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农村运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0872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国新农村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韩国新农村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韩国新农村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韩国新农村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韩国新农村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韩国新农村运动.docx

《韩国新农村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国新农村运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韩国新农村运动.docx

韩国新农村运动

韩国“新农村运动”启示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为了制定好“十一五”规划,2005年5月,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由中研室、中农办、财政部、建设部、人民银行和贵州省的有关同志,到韩国就“新农村运动”进行了考察。

我作为考察团团长,深深感到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建议》的精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高度,切实有效地加以推进。

要借鉴韩国经验,形成奖勤罚懒的机制,在政府的支持下,主要靠农民自己的努力,尽快改变生产生活条件。

  10年间政府投入了2.8万亿韩元

  上世纪60年代,韩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2004年,韩国人均GDP已跃升至1.4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为1∶0.84,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

  韩国的“新农村运动”开始于1970年,当时正是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新农村运动”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提出包括草屋顶改造、道路硬化、改造卫生间、供水设施建设如集中建水池或给水井加盖、架桥、盖村活动室等20种工程项目,由村民民主讨论、自主选择。

政府免费分给每个村335袋水泥,平均每户约4袋,每袋50斤。

第一年下来,50%的村干得不错,政府加拨500袋水泥、1吨钢筋。

干得不好的村如果第二年干得好,还可在第三年追加给1000袋水泥。

政府把全国的村按好中差分为自立村、自助村、基础村三等,在村口立上牌子,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1974—1976年,“新农村运动”进入以增加收入为主的全面发展阶段。

政府推出增加农、渔民收入计划,支持农村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

普及高产水稻新品种“统一稻”,1974年达到大米自给,1975—1978年实现自给有余。

畜牧业、渔业、林业也都有了较快发展。

  1977—1979年为“新农村运动”的第三阶段,主要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工业。

1977年为韩国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政府推出了“建设新农村运动增加收入综合开发事业”规划。

1978年韩国农村企业达到384个,1980年增加到790个。

从1970—1980年的10年间,韩国政府财政累计向“新农村运动”投入2.8万亿韩元,相当于财政支出的1%。

参加新农村运动人数累计达11亿人次,效果十分明显,突出变化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新农村运动”的创新精神

  “新农村运动”大大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富于创新精神,特点鲜明:

  一是自始至终强调“勤勉、自助、合作”精神。

这种精神后来扩展到城市,发展为民族自立、身土不二、事业报国的国民精神。

政府设置了奖勤罚懒的机制,重在激发村民内部的积极性。

  二是让农民选出“指导者”,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政府大力倡导、支持“新农村运动”,但具体上什么项目,完全由农民自己选择。

每个村选出新村建设指导者,负责组织大家的行动,里长(即村长)只管服务。

指导者不拿报酬,但政府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如可随时面见公务员,优先选拔做公务员,坐火车、汽车票价便宜50%,子女在初高中考试排在前一半名次的免学费并发奖学金等。

  三是政府提供物资、资金和技术支持。

对农村基础设施和民居建设,政府除给予必要的建材、资金支持外,还帮助搞村镇建设规划,推荐了12种标准住宅图纸,道路桥梁建设由政府派技术人员指导。

为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政府还向农民普遍发放长达30年的长期低息贷款,争取国际组织贷款,从“住宅彩券”中拿出一部分支持农村建设。

政府支农资金通过农协直接发放到户。

  四是注重搞好骨干培训。

韩国中央和地方都有相应的培训机构。

中央新农村运动研修院是专为培训新农村运动骨干而建立的。

培训期间从早晨6点到晚上11点都安排活动,公务员与农民选出的指导者同住同吃,共同讨论。

研修班上制定出各村建设规划,交郡核准后实施。

总统也曾到研修班与学员一起听课、讨论。

  五是强化各级公务员的责任。

政府要求,面、邑(相当于乡镇)和市、郡(相当于县市)两级公务员每人都要联系4个村进行帮扶;道(相当于省)一级课长和局长要负责一个郡;中央内务部(主管部门)的课长和局长要负责一个道。

对县乡两级公务员实行奖罚分明的新村建设考核制度,帮扶干得好的提拔,干得不好的调往山区和岛屿去工作。

  六是发动全社会帮助农村建设。

政府要求各界名流、知识界人士和企业老总,都要与新农村建设指导者一起培训,尽其所能支持“新农村运动”。

从而不仅支持了农村发展,而且使“新农村运动”发展为国民精神运动。

  韩国经验带来的启示

  韩国国家虽小,许多做法不可简单照搬,但我们两国同属人多地少国家,又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他们的有关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可以做到同步推进。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是否意味着必然出现一个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阶段?

是否要等到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支持农村的发展,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韩国的经验证明,只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而且农村的发展不仅不会延缓工业化进程,反而能为工业化提供更大的市场和人力物力支持,进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我们更有条件、更有能力搞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韩国在他们的国情和体制背景下能够动员全社会,对农民和国民进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教育,集中必要的物力和财力,办成一些大事,相比之下我们更应该做到并做得更好。

一是我们现在已基本统一思想,提出了“统筹城乡”、“重中之重”、“两个趋向”、“多予少取”等一系列重大的方针和方略;二是我们的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比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韩国“新村运动”起步时的综合实力要强;三是我们的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比较发达,这对带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四是我们有传统的政治优势,只要不搞包办代替,我们统一思想、统一步调、调动资源、办成大事的能力更强。

  要形成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体制机制。

借鉴韩国的经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必须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要把在政府的支持下,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发展,同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把八亿农村人口的活力激发出来。

韩国政府实行的奖勤罚懒政策,对新村建设指导者和基层干部的激励政策,强化公务员对新村建设的责任制,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入手、先易后难的操作程序,等等,都值得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借鉴,以改进我们过去实行的各项扶贫和支农政策。

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机构、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通过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把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以城带乡、提高实效。

要像组织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那样,近期重点抓好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乡村道路、沼气、卫生间改造、垃圾和污水处理、标准节能住宅、信息网络等工程。

通过国家给予一定的建材和技术支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

要整合各个渠道的财政支农资金,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

同时通过发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债、彩券,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应当看到,韩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地价升值,不少农民从出售土地中获得高额收入,带资进城落户。

我国土地批租的收入绝大部分为各级地方政府所有,改革以来,在土地出让中约有2万亿元以上的资金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所以,我们更应当发挥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带动作用,较大幅度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各项政策向农村倾斜,下大决心、下大力气遏制城乡差距拉大的趋势。

  未来5到1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政策选择: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应当是,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有符合规划的硬化路面,有达到饮用水标准的生活用水,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有集中的排水沟渠和水塘,有集中的垃圾收集转运场所,有安全卫生的住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医疗文化教育等得到基本保障,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农村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二是直接面向村庄的公益类(或准公益类)建设项目;三是农户自主参与、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

同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1.规划先行,因地制宜。

2.突出重点,示范引路。

3.政府支持,农民为主。

4.创新机制,形成合力。

 

                                                                  

韩国新农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作者:

安虎森,高正伍[韩]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2010第3期

本站发布时间:

2010-6-1115:

19:

56

阅读量:

143次

    [摘要]尽管中韩两国的国情不同、两国实施新农村战略的目标取向不同、两国农村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但是韩国新农村运动和新农村金库建设,对中国新农村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借鉴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基本理念——勤奋、自强、协作,加强中国农民自强不息、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根据当地农村情况,学习韩国经验,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制定不同的工作路线和工作重点;而中国也应借鉴韩国经验制定有关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从立法角度确定农村金融的主要职能以及业务范围,加强新农村金库建设,以保证中国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新农村金库;农村金融

  尽管中国经济正经历着高速增长,但“三农”问题的解决仍步履维艰,其一直是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的主题和“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农村问题,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将起决定性作用。

但目前,中国农村的金融体系不能满足农业、农民和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971—1981年间,韩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农村运动,韩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对韩国的新农村运动和韩国“新农村金库”模式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经验为我所用显得尤为必要。

韩国新农村运动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两条:

一是韩国政府对不同类型的农村进行了分类指导;二是作为新农村运动的主要标志,加强了新农村金库的建设。

关于后者将在文中进行专门讨论。

  一、韩国新农村运动的理念与经验

  1.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基本理念与思路

  韩国的新农村运动以勤奋、自强、协作为基础,主要依靠当地居民自发、积极的努力,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勤奋是发展生产的关键,自强是确立人们主体意识的前提,协作是把分散的力量综合起来形成整体的手段。

该运动的主体为当地居民,政府起指导作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内容概括起来为三大内容:

改善居住环境、扩大农民收入、树立农村的新风尚。

改善居住环境主要指农村道路、住宅、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电、煤气、电话、医疗卫生等福利设施的建设;扩大当地居民收入是韩国新农村运动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把新农村运动引向深入的前提,包括建设水利设施以及各种农业基础设施、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专业化经营、普及农业机械化、建立村办企业等;树立新风尚包括培养协作精神、打破繁琐的仪式和礼节、培养健康的社会意识、改善衣食住条件等。

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多数韩国农村村庄基本实现了改善居住环境的预期目标,同时从80年代开始逐渐实行粮食进口自由化政策,进入90年代后新农村运动基本停止。

  2.韩国政府对不同类型的农村进行的分类指导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农村运动,韩国根据不同地区新农村运动开展的程度以及村庄原有的基础条件,把全国的农村村庄划分为若干类型并选定不同的工作重点。

1973年,韩国把全国农村村庄分为基础村庄、自助村庄和自立村庄三类,1981年又增加了自营村庄和福利村庄。

基础村庄为新农村运动开展不得力的村庄,没有进村道路也没有治理村内的小河流,户均储蓄不到1.5万韩元(按1979年不变价格计算,以下相同),村庄基金不到50万韩元。

这些村庄的工作重点为改善生活环境,政府在进村道路建设、屋顶改造、河流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支援。

自助村庄为基本完成基础阶段工作重点但要建设农用道路、治理小河流、建立合作化生产体系的村庄,自助村庄基金超50万韩元、户均储蓄达到1.5万韩元,村庄的工作重点为农用道路建设、屋顶改造和扩大非农收入,政府采取农闲季节以工代赈,为电话、煤气、自来水安装等方面基础建设提供支援。

对那些绩效明显的自助村庄,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扶持。

自立村庄为基本完成自助阶段工作重点的村庄,但要治理中小河流、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及合作化生产,自立村庄基金达到100万韩元、户均储蓄达到2万韩元以上,村庄的工作重点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文化、福利设施建设,组织合作化生产并发展非农产业,是政府首先支援的对象。

自营村庄为已经完成70%以上开发项目、村落基金占村落总收入的2%以上的村庄。

自营村庄的工作重点为发展各种非农产业、建设各种福利设施、实现合作化生产。

福利村庄为新农村运动的最终目标,这些村庄已经完成了开发项目的90%,建立了较为稳定的非农产业部门,村落基金占村落总收入的3%。

  但上述划分是根据新农村运动发展阶段而划分的,它没有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如山区的村庄和平原地区的村庄尽管都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但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其发展水平也不同,因而工作重点也不一定相同。

为此,韩国政府又把全国的农村划分为山村、中间山村、平原村庄、渔村以及城市近郊村庄,并选择不同的工作重点。

山村指整个村庄被山环绕且50%以上的耕地为坡耕地的村庄,1973年韩国共有1753个山村。

这些村庄的发展方向为林业。

工作重点是营造经济林和用材林,发展草地和草场,大力栽培药材,大力发展高寒地蔬菜业。

中间山村指主要分布在山麓斜坡地上、旱田多于水田且20%的耕地为坡耕地的村庄,1973年韩国共有18895个中间山村。

这些村庄的发展方向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专业化农业,工作重点是发展工厂化的畜牧业(韩牛、猪等),栽培烟叶、辣椒、草药等经济作物,营造薪炭林。

平原村庄,指分布在平坦地形上且耕地的80%以上为平整地的村庄,1973年韩国共有8104个平原村庄,这些村庄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农业机械化,工作重点为平整土地,建立农机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渔村指分布在海岸地带以及岛屿上且30%以上的居民从事渔业的村庄。

1973年韩国共有1583个渔村,这些村庄的发展方向为渔业设施现代化,工作重点为大力发展浅海养殖业,改善和完善渔船、捕捞用具等各种设施,大力建设防潮堤和渔业码头。

近郊村庄指分布在城市周围,30%以上的农户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为城市服务。

1973年韩国共有4330个近劾村,这些村庄的发展方向为近郊农业,工作重点又大力发展集约化的园艺业和果树和蔬菜业,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

  3.韩国新农村运动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10年间的新农村运动,韩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农村居住环境离变化。

到1982年底,除了远离大陆的一些岛屿外,所有农村都用上了电,累计283万农户;3714个里(相当于中国的乡一级行政单位)安装了申话,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通讯网络;全国范围内的屋顶改造工程(原为茅草屋顶)全部结束,又改造了26万户农村住宅,改建了3047个村庄,建了3136~处给水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植树造林,治理了水工流失。

  其次是农业基础条件的变化。

一是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在此10年间,韩国共修建了农村道路64686公里,架设了82596座大小桥梁,泊理了21562公里的河流,新建了5502公里的引水渠,修建了33364座中小型水库:

二是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此期间农户收入持续增长,户均纯收入由1971年的29.2万韩元扩大到1979年的153.1万韩元。

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作物、畜牧业、养蚕业在总收人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三是农业机械化得到了长足发展。

大量引进了农业机械。

如动力耕耘机、拖拉机、插秧机、播种机等,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普及,户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由1971年的159韩元、29338韩元提高到1979年的926韩元、150865韩元。

不过,其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

四是韩国农村社会的意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社会意识逐渐向现代的社会意识转变;封闭型意识向开放型意识转变;传统的家族或共同体社会意识逐渐让位于协作意识。

随着农村社会意识的变化,农民个人的社会意识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摆脱传统、封闭、僵硬的思维方式,逐渐树立了自强意识,赌博、迷信现象逐渐消失,勤俭节约的新风尚开始占上风。

  尽管韩国的新农村运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韩国农业和农村的严重萧条。

韩国农户人均收入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之比。

1970年为78.2:

100,1980年为53.6:

100,尽管1985年该比率有所上升,但仅仅升至64.3:

100。

总之,在1965—1985年期间,城乡人均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农村在教育、文化、福利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这导致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萧条。

与此同时,韩国从70年代末开始实行粮食自由进口的呼声越来越高,认为要维持国内粮价的稳定,必须自由进口农产品,没有任何优势的农产品的生产不应强加于农民身上,粮食的自由进口又可以缓解贸易摩擦。

因此,从80年代开始,韩国实行了粮食自由进口的政策,到1988年,韩国的粮食自给率只有38.4%,从而导致整个农业生产和整个农村社会的萧条。

  二、韩国新农村金库建设及其运行特征

  新农村金库建设是韩国新农村运动的标志性内容。

新农村金库是指长期生活在某一区域内的居民,以相互了解和信任为基础,共同出资并向急需资金的成员提供低息融资,追求成员之间共同利益的自发的金融组织。

这种合作金融组织,最初于1963年出现在韩国的庆尚南道,属于一种纯粹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到1975年韩国新农村运动蓬勃发展时,作为促进新农村运动的组织机构,韩国政府大力推广了新农村金库建设。

此时的新农村金库已不再是单纯的合作金融组织,它还在当地文化、福利等公益事业方面以及农民教育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因为韩国新农村金库是在韩国新农村运动过程中为促进新农村运动而出现的,所以80年代末期韩国新农村运动基本停止以后,韩国新农村金库就取代了韩国新农村运动。

目前,韩国新农村金库主要以韩国的邑、面(相当于中国的镇、乡所在地)为基本单位展开工作,类似于中国乡一级的农村信用社,但功能比中国的农村信用社全,话语权比信用社更大。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农村金库的金融功能、组织协作功能、居民教育功能,韩国于1979年制定了《新农村金库法》。

  1.新农村金库的文化背景

  韩国新农村金库是从自发的非正规金融机构演化而来的,为了了解这种自发的互助性金融机构,笔者不得不从韩国传统习俗以及60年代韩国的社会特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在韩国传统的自发的合作性组织中,最接近新农村金库理念或组织原理的就是“契”。

“契”作为韩国特有的合作组织,大概于高丽后期出现并在朝鲜后期获得发展。

“契”可以定义为“为了共同目的,成员自发参与并持续原有组织意图的团体”。

这种定义与韩国新农村金库的运营目的相吻合,它又体现了个性化、平等、合理的原则及与现代的合作精神。

韩国社会传统的“乡约”的理念也与新农村金库的组织原理相类似。

“乡约”是传统的相助制度,它起源于中国,朝鲜初期引入到韩国。

韩国新农村金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乡约”理念的继承。

“互助”可以视为农耕区的劳动共同体。

“互助”曾在朝鲜半岛南部的农耕地带广泛流行过,农耕时代的“互助”,一般认为是某个村子参加农业劳动的所有成人男子都要加入的组织。

“互助”组织的共同劳动不仅需要严明的纪律,同时需要团结互助的精神。

这样,“互助”的精神理念与关注本地公共事业发展的新农村金库的精神理念相吻合。

历史上,农村是底层民众的基本生活场所,底层民众都以一定地域内的土地为基本的生产手段,在耕种时必然发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前述的“互助”制度或村庄内的多种“契”以及“乡约”就是这种合作生产方式的一种非正规的制度化安排。

  2.新农村金库的建立和发展

  继1963年庆尚南道的农村金库成立之后,江原道、庆尚北道等地的农村金库也陆续建立起来。

根据各地自发建立农村金库的现实,1965年,韩国“再造国民运动中央委员会”首次进行丁关于农村金库人员的培训,从此建立和运营农村金库成了该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内容,直到1975年该委员会才被解散。

  

(1)制定《信用合作法》和农村金库联合会的建立

  在韩国农村金库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1972年8月韩国政府制定的《信用合作法》。

尽管《信用合作法》缺乏关于农村金库建设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条款,但农村金库却依据该法取得了法人待遇,原有的非正规的金融机构得到了正式“户口”。

韩国于1973年3月创建了新农村金库,并设立了道、市、郡的组织机构,同时它接纳了韩国《再造国民运动中央委员会》的所有组织机构和资产。

成为韩国农村地区唯一的农民的机构。

  

(2)农村金库建设为新农村运动的标志性内容

  尽管新农村金库的制度化建设并不充分,但实施《信用合作法》以后新农村金库获得了迅速发展。

1972年1月,韩国决定把新农村金库建设作为新农村运动的标志性内容之一,这就加快了韩国新农村金库的建设。

1977年2月,韩国“新农村建设国务会议”决定实行新农村建设的五大政策,而在这五大施行政策中包括了农村金库建设,从此韩国农村金库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援。

但政府的这种支援政策减弱了农村金库本身的自立性,把金库建设绩效作为提供财政支援的政策也会导致大量不良金库的出现。

1979年,极力推进韩国新农村运动的朴正熙总统逝世,导致了韩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动荡,致使农村金库大量挤兑现象的发生,韩国农村金库建设受到了很大影响。

  (3)《新农村金库法》和修订的《新农村金库法》

  《信用合作法》实施以后,韩国新农村金库建设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新农村金库具有不同于信用合作法的许多特征,这就要求制订新的《新农村金库法》。

由此,《新农村金库法》于1982年12月通过。

韩国《新农村金库法》强调“以国民的自主协作组织为基础,立足于韩国固有的相扶相助精神”。

该法案突出了新农村金库的特征,强化了新农村金库联合会的指导监督职能并规定了保护储客棚时安全基金,由于这种安全基金,居民可以无忧无虑地在新农村金库进行存取款。

《新农村金库法》的实施,加快了新农村金库的建设,1984年7月韩国新农村金库总资产首次突破了1万亿韩元,并且加快了治理不良金库和合并零碎金库的速度,金库数目由1980年的26853个缩减到1982年的11719个,1984年又缩减到4299个。

而新农村金库会员数量和资产总额急剧增长。

韩国又从1985年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了金库业务联网化改造,到1989年金库的总资产已经突破了5万亿韩元。

原来的《新农村金库法》逐渐不能适应新农村金库迅速发展形势后,1989年12月又修订了《新农村金库法》,该修订法案增加了新农村金库的分支机构、新农村金库业务范围、会员制等条款。

根据修订的《新农村金库法》,新农村金库可以开展几乎所有的金融业务,从而方便当地居民,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韩国新农村金库是以韩国相辅相助的文化传统为基础,以当地居民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为基本动力而自发组织起来的本地化的合作共同体。

尽管韩国的正规金融市场相当发达,然而与中国情况相类似,小型企业和农村居民的信誉级别很低,无法从正规的金融部门得到贷款,从面形成了农村这一很大的金融市场空白区,而韩国新农村金库正好补上了该空白区,新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