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678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x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2008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地理

一、地理学科总体情况

根据各地上报数据统计,本次检测地理学科总体情况如下:

分数段

人数

分数段

人数

100——90

428

49——40

13654

89——80

3385

39——30

9491

79——70

8592

29——20

4567

69——60

13061

19——10

1184

59——50

14232

9——0

120

统计人数

69679

最高分

100

最低分

0

及格率

37.06

平均分

51.84

二、各题考情和答情分析:

(据抽样分析)

第Ⅰ卷,单选题:

第1~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抽样得分情况为:

平均分26.01分,及格率52.25%,满分率1.13%,最高得分44分,最低得分0分。

图1表示某海域。

回答1~4题。

1.图中A海峡表层洋流的流向是

A.由太平洋流入北冰洋

B.由北冰洋流入太平洋

C.由大西洋流入北冰洋

D.由北冰洋流入大西洋

2.影响B地区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和极地东风B.洋流和地形

C.太阳辐射和西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

3.若B地所临大洋上低气压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秋高气爽B.江淮地区正值伏旱

C.北半球冷空气频频南下D.开普敦温和多雨

4.某人在图示地区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加了一天,则他前进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与地球自转同向D.无法确定

【考情】

题号

正确

答案

选A

比例

选B

比例

选C

比例

选D

比例

未(多)

选比例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标准差

第1题

A

38.17

48.31

8.17

5.21

0.14

1.53

0.38

0.21

1.94

第2题

B

4.23

72.25

5.77

17.61

0.14

2.89

0.72

0.34

1.79

第3题

C

5.92

15.63

62.39

15.77

0.28

2.5

0.63

0.4

1.93

第4题

B

31.55

60.28

5.77

2.25

0.14

2.41

0.6

0.37

1.96

【答情分析】第1~4题组以白令海峡及其周围的地理事物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中的区域判读、洋流、气候要素、气候特征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相关知识。

第1题答案选A。

答题中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很多学生只想到北冰洋海冰融化,海水应从北冰洋流入太平洋,而没有抓住图中的0℃等温线“弯曲方向即流向”这一信息解题。

第2题回答比较好。

选D副热带高气压的原因是:

没有结合图示题干区域是局部地区,主要是考虑下垫面状况的思路。

第3题回答较好,基本能掌握“大洋低压——所在半球为冬季”的相关知识解题。

选B和D的原因是:

①没有掌握伏旱发生的季节;②不知道开普敦在南半球,及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温和多雨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第4题回答较好,基本能掌握国际日期变更线中日期变更的相关知识。

失分的原因是:

混淆了地球自转方向与时间变化、日期变化的关系:

日期变更——“东减西加”;时间变化——“东加西减”;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图2表示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时,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

回答5~6题。

 

图2

5.甲地所在纬度的主要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硬叶林带B.热带荒漠带和热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温带荒漠带D.热带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

6.乙地的经纬度是

A.40°N,30°EB.0°,150°WC.0°,30°ED.40°N,150°W

【考情】(据抽样分析)

题号

正确

答案

选A

比例

选B

比例

选C

比例

选D

比例

未(多)

选比例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标准差

第5题

D

15.07

9.44

24.23

51.13

0.14

2.05

0.51

0.42

1.99

第6题

A

41.69

10.7

11.13

35.92

0.56

1.67

0.42

0.39

1.97

【答情分析】第5~6题组通过地球运动特点和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的判读,考查自然地理中的自然带和地图中的地理位置判定。

第5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

①没有抓住图中甲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推出昼夜相等;②没有掌握地球上只有赤道上无论何时昼夜相等的规律。

第6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

①没有抓住图中所给的北京时间和乙的地方时条件;②没有抓住图中所给的“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推知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的隐性条件。

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称为冻雨。

上方云层内形成的雨滴落入温度低于0℃的下方气层时,就会变成过冷雨滴。

这种过冷雨滴一旦降到地面或地物上,立即冻结成冰;落在树、电线上后,边冻边淌,结成了一条条冰柱,有的地方称它为“冰挂”。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数十年未遇的冻雨灾害,其中,贵州、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的灾情最为严重。

回答7~9题。

7.下列天气系统示意图,可能产生冻雨的是

1000(百帕)

1010

1005

ABCD

 

8.关于本次冻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冻雨会使电讯和输电中断,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B.冻雨形成的“冰挂”,千姿百态,耀眼夺目,有一定观赏价值

C.会冻死、冻伤果树及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等

D.冻雨会使大田结冰,并影响该地区春小麦生长

9.关于本次冻雨灾害最严重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B.低山丘陵限制了本地区农业的发展

C.该地区适宜种植竹子、茶树等经济林木

D.受影响最严重的铁路线有京广线、南昆线、京九线、成昆线

【考情】(据抽样分析)

题号

正确

答案

选A

比例

选B

比例

选C

比例

选D

比例

未(多)

选比例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标准差

第7题

C

10.99

13.38

55.49

19.86

0.28

2.22

0.56

0.34

1.99

第8题

D

5.92

34.08

3.38

56.2

0.42

2.25

0.56

0.41

1.98

第9题

C

9.3

19.01

44.65

26.9

0.14

1.79

0.45

0.33

1.98

【答情分析】第7~9题组结合今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数十年未遇的冻雨灾害,给出相关资料,考查学生天气系统、灾害天气和区域特征的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

第7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

①没有把材料中的时间“2008年1月”与“冻雨灾害”联系;②不能把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知识进行迁移。

第8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

①认为冻雨是灾害,没有任何价值;②对冬、春小麦生长时间不清楚。

第9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

没有掌握该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

下面是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模式。

回答10~11题。

模式一:

模式二:

模式三:

模式四:

10.四种模式中,以政策为动力推进城市化的是

A.模式一B.模式二C.模式三D.模式四

11.下列地区中符合模式四的是

A.苏南地区B.浙江温州C.云南德宏D.东北地区

【考情】(据抽样分析)

题号

正确

答案

选A

比例

选B

比例

选C

比例

选D

比例

未(多)

选比例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标准差

第10题

C

2.82

5.77

86.76

4.51

0.14

3.47

0.87

0.36

1.36

第11题

D

3.52

2.68

12.39

81.13

0.28

3.25

0.81

0.32

1.55

【答情分析】第10~11题组所考查的是区域城市化的几种模式及形成原因判读。

第10题、第11题正确率比较高,回答较好。

第11题有的学生选C云南德宏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抓住模式四中的“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这两个条件。

第Ⅱ卷,综合题:

共56分。

得分情况为:

抽样平均分35.97分,及格率65.21%,满分率0.28%,最高得分56分,最低得分0分。

36.(16分)读图4,回答问题。

A

图4

(1)填表比较图中北部和南部地区气候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

(4分)

北部

南部

气候特点

农业地域类型

(2)图示地区分布有海沟和众多的岛屿,请简析其成因。

(4分)

(3)图中A为国际性河流,试比较其上游与中下游的河谷特征及开发利用的侧重点。

(8分)

【考情】第36题,共16分。

抽样平均分9.48分,及格率57.89%,满分率1.97%,最高得分16分,最低得分0分。

题号

满分值

平均分

及格率

满分率

最高分

最低分

难度

区分度

标准差

第36-1题

4

1.86

30.70

8.87

4

0

0.47

0.59

1.20

第36-2题

4

2.15

37.89

12.11

4

0

0.54

0.57

1.18

第36-3题

8

5.46

62.96

43.38

8

0

0.68

0.63

2.81

【答情分析】

第36

(1)题,本题考查指向明确,回答图示区域的气候特点和农业地域类型,是对区域基本知识的考查。

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是:

①审题不认真,将“气候特点”答成“气候类型”;②气候特点描述不够准确;③答题不完整,只答气温特点或降水特点;④把农业的分类与农业地域类型概念相混淆,回答不出农业地域类型;⑤有些学生把“热带种植园农业”回答为“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估计是教师教学中没有注意新老版本教材的差异,希望引起注意。

第36

(2)题,考查图示地区的地貌成因。

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是:

①不能结合图示区域准确写出板块名称;②有关板块运动的原理不清楚,导致对板块运动中的张裂、碰撞和俯冲知识混淆;③地质作用与板块运动关系不清;④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不清晰。

第36(3)题,考查图示地区上游与中下游的河谷特征及开发利用的侧重点。

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是:

①上游、下游写成上流、下流;②不能结合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准确分析,把河道上游与中下游的河谷特征答反;③定位错误,错定A河为布拉马普特拉河;④开发利用的侧重点内容表述不准确、不全面。

37.(20分)内蒙古自治区为我国能源能够自给的省区之一。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省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有     、     。

(4分)

(2)目前该省建成全球最大的畜禽类沼气发电厂,该电厂以蒙牛澳亚牧场1万头奶牛为依托,日发电3万千瓦时,其生产过程如下,试分析其优点。

(6分)

 

(3)该省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10分)

【考情】第37题,共20分。

抽样平均分13.83,及格率83.1%,满分率3.1%,最高分20,最低分0。

题号

满分值

平均分

及格率

满分率

最高分

最低分

难度

区分度

标准差

第37-1题

4

2.06

25.07

25.07

4

0

0.52

0.27

1.37

第37-2题

6

4.8

94.79

45.92

6

0

0.8

0.35

1.22

第37-3题

10

6.98

86.48

21.41

10

0

0.7

0.53

2.38

【答情分析】

第37

(1)题,本题考查指向明确,回答内蒙古自治区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只要能抓住本区突出的区域特征“干旱”和煤炭资源丰富的特点,就不难回答。

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是:

①审题不认真,没有抓住题干中的“能源”二字;②对能源概念不清,出现非能源矿产资源;③对本区突出的区域特征认识不清,写出生物资源等。

第37

(2)题,该题较简单,多数学生回答较好。

主要问题是:

①不能结合题中所给材料回答;②文字表达不清晰,出现重复。

第37(3)题,试题的要求与指向明确,多数学生回答较好。

主要问题是:

①对本区突出的区域特征认识不清,回答不出自然原因中的“大风天数多”;②部分学生只答人为原因,不答“自然原因”。

40.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特区、90年代的浦东新区和21世纪的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对相应经济圈起到了促进作用,三区在竞争中实现协调发展将会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图表5为“未来20年三大都市圈GDP增长趋势的预测”。

据此回答。

 

图表5

 

(1)根据图表5分析珠三角地区发展速度变化的特点,并简析原因。

(10分)

(2)分析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地区发生旱灾的季节差异及产生该差异的自然原因。

(10分)

【考情】第40(1、2)题,滿分20,抽样平均分12.66,及格率69.86%,满分率3.1%,最高分20,最低分0。

题号

满分值

平均分

及格率

满分率

最高分

最低分

难度

区分度

标准差

第40-1题

10

6.84

81.13

20.56

10

0

0.68

0.5

2.61

第40-2题

10

5.82

70.14

8.17

10

0

0.58

0.6

2.5

【答情分析】第40题,是以经济发展变化为背景的一组政史地综合题。

从试题中可以看出地理考查的是:

图表判读、经济发展变化与区位因素变化的关系、锋面雨带移动的时空分布对天气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

第40

(1)题,考查通过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与区位因素变化的关系。

有关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政策影响等因素回答较好。

答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①对科技实力和人才储备不足,产业基础较弱等因素表述不够准确;②学生答题思路出现错误,部分学生已答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放慢,但分析原因时又去回答其区位优势。

第40

(2)题,该题主要考查锋面雨带的时空分布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京津冀地区旱灾多发生在春季的相关内容得分较好。

多数考生失分点在“长三角地区旱灾多发生在夏季及自然原因”部分,主要问题是:

①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一般认为长三角地区夏季多雨;②没有掌握锋面雨带的移动与伏旱天气的关系。

三、后阶段复习教学建议

从本次省统测阅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不论是对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的处理,还是对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域发展、能源利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的理解判断,都存在着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把握不到位,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能力明显不足。

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表现为:

对诸如气候类型、特征、成因和自然带的分布,海水温度和盐度,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自然资源和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地区发展模式的关系等知识的多方面情况及其内在联系没有很好的理解、记忆和再现,没有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当然就无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文字运用和组织能力较弱,缺乏层次和逻辑,在回答人文地理问题中尤为明显;审题思维习惯不良,对问题的时空范围、设问角度和程度不进行足够的思考等问题也较为普遍。

针对本次阅卷中学生答题的典型性问题,在高考日益临近的最后阶段,我们着重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与大家交流。

1.回归教材,强调对地理概念及专业术语的落实和运用。

分析多年高考试题的答案,老师们会发现,地理试题的答案是比较简洁的,关键在于是合理运用地理概念和专业术语进行表述。

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们可能还是没有很好领会这一要求,在答题中,没有主动回归教材,不会很好运用学科语言组织答案,虽然意思大体明白,但总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为此,在后期教学复习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实例着力训练。

比如对一些比较深奥的自然地理知识的处理,一定要从大角度加以把握,并充分运用学科语言及逻辑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如解释我国南北气温年较差的差异及原因时,如果要从南北方冬夏季来说明,则需要说明北方冬夏气温状况及成因,南方也需要同理说明。

但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从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核心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入手,运用地理知识的逻辑关系来说明,只需表达为:

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大,使其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年变化大,故气温年较差大。

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小,使其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年变化小,故气温年较差小。

这样既能体现对地理概念、原理和过程的理解,又能全面完整表达地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联系,达到简化头绪,方便理解,减少学生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还可提高学生复习备考的积极性。

2.整合、梳理知识和原理,构建高中地理知识的宏观结构

高中地理知识内容涵盖了自然、人文多方面纷繁的内容,如果教师不帮助学生树体系、搭框架,学生往往会感到比较茫然,甚至无所适从。

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要特别强调对两大块知识的梳理和整合:

一是对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具有重大影响的五大循环,即大气环流、地壳物质循环、洋流环流、水循环和生物循环,以及两大平衡,即全球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等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梳理与整合;二是对人文地理中人类活动的五种区位,即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和商业区位等区位分析模式的建构。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建构起“区域是背景、地图是载体、五大循环是原理、五种区位是方法、可持续发展是理念”的中学地理知识的宏观体系。

因为这是高考命题者寻找命题思维灵感的源泉,尽管试题的材料和形式不一定是学生熟悉或已知的,但试题一定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综合分析或转化而来,这是命题者编制试题的一般思维路径。

此外,还要针对整个中学地理课程的知识内容及联系、设计一些小专题串讲,帮助学生去粗取精,在脑海中构建主干知识结构,并透彻挖掘教材主干知识的深层含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延展,在答题过程中渗透地理知识和原理,并迁移运用到材料及图表的分析中,快速提升分析能力,从容面对高考。

例如:

在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的专题复习中,可将其总结归纳为以下知识结构:

我们可用以上结构图串联工业生产的各方面内容,还可以整合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的三个案例,形成工业区位、生产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分析模式,并迁移用以分析、评价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地域情况,如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整治与发展等。

3.关注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延展思维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新课程要求及高考的变化,适时做好热点问题、生活实际与高考备考复习的结合,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训练,延展思维能力,提高现场解答各种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进行专题复习与训练后,适时提出以下问题:

表面均一广大的海洋,存在着地域差异吗?

如果有,与陆地自然带相比有何相同和不同?

存在。

相同:

热量为基础;生物(浮游生物)为主要标志。

不同:

自然带谱相对简单;差异小;界线更不明显

某一自然带一旦形成,会不会发生变化?

原因如何?

会。

自然原因: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及自然环境发展演化的阶段性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等。

人为原因:

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开垦耕地)等。

根据2008年1月以来,罕见的低温雨雪天气袭击大半个中国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又可提出以下问题:

与此次低温雨雪天气过程有关的天气系统是什么?

属于何类自然灾害?

冬季亚欧大陆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冷锋天气系统。

属气象灾害中的寒潮灾害。

试说明本次冰雪灾害的地理成因。

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及拉尼娜现象等。

通过这样的复习,既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4.强化审题、解题思维训练和指导

在后两个月时间里,一定要选择一些符合当前课改方向和高考要求、体现地理学科思想、考查学生能力为主、又有一定代表性的试题,对学生加强定时综合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品质。

训练学生在看到一个问题后,能从高考四项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入手,全面透彻分析每一个细节和隐藏信息,分析每一个选项涉及的知识内容,分析命题者的思路,分析试题内容与教材知识的联系、分析参考答案体现的知识和原理,帮助学生在所给材料和教材内容之间快速搭建思维通道。

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迎接高考的挑战。

我们把这种行之有效的解题思维路径归纳为:

题干定时空,材料抓主题,图表看特征,选项比异同,自然想原理,人文套区位,人地关系展和谐,这是作为答题者的学生一般应该建立的思维路径。

它与前面谈到的命题者的思维路径是遥相呼应的。

在平时复习和训练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强化对命题思路和答题思路这两条逆向思维路径的感悟,还要通过一些综合题的训练、反思,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两条思维路径之间的桥梁,实现二者的自由互通,才能快速、准确、全面、完整地回答一些原理性强,思维变化大,能力要求高的试题。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还利于树立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走进考场,决胜高考于日常思维训练之中。

实现这两条思维路径间自由联系的实现方法是千变万化和多种多样的,要想让学生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需要师生双方的交流与互动,并付出极大的努力。

5.重视学生应试心理、答题技巧的调适

高考是人生一次重要的挑战,但不是唯一的机会。

保持良好的应试心理,清晰的思路和较好的答题技巧,对于取得好成绩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于调适学生应试心理与答题技巧,有以下几方面可供教师参考:

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学会放弃,即在面对具有较高要求的选拔性高考试题时,要明白拿满分几乎是不可能的。

要能根据自身情况,放弃一些相对自己的难题,而把更多时间用以解答有把握的试题,力求在这些试题中尽可能多得分,使总分保持在较高水平线上,千万不要在某个难题上患得患失,心态失衡,结果可能导致简单试题也因心态无法平静而做不下去。

二要指导学生安排好文综考试的答题顺序。

一般来说,遵循试题顺序,完成一个答题的思维轮回,即有把握的选择题有把握的综合题没把握的综合题没把握的选择题,这样的安排是在三科文综考查中,思维转换难度最小的,可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得分,既便最后时间紧张,也可以快速完成没把握的选择题的选择与填涂。

三要针对不同题型,加强训练,形成一些有效的答题技巧与思路。

对单选题现而言,审清题意,分析题干的显性和隐性条件,分析选项与题材干间的联系,正向分析选项的正确性和对比分析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等,都是常用的思路。

而对于综合题,虽然试题呈现形式会不断变化,但以下思路是可供参考的:

要能够全面、系统提取题干文字、图像和设问信息,排除干扰信息,筛选有效信息,明确命题者的测试目标和意图,对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与处理,从而演绎推理出答题框架和要点,并用准确的学科语言、清晰的层次和完整的逻辑表达呈现,从而取得较好的高考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