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近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0805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近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近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近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近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近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近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docx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近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近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近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docx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近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

2014--2016年宁波市中考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物理性质)

第一部分:

考纲分析

2014年到2016考纲中对于酸碱物理性质这一块都有理解常见酸碱的性质这个要求,

同时内容也有细微变化。

比如2014年的考纲中明确指出知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2015年的考纲提出说出酸碱的注意事项;2016年的考纲中也明确提出了说出酸碱使用的注意事项。

由此可见,以常用酸碱的某些物理性质引发出在使用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尤为重要,同学们一定要好好掌握。

分析2014年到2016年宁波中考试卷关于酸碱物理性质方面考试考得不多,其中2016年选择题第11题考了实验方案措施,其中A选项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涉及浓硫酸的干燥性,而在2014年以及2015年宁波中考试卷上都没有出现相关的题目。

由此推断未来的中考卷很有可能再考到酸碱物理性质相关的内容,2017年的宁波中考备考也要对这一块只是点重视起来。

综合试卷以及同学们的做题情况,我认为浓硫酸稀释操作、浓硫酸干燥、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氢氧化钠的潮解是即将到来的2017年中考的一个出题趋势。

当然这部分内容也是比较简单的,容易掌握。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不轻易失分。

第二部分:

易错点

一、常见的酸以及物理性质

a.盐酸(化学式:

HCl)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具有较高的腐蚀性。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例1: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固体D生石灰

答案:

B

考点: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例2:

为什么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而不用浓盐酸?

答案:

如果用浓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CO2中混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

考点: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硫酸(化学式:

H2SO4)无色油状液体。

浓硫酸,沸点338℃,相对密度1.84。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

浓硫酸有强烈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同时具有脱水性可用作脱水剂,碳化木材、纸张、棉麻织物及生物皮肉等含碳水化合物的物质。

例1:

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

答案:

吸水性,指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

吸水性与吸湿性相似,都属于物理性质。

脱水性:

按照水分子中氢氧比例夺取其它物质里氢氧原子的性质,脱水的过程是一种化学变化,此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

考点:

区分吸水性和脱水性

例2: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测溶液的pH

B.稀释浓硫酸

C.加热液体

D.取用液体试剂

答案:

B(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不能把PH试纸直接放到待测液中,错误,B、稀释浓硫酸:

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内的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总容量的1/3,错误,D、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错误,故选B)

考点:

浓硫酸稀释操作规范

C.硝酸(化学式:

HNO3)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

熔点:

-42℃,沸点:

78℃,易溶于水,常温下纯硝酸溶液无色透明。

硝酸不稳定,遇光或热会分解。

例1:

为什么硝酸要放置于棕色的试剂瓶中保存?

答案:

硝酸不稳定,硝酸不稳定,遇光或热会分解(反应方程式:

4HNO3=光照=4NO2↑+O2↑+2H2O、4HNO3=△=4NO2↑+O2↑+2H2O)而放出二氧化氮,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从而使外观带有浅黄色。

(硝酸见光易分解,不稳定)以上盐酸、硫酸和硝酸都是强酸,常见的弱酸有碳酸、醋酸。

d.碳酸(化学式:

H2CO3)碳酸酸性极低,其饱和水溶液pH约为5.6,正常雨水ph约为5.6就是因为CO2溶于雨水生成碳酸。

碳酸见光易分解。

e.醋酸(化学式:

CH3COOH)也叫乙酸(36%--38%)、冰醋酸(98%),为食醋主要成分。

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点为16.6℃(62℉),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其水溶液中呈弱酸性且蚀性强,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二、常见的碱以及物理性质

a.氢氧化钠(化学式:

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

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可加入盐酸检验是否变质。

氢氧化钠为白色半透明结晶状固体。

其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

吸水性(潮解性):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潮解,故常用固体氢氧化钠做干燥剂。

但液态氢氧化钠没有吸水性。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易溶于乙醇、甘油。

例1: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大的是(  )

A氯化钠B浓盐酸C氢氧化钠固体D生石灰

答案:

C

考点:

氢氧化钠固体具有潮解性

b.氢氧化钙(化学式:

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加入水后,呈上下两层,上层水溶液称作澄清石灰水,下层悬浊液称作石灰乳或石灰浆。

上层清液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下层浑浊液体石灰乳是一种建筑材料。

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

对皮肤,织物有腐蚀作用。

氢氧化钙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也用作杀菌剂和化工原料等。

 

近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化学性质)

一、考试要求

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探究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等科学探究的能力,考查观察、比较、分类、应用数学、测量、预测、推论、形成操作性定义、解释数据、控制变量、实验等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以及初步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的情境考查学生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效果。

▲3、酸和碱

①概述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

②比较酸及碱的相似的性质,并说明原因

③说出常见的酸、碱的用途与对人类的影响

④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⑤认识酸和碱反应的实质,举例说明酸碱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⑥说出酸、碱使用的注意事项

b

b

a

b

b

a

2015年2016年

▲3、酸和碱

①概述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

②比较酸及碱的相似的性质,并说明原因

③说出常见的酸、碱的用途与对人类的影响

④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⑤认识酸和碱反应的实质,举例说明酸碱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⑥说出酸、碱使用的注意事项

b

b

a

b

b

a

 

 

二、考试分析:

从15年、16年的考试要求来看,关于酸碱部分的知识并无二致。

所以我们也可以大胆预测17年中考关于酸碱的考察点仍然与15、16年会有很大部分的重合。

我们老师在给学生教授知识以及学生在学习酸碱的时候,仍然需要按照平时所学进行学习、复习。

酸碱知识的考试要求只包括了解水平(a)、理解水平(b),其中b类居多。

本次的教研任务主要是关于酸碱知识的实验探究问题的分析与解答。

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命题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从科学本质上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在试题的素材和内涵中体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切实加强科学实验的考查,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命题人非常重视在初中化学实验的考查。

因为它联系生活紧密,同时对于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设计方案、总结与反思等综合能力的考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酸碱知识中并没有关于应用水平(c)要求,但是在实验探究却要求学生做到c。

不过,在困难的问题也是简单的小问题堆积起来的,实验探究问题中仍然涉及酸碱的知识,只不过所占比例不大。

我们也可以简单地尝试着进行分析。

三、试题分析:

2016年

选择题11.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用浓硫酸干燥氢气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C.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D.用稀盐酸除去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碳酸钙 

评:

16年选择题11其中包含了很多酸碱的知识,不过都是学生平时所学没有超纲的部分,也是学生平时遇到很多次的题型,包括浓硫酸的干燥作用,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鉴别,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以及碳酸盐与酸反应的共性等。

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我如果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也能够让他掌握,更别谈成绩稍好的。

2015年

选择题13.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

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C.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

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铜丝变回红色

评:

15年选择题13主要的侧重在于铜丝与氧化铜的反应,对于酸的知识考查是选项C。

酸与氧化铜、酸与铜之间的反应,其中两者之间的反应平时老师在课上也有强调以及区别之间的现象。

C选项也很常见,也是平时授课中要求学生们掌握的,在之后的考试中肯定也会涉及到铜与氧化铜和酸的反应。

2016年

实验探究24.“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

 

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

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

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

淀 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钠块大小

硫酸铜溶液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绿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实验结论】

(1)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 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2)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实验反思】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

2.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

(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

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

把钠块和无水旒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 

评:

16年试验探究题24主要是关于金属性质的考查,是一个开放性、综合性的问题。

其中所设及到酸碱的知识是在材料中Na与水反应会产生NaOH以及Cu(OH)2两个小点而已。

由此可见,试验题大多数都是综合类,应用类题型。

但是其中基本的酸碱知识也会囊括之中,学生学习千万不能够基础,只有基础打牢。

对于这列开放性题目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2015年

实验探究25.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

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

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

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

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气体x的化学式为▲。

(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

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

老师启发小科:

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a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①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

e→▲→b→a。

(填“c→d”或“d→c”)

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正猜想。

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

▲。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

评:

15年试验探究题25重点仍然不是酸碱、主要还是对于未知物质的实验探究。

其中涉及到关于酸的部分已在题干中用阴影表示出来。

分别是关于酸与金属的反应以及氢氧化钠能够吸收某些气体的作用等。

小结:

综合来看,初中化学实验部分,在选择题中会侧重酸碱知识的实验探究,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帮助学生总结关于酸碱的化学反应以及相关的实验现象,以及如何鉴别相关的酸碱盐。

例如氧化铜插入到硫酸中的现象就十分明显,黑色固体变红等等。

在答题中,单独把酸碱知识作为重点来考查几乎不可能,近两年的实验探究题都是书本上没有学过的化学知识,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硫粉与铁粉反应后物质探究,17年中考仍然沿此趋势。

其中必然会设计到酸碱的化学反应,只不过考的方面全面而已。

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者考试中,就可能会碰到酸碱的实验探究题。

例1.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我们常会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

气泡是怎么产生的?

针对这一问题,同学 们提出了有关假设,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时,观察到放有铁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而另一试管中没有,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

(1)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同学们建立的假设是。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对照实验,请你在答题卷的虚线框中用图示的形式将图乙的对照实验补充完整。

(3)还有同学想:

气体会不会是铁锈与水反应产生的?

他认为还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你觉得有没有必要?

               。

 

例2.通过学习碱的性质,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的“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⑴提出问题:

氢氧化钙是否变质?

⑵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样品存在三种可能情况:

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3)实验探究:

(4)小结与思考:

①小蔓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确定该样品已部分变质,请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农业上常用来___________。

四、预测:

(一)选择部分可能出一个关于酸碱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型:

1.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用稀盐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CO2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D.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二)实验探究题部分仍然是物质的探究:

2.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右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

Na2SO3+SO2=Na2S2O5

 

(1)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填序号)。

 

近三年酸和碱考纲分析(解答题)

一.近三年考纲

2014年酸和碱考纲——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1了解酸的含义,列举常见的酸a

2理解盐酸,硫酸等常见酸的性质、用途及其对人类的影响b

3理解盐酸、硫酸的共性,并说明原因b

4会区分盐酸和硫酸b

5知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a

6了解碱的含义,列举常见的碱a

7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性质、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b

8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共性,并说明原因b

9会利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b

10知道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a

⑪会测定溶液的酸碱度b

⑫了解酸雨对建筑物、农作物的影响a

2015年/2016年酸和碱考纲——酸和碱

1概述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b

2比较酸及碱的相似的性质,并说明原因b

3说出常见的酸、碱的用途与对人类的影响a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b

5认识酸和碱反应的实质,举例说明酸碱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b

6说出酸、碱使用的注意事项a

 

二、比较分析:

对比近三年酸与碱考纲能够发现,酸碱知识点的考察方面有了变化,主要体现在:

(1)酸碱知识的考试要求只包括了解水平(a)、理解水平(b),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在发生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基本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

2015和2016年的考纲中有了一些变化,并未提到盐酸和硫酸的的区分,但是添加了酸碱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即使是“了解”层次的知识,也是要求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所以,在学科学的过程中死背知识是没有意义的,死钻繁、难、偏、怪的题目肯定是吃力不讨好的!

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说明宁波科学的学习在逐渐的重视动手能力而非解题能力,正逐渐的摆脱应试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做题,还要培养他们操作能力。

(2)2015和2016年的考纲重点强调了酸碱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在局限于酸雨对建筑物,农作物的影响,这一变化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中考题目的考察往往会结合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故需要我们多关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多留意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比如城市热岛效应,航空航天,环保节能等方面。

三、中考解答题

(一)2014年宁波中考酸碱中和——第35题

实验后的废液一般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

小科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氧氧化钠的混合废液10.22g,他向废液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滴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当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总质量为20g。

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则

(1)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pH为▲。

(2)图中m=▲g。

(3)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值:

10分

考点:

1.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OH+H2SO4=Na2SO4+2H2O

2.质量守恒定律:

发现了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分析:

(1)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为中性pH为7;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答;

(3)由于只知道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总质量,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其中的钠元素转化为硫酸钠,题中具体知道硫酸的质量,故可依据硫酸的质量计算硫酸钠的质量,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即可解答.

解答:

(1)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为中性pH为7;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22g+m-0.22g=20g; m=10g;

(3)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10g×19.6%=1.96g;

设,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H2SO4~Na2SO4

98       142

1.96g     x

x=2.84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4.2%,

答案:

(1)7;  

(2)10;(3)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2%.

(二)2015年宁波中考硫酸开放性试题——第32题

某地规定工业排放的废气中S02的含量不得超过0.4mg/L。

某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反应:

S02+I2+2H20=H2S04+2HI,测定某工业废气中S02的含量,测试装置如图所示。

测试步骤:

①碘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l.27g碘单质,加入少量碘化钾,先溶解在100mL水中,继续加水配制成l000mL溶液。

②取5mL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3滴淀粉试液。

③把l00mL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后,插入试管的橡皮塞中,如图所示。

 

然后缓缓向外拉,使吸入试管内的废气与淀粉碘溶液充分接触。

每次抽取的气体为l00mL,重复抽取n次,直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无色(废气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淀粉碘溶液反应)。

(1)排放到空气中的S02气体主要来自于     燃烧。

(2)步骤②中,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     mg,滴入淀粉试液后,溶液变为     色。

(3)按步骤测试某工业废气,抽取次数为80次后,溶液刚好变为无色。

试计算该废气中S02含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分值:

7分

考点:

1.燃料与环境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放出NO2,CO2,SO2等酸性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排放到空气中的S02气体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

(2)步骤②中,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的质量为1.27g×5ml/1000ml×1000mg/g=6.35mg;根据淀粉遇碘变蓝可知,滴入淀粉试液后,溶液变为蓝色;

(3)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设抽80次后(即8000ml),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02+I2+2H20=H2S04+2HI

64254

X   6.35mg

64/x=254/6.35mg

X=1.6mg

则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

1.6mg/8L=0.2mg/L

0.2mg/L<0.4mg/L  排放达标

答:

该地区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0.2mg/L,排放达标。

答案:

(1)化石燃料;

(2)6.35  蓝;(3) 排放达标

(三)2016年宁波科学中考解答题中并未涉及到酸和碱的知识点

中考题目比较分析:

(1)从近三年酸碱知识点在解答题中的应用,我们能够看,其分值是逐年减少的,但17年解答题中我们要重视酸碱的知识点,可能会与金属或者盐结合综合性考察,这一题型多年未出,17年考察的概率相对就高。

(2)对比14年和15年中考,可以看到,15年的考察形式更加的结合现实,研究手段和方法更加的多样性,重视联系科技成果、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当前当地的热点,凸显地方特色,把本地的重大时政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行适当“包装”是试卷的一大亮点。

试题要求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着入点,运用科学的原理、规律与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虽说知识点不变,但是考察形式更加的新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点难度,故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应对开放性试题的方法,锻炼他们从题目中提出有用信息的能力,习题巩固也不能局限于比较直白的的题目,在打牢基础的条件下要多接触新颖的,与科技生活等有关的话题。

四、2017年中考预测:

(一)酸与金属反应

考点:

(1)酸+活泼金属→盐+氢气(基本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A+BC=B+AC)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3)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