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一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0188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哲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哲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哲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哲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哲第一章.docx

《马哲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第一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哲第一章.docx

马哲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

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

3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

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B实物性C运动性D客观实在性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B主观性C物质性D存在性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现象

7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B)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8电脑“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B)

A电脑也能进行实践活动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

C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D人脑与电脑都是电子运动

9“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A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论的思想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10《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的观点说明(C)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D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与时空运动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2“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C)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

13“画饼不能充饥”说明(D)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C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D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14“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这里“有限的范围”是指(D)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反映B物质与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

1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说明(A)

A意识转化为物质B意识决定物质

C意识派生物质D意识先于物质

1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C)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

17在世界统一性的问题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D)

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

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18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C)

A正确反映B歪曲反映C主观反映D虚幻反映

19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D)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0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是

(B)

A多元论的观点B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21“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说明(C)

A空间是永恒不变的B时间是永恒不变的

C时间是不可逆的D时间与空间是辩证关系

22“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属于(A)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2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属于(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24“生命,蛋白质的存在方式,首先是在于:

蛋白质在每一瞬间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的观点属于(A)

A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B对科学发现的神秘主义的解释

C相对主义的诡辩论D人本主义的唯物论

25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存在物和纯粹的抽象”的观点是(D)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属于(B)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正确表达了意识的能动性

C唯意志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7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D)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体产生客体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28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29自然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是(D)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30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论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3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C)

A取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夸大客观条件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C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D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外因论的错误观点

E相对论和诡辩论的观点

3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D)

A每一事物的矛盾不包含共性

B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C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

D每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E矛盾独立于事物而存在

34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C)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

E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

35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B事物变化的显著不显著

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E事物的状态是否稳定

36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

37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8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39“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

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B否定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40“否定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D)

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41世界上各种事物可以相互区别是因为(C)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42“一国两制”符合矛盾学说中的(C)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43“挟泰山而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而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非不能而实不为也”说明(A)的区别

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B本质与现象C原因与结果D可能与现实

44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D)

A高于唯物辩证法B扬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45“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否认了偶然性的作用D看到了偶然性的作用

46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的哲学依据是(B)

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B质与量的统一

C内容与形式的相互转化D矛盾的同一与斗争的相互转化

47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说明两类现象之间存在(C)

A间接的联系B偶然的联系C内在的联系D外部的联系

48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49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是(D)

A肯定与否定B斗争与同一C联系与发展D量变与质变

50“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理论依据是(B)

A质变过程中量的迅速扩张的原理B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C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D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5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D)

A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B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C质变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5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A)

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53“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的观点是(A)

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宿命论D英雄史观

54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促,由猿到人的转变长达几百万年,这说明(D)

A质变过程的条件性B量变过程的客观性

C质变过程的普遍性D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55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A)

A维持事物存在的因素B促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C决定事物基本趋势的因素D包含事物量的因素

56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B)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57“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C)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

C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8有些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C)

A相对主义的诡辩论B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D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59“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也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的观点属于(B)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D激变论的观点

60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以权谋私、假冒伪劣的负面现象,符合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D)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61小说《套中人》的比里可夫每天出门总要穿着雨衣、带上雨伞、穿着雨鞋“说不定要下雨呢”,他把下雨这个客观事物看作是(A)

A必然性B偶然性C可能性D现实性

62“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B)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C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中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二、多项选择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BD)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主张思维可以认识存在的有(BC)

A所有唯心主义哲学B有些唯心主义哲学

C所有唯物主义哲学D有些唯物主义哲学

E休谟与康德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缺陷是(ABC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事物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ABCD)

A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

C把物质的个别形态某一层次误认为是物质的共性

D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的界限

5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ABC)

A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取出来的哲学概念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C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D人的感觉的复合体

6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为(ABC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静止是暂时的、局部的,有条件的

7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说明(ACD)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意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8意识是(ABCD)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类社会劳动的产物

C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D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9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ABCD)

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控制D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10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

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所以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就是(ACD)

A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B人脑中主观自生的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11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时间的一维性(ABD)

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B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C百事宜早不宜迟(谚语)

D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谚语)

12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意识的能动性(ABC)

A运筹帷幄B审时度势C量体裁衣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AD)

A时间的不可逆性B空间的三维性C物质的客观性D时间的一维性

14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论认识论的有(AB)

A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B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C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人的认识以抽象符号反映世界

15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ABC)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本原与派生的关系

16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ABC)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了主观世界B主观世界能动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的基础D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

17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ABCD)

A它是区分事物的前提B它是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C它是运动的度量D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8人的意识的主观性表现在(ABCD)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B不同意识主体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近似性

19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同(ABCD)

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B阶级斗争状况相联系

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联系D哲学理论发展水平相联系

2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它(ABCD)

A不能科学地说明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不懂得个别与一般、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C不能科学地批判唯心主义

D误把人类对原子层次的认识当作最终认识

2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

A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B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

C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D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可知论

2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ABC)

A绝对与相对的关系B无条件与有条件的关系

C无限与有限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3一切唯物论都主张(ABC)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世界是可知的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D意识是具有能动性的

24“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说明(AC)

A一切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B事物与现象都是没有客观标准的

C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人可以随意改变客观事物的规律

25寒山问拾得: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

拾得曰:

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说明(AC)

A意识具有能动性B阿Q精神的表现C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

D精神可以超越物质E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6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有(ABCD)

A实践目的的提出B实践的组织和管理

C实践结果的检验D实践系统的反馈调节

27实践的基本特征有(ACD)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B实践的主观任意性

C实践的自觉能动性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28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BC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

29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的有(AC)

A工人在车间从事生产活动B运动员训练比赛

C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D政治家在作演讲

30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实践的含义在于(AB)

A实践受人的理性、意志的支配

B实践是人通过物质手段同物质世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

C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D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形式

31人们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一般采用(ABC)

A对实践效果的评价B对实践效应的评价

C对实践效能的评价D对实践目的的评价

32自在世界是指(AB)

A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B人类活动尚未达到的自然界

C被人类改造过的物质世界D人类已经认识的客观世界

33人类世界是指(ABCD)

A人化的自然B人的现实性的自然界

C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D打上了社会烙印的自然

34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AB)

A自在世界B人类世界C现实世界D未来世界

35旧唯物论在实践问题上共同的特点是(ABCD)

A只看到实践的有些形式看不到实践的基本形式

B把实践归结为道德实践或者政治活动、生活活动、谋利活动

C不了解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D鄙视物质生产活动,不了解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6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表现在(ABC)

A实践的主体、客体和工具都是客观的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C实践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D实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

37实践的目的性表现在(ABCD)

A通过实践客体能够被人认识、改造、掌握和利用

B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活动包含了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D实践能动地推动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38实践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AB)

A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和在一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

B实践的主体、客体、范围、规模、方式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

C社会客观条件对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D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与本能活动

39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实践具有(ABCD)的特点

A探索性B尝试性C脑力劳动为主D主导性增强

40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相互制约的,因为(ABC)

A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的基础和前提

B人类世界产生后制约和不断改变自在世界

C人类世界改变自然过程,改变了自然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和结果

D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世界是第二性的

41关于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正确的哲学判断是(CE)

A自在世界是物质的,人类世界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B自在世界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人类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人类世界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D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

E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42唯物辩证法是(BCD)

A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的科学

B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C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E关于量变质变规律的科学

43事物质变的爆发式或非爆发式的形式取决于(BD)

A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C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事物本身的性质和事物所处的具体条件

44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AE)

A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B新事物和旧事物合为一体

C把旧事物保留、容纳在新事物中D使旧事物在另一段上重新发展

E新事物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45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46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7中国加入WTO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了“双赢”协议,它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D)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用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48事物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AD)

A上升性B循环性C重复性D曲折性

49人不可貌相,因为“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说明(BCD)

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是同一的B现象是个别,本质是总和

C感官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D现象是外在易逝多变的,本质是内在相对稳定的

50DDT曾被誉为杀虫良药,后来发现它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和牲畜,被宣布为禁用农药,说明(ABC)

A事物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B一因可以产生多种结果

C同因可以异果D多因可以一果

5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身,增强综合国力。

其哲学依据是(ABCDE)

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E内因与外因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52下列说法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