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0686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汇编.docx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汇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汇编.docx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铁铉,邓人。

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

尝谳疑狱,立白。

太祖①喜,字之曰“鼎石”。

惠帝②建文初,为山东参政。

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

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

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

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

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

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

铉与庸等乘城守御。

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

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又遣千人出城诈降。

燕王③大喜,军中皆欢呼。

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

别设伏、断桥。

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

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

愤甚,百计进攻。

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

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

燕王惧,解围北归。

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

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

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

铉入谢,赐宴。

凡所建白皆采纳。

擢山东布政使。

寻进兵部尚书。

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

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

燕王奔还北平。

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

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

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

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

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

既而庸亦败绩。

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

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

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

〔注〕:

①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

②惠帝:

朱元璋之孙,朱元璋死后即位,建文是其年号。

③燕王:

朱元璋第四子,推翻惠帝即位,即明成祖朱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谳疑狱,立白狱:

案件

B.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部:

统率,指挥

C.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缀:

聚集,汇合

D.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以:

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铁铉“多智善战”和“忠君”特点的一组是

A.

愤甚,百计进攻

铉督饷无乏

B.

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

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

C.

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

D.

又遣千人出城诈降

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铁铉善于裁决疑狱,太祖朱元璋为此以“鼎石”二字赐予他,又先后封他为山东参政、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等职,足见朱元璋对他的器重。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

李景隆兵败后,各守城部队都望风而溃,只有铁铉孤军固守德州。

C.燕王朱棣连续三个月攻打济南,遭到铁铉等守城将士的顽强抵抗。

由于久攻不下,军队疲惫,燕王决定撤兵北归,从长计议。

D.盛庸率军在东昌大败燕军,斩杀了燕军大将张玉,取得了抗击燕军以来的重大胜利,从此燕军南下不敢再取道山东。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5分)

译文:

(2)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

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

(5分)

译文:

语文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

有文武才略,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

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

李密寇东都,玉战败,大亮被禽。

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遂定交。

高祖入关,大亮自归,授土门令。

方岁饥,境多盗贼。

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

间出击盗,所至辄平。

贞观初,出凉州都督。

时突厥亡,帝遂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列五品者赢百员。

又置降胡河南。

诏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峙粮碛口赈其饥。

大亮上言:

“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

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

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臣以为诸称籓请附者,宜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籓臣。

河西积困夷狄,州县萧条,加因隋乱,残耗已甚。

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畮,此中国利也。

”帝纳其计。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会讨吐谷浑,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靖俱出北道,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俘其名王,获杂畜数万。

拜右卫大将军。

晋王为皇太子,诏大亮兼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三职,宿卫两宫。

每番直,常假寐。

帝劳曰:

“公在,我得酣卧。

”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

时弼为将作丞,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

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

乃言于帝曰:

“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

”帝为迁弼中郎将、代州都督。

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

十八年,卒,年五十九。

将敛,家无珠玉为含〔注〕,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

帝哭为恸,谥曰懿,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

〔注〕古代丧葬之礼俗:

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谓之“含饭”。

天子、贵族可含珠玉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庞玉行军兵曹署:

暂任

B.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绥:

安抚

C.会讨吐谷浑会:

恰逢

D.识诸涂,持弼泣诸:

众多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大亮“文”“武”才略的一组是

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畮

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

招亡散,抚贫瘠……劝垦田,岁大熟

间出击盗,所至辄平

峙粮碛口赈其饥

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

愿悉臣官爵授之

每番直,常假寐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大亮是京兆泾阳人。

隋末,在李密叛军进攻东都时曾经被俘。

到高祖入关时,主动归附,被授予土门令,任上政绩显著。

B.贞观初年,李大亮任凉州都督,当时突厥被消灭。

李大亮根据太宗“怀四夷”的政策,在碛口储备了粮食,救济那些还未归附的部族。

C.李大亮认为以损害“中国”而优待“四夷”来“求安”的做法不可取,且对自请归附的部族,应让他们留守塞外,而对河西边地,则应减劳役,让百姓从事生产,休养生息。

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

D.李大亮得到太宗的赏识和重用。

曾身兼三职,每次轮到他在宫中值守,都恪尽职守。

他去世时,太宗非常悲痛,赐予他谥号并赐他在昭陵陪葬。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遂定交。

(5分)

译文:

(2)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

(5分)

译文: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欧阳修读其赋,谓曰:

“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

”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

“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

”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

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

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

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

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

“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

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将独谓:

“兵机不可失,愿从之。

”未几,捷书至。

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谥曰文定。

 

(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

①沂公:

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

②秩满:

官吏任期届满。

③试馆:

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

④流内铨:

官职。

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

⑤上元:

即元宵节。

⑥元祐:

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

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荣:

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的:

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籍:

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难:

危难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

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

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

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

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

(5分)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5分)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

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

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

时关

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

寻坐事免。

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

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

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

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

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

明旦,狼死于其所。

侍郎李昶等交荐,攫型部郎中。

奏堕十余事,多见采纳。

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

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

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

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

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

骥上章自辨,帝日:

“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

”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

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

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

犯者,大署其门日盗贼之家。

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

自是人成改行,道不拾遗。

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

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

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

莅郡六年卒,年七十。

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举:

中举

B.寻坐事免坐:

因为

C.奉敕以行行:

施行

D.道不拾遗遗:

遗失,丢失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骥“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①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②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

B.①招流亡,给以农具②骥上章自辨

C.①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②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

D.①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②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骥是郯城人,他仕途坎坷,任户科给事中和刑部郎中期间,皆因事获罪而被免职。

B.李骥大力推行百姓的教化工作。

任御史职务时,他编纂了《劝教文》,并让人摇着铃铛去宣传。

C.李骥不畏权贵。

伊王多次请托李骥,他都不听从。

后来受到伊王的诬陷,无故被拘禁。

D.李骥深受百姓的爱戴。

任新乡知县离职时,百姓多次上奏挽留他;逝世时,百姓们前来吊丧,都痛哭失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

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

(5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5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

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

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

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

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

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

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

博心知之,告外趣驾。

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

“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

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

”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

吏民大惊。

后尊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

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

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病卧。

博问其故,对言:

“惶恐!

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

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

郡中大惊。

其折逆人如此。

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迂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

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日:

“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

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

”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

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

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

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

指郡太守。

②谳(yan):

审判定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

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更:

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论:

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强:

逞强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

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

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

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

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

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四、(23分)

11.将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答: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答: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

王方翼,并州祁人也,高宗王庶人从祖兄也。

祖裕,武德初隋州刺史。

父仁表,贞观中为岐州刺史。

友人赵持满犯罪被诛,暴尸于城西,亲戚莫敢收视。

方翼叹日:

“栾布之哭彭越,大义也;周文之掩朽骼,至仁也。

绝友之义,蔽主之仁,何以事君?

”乃收其尸,具礼葬之。

高宗闻而嘉叹,由是知名。

永徽中累授安定令。

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迁肃州刺史。

时州城荒毁,又无壕堑,数为寇贼所乘。

方翼发卒浚筑,引多乐水环城为壕。

又出私财造水碾硙,税其利以养饥馁,宅侧起舍十余行以居之。

属蝗俭,诸州贫人死于道路,而肃州全活者甚众,州人为立碑颂美。

会吏部侍郎裴行俭西讨遮匐,奏方翼为副,兼检校安西都护。

又筑碎叶镇城,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五旬而毕。

西域诸胡竞来观之,因献方物。

永隆中,车簿反叛,围弓月城。

方翼引兵救之,至伊丽河。

贼前来拒,因纵击,大破之,斩首千余级。

俄而咽曲悉发众十万,与车簿合势,以拒方翼。

屯兵热海,与贼连战。

流矢贯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莫有觉者。

遣裨将分道讨袭咽曲等。

贼既无备,蹋是大溃,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域遂定。

以功迁夏州都督。

属①牛疫,无以营农,方翼造人耕之法,施关键,使人推之,百姓赖焉。

永淳二年,诏征方翼,将议西域之事。

于奉天宫谒见,赐食与语。

方翼衣有旧时血渍之处,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

高宗使袒视其疮,叹日:

“吾亲也。

”赏赐甚厚。

俄属绥州白铁余举兵反,乃诏方翼副程务挺讨之。

贼平,封太原郡公。

武则天临朝,以方翼是庶人近属,阴欲除之。

及程务挺被诛,以方翼与务挺连职素善,追赴都下狱,遂流于崖州而死。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上.良吏上》)

【注】属:

副词,恰好,正值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赵持满犯罪被诛,暴尸于城西,亲戚莫敢收视亲戚:

内外亲属

B.时州城荒毁,又无壕堑,数为寇贼所乘     乘:

C.俄而咽曲悉发众十万,与车簿合势,以拒方翼  悉:

全都

D.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      具:

准备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体现王方翼的“仁”和“智’’的一组是

①乃收其尸,具礼葬之

②又出私财造水碾硙,税其利以养饥馁宅

③又筑碎叶镇城,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

④贼前来拒,因纵击,大破之,斩首千余级。

⑤属牛疫,无以营农,方翼造人耕之法,施关键,使人推之

⑥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

A.②/⑤  B.③/⑥  C.③/⑤    D.①/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翼曾为犯罪被诛的友人赵持满收尸送葬。

他认为这样做既可彰显朋友义气,也可维护了国君的仁慈形象。

为此,他得到唐高宗的赞赏,并从此扬名。

B.王方翼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都遭遇了严重的灾害,但他也都能找到应付灾害.保障民生的办法,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高度的责任心。

C.由于在平定车簿.咽曲反叛的热海战役中表现勇毅,王方翼深得高宗信赖,  当绥州白铁余叛乱时,高宗诏令王方翼挂帅,让程务挺担任其副手,前往讨伐。

D.武则夭临朝后想除掉王方翼。

后来程务挺获罪被杀,武则天也就有了借口:

因曾与程务挺一起任职且两人关系一向很好,王方翼难脱干系。

方翼先被收监,后被流放崖州,最终死在那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属蝗俭,诸州贫人死于道路,而肃州全活者甚众,州人为立碑颂美。

(5分)

                                    

②屯兵热海,与贼连战。

流矢贯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奠有觉者。

(5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遭母丧)。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1.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