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1021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4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docx

《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docx

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

第一部分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的意义:

1促进幼儿的成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开发幼儿大脑潜能,促进智力发展

3发展幼儿个性,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4培养幼儿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教育的性质:

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我国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启蒙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原始社会:

幼儿教育融合在生产生活中,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存活

2封建奴隶:

统治者利用手中权力让子女接受专人教育,剥夺平民子女受教育权利

3资本主义:

最初具有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

学前教育机构和形式:

胎儿学校

托幼园所

SOS国际儿童村

托儿所

学前班

家庭教育

幼儿园

儿童福利院

早教机构

学前教育学研究对象:

托儿所、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研究幼儿教育学的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夸美纽斯:

教育必须适应自然。

著有《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洛克:

提出白板说;绅士教育;对幼儿德智体的探讨卢梭:

教育遵循自然;感觉教育;模仿教育;自然后果法

裴斯泰洛奇:

提倡爱的教育福禄贝尔理论:

幼儿自我发展;游戏理论;协调原理;亲子教育蒙台梭利:

自我学习;重视教育环境;重视感觉教育

“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自由发展的环境;有秩序的环境;生机勃勃的环境;愉快的环境陶行知:

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开拓者;教做合一;解放幼儿创造力;生活是教育中心

指出20世纪幼儿教育三大弊病:

花钱病;富贵病;外国病

陈鹤琴:

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整个教育法;活教育;教育适应国情

幼儿教育的目标的依据:

教育目的

社会要求和时代要求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

幼儿教育目标制定的意义:

增强教育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保证教育工作全面系统进行

使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

保证各项教育工作协调配合

 

制定幼儿教育目标注意的问题:

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

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幼儿教育目标制定的基本策略:

把目标的制定当做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起始环节

从认知情感技能三个方面制定全面的目标

前后一致的表述目标主语

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

依据本班幼儿园的实际制定目标

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制定目标

以促进全体幼儿园的发展为原则制定目标

根据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特点制定目标

学前教育目标制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危害:

1问题:

学前教育目标小学化、成人化

2危害:

a.不利于幼儿正常发育。

危害幼儿的身体健康

b.不利于幼儿形成健全人格,危害儿童心理健康

c.不利于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d.不利于儿童天性的发展,容易形成错误的儿童观幼儿园教育的双重任务:

1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②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新时期幼儿园教育双重任务的特点:

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3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原则

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4充分利用幼儿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

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保教结合原则

整体综合教育原则

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教育引导发展原则

环境育人原则

幼儿体育的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

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前

实施幼儿体育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品德的认知结构:

2

①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③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幼儿德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热爱与尊重幼儿

重视指导幼儿行为的技巧

遵从德育的规律实施德育

幼儿德育的途径:

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

参加教育保育活动和实践

依法获得报酬

参与学术研究

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

指导幼儿学习和发展

参与进修或培训

幼儿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教育道德的规定

2带领幼儿积极参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3尊重幼儿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4制止侵害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

5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1职业品格:

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热爱幼儿;尊重集体和团结家长

2基本文化素质:

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3身体素质:

身体健康,动作灵活,无传染性疾病

4个性心理素质:

乐观,积极,向上,有广泛的兴趣等幼儿教师与幼儿沟通的技能:

1引发交谈的技能②倾听的技能

3拓展谈话的技能④结束谈话的技能

5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技能

幼儿教师如何正确指导小组活动:

指导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灵活改变教师角色,知道方法

了解幼儿,遵循其发展规律

幼儿教师培训的形式:

职前培训和在职提高相结合

脱产进修和业余学习相结合

③广播电视教育,函授面授教育和教师自学相结合

4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观摩活动相结合

幼儿教师劳动特点:

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劳动时间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和复杂性

幼儿教师的类别:

幼儿教师助手

幼儿教师

协助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专家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尊重和团结同事及家长

热爱幼儿

幼儿教师职业能力:

观察力

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

沟通能力

开展家长工作与社区工作的能力

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自我发展的能力

怎样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树立新时代正确的儿童形象

改变传统教育理念

尊重儿童

发挥儿童主题能动性

确立儿童主体地位

尊重儿童个性

发挥每个儿童的潜能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幼儿教师与幼儿教育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幼儿教师直接选择和调控幼儿教育影响

2幼儿的身心特点和需要使幼儿教师选择教育影响的重要依据

3幼儿教育影响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发展

4幼儿教育影响反作用于幼儿教师良好师幼关系的特征:

共享性;民主性;互动性形成良好师幼关系策略:

1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

2积极主动与幼儿交流

3对幼儿和幼儿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

4理解并宽容对待幼儿的错误

5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6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创设幼儿环境应遵循的原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性的原则

经济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幼儿参与性原则

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

卫生性原则

舒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适应发展性原则

室内布置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主题性原则

经济美观性原则

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1准备环境:

使环境具有目的性

使幼儿感兴趣,并增加兴趣尽量让幼儿感觉环境是有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

帮助幼儿展开活动

解决活动中的困难、纠纷和情绪等问题

结束活动

环境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幼儿兴趣、教育目标变化而改变

③调控环境:

幼儿课程的基本特征:

1基础性

2启蒙性

3生活性

课程的要素:

1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幼儿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3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幼儿园课程编排的模式:

1目标模式

课程目标的作用:

1制定课程计划的依据

2引导课程过程的方向

幼儿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1对幼儿的研究是基础和前提

2对社会生活的研究是参考和依据

幼儿课程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

1普遍性目标取向

幼儿课程目标的结构:

认知、情感、动作幼儿课程目标层次:

1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

课程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

2以幼儿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1课程目标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和要求

2教学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表现和依托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基本知识、基本行为幼儿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1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

2既符合幼儿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3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其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幼儿课程内容选择的具体原则:

1目的性③基础性⑤兴趣性

2适应性④生活化⑥逻辑性

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法:

1基本方法:

逻辑组织性;心理组织性

2常用方法:

纵向组织法;横向组织法课程内容实施的取向:

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影响幼儿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课程计划因素;一线教师因素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

观察;实验;游戏操作;参观;谈话、讨论;讲解、讲述幼儿园教育教学手段:

实物;图书;图片;幻灯片、录像带;自制教具;多媒体幼儿园教育教学途径:

1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③家园一体活动

2

④学习环境

日常和生活活动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选择;监控;总结;反馈;导向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

①根据评价的功能和时间划分: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的方法划分: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3根据评价的主题划分:

内部评价;外部评价

4根据评价对象范围划分:

整体评价;局部评价;单纯评价

幼儿园课程评价主要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

泰勒

差距评价模式:

普罗沃斯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斯里克文

外观性评价模式:

斯塔克

CIPP评价模式:

斯塔弗尔比姆

陈鹤琴课程方案:

五指活动:

健康活动;社会活动;

艺术活动;科学活动;语文活动

整个教学法:

儿童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游戏法是整个教学法的具体化

学前课程编制的十大原则:

a.大众性

e.言语性

b.民族性

f.教育性

i.陶冶性

j.儿童性

c.连续发展性g.现实性

d.科学性h.适应性

5学前课程编制的方法:

圆周法;直进法;混合法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

让儿童进行有意义学习,以儿童为中心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理论基础:

(单选)

①教育法范畴:

教师;教具;有准备的环境

2感官训练中,触觉的训练最为重要

3对儿童有爱,信任和尊重,细致而耐心的观察

海伊斯科普课程理论基础:

①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

2课程实施是由“计划--做--回忆”三个环节和其他一些活动组成

3被人们认作“适宜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

瑞吉欧教育体系:

①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介绍瑞欧吉教育体系

2集体学习,三个主要参与者:

儿童、教育者、家庭

3三个突出特点:

人际关系;与人合作;学会欣赏别人游戏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1游戏是儿童展开生命潜能的必要准备

②是儿童幼稚心灵的保护伞

3是符合儿童心理需要和特点的活动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1游戏就是儿童主动和自愿参与的活动

②儿童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3儿童游戏具有其假想成分,它是在假象的情境中反映社会生活

4游戏是能为儿童带来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学前儿童游戏的的类型:

(单选)

1教育作用分:

创造性游戏:

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②规则性游戏:

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3认知特点分:

感觉机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4社会性特点: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5行为表现分:

表演游戏;想象游戏;动作技能游戏;言语游戏;交往游戏

6教育目的分:

自发游戏;教学游戏游戏的作用:

1促进幼儿体力发展:

各种肌肉发展;身体机能认知;运动技能提高

②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知识;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感知能力

3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

宽松心理氛围;探究行为;发散思维;提高创造力

4促进幼儿情感发展:

体验快乐;情感表现;克服恐惧;情感宣泄

5促进幼儿美感发展:

创造美;再现现美;欣赏美;领略美

6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克服自我中心;规则意识;合群行为;交往技能;顽强意志

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

目的性不强

兴趣持续时间短

兴趣不稳定

重内容,轻规则

中班幼儿游戏的特点:

游戏水平极大提高,

需要拓展游戏空间

自主性与主动性进一

步发展,需要宽松,

安全的游戏空间

3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进一步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氛围

④想象力有意性水平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和创造空间

5思维表现突出,需要具体的活动情景与活动形式

大班幼儿游戏的特点:

自我评价能力

规则意识

合作意识

控制能力

幼儿游戏的指导:

尊重幼儿游戏

按幼儿游戏特点进行指导

的自主性

正确评价幼儿的游戏

间接地进行指导

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4按幼儿游戏规律进行指导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时代性和社会性

连续性和一贯性

亲情性和感染性

权威性和专制性

随机性和针对性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1促进儿童机能的正常生长发育

②智力潜能的最大开发

促进社会化进程

提高了审美能力

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③经济和物质条件因素

家庭结构因素

④家长因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方法:

环境熏陶法:

组织相应的家庭活动;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

兴趣诱导法:

了解孩子喜好;提供新异刺激;

此法孩子欲望;兴趣盎然

暗示提醒法:

多与孩子沟通;多种方法暗示;

巧妙使用反暗示

活动探索法:

开展体育活动;组织游戏活动;

倡导劳动活动;鼓励探索活动

榜样示范法:

父母树立榜样;借助文学作品榜样;利用孩子同伴榜样

社区学前教育的意义:

有利于在园和非在园儿童的学习

支持家长的工作和家庭

促进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和社区教育

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扩大社区服务范围

提高社区人员素质,改善社区风貌

学前教育对社区教育资料利用途径:

建立托幼机构与社区教育定期联系机制

动员全体社区力量开展托幼事业

充分利用社区的公共设施和教育资料,形成联合教育活动网络

因地制宜,设置和指导非托幼组织活动

以社区家长学校为阵地

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不同的教育特点:

主导性活动:

忽视阶段之间的过渡是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根本原因

③家长是幼儿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

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

4实现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原因:

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环境

2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

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的主要表现:

1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

3家长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

4家长与教师的配合有利于教育计划的可行性、

和有效性等等都能得到更好地保证幼儿园与家长合作方法:

1口语交流法:

1.

家访

4.

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2.

家长会

5.

家长学校

3.交谈

6.家庭教育咨询

2书面法:

问卷调查;家园联系本;宣传栏

3活动法:

观察;庆祝;服务;管理

消除分离情绪的方法:

1减少幼儿依赖性③用爱和技巧教育幼儿

2缩小家园差异性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1家园合作不够深入,更多的停留在表面上,表现在“三多三少”上。

参观多、参与少;间接参与多,直接参与少;一次性直接参与多,经常性参与少

2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内容脱节,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往往是与幼儿一起活动,而回家后不太可能把这些与家庭教育相联系

社区对幼儿园的教育意义:

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③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与幼儿园合作的基本要求:

①经常性原则③简便性原则

2地方性原则④互利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

6幼儿园、社区、家庭教育一体化原则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主要方式:

1引进来,幼儿园根据自身教育需要利用社区资源

a.请社区人员为孩子组织活动

b.利用社区的物、景、和设施教育孩子

c.利用社区开展活动和日常发生的事情教育幼儿

2走出去,幼儿园与社区携手,共同为社区提供便民教育和服务

a.建立儿童活动机构

b.开展流动儿童教育机构

c.建立家庭教育辅导站,开展指导家庭教育活动

d.与社区联手,优化社区环境的活动

第二部分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研究内容(对象):

0~6、7岁儿童

幼儿心理发展阶段

幼儿个体的发生和个性的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揭示幼儿阶段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解释幼儿心理的变化发展幼儿心理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观察者要提前做好准备

2要使幼儿处于自然状态

3观察记录应该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要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

4应该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当在较长时间内反复进行

幼儿心理发展阶段:

婴儿期:

0~1岁)乳儿期

先学前期

(1~3岁)幼儿早期统称为学前期

学前期:

3~6岁)幼儿期

学龄期:

6、7~18岁)

简单到复杂

主动到被动

具体到抽象

凌乱到系统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发展的高速度型

发展的不均衡性

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发展的整体性

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稳定性、可变性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华生

成熟势力论—格赛尔(设计了双生子爬梯实验)

二因素论:

儿童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①好学、好问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整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a.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在不同时期变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b.不同方向发展的不均衡。

幼儿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c.不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不同儿童年年龄相同,其心理发展速度往往有差异

2发展具有整体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虽然在速度上是不均衡的,发展有先有后,但是,从横的方面来看,同一时间段中,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进行的皮亚杰认为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

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运动感知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期”

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注意分为: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主要区别:

是否有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幼儿注意的规律: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儿童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

②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经验和理解水平有密切关系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连续进行单调活动

无关刺激干扰

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注意转移能力差

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原因:

1幼儿注意有赖于丰富多彩的活动

②对于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3对于活动兴趣,良好的活动方式

4言语的指导和言语的提示

5幼儿性格和意志特点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各种感觉一经构成知觉,便有机地发生联系眼手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

伸手能抓到东西

学前儿童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①空间知觉:

a.形状知觉:

4~是辨认图形增长的最快时期。

最容易辨认的是圆形

b.大小知觉:

~3是辨别平面图形大小急剧增长时期。

c.方位知觉:

3岁辨上下,4岁前后,5岁左右,6岁能辨别上下前后,左右仍有困难

d.距离感知:

不懂近物大,远物小,不能把实物距离、位置、大小等空间特性表现出来

深度感知是其中一种,吉布森和沃克设计了“视觉悬崖”实验

2时间知觉:

a.幼儿前期:

以生理状态反应时间,饿了想吃

b.幼儿初期:

有初步时间概念,与具体生活相联系。

早晨就是起床,下午就是妈妈接回家

c.幼儿中期:

正确理解昨天、明天、早晨、晚上,但是对前天、后天理解困难

d.幼儿晚期:

能学会看中标,但对几个月,几分钟辨别困难观察力发展的表现:

①目的性增强③细致性增加

②持续性延长④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的、无序的、逐渐向有序性的观察发展记忆的环节: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阶段

幼儿记忆的发展趋势:

①记忆保持时间增长

②记忆容量增加:

记忆广度是7±2个信息单位;记忆范围扩大;工作记忆

3记忆内容变化:

运动记忆(出生2周)、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1岁)

4记忆的意识性和策略形成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①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有意识记发展是幼儿记忆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2形象记忆占优势,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3记忆的有意性和记忆方法逐步提高

4记忆的组织和理解程度逐渐提高

想象的两大特点:

形象性和新颖性

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

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①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继续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继续发展

3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无意想象的特点:

目的性不强

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内容凌乱

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再造想象特点:

常常依赖于成人的描述

②会随着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幼儿想象中的形象多是记忆表象的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