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非连续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0143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表达+非连续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言表达+非连续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言表达+非连续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言表达+非连续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言表达+非连续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表达+非连续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

《语言表达+非连续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表达+非连续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表达+非连续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

语言表达+非连续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第8天语言表达+非连续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

【时间:

40分钟总分:

50分】

本卷得分:

存在的问题与心得:

一、语言表达(12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讨厌雾。

寒风和冰雪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

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nào)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zhuó)力呢!

B.那时玉米长得一人多高,我穿行在玉米的方阵中,玉米叶拉伤了赤裸的手臂、脖颈(jǐng),汗水洇湿了头发、衣服,闷(mēn)热、痛楚、满身的荨麻诊,让我几乎生无可恋。

C.由于实在舍不下这金枝玉叶,姚鹏飞再剽(biāo)悍,也只得对他的女友充分发扬上海男人的传统美德,言听计从、欲擒故纵这些四字箴(zhēn)言他一一实践,哪怕曾经忍到吐血,可下场却还是三震出局。

D.《大闹天竺》登录各大影院,却惨遭恶评/变形金刚沦为“打酱油”,影片被吐(tù)槽节奏混乱/冯小刚备受制片公司青睐(lài),一部《芳华》又赚得盆满钵满。

(娱乐快报)

【答案】A

【解析】

B项,“脖颈(jǐng)”错误,应为“脖颈(gěng)”;“荨麻诊”错误,应为“荨麻疹”;C项,“剽(biāo)悍”错误,应为“剽(piāo)悍”;“三震出局”错误,应为“三振出局”;D项,“登录”错误,应为“登陆”;“吐(tù)槽”错误,应为“吐(tǔ)槽”。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经典是什么意思呢?

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

”所谓“经”,就是不刊之论,就是永恒不变的又至高无上的道理。

[乙]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

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并不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

[丙]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然,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

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成为永久经典,一言以蔽之:

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

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总是制约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而与作家、作品的状况风马牛不相及。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刊之论B.不以为意

C.因此D.风马牛不相及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答案】2.B3.C

【解析】

2.B项,“不以为意”错误,“不以为意”的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依据后文“认为不是经典”可知,此处应为“不以为然”。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故选B。

3.丙句中“经典”后的“,”应为“;”。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该市环保局围绕群众关注的环境质量为主题,标本兼治,敢于动真碰硬,对突出问题出重拳,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等各项治理任务落实到位。

B.近日,南昌高新区的许多地方多了一款黑绿相间的共享电单车,这种两轮电动自行车,也是下载专门手机APP并扫码付钱的方式运作的。

C.如果水稻亲本“去镉”成功,那袁隆平院士对人类粮食的贡献将是空前的,他不仅解决了人类“吃得饱”的问题,还解决了“吃得安全”这一大难题。

D.波提切利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达到诗般的美化,这次展览活动让观众观赏和品味其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获得美的享受。

【答案】C

【解析】

A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主题”或将“围绕”改成“以”;B项,成分残缺,可在“下载专门手机APP”前加“通过”;D项,搭配不当,“观赏”与“魅力”不搭配,可删去“观赏和”。

故选C。

5.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3分)

柿饼上有一层白霜,有人认为这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剂,确实如此吗?

吃之前要不要洗掉呢?

收获的柿子削皮后进行晾晒,柿子内部的糖结晶就会积累到表面,这就形成了白霜。

而白霜的多少取决于多种因素,①__。

含糖量高的柿子肯定容易出霜,而自然形成的白霜是需要足够的晾晒时间的,晾晒不足的话,柿子的水分未完全蒸发,糖分较难结晶,白霜就会较少。

再者,______,这是因为温度低时会“出霜”,而夏季则会少一些,这层白霜可能因为温度高而融化。

所以,柿饼上的白霜是天然形成的糖霜,并不是防腐剂,③__。

【答案】①包括柿子的含糖量、晾晒的时间和温度;②冬天的柿饼白霜会多一些;③吃前不必洗掉

【解析】

第一个空是对“含糖量高的柿子肯定容易出霜,而自然形成的白霜是需要足够的晾晒时间的,晾晒不足的话,柿子的水分未完全蒸发,糖分较难结晶,白霜就会较少”的概括,关键词“含糖量”“时间”“温度”,即“包括柿子的含糖量、晾晒的时间和温度”;第二个空根据“而夏季则会少一些,这层白霜可能因为温度高而融化”,可知填入相对内容,即“冬天的柿饼白霜会多一些”;第三个空根据“所以,柿饼上的白霜是天然形成的糖霜,并不是防腐剂”和首句“柿饼上有一层白霜,有人认为这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剂,确实如此吗?

吃之前要不要洗掉呢”,可知填入“吃前不必洗掉”。

注意字数限制。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6分)

材料一

四川省政府18日发布通知,批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壤塘县、阿坝县,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炉霍县、色达县等16个藏区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加上此前已经退出贫困序列的16个藏区县,至此,总人口217万,藏族人口160万左右的四川藏区实现全域脱贫摘帽。

四川藏区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包含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32个贫困县,2013年底有2063个贫困村、36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20.1%。

到2019年底,32个贫困县全部摘掉“贫困”帽子、206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减少到0.2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

材料二

贫困,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受教育水平较低和思想观念落后是导致四川藏区群众生活贫困的重要因素,要做好藏区的扶贫工作,关键是要做好藏区教育工作。

四川始终坚持把“发展藏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作为实现藏区治愚治穷的根本之策。

为阻断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四川实施“一村一幼”计划,着力提高藏族幼几普通话水平、夯实义务教育基础。

同时,创新推进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和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到校读书。

(1)请提取材料一的内容要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8个字。

(4分)

(2)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之与其前句构成整句。

(2分)

治贫先治愚,。

【答案】

(1)2019年底四川藏区全部脱贫

(2)扶贫先扶教/扶贫必扶智

【解析】

(1)先要分别概括两个文段的内容,第一段可以概括为:

四川藏区实现全域脱贫摘帽。

第二段可以概括为:

2019年底,四川藏区脱贫的具体情况。

两段综合,可以概括为:

2019年底四川藏区全部脱贫。

(2)题干要求这一段话主要强调四川藏区扶贫“关键是要做好藏区教育工作”,弥补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因此,可以概括为:

扶贫工作关键是做好教育工作。

根据题干“使之与其前句构成整句”的要求,修正“扶贫工作关键是做好教育工作”这句话,使之与前句保持结构上的整齐对称,可以压缩为“扶贫先扶教”之类的句子。

二、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

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

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则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名医华佗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

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采用辨证治疗,被人尊为“药王”。

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

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

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

此外,唐朝以后,中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中医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

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

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

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

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辩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精津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

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

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7.下列对材料中“中医”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是指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所以也称“汉医”。

B.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形成中医理论,之后历代均有发展,且有“医道相通”的说法。

C.中医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没有中医为基础,日韩等国家医学就难以发展起来。

D.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是因为自清朝末年以来,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而国运衰弱。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受西方列强的入侵,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B.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中医学曾陷入存与废的争论,“非典”后开始复苏发展,后来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通过“申遗”等方式的保护,近几年愈加受民众关注。

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9.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4分)

【答案】7.B8.C

9.①中医面临着巨大挑战,存在存与废之争,通过申遗加以保护和宣传;②中医为维护人类健康仍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③中医是我国独特宝贵的文化遗产。

【解析】

7.A项,“是指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错误,原文“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可知是“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而不是指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省掉了范畴“一般指”。

C项,“没有中医为基础,日韩等国家医学就难以发展起来”错误,范围扩大,原文“此外,唐朝以后,中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中医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可知日韩等国家医学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D项,“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是因为自清朝末年以来,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而国运衰弱”错误,强加因果,“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

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

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可知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在于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和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

故选B。

8.C项,“‘非典’后开始复苏发展”错误,原文“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可知是“非典”以来开始有复苏迹象,没有谈论到发展;“近几年愈加受民众关注”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可知是,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不是中医学愈加受民众关注。

故选C。

9.原文“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

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

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

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可以概括为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中医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概括为中医是我国独特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水北山居记

(明)宋濂

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

今之君子,其在山林,虽清旷有余,往往嗤鄙为不足,而数兴朝市之外慕,唯恐失之。

岂人之本性或固然欤?

抑习俗相仍之久而弗克变欤?

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所谓盆盎中之古罍洗①也。

湖府经历②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中。

永嘉为海右名郡,宦车士辙之所憩止,番舶夷琛之所填委,气势薰酣,声光沦浃。

人生其间,孰不闻鸡而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

伯旼则不然。

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

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棹短艇,具鱼篓,垂纶于江水中;或呼童仆相随,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

当其适意时,乾坤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

人皆曰:

贤哉,吾伯旼!

高情逸韵,皦皦霞外,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君子哉!

然予窃有疑焉:

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任七品之职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

试以伯旼之意逆之:

官书琐杂,不暇爬梳,戴星出入,犹以为不足,其能索句于寂寞之滨乎?

上承乎府公,下辖乎掾曹,不敢抗之以为高,不欲抑之以为卑,虑宜详矣,其能钓沧波而出白鱼乎?

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忙累而莫之集,其又能漱醪③看山而流连光景乎?

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

我知之矣:

士君子不以出处二其心,故贱贫不能慑,富贵不能骄,始终一节。

伯旼之贤所可称道者,盖如是而已。

虽然,予犹有一说,为伯旼告焉:

当大明丽天,万物毕照,名一艺者必收,占一才者必庸。

有如伯旼之学之美,谁不羡之,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

伯旼宜悉屏江湖之念,而益存朝廷之思。

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有删改)

(注释)①罍洗:

古代祭祀或进食前用以洁手的器皿。

②经历:

官名,职管出纳文书。

③漱醪:

饮酒。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虽繁华之胶葛胶葛:

交错

B.试以伯旼之意逆之逆:

违背

C.将冯梦以见之耶冯:

凭借

D.名一艺者必收名:

拥有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以求遂其尺寸之欲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然予窃有疑焉吴之民方痛心焉

D.为伯旼告焉然此可为智者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用对比手法揭示古今君子的区别:

前者身在朝市,心在山林;后者身在山林,心慕朝市。

这一对比又为下文主人公叶伯旼的出场作了铺垫。

B.第二段作者先写永嘉名城的繁华,继而以城中人人急于求欲,反衬叶伯旼在水北山居的隐居之乐:

与友登山、饮酒浩歌、垂钓行吟。

C.叶伯旼不因公务忙累而放弃山居生活,也不因醉心山居而耽误公务,是因为他入世出世,心志如一,这正是他为人称道的贤明之处。

D.文末,作者认为叶伯旼应彻底打消寄情自然之念,更多的心存朝廷,以才学美德荣登高位,等功成名就后再归隐水北山居养老也不迟。

78.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

7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岂人之本性或固然欤?

抑习俗相仍之久而弗克变欤?

(2)士君子不以出处二其心,故贱贫不能慑,富贵不能骄,始终一节。

【答案】10.B11.D12.B

13.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

14.

(1)难道人的本性或许原本就是这样吗?

还是习俗沿袭得太久因而不能够改变呢?

(2)才士君子不因为出仕退隐改变心志,所以地位低下、物质贫困都不能使之恐惧,富贵都不能使之骄纵,自始至终节操如一。

【解析】

10.B项,“逆:

违背”错误,“逆”在这里的意思是“推测、揣测”。

故选B。

11.A项,两个“者”的意思分别是:

代词,……的人;助词,表句中停顿,无义不译。

B项,两个“以”的意思分别是:

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连词,表原因,“因为”。

C项,两个“焉”的意思分别是:

兼词,于之,对此;代词,他(毛一鹭);D项,两个“为”均为介词,均是“对、向”之意。

故选D。

12.B项,“隐居”说法错,此时叶伯旼尚未归隐,此时的“乐”是他公务之余时山居及出游之乐。

故选B。

13.依据后文“今……”可知,“使伯旼为布衣时”是句前状语,所以在“时”后断句;“以”表目的,连接“洗心涤虑”,所以在“洗心涤虑”后断句;“也”句末语气词,在其后断句;“佐大府”“为元僚”“耸四民之望”是并列谓语,之间断句;“矣”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无乃……乎”是固定句式,在其前断句。

14.赋分点:

(1)“岂……欤”,难道……吗;“抑……欤”,还是……呢;“固然”,本来就是这样;“相仍之久”,沿袭得太久。

(2)“出处”,出仕退隐;“二其心”,改变心志;“慑”,使动用法,使之恐惧;“一节”,节操如一。

【参考译文】

古代的君子,他们身在尘世,虽然那里繁华纵横交错,却能恬淡自然地看待,于是反而有置身山林这样的遐想。

如今的君子,他们身处山林,虽然(山林)清静空阔有余,(他们)常常讥笑鄙视认为不够,反而多次产生对山林之外尘世的仰慕之意,唯恐错失。

难道人的本性或许原本就是这样吗?

还是习俗沿袭得太久因而不能够改变呢?

如果有傲然屹立并且不被改变的人,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盆盎中的古代罍洗吧!

湖府经历叶伯旼,世代居住在永嘉城中。

永嘉是东海西面著名的郡县,是官宦士子的车马歇息停留之所,外国商船外族珍宝纷集之处,气势盛大,名声和荣耀深入人心。

人们生活在其中,谁不是听到鸡鸣便起,在苍茫无际的尘世中奔走,来追求实现自己小小的愿望?

伯旼却不是这样。

在蜃江的北面搭起草庐,茅檐竹门,仅仅能够挡风遮日,伯旼给它取名为“水北山居”。

空闲时与两三位朋友带着酒壶,由白鹿城出发,登上著名的华盖山,端着酒杯大声高歌,歌声使山林振动;有时划着小船,准备好鱼篓,在江中垂钓;有时叫上小童仆相随,在梦草堂边边走边吟诗,诗句不接近古人不罢休。

当他心满意足时,天地为之空旷辽阔,浑然不知道荣辱的变化,寒暑的更替。

人们都说:

贤明啊,我们的叶伯旼!

高雅的情趣、超凡的风韵,在云外熠熠闪光,足迹虽在红尘,然而心却充满山林,他跟古代的君子真是接近啊!

然而我私下却对此存有疑问:

假如叶伯旼是平民百姓,借此来摒除杂念消除忧愁,或许是可以的。

(但)现在他辅佐上官,身为重要幕僚,受四方之民高高仰望,也可以说是(职责)重大啊;然而(他)对山居生活还念念不忘,这恐怕不行吧?

我试图根据伯旼的心意来揣测:

官府的文书烦琐杂乱,没有时间梳理,头顶星星出门,又头顶星星归家,还是认为(时间)不够,哪里能有时间在清静的水边寻求佳句呢?

上要承命于府公,下要管辖下属,不敢抗命上司而自认为清高,不想压制下属而将他们当作卑下之人,这些考虑应该很详尽,哪里能(有心思)在碧波之中垂钓而钓到白鱼呢?

民情真伪而不能分辨,公事繁忙劳累却不能完成,又怎能饮酒观山并且流连风景呢?

这三种情形,叶伯旼如今都没有,并且还说没有将这些弃置于一边,(难道)将依靠梦境来实现吗?

我知道了:

才士君子不因为出仕退隐改变心志,所以地位低下、物质贫困都不能使之恐惧,富贵不能使之骄纵,自始至终节操如一。

叶伯旼的贤明值得称道的原因,大概就是这样而已。

即便如此,我还是有一种说法,向伯旼告知:

当太阳绚丽于中天之时,万物皆得普照,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一定会被录用,拥有一才的人一定会得到任用。

就像伯旼的才学和美德,谁不羡慕,难道有不能登上朝廷政权核心的可能吗?

伯旼应完全打消寄情江湖的想法,而是更多地心存朝廷。

等有一天功成名就,再到水北山居归隐养老,戴着头巾而坐,与二三好友追述一生旧交,烹鱼畅饮,从从容容地赋诗,还不算晚呀。

 

作文审题素材大放送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如今有成千上万人通过微信显示“存在感”。

首先是“晒”:

晒旅游,晒幸福,晒隐私,晒美食,晒恩爱,晒娃,晒心灵鸡汤……其次是“刷”:

每次在朋友圈里晒了什么后,就要捧着手机不停地刷屏,看看有没有新留言或点赞。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

本题是一篇任务驱动类作文,且对文体有明确的规定:

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首先要审清材料的中心句,即“如今有成千上万人通过微信显示‘存在感’”。

再结合作文要求“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所以作文的内容应该是发表对“通过微信‘晒’‘刷’”来获得“存在感”的看法。

显然这种方法是不能获得真正的“存在感”的,考生的作文要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体现出正能量,可从人们的心理、这样做的危害、正确的做法等角度进行分析议论。

【参考立意】

(1)内心丰盈,自带光环。

(2)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

(3)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

(4)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