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1346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报告.docx

《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报告.docx

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报告

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报告

常山县 洪永海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指导学生写作的教学方法与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小学中段年级是进行片断训练的关键时期,它起着写句子与写篇章的纽带作用。

本课题——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主要通过“设计随文小练笔的训练题”、“选择最优的训练题”、“随文小练笔的课堂实施”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一边做,一边积累,编写了约8万字的《小学三四年级随文练笔案例》小册子,供老师们参考借鉴。

通过课题的实施,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逐步做到写得真实,写出个性;渗透由段成篇的方法,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随课文  片断写作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即:

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

一般的理解是阅读课用来训练理解和积累语言,作文课用来训练表达和运用语言。

而小学语文在课程安排上,作文教学的时间是明显少于阅读教学的。

因此学生书面表达训练的机会就比较少。

而三四年级又是学生习作从句到篇的过渡阶段,写好片断对高年级的成篇作文写作能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课题组认为在中年级即三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依托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读写的紧密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载体,充分挖掘可训练写作的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并联共进,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由句到篇的习作过渡。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阶段的写话要求各有不同。

中年级主要是写一段话,并逐步向篇章过渡。

我们可以依托课文进行灵活多样的片断写作训练,可以是结构的模仿,可以是空白的填补,可以是心灵的对话等等。

为高年级篇章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新课程提倡对话教学,认为语文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是学生与文本,甚至与作者的对话。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写作的方式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课堂教学的对话。

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使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更细致地从笔端流淌出来,在思与思的碰撞中,心与心的交流中,完成与文本、作者更深层次的对话。

二、理论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依托课文的教学进行片断写作训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三四年级学生的写作心理。

这是因为根据儿童的“模仿性”特点,阅读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随文练笔的“中介”;根据儿童的“表现欲”特点,借助于大量写片断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满足了儿童学习心理的需求;根据儿童“易遗忘”的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师是“为迁移而教”,学生“为迁移而学”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认知心理学认为:

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之间所发生的相互影响。

随文练笔既有写作兴趣的横向迁移,又有从说到写的纵向迁移。

它把读的训练和写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学和用的同步性,符合阅读教学的学用迁移性原则。

三、预期目标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通过创设写作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写,组织学生边读边写,先读后写,有针对性地写。

使学生逐步做到写得真实,写出个性,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2.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课堂教学的对话。

创设写作的情境,使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从口头互动到用心写作。

从而使“对话”的参与面更广,层次更深入。

3.完成三、四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体系编写。

将每篇课文的训练点,训练设计以及学生的习作例文汇编成册,供以后教学借鉴与使用。

4.通过课题的实施,提高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片断写作的能力。

四、课题的实施

我们所进行的“小学中年级随课文进行片断写作训练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核心目标,以教师的练笔设计,组织课堂实施,当堂进行讲评为一个循环过程,开展研究活动。

努力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随文练笔”课堂实施现状调查

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我们对课堂教学中有无随文练笔,练笔题目从哪里来,练笔设计的切入点,练笔的时间,练笔的交流与评价,学生对练笔的情态反应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觉得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实施确实让人若有所思,有待改进。

1.在小练笔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60%的设计不能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态,练笔索然无味。

2.小练笔的时间安排上偏重于课堂的结束时和课文的结束时,没有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进行练笔,在离下课只有四五分钟的时间时,匆匆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

3.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没有交流与评价。

学生在课内写小练笔的时间紧,并且在布置之后,教师经常以“由于时间关系,请同学们课后抽时间完成”为由,对学生所写成的小练笔缺少当场的交流与点评。

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应该在以下方面作改进:

1.精心设计练笔题,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练笔欲望;2.练笔的时间不一定都选在课文的结束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切入点小随时都可以进行的小练笔;3.要给足学生进行小练笔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完成小练笔,并且能够得到老师的点评,真正提高练笔的效益。

(二)组织教师潜心会文,罗列合适的切入点

让学生进行片断练笔,必须要找准合适的切入点。

这就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要有一定的层次,只有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才能使训练点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们确定了以下类型的切入点,供教师潜心会文后,进行罗列。

1.模仿点

小学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典型范例。

它包括了许多典型的句式、段式结构,典型的景物、动作、心理描写等等。

学习了这些段落,在学生悟出了某一语言规律后,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内容,以课文为模仿,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举一反三进行仿写训练,以起到巩固知识运用语言的作用。

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可以安排进行“用排比句写一处景物”的小练笔。

2.交流点

儿童学语言,主要是完成课文语言的内化与运用。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后,表达自己愿意表达的真情实感,就能起到内化与运用的作用。

为此,教师可以凭借教材情境,创设语言转换的机会,使学生转变成为文章中的一员,或人或物,根据自已对信息的处理,表达自已的感受、体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让学生变成“蝙蝠”进行“蝙蝠的自述”为题的小练笔。

教学《巨人的花园》,可以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孩子,写写想对巨人说的话。

3.想像点

现行教材中,许多课文都配有色彩绚丽、构思新颖的插图。

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者是怎样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图意的,在吸收、借鉴写作方法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学完之后想想图与文的密切联系,然后根据课文的主题、思路来写一写插图。

对插图中人物、事物进行合理的想象,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

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儿童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写作能力。

如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教师根据课文的插图,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就是写一写食肉鸟啄食幼龟的场面。

4.放大点

作者在表达时,有的内容往往一笔带过,这些地方可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运用语言能力。

教师应针对简略处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对作品的简略处进行创造性的扩写。

如教学《中彩那天》时,可以让学生根据“那张铅笔涂过的淡淡的‘K’字”写一写当时情况下,父亲的想法。

这个选题看似很小,但通过思考,却是一个大过程。

5.空白点

在一些课文,作者往往不将故事全盘托出,不将情节完整表述,而留有“空白”给学生想象、推测的空间。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运用的训练,化虚为实,根据课文的主题、思路将空白填补好。

通过补白,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又有效地进行了书面表达训练。

如《小珊迪》一课中,让学生写一写小珊迪拿了钱以后所发生的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这一段空白。

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安排“雨来脱险记”为题的小练笔,让学生补白。

6.推理点

课文的故事情节是作者安排的,所以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其实有许多课文所按排的情节、结尾都可以不是固定的,在学习中,教师可以对原文中的故事情节加以改动,进而引起此后的事件发生变化。

让学生尝试写一写当情节发生变化时,会发生怎样的事,怎样的结果。

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异向思维能力。

如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想一想,假如台湾青年和小钱相遇,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想以向把它写下来。

7.延伸点

教材中许多课文是语虽完,意未尽。

或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或给人以好奇的悬念;或给人以空白的结局。

小学生往往都向往圆满、美好的结局,往往喜欢解开悬念。

这时就可以利用课文的信息资源,对课文的结尾加以延续,让学生自当导演,将故事沿着自己的设想方向发展。

许多学生对于不理想的结尾,经过了他的延写,都达到了心理的满足。

这种续写没有一种固定的格式,只要合情合理的都可以。

每个同学都可以有自己的写法,这其实也是一种创造。

如教学《小木偶历险记》一课,安排小练笔:

小木偶经历了这样的曲折之后,继续在外面的世界闯荡,他还会遇到怎样的经历呢?

请你运用合理的想象,编写童话《小木偶的故事之二》。

(三)筛选确定与课文相关的片断写作的题目与形式

针对各篇课文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师进行“头脑风暴”,罗列出每篇课文中所安排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点并列出相关的目录。

这些训练点都可供教师选择与实施,教师可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选择需要的训练点进行训练。

训练的形式包括:

模仿式练笔、理解式练笔、想像式练笔、转换式练笔、巩固式练笔等等。

按照这种表格,(见表1)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对5——8册的每篇课文都进行了设计,并列出相应表格。

册序

课 题

训练点1

训练点2

训练点3

26《一面五星红旗》

劝说书(与文中角色交流)

表白书(填补文中空白处)

感谢信(延伸课文的结尾)

9《自然之道》

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你聪明的头脑推理一下,侦察的幼龟向其他幼龟传送怎样的信息。

把它写下来。

(推理点)

写一些那些食肉鸟争食幼龟的场面。

(想象画面)

由于游客们的一个“小错误”,导致许许多多的小幼龟失去了生命。

读了课文你想对想到或游客说些什么吗?

(交流点)

表1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四年级“片断写作训练”安排一览表

(四)片断写作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课堂实施是本课题取得实效的关键,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一边做,一边反思修改完善,我们认为要落实好小练笔的训练,取得实效,应当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引领学生,潜心会文

随文练笔,练笔的依托在课文之中,无论要安排怎样的小练笔,或模仿,或补白,或拓展,都应当以课文为基础,不能游离课文。

所以在练笔之前,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就显得十分重要,直接决定着内容的多寡,思路的宽窄,思考的深浅。

只有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学生才能有话可写,有话会写。

这里的潜心会文包括课文的读通读熟,词句的理解,情感的感悟,主旨的升华等,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对练笔点的内容,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进入文本当中,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为学生以后的练笔打下基础。

2.好中选优,优化练题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我们列出的每篇课文都有几个练笔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达到最优化。

(1)选择能够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小练笔。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发挥,心中有无写作的需要,这是学生写作的动力来源,是学生愿写乐写的基础。

如果在设计小练笔时只考虑到教师与文本,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实际,势必就会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强迫的状态之下,就会如嚼蜡一般,要想写好,是不可能的。

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安排学生写一写“雨来脱险”。

这个小练笔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写小英雄雨来脱险经过,就凸显了写作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自然能根据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写作一气呵成。

(2)切口小,可以纵向延伸的小练笔。

要善于从多角度去寻找小练笔的原点,从细微处入手,而这个细微之处,可以纵向延伸,内涵容量大,学生有话可写。

如教学《中彩那天》时,让学生根据“那张铅笔涂过的淡淡的‘K’字”写一写当时情况下,父亲的想法。

这个选题看似很小,但通过思考,却是一个大过程。

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写自己家和库伯家的生活情况对比,进而产生两难的矛盾心理,随后父亲又是如何转变想法,通知库伯来领车的。

(3)多元化,可以横向辐射的小练笔。

也就是说一个选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写作,大家都可以写自己个性的话。

如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时,在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写小夜莺坐在河岸边等着什么似的。

老师设计练笔:

“小夜莺在等谁”,这个练笔就可以从很多的角度去思考,可以写等爸爸妈妈,因为战争一开始,爸爸妈妈就离开了他;可以写等游击队员,因为他有许多的话要对游击队员说;可以写等好伙伴,他想回到战争还没开始之前好小伙伴在一起游戏的生活;可以写等德国鬼子,他决心如果再有鬼子来,照样要把他们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

从不同的方面考虑,就有不同的内容可写。

(4)联系实际的记叙性小练笔。

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时候,多数是经过学生自身的想象来进行的,但这种想象有的是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或课文的实际进行的,而有的则纯属虚构的大道理、喊口号。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设计小练笔的时候,应尽量选择记叙性的选题,特别是能够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找到投射点的选题,可以让学在写作的时候,一边想象一边回忆。

避开那种喊口号、讲大道理的空话。

2.由说到写,循序渐进

在写作训练中,教师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片断写作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重点引导学生口述,做好写的预热——写前的说,让学生针对小练笔的内容充分的说,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以达到大家都有话可写。

再将练笔的内容有条理地、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写成书面作文,使片断写作训练成为课堂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板块。

另外,在进行小练笔训练时,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大概5—8分钟,让孩子们静静地写作,不要用教师的语言扰乱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能够一气呵成。

3.及时反馈,交流评价

随文小练笔,也应是随堂的小练笔。

它应当是篇幅较短的片断,是当堂完成的。

学生练笔结束后,争取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

在交流评讲的过程中,既要选择典型片段赏析,又不能忘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多采取学生互读互评、推荐佳作欣赏等方式,让评议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学生通过评议有真正的进步。

做到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完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大作文”紧密结合起来,使片断写作训练为作为“大作文”的补充性和完善性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书写作双赢

小练笔主要是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的训练,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而在教师引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小练笔的时候,学生又有了一种主动性的对文本的学习,再一次与作者、文本、文本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这样又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得两者相得益彰。

许多时候,一个小练笔的布置、训练、讲评都起到对文本的加深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的双赢效果。

如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笔题:

由于游客们的一个“小错误”,导致许许多多的小幼龟失去了生命。

读了课文你想对想到或游客说些什么吗?

有学生写:

我想对向导说

我为你这样一个生物学家向导也做愚不可及的事儿感到痛心,你明明知道把侦察的幼龟抱回大海,会使其他的幼龟受到伤害,为什么还要把它抱到海里,难道你不可以和他们说清楚这其中的道理吗?

就算他们说你见死不救,那又怎么样呢?

是几十条生命重要,还是被他们误会一下重要呀!

要说这次幼龟遭受这么大的损失,你应该负全部责任,因为你是明知故犯呀!

这样的练笔是建立在对课文主旨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而通过练习、讲评学生对课文的主旨不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吗?

更可喜的是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我们的训练题甚至让自学生自己来出。

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时,四

(1)班的王科通同学在小练笔的时候,自己出了一个练笔题:

“小夜莺在等谁”,立即引起大家的注意,后来,大家都认为这个练笔题好,有很多话可以说,结果大家都选择了这个练笔题进行训练。

(二)真实个性共生

随文练笔有了课文为原点,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写的内容,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有实话可说,突破了“无米之炊”的难点。

同时由于学生对课文又有个性化的理解,针对一个小练笔可以写出个性化的练笔内容。

在进行练笔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一个题目,写出了许多的不同内容,我们感到欣慰。

如:

教学《秦兵马俑》教师安排同学们进行练笔:

每一个俑都是那样栩栩如生,想一想,军阵中还有一些什么俑,他们又是怎样的?

你能展现他们的风姿吗?

学生从跪射俑、旗俑、擂鼓俑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写作,如:

擂鼓俑

擂鼓俑头上系着头巾,脸上一副严肃的表情,身体健壮,两臂肌肉发达显得很有力气。

两手拿着鼓棒,那棒子正落在一面巨大的陶鼓上。

看着这擂鼓俑,我们不但能听见鼓声震耳,似乎还能看到将士们正在奋勇向前呢!

 

(三)句子篇章互促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所学的每篇课文都进行了随文练笔训练,这样大大的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作训练的密度,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我们也会变换一些训练的形式,比如我们会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去写,然后做一做加法,这样几个同学的片断加起来就成了一篇短文了,有时用的是纵向连接,有时用的是横向罗列。

如上述的各种兵马俑片断,如果我们再给它加个开头结尾就可以组成一篇文章了。

所以在这样的片断训练中,也渗透了由段成篇的方法,在经常性的训练下,学生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在我们保证学生练笔时间的情况下,有时许多学生都能够在短短的10来分钟写出二三百字的小短文,他们不光写一个片断,而且还给它加上开头结尾,成了一篇短文。

在课题实施的一年中,实验班的同学写作速度快了,错别字减少了,条理更清楚了。

,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三个一等奖,教师也相应地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见附件)

(四)练题例文可鉴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一个贯穿整个过程的工作就是课题组成员编写《小学三四年级随文练笔案例》一书,这本书包括三四年级每篇课文的小练笔训练点二到四个,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选择;摘录了部分学生的片断习作例文;提出了使用练笔时的建议。

这么多的内容,自然花去了我们很多的时间,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发挥我们课题研究成果的作用,让我们的心血供给其他老师教学的时候参考,借鉴。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从细读文本到钻研文本,从练笔设计到优化选择,从安排写作到交流评讲,教师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一篇课文在我们课题组老师的手中,我们经过思考,都能说出一个以上有实效的小练笔训练题。

教师的论文《围绕“用“字教学语文》发表在语文学习报上,《提高随文小练笔实效性的几点思考》获得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教学设计《劝说书》、《万里长城》教学设计分别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和《语文学习报上》(见附件)。

六、讨论

虽然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反思我们的研究过程,我们感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

1.作为一所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平行班少,在设计的诸多小练笔练题中,有些练笔点是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实施,只是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实践出真知,所以这些练笔训练,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实施,并作进一步修改。

2.小练笔案例的编写是一个无止境的工作,我们对资料进行了一次次取舍,看看这个资料——好,看看那个资料——更需要。

但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照用,我们需要精益求精,虽然我们对练笔训练题、学生例文做了一定的选择,但肯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弥补。

七、参考文献

1.《小练笔也可以从整体入手》 作者:

曽扬明 《新作文》 2009年第1、2期 第44页

2.《巧设补白练笔习出无限精彩》 作者:

娄冬芳 《新作文》 2009年第4期 第24页

3.《巧手拈来练笔点随文练就生花笔》  作者:

傅忠诚   《新作文》 2009年第5期  第22页

4.《指导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

翟莲《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6年第9期 第33页

5.《挖掘文本资源,开辟课堂练笔天地》 作者:

邓秀娣《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8年第4期 第43页

6.《多文一练:

随文练笔设计的新视角》 作者:

章师亚《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6期 第24页

 

 

 

 

 

 

 

 

 

附件

 

调查设计及分析记录

 

调查名称:

小学三四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情况的调查

调查形式:

听课记录

调查时间:

2009年2月

调查对象:

三四年级班级中,进行随堂听课10节,听教学录像10节。

调查目的:

通过听课所获得资料的统计分析,了解在中段(三四年级)阅读教学中安排随文小练笔的情况。

包括有无随文练笔,练笔题目从哪里来,练笔设计的切入点,练笔的时间,练笔的交流与评价,学生对练笔的情态反应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堆课题的事实进行调整,以此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调查设计:

1.调查的要素包括:

听课记录。

根据设计的表格,在听课后立即将各项的情况填写在相应的栏目内。

栏目包括:

随文小练笔的切入点的类型,练笔安排的时间(导入、课中、结课),学生练笔时间,交流评讲方式及时间学生反应及学习效果等方面。

2.调查可能遇到的困难一是有些年纪较大的老师可能不愿为课题组上课;二是有些老师在上课之前肯定会问为什么听他的课,一旦跟他讲了听课的目的,就有可能使调查失真;三是这样的调查有一定的主观性。

我们努力作好以下工作。

一是与学校教导处配合,在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进行听课,做到“自然状态”。

二是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调查前的培训。

要求做到认真、真实,对整个调查的科学性负责。

3.调查结果的表述:

(1)教师训练学生小练笔的切入点比较丰富,包括模仿、填补空白、拓展练习等多个方面。

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布置进行下练笔练习。

(2)在小练笔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60的设计不能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态,练笔索然无味。

(3)小练笔的时间安排上偏重于课堂的结束时和课文的结束时,没有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进行练笔,在离下课只有四五分钟的时间时,匆匆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

(4)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没有交流与评价。

学生在课内写小练笔的时间紧,并且在布置之后,教师经常以“由于时间关系,请同学们课后抽时间完成”为由,对学生所写成的小练笔缺少当场的交流与点评。

(5)学进行小练笔没有专门的本子,大多为临时性的找本子进行写作,写完即了事,所以学习的效果不好。

4.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要真正做到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练笔,就必须做到:

1.精心设计练笔题,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练笔欲望;2.练笔的时间不一定都选在课文的结束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切入点小随时都可以进行的小练笔;3.要给足学生进行小练笔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完成小练笔,并且能够得到老师的点评,真正提高练笔的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