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石卷化学部分答案解析.docx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石卷化学部分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石卷化学部分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石卷化学部分答案解析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石卷)化学部分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B.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白磷B.木炭C.硫D.铁丝
3.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金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B.为了使养分还田而将植物秸秆焚烧处理
C.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
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摄入量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4.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B.物质溶解于水时都会放热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生活中通过活性炭吸附、过滤可以使硬水软化
5.“可燃冰”(CH4·nH2O)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
下面关
于“可燃冰”叙述正确的是
A.CH4·nH2O是氧化物B.“可冰燃”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D.“可燃冰”可直接拿回家作为燃料使用
6.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B.抗腐蚀性C.导热性D.延展性
7.“绿色化学”要求生产尽可能不产生废物,即实现“废物零排放”。
下列反应类型最容易实现“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A.复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置换反应
8.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BeO2,则铍元素(Be)的化合价为
A.+lB.+2C.+3D.+4
9.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中B.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D.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氧气中点燃
10.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两种元素
C.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D.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1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
燃烧木柴时,通常架
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
“火要虚”的实质是
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B.酸性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
C.某温度下的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生铁比纯铁硬
13.已知:
氯化银(白色)、碳酸银(白色)、碳酸钙(白色)、氢氧化铜(蓝色)都难溶于水。
下列溶液分别跟氯化铜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反应,并产生不同现象的是
A.NaOHB.硫酸C.AgNO3D.Ca(OH)2
14.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银、硬水、水B.石墨、熟石灰、生石灰
C.氨气、空气、消石灰D.冰、醋酸、干冰
15.将20克甲、5克乙、8克丙三种纯净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
经分析可知:
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5克甲、16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
则丁物质的质
量是
A.12gB.9gC.4gD.17g
16.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看到白烟
C.用托盘天平称取5.4g氯化钠
D.测溶液pH值时,将待测液倾倒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
17.“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归纳与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
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8.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克
B.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C.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两溶液均析出晶体
D.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二、填空题
19.现有六种物质:
①硝酸钾、②稀硫酸、③硫酸铜、④干冰、⑤碳酸钠、⑥石墨,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____
(2)可用作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_
(3)可用于除去铁锈的是______________(4)可作为复合肥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
(5)固态时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6)可用于玻璃、造纸生产的是____________
20.
(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氮分子__________
②标出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
④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
(2)按下列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赤铁矿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在常温下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溶解碳酸钙的复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1.图14中字母A~I分别表示不同的常见物质。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
系,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2)写出与A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另一种物质的名称和其一种用途:
名称_______用途
_____________。
(3)写出C、G的化学式:
C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B装置中两种仪器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5%的双氧水溶液在MnO2存在的条件下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该装置还可用来制取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气体。
(3)根据反应2NH4Cl(固)+Ca(OH)2(固)
CaCl2+2NH3↑十+2H2O制取氨气,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则发生装置用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选用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3.碳酸氢钠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易完全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固体物质,该固体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且为纯净物。
[进行实验一]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小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有水生成;通过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证明有CO2生成。
[提出问题]碳酸氢钠充分加热后固体产物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
固体产物是Na2CO3
猜想Ⅱ:
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完成猜想Ⅱ)。
[进行实验二]下表是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用来检验碳酸氢钠分解后固体产物的成分。
请你完成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猜想Ⅱ结论不正确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
_____________
猜想Ⅰ结论正确
[拓展应用]碳酸氢钠常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可用盐酸表示)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六、计算题
24.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现向95.6克水中加入4.6克钠,充分反应(有水剩余)。
求:
(1)生成NaOH的质量是多少?
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烟花、爆竹发生爆炸时能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烈火焚烧的过程中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森林、树木、杂草等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是一种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A错误;
B、将植物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选项B错误;
C、废旧塑料袋不可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选项C正确;
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应适当摄入,并不是量越多越好,比如碘过少和过多都会造成甲状腺肿大,选项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
A、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会使水中的磷含量增加,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无磷洗衣粉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选项A正确;
B、物质溶于水有的吸热如硝酸铵,有的放热如氢氧化钠固体,选项B错误;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选项C错误;
D、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过滤少量固体杂质,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因此不能使硬水软化,选项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可燃冰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选项A错误;
B、因为甲烷充分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像煤等燃烧有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生成,所以“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选项B正确;
C、可燃冰的可燃烧部分是甲烷,不是水,水不能燃烧,水中不含碳,根本不会变成油,选项C错误;
D、可燃冰能燃烧的部分是甲烷,需经处理后方可使用,选项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导电性、抗腐蚀性、导热性无关。
故选D。
7.C
【详解】
A、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原料中的原子没有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二种或二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原料中的原子没有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原料中的所有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实现零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符合题意;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原料中的原子没有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2BeO2中Be的化合价是x,(+1)×2+x+(-2)×2=0,则x=+2。
故选B。
9.B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预算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A、Fe>H>Cu,故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现象不同,可以使用稀硫酸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
B、铁与铜均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无法利用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证明两者活动性的强弱.
C、铁在铜的前面,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能说明铁铜的活动性强弱;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而铜不能,所以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氧气中点燃可以证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A
【分析】
A、根据最外层的电子数分析,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性质;
B、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C、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分析;
D、根据通常最外层少于4个为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详解】
A、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性质,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②③化学性质相同不同,所以A错误;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质子数有两种,所以它们表示两种元素,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①表示原子,②表示离子;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少于4个,属于金属元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1.B
【详解】
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
“火要虚”的实质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故选B.
12.D
【详解】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例如:
钠离子和铵根离子具有形同的质子数,但不属于同一种元素,故A错误;
B、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但它是一种盐,故B错误;
C、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之间的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氢氧化钙的溶液虽然饱和溶液,但溶液浓度很稀,故C错误;
D、因为生铁中含碳量比钢高,所以生铁比纯铁硬.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基本的知识,难度不大,要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
13.D
【分析】
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进行,若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则反应能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详解】
A、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碳酸钠不反应,故A不可选;
B、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与氯化铜、稀盐酸均不反应,故B不可选;
C、硝酸银虽与氯化铜、盐酸、碳酸钠溶液均能反应,但反应现象相同,均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不可选;
D、Ca(OH)2+CuCl2=Cu(OH)2↓+CaCl2;Ca(OH)2+2HCl=CaCl2+2H2O;Ca(OH)2+Na2CO3=CaCO3↓+2H2O;即均可反应,且有三种不同的现象:
蓝色沉淀生成,无现象,白色沉淀生成,故可选D.
故选D.
【点睛】
此题中发生的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即考查的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则反应能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同时需要注意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
14.A
【分析】
根据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详解】
A、水银(Hg)是由汞元素组成的单质,硬水是由水以及溶有较多盐的混合物,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氧化物,故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的俗名是熟石灰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的俗名是消石灰是纯净物,是含氧的化合物,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D、冰(H2O)和干冰(C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A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必须为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丁的质量.
【详解】
方法一:
因为“将20克甲、5克乙、8克丙三种纯净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可知:
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5克甲、16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
甲的质量减少15克、乙的质量减少5克,二者为反应物;丙的质量增加8克,丁质量也增加,则二者为生成物,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丁的质量为:
15+5-8=12克.
方法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0克甲、5克乙、8克丙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混合物中5克甲、16克丙,新物质丁的总质量.则丁物质的质量为20+5+8-(5+16)=12克.
故选A.
【点睛】
此题是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反应类型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确定甲、乙、丙的质量,求丁的质量以及掌握反应类型的含义.
16.C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故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是白雾不是白烟,故不符合题意;
C、托盘天平精确到0.1g,故符合题意;
D、要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要直接将待测液倾倒在试纸上,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C
【详解】
A、根据化学式可知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B、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C、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D
【分析】
题目给出的两物质的溶解度的曲线,其变化趋势不同: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详解】
A、从甲物质的溶解度对应20℃对应纵坐标,很容易发现该温度下溶解度小于60g,而是60g.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其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不能变成饱和溶液.在这个地方一定注意不要受到乙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的影响.
C、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由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只有甲物质会析出,而乙物质是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所以不会有晶体析出.
D、t℃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所以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故选D.
【点睛】
解读溶解度曲线时要注意解读时注意温度等的限制,同时解答过程中的审题的到位,防止答非所问。
19.③④②①⑥⑤
【详解】
(1)硫酸铜具有杀菌的作用,能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选③;
(2)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能用作制冷剂,故选④;
(3)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可以用于金属去锈,故选②;
(4)硝酸钾中含有氮、钾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选①;
(5)石墨具有导电性,是固态非金属,故选⑥;
(6)碳酸钠能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故选⑤。
20.2N2
MgSO3Fe2O3+3CO
2Fe+3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详解】
(1)①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如氮气分子,可表示为:
N2,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故答案为2N2;
②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
③根据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为12的原子为镁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故答案为Mg;
④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故为硫元素和氧元素,由题意可知硫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
6,可设硫氧两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X:
Y,则32X:
16Y=4:
6,得X:
Y=1:
3,则化学式为:
SO3;
(2)①赤铁矿冶炼成铁的反应物为三氧化二铁和氧气,生成物为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为高温,则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②实验室在常温下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为双氧水,生成物为水和氧气,反应条件为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则化学方程式为:
;
③溶解碳酸钙可用稀盐酸,反应物位碳酸钙和盐酸,生成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1.置换反应金刚石装饰品(或其他合理答案)Fe2O3COFe+CuCl2==FeCl2+Cu
【分析】
反应②单质E和D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I和紫红色单质H,所以H为铜,I为可溶性亚铁盐,E为铁,D为可溶性铜盐;黑色固体B和盐酸反应生成D,所以D为氯化铜,I为氯化亚铁;反应①红棕色固体C与单质A反应生成铁和F,F与A高温下反应生成G,所以固体C为氧化铁,A为碳,F为二氧化碳,G为一氧化碳,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反应①为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A为碳,与碳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另一种物质为金刚石,它可以用作装饰品等;
(3)由推断可知,C为氧化铁,化学式为:
Fe2O3;G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
CO;
(4)反应②为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
Fe+CuCl2═FeCl2+Cu。
【点睛】
此题为框图式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22.长颈漏斗锥形瓶(或其他合理答案)BCO2AE
【详解】
(1)装置B由加入液体的仪器长颈漏斗、反应容器锥形瓶和导管所组成;
(2)用5%的双氧水溶液在MnO2存在的条件下制氧气,反应为固体二氧化锰与液体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进行,因此发生装置应选用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的装置B;该装置还可用于固体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3)根据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固)+Ca(OH)2(固)
CaCl2+2NH3↑十+2H2O,可知通过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因此发生装置应选用可用于对固体加热的装置A;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因此只能采取向下排空气法即装置E收集氨气。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白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该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需要什么样的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23.水珠NaOH(或其他合理答案)将少量固体溶于水没有放出热量(或其他合理答案)有气泡冒出NaHCO3+HCl=NaCl+H2O+CO2↑
【详解】
[进行实验一]
碳酸氢钠受热能生成水,故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作出猜想
]猜想Ⅱ: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