标责任书。

同时县国土局防滑办、各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各划分有自己的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各镇将受到地质灾害威胁5户15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各自的防范重点,通过狠抓监测预警系统的落实,全县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都列入到了各级的监测防范责任区内,地质灾害防范任务层层落实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夯实工作责任。

同时,健全防滑带班值班、信息报送、汛期险情巡查、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

(三)抓好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监测在全县范围内对确定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针对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危险性的特点,制定了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预警系统,配备应急照明、可视监测、备用电源等设施,为科学防灾减灾创造有利条件。

对无法治理的重点隐患点,要规划新址进行搬迁,对处于县城周围原城关小学后山滑坡、王家湾沟谷泥石流、四方洞危岩、原地板条厂滑坡四个重点隐患点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创新监测“土办法”,县国土局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聘请专职人员监测,每周到隐患点巡查一次,定时换挂红、黄、蓝彩旗,汛期每两天巡查一次,凡遇异常天气,坚持24小时随时进行巡查,确保险情发生时及时预警,细心观察,随时做好变化情况记录,一有险情立即报告,做到险情发生时,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群众安全。

7.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重点防御区域有哪些重点

地质灾害防范措施一、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我矿地质灾害表现形式主要是雨季型,主要发生在主汛期5月至9月,以突发性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为主,集中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

为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滞后性,全矿地质灾害防治以汛期5月至9月作为重点防范期。

要求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早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

(一)防治原则1.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的原则。

2.坚持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3.坚持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重点建设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的原则。

(二)防治目标认真贯彻政府“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基础性调查,以减少、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

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群众居住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根据20xx年全矿地质灾害普查情况和2011年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分析,地质灾害活动区域主要在山区以及近期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较大的区域。

我矿防治重点:

由于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在单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