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832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奢谈(shē)白雪覆盖(fù)信守诺言(nuò)汹涌澎湃(bài)

 

B.真谛(dì)剥夺权利(bō)野蛮行径(mán)蜕变变质(tuì)

 

C.储备(chǔ)披露真情(luò)坚如磐石(pán)立功赎罪(shú)

 

D.疲乏(pí)履行义务(lì)拯救灵魂(zhěng)瞭望哨所(lià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

“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3、文学常识填空。

(4分)

 

(1).《三国志》是部________史书,共六十五卷,人们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2).陈寿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学家。

“隆中对”的“对”是________的意思。

 

4.理解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和句式特点,在下面横线上填加相关内容,重新造一个句子,使之适合语境。

(3分)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羊肠小道。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却,。

 

5.“黑马”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

阅读下面的句子,解释这一词语。

(2分)

 

今年国庆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黑马。

 

不管是从欧洲足球的实力布局,还是从历届欧锦赛的战绩来看,黑马往往从东欧或者北欧球队中产生。

 

黑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若跨有荆、益,________其岩阻,西________诸戎,南________夷越,外________孙权,内________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6.为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3分)

 

①胄()②戎()③箪()

 

7.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文中出现了两处。

请指出来并解释。

(2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8.诸葛亮提出的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保抚和争锋修

 

B.保和抚结好修

 

C.守和抚结好修

 

D.守抚和争锋修

 

9.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川出发。

 

B.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发。

 

C.您亲自率领益州的民众从秦川出发。

 

D.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10.上句中,“身”的意思是________,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________。

(2分)

 

11.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2分)

 

①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安抚边境各民族;③广布“仁义”;④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巩固荆、益基地;⑥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________。

(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2分)

 

(二)、阅读课文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如果美国忽视时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

自由的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过不去。

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

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映,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

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的仇恨之杯痛饮。

我们斗争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

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高境界中去。

 

13.为什么说:

“美国忽视时间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将是致命伤”?

(2分)

 

14.文中说“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请从正面回答。

(2分)

 

15.“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2分)

 

16.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分)

 

(三)

 

人们常会天真地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

你看,有那么些人,带着全副装备,历尽千难万险,爬到千年积雪的顶峰,把手中的小旗往脚下一插,就豪迈地宣布:

我们已经征服了高山。

 

有句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如果高山有情,面对这些“征服者”,也会笑得前仰后合。

一只蚂蚁,有幸艰难地爬上了大象的背,于是它宣布:

我已征服了这只大象。

这是不是太滑稽了?

意大利有位女探险家,不远万里来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她要挑战自然,徒步穿越大沙漠,创造奇迹。

可是当她走出沙漠时,却跪倒在沙漠边上。

记者问她有什么感想。

她说她不承认征服了沙漠,而是感谢沙漠能让她通过。

 

我们曾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

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

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它们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们绝迹。

人类还有什么不能办到的?

大家说人类的力量真是伟大。

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

水土流失使江河床位上升,水灾频发,生灵涂炭;沙尘暴肆虐,大气污染,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已不适合人类居住。

这到底是谁征服谁?

 

究竟什么才是人类的力量?

 

当我们想砍伐参天大树时,果断地放下了屠刀;当我们想品尝珍禽野味时,毅然地收起了猎枪;面对一片静谧的湖水,我们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面对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欣赏它的神秘和雄伟……这才叫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17.文中“蚂蚁征服大象”的例子论证了什么观点?

(2分)

 

18.下列对第二自然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女探险家认为成功穿越大沙漠,是因为大自然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B.女探险家以谦虚谨慎的态度看待自己成功穿越大沙漠。

 

C.女探险家成功穿越大沙漠后,感受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威力。

 

D.女探险家成功穿越大沙漠后,认识到不应把大自然作为征服的对象。

 

19.文中第三自然段加粗的词语形成时间上的强烈对照,这对于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3分)

 

20.根据文意,概括指出“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是什么。

(3分)

 

(三)

 

罗曼·罗兰悼辞(节选)

 

郭沫若

 

罗曼·罗兰先生,你是一位人生的成功者,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

你不仅是法兰西民族的夸耀,欧罗巴的夸耀,而且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夸耀。

你的一生,在精神生产上的多方面的努力,对于人类的贡献非常的宏大,人类是会永远纪念着你的。

你将和历史上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伟大的灵魂们,像太空中的星群一样,永远在我们人类的头上照耀。

 

罗曼·罗兰先生,在二十年前你的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初次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你曾经向我们中国作家说过这样的话:

“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族——一种是上升,一种是下降。

上升的民族是忍耐、热烈、恒久而勇敢地趋向光明的人们——趋向一切的光明:

学问、美、人类爱、公众进步;而另一方面的下降的民族是压迫的势力,是黑暗、愚昧、懒惰、迷信和野蛮。

”你说,只有上升的民族是你的朋友,你的同志,你的弟兄。

你说,你的祖国是自由的人类。

这些话对于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是给予了多么正确的指示,多么有力的鼓励呀!

 

罗曼·罗兰先生,伟大的人类爱的使徒,你请安息吧。

上升的要不断地自求上升,下降的要不断地使它下降,我们要以一切为了人类解放而英勇地战斗着的民族为模范,我们要不避任何的艰险,尽力趋向一切的光明。

不避任何的艰险,尽力和黑暗、愚昧、残忍、凶暴的压迫势力、法西斯、现世界的魔鬼,搏斗!

我们中国是绝对不会灭亡的,人类是必然要得到解放的,法西斯魔鬼们是必然要消灭的!

 

罗曼·罗兰先生,你请安息吧。

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们,更一定要以你为模范。

要像你一样,把“背后的桥梁”完全斩断,不断地前进,决不回头;要像你一样,始终走着民主的大道,把自己的根须深深插进黑土里面去,从人民大众吸收充分的营养,再从黑土里面生长出来。

我们一定要依照你的宝贵指示:

“每天早上,我们都得把新的工作担当起来,把前一天开始的斗争继续下去。

……对于错误,对于不公正,对于死,我们必须不断地力争,为着胜利。

 

2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全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

(2分)

 

22.作者是如何颂扬罗曼·罗兰的?

(2分)

 

23.如何理解“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2分)?

 

24.“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族——一种是上升,一种是下降”一句体现了罗曼·罗兰先生怎样的精神?

(3分)

 

25.文章最后一段有一个比喻句,请找出来,并阐释其喻义。

(3分)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总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只方形的西瓜会是何种反应?

怀疑西瓜是真的,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

其实不必怀疑,它的确是一只真的西瓜——据报道,日本农民早在上个世纪就种出了方形西瓜。

 

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碰到类似情形,存在会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请以“生活中的方西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湃pàiC露lùD履lǚ)

 

2.A(“巧夺天工”是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而“苍山如屏,洱海如镜”是天然,不能用“巧夺天工”作评价)

 

3、

(1).纪传体;《史记》、《汉书》、《后汉书》

 

(2).晋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