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549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格式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4、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宋词与开封

张自善

词,最早称“曲子词”,是产生于唐代民间的可和乐歌唱的新诗体,到了宋代,得到了长足发展,艺术上表现出了更多的特色和独创性。

从一代文艺作品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时代风格来看,词可以说是宋代的代表文学,所以,人们称之为“宋词”。

谈宋词,就离不开开封。

因为作为北宋的京都,特别是在宋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能使宋词空前发展、繁荣和提高,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元曲成三足鼎立之势,都与它是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直接的关系。

公元960年,时任后周检校太尉、领归德军节度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赵宋王朝,并逐渐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两百多年来的混乱局势,使农业生产不断增长,工商业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当时,东京人口有100多万,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之一。

这种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另外,赵匡胤是在掌握后周兵权之际,趁周世宗柴荣去世,幼主恭宗柴宗训刚刚即位而乘机取得政权的。

所以,他也担心自己手下的功臣拥兵自重,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采用赵普的计谋,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悲喜剧,把军权集中到中央,偃武修文。

宋朝皇帝重视科举考试,广罗文人,特别是宋太宗赵炅、仁宗赵祯,都洞晓音律,并亲自制曲,更引起士大夫和市民对词的喜爱,于是竞造新声,使词这一配乐歌唱的文学形式,发展得更加迅猛起来。

北宋的词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是从宋太祖开国到仁宗赵祯末年(960~1063),后期是从英宗赵曙初年到金兵攻陷汴京那一年(1064~1126)。

北宋前期的词,正如上述,是在“百年承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几乎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

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局限于书写离别、相思之绪,风格尽管有些清新,但仍旧是柔靡无力,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形式上,从小令发展到慢词;在题材上,开始比五代有所扩展,其代表人物是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

北宋后期的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

其词风飘逸、豪放,苏轼主张“以诗入词”,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写进词里,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同时,将词从音乐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与苏轼同时代的王安石、贺铸,以及“苏门四学士”中的黄庭坚、晁补之,都和苏轼相呼应,为南宋的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豪放词风开了先河。

北宋后期的周邦彦,则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他少有才学,宋神宗赵顼元丰年初为太学生,因献《汴都赋》,歌颂汴京形势和朝廷新法,被擢为太学正。

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7),创立大晟府,以周邦彦为提举。

周邦彦通音律,能创调,工慢词,在铺叙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曲折、回环,变化较多,并过分规范词律,使词的语言风格由俚俗趋向典雅含蓄。

北宋时期,词有了迅猛发展。

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形势,对词人都有事实上的影响。

不论是在京为官,或因革新与保守两派斗争遭贬谪外地任职,词人的根都在京都开封。

可以说,是开封孕育了大批的词人,而这些词人又以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开拓了宋词这一文学形式,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的文化。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宋词与开封”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封作为北宋的京都,它特殊的历史条件,导致了宋词空前发展、繁荣和提高。

B、开封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城市经济日趋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C、赵匡胤采用赵普的计谋“偃武修文”,这是使宋词具有自己独特时代风格的根本原因。

D、词在北宋时期全面发展,众多词人的根都在开封,他们都受到开封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下列各项中,对“宋词”这一概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这种文学形式起源于宋代,又是宋代的代表文学,所以,人们称之为“宋词”。

B、北宋后期是宋词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词人苏轼主张“以诗入词”,将词从音乐中解放出来,让词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C、北宋前期的词不同于后期的词,后期词取材广泛,“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前期词反映的生活面较窄,局限于书写离别、相思之绪。

D、北宋词人既以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同时又使词在艺术上表现出更多的特色和独创性。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邦彦是北宋词人的杰出代表,他过分规范词律,使词的语言风格由俚俗趋向典雅含蓄。

B、北宋前期的词风与晚唐五代相比变化不大,它是在“百年承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C、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影响深远,当时有很多人与苏轼相呼应,这种词风也开了南宋豪放词风的先河。

D、宋太宗赵炅洞晓音律,创立大晟府,并亲自制曲,引起士大夫和市民对词的喜爱,使词迅猛发展起来。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

中国的月亮

  ①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

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

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

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来,不幸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

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都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

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

②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

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

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话。

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着那些屋子里的人。

  

③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不朽的名画。

李白描绘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最好整座都映着月光。

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

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

“月明松下房拢静”。

松树本身不够美,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

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张九龄画的那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④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

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

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杜甫也是“月友”,也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

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⑤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

张泌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正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连着接下去的那两句,谁不会吟,谁不能解?

这是李白的,杜甫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

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其他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这些月的诗句,中国人念起来津津有味,还有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月明”的感触。

 ⑥我们的中秋节,又叫月亮节。

这一天,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历代作家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作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

中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文中“中国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好像躺上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一句表达了月亮是通人性的:

月亮能关怀人,孤独的人、寂寞的人、忧伤的人,痛苦的人、而对月亮的时候,都能获得心理的慰藉。

  B、历代中国文人主要是根据神话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和美的形象。

  C、本文引用大量的诗句,充分地反映出中国人对月亮的特殊感受、特殊情缘。

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中华民族爱月的主旨。

  D、中国人喜爱月亮,把中秋节叫月亮节。

因为“月是故乡明”,所以我们爱月的民族为中秋节而感到自负。

  E、诗句“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在意趣或内容上与第⑤节中曹操的《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相似。

5、阅读第③段文字,概述作者所列举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笔下之月的不同特点。

(6分)

6、为什么说“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6分)

7、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

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

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9分)

8、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夜缒而出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项)梁以此奇籍

C、而今乃以手共搏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左手把秦天之袖

9、下列句子中,不是每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王还柱而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因击沛公于坐

10、下列用“/”给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A、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B、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C、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D、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张良)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刀锯、油锅)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获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

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

“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

何则?

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苏轼《留侯论》)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匹夫见辱见:

B、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过:

错误

C、油然而不怪者油然:

突然发生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敝:

疲惫,衰败

1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将“匹夫”之勇与“大勇者”之勇进行比较,指出“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就在于“能忍”品性,体现了佛家的“物我相忘,身心皆定”精神。

B、本文列举了张良阻击秦王、进履受书、劝说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三件事,以鲜明生动的历史事实为例,说明只有“忍小忿”才能“就大谋”。

C、作者以项刘楚汉之争为例,论证正是由于张良能够“忍小忿”,所以才能“就大谋”,也才能够辅佐高祖刘邦建立帝业。

D、文章以郑伯肉袒牵羊,勾践臣妾于吴与项刘楚汉之争等历史事实为例,进行说理,具体生动,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13、将文言文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句4分)

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⑵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出自课本《鸿门宴》)

(三)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14、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4分)

15、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

(四)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 分)

(1) 努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党和政府的追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类似的美好愿望。

(2)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5)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三、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运用(17分)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蓝本更迭摄像机唇枪舌箭

B、涉密肄业白内瘴得鱼忘筌

C、殒命伎俩文绉绉振聋发聩

D、遴选家俱舶来品挑肥拣瘦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会和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②今天我们要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圣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③西南联大时期,刘文典郧薄写小说的沈从文,甚至蓄意挖苦对方薪水稀少,沈从文从不计较,这种犯而不校的修养堪称一流。

④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

家庭本来和睦温馨,但因一笔钱财家庭成员反目甚至对簿公堂,亲情在金钱面前缴械投降。

⑤如今电销产业发达,顺带而起的快递业务也风生水起,但手机等半大不小的物件在配送过程中却常有遗失,监管是个大问题。

⑥2018年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第18轮,阿根廷队因梅西连入3球,客场击败厄瓜多尔,不言而喻地证明了梅西仍是球队灵魂。

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②⑤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智能交通管理已进入黄金时期,云计算、视频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的相继出现,为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提供了保障。

B、面对突发灾难,地方应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当地政府应急机制的健全,九寨沟地震救灾及时,再次证明了这个观点。

C、10月4日,美国拉斯维加斯发生枪市事件,歹徒对参加露天音乐会的人群进行扫射,造成了约59人死亡、515人受伤。

D、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违规排放不达标废气物的现象,增强生志环境保护意识。

20、下列各句中对课文内容分析、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司马迁在《项羽之死》中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B、被称作“前四史”的史书是:

《史记》《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C、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按字数它属于长调,按段落属于双调词;这种用旧体诗词来反映现代生活及思想感情的诗歌也属于现代诗歌。

D、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21、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

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下面文字节选自徐志摩诗歌《偶然》,根据所给段落,自选意象仿写一首现代诗歌(5分)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四、写作(60分)

22、请以“温暖,就是那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德阳五中高中2017级2017年秋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 C项,赵普的计谋是“杯酒释兵权”而非“偃武修文”,“偃武修文”“是使宋词具有自己独特时代风格的根本原因”于文无据。

2.A A项,“‘词’这种文学形式起源于宋代”这句话与原文中的“是产生于唐代民间的可和乐歌唱的新诗体”说法不相符。

3.D D项,张冠李戴,创立大晟府的不是宋太宗赵炅,而是宋徽宗赵佶。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4、答案:

BD(4分)

解析:

B项错点“主要根据神话进行联想和想象”原文“主要不是靠神话”。

D项错拉因果,“感到自负”的原因在最后一段“因为……”

5、(6分)答案:

(1)李白:

皓月当空,普照四方;

(2)杜甫:

江月涌动,充满活力;(3)白居易:

月光如水,静谧温婉。

(大意对即可)

6、(6分)参考答案:

①对中国人来说,月亮是美的化身,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文学上不朽的名画。

②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把月亮当作朋友和倾诉的对象。

③月亮通人性,月亮会关心人,通过月亮表现文人们的品行、情怀。

7、提供参考答案两个:

(5分)

赞同。

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是一种独特的心境。

譬如“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是理想落空的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其意境就蕴含静寒的境界。

不赞同。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境界”注重的是作家、艺术家凝铸于作品中的关于现实、人生、宇宙的主体性体悟与沉思。

艺术境界是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不同看法,并不全是静寒的境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阔大,情感真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对亲人良好的祝愿。

2、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

8、B(A、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

B、都是介词,表原因,“因为”

C、第一个“乃”,副词,“只,仅仅”;第二个“乃”,连词,“却,竟然”D、第一个“因”,连词,“于是、就”;第二个“因”,介词,“趁机”)

9、C(第一句没有通假字)

10、C 先师说:

“我没有见到爱好仁道修养的人,没有看到厌恶不仁品行的人。

真正爱好仁道修养的人不会有意标榜所谓的‘仁道’;厌恶不仁品行的人,他所谓的‘仁德’,也只是不让不符合所谓‘仁德’的行为影响到自己。

有能用一天的时间来致力于实践仁道精神的人么?

我没见到能力不足以实践仁的精神的人。

可能是有这种人的,但我没见过。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11、C油然:

自然,从容

12、A“体现了佛家的‘物我相忘,身心皆定’精神”错误

13、翻译答案见参考译文,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2)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想采用荆轲、聂政行刺的小计谋,侥幸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

(3)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止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

(劳苦功高)这么辛苦,功劳这么大,没有给他封侯的奖赏,却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已经灭亡的秦国的后继者啊。

(三)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14、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15、答案:

 “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二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四)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8分)

16、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