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模板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0136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1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8 模板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008 模板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008 模板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008 模板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008 模板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8 模板技术交底.docx

《008 模板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8 模板技术交底.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8 模板技术交底.docx

008模板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模板设计:

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型式和间距,梁板支撑间距,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大样。

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布置图、分块图、组装图、加固大样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和非定型零件的拼接加工图)。

模板的数量应在模板设计时按流水段划分,进行综合研究,确定模板的合理配制数量。

2、模板拼装:

(1)拼装场地夯实平整,条件许可时可设拼装操作平台。

(2)按模板设计图尺寸,采用沉头自攻螺丝将竹胶板与方木拼成整片模板,按缝处要求附加小龙骨。

(3)竹胶板模板锯开的边及时用防水油漆封边两道,防止竹胶板模板使用过程中开裂、起皮。

3、模板加工好后,专人认真检查模板规格尺寸,按照配模图编号,并均匀涂刷隔离剂,分规格码放,并有防雨、防潮、防砸措施。

4、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控制标高,模板底口平整、坚实,若达不到要求的应做水泥砂浆找平层,柱子加固用的地锚己预埋好且可以使用。

5、拄子、墙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理好隐蔽验收手续。

(二)材料要求

1、竹胶板模板:

尺寸(1200×2400mm)、厚度15mm)(单个工程选用不超过两种厚度)。

2、方木:

50×100mm、100×100mm方木,要求规格统一,尺寸规矩。

3、对拉螺栓:

采用φ14以上的Ⅰ级钢筋(最好用HPB235),双边套丝扣,并且两边带好两个螺母,沾油备用。

4、隔离剂:

严禁使用油性隔离剂,必须使用水性隔离剂。

5、模板截面支撑用料:

采用钢筋支撑,两端点好防锈漆。

(三)施工机具

1、木工圆锯、木工平刨、压刨、手提电锯、手提压刨、打眼电钻、线坠、靠尺板、方尺、铁水平、撬棍等。

2、支撑体系:

柱箍、钢管支柱、钢管脚手架或碗扣脚手架等。

二、主要施工方法

(一)模板的配置:

本工程全部采用木模板。

(二)隔离剂选用及使用要求

1、木模板的隔离剂选用成品水性脱模剂。

2、涂刷脱模剂前,应用扁铲、开刀将模板表面的混凝土残余物、密封条等杂物清理干净,尤其是模板阴阳角、子母口等细部要清理到位,并用棉纱将模板表面浮灰;脱模剂涂刷大面用滚筒、小面用毛刷,刷完后用棉纱将流淌的脱模剂擦干净,并擦出光泽。

(三)模板设计

1、±0.00以下模板设计

(1)垫层模板

垫层厚度为100mm,垫层模板采用100×100mm木方,沿垫层边线设置木方,方木用Φ12钢筋钉入垫层外侧地基土进行支撑。

(2)底板模板

底板防水板厚度为250mm、筏板厚度为900mm,侧模全部采用砖模,沿底板边线外延50mm砌筑240mm厚砖墙,高度900mm。

止水钢板吊模钢筋定位支模板加固。

(3)基础导墙模板

采用15mm厚多层板面板,50×100mm木方横楞(木方均经压刨找平)@200mm,Φ48×3.5mm架子管(双管)做竖楞,在底板钢筋支架上焊模板支架,吊梆支模,Φ14@700对拉螺栓(带外墙的梁为止水螺栓)和钢管满堂红架子加固,满堂架支撑于基坑壁,高1000mm(距基础梁顶高200mm)。

(4)墙模板

地下墙模板采用1.20×2.40m,15mm厚多层板面板,50×100mm木方竖楞(木方均经压刨找平)@200mm,Φ48×3.5mm架子管做横楞,Φ14@450(竖向)×600(横向)对拉止水螺栓和钢管斜撑加固。

1直段墙模板

直段墙模板内竖楞50×100mm木方间距200mm,外横楞用2×Φ48×3.5mm架子管间距500mm布置,外墙采用Φ14mm对拉止水螺栓布置间距450(竖向)×600(横向),内墙采用Φ14mm穿墙螺栓布置间距450(竖向)×600(横向),与“3”形扣件配套使用,均加双螺帽,在其上、中、下部各加一排Φ48×3.5mm钢管斜撑,间距800mm,上下排交错布置,斜撑将力传至预埋在底板φ25锚筋上。

模板拼接处次龙骨用M8螺栓@450(竖向)×600(横向)锁死,防止模板拼缝处错台。

见下图:

为了保证整体墙模刚度稳定性,另沿高度方向设三~四道抛地斜撑,从而形成了整套的墙体模板体系。

2圆弧墙模板

模板采用15mm厚的多层板。

内模横楞采用Φ28钢筋,间距400mm,使其紧帖模板内竖楞(50×100mm方木),外竖楞采用2×Φ48×3.5mm架子管间距400配合Φ14mm对拉止水螺栓布置间距450(竖向)×600(横向)。

其余同直墙。

3双墙模板

双墙中间用保温板、两面用竹胶板做成100mm板隔开。

4地下室外墙模板支设图

1500mm

2000mm

450×600(打孔)

5地下室内墙模板支设图

距地300mm设扫地杆一道扫地杆以上每道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600mm

 

(5)柱模板

1面板采用多层板,背楞采用50×100木方,四周搭设钢管斜支撑架及钢丝绳牵拉,见图:

2墙柱连接处加两道密度网。

3柱模板阳角交界处开15mm子母口,贴胶带封边。

4独立柱基模板图

(6)梁模板

梁为直梁,其底模与侧模均采用15mm厚多层板,模板拼缝做成企口式,接缝处粘贴海绵条。

主龙骨采用Φ48×3.5mm钢管@450(竖向)×600(横向),次龙骨采用50mm×100mm@200mm双面刨光方木。

梁侧模、梁底模按图纸尺寸进行现场加工,由塔吊运至作业面组合拼装。

然后加横楞并用利用支撑体系将梁两侧夹紧,在距梁底h/3处加M14穿墙螺栓@450(竖向)×600(横向)。

节点详见下图:

(7)顶板模板

1顶板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

主龙骨采用100mm×100mm@800mm双面刨光方木,次龙骨采用50mm×100mm@200mm双面刨光方木。

为保证顶板的整体砼成型效果,将整个顶板的多层板按同一顺序、同一方向对缝平铺,必须保证接缝处下方有龙骨,接缝处粘贴海绵条,且拼缝严密,表面无错台现象。

若与柱相交,则不可以躲开柱头,只在该处将多层板锯开与柱尺寸相应洞口,下垫方木作为柱头的龙骨。

顶板模板及支撑见图。

2距地300mm必须加扫地杆一道,距顶不大于600mm必须加设水平杆一道。

2、±0.00以上模板设计

(1)墙体模板(电梯井道模板)

面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背楞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300mm),各板块通过双槽钢背楞(间距600-800)连成整体;其中,各槽钢背楞之间通过芯带相互连接;采用ф14的穿墙螺栓(间距450(竖向)×600(横向))加固;外侧四周用脚手管斜支撑支顶,用600mm的可调式U型托支撑加固;内侧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支撑。

墙体根部在楼板混凝土浇筑时距离墙体2米预埋ф25钢筋头,间距800,支模时用100×100木方锁口,钢管加U形托支顶。

模板配置高度按标准层层高进行配置,地下二层、地下一层、首层按所需高度进行局部接高,待施工至标准层时将接高部分拆除。

核心筒墙体模板严格按照模板平面布置图进行编号使用,地上施工时模板临时堆放场地设为建筑物北侧。

(2)柱模板

方柱模板设计同“二、(三)1、(5)”。

(3)梁、板模板

梁、板模板设计同“二、(三)1、(6)”梁模板设计、“二、(三)1、(7)”顶板模板设计。

(4)楼梯模板

1楼梯模板为多层板。

踏步侧板两端钉在梯段侧板木档上,靠墙的一端钉在反三角木上,踏步板龙骨采用50厚方木。

制作时在梯段侧板内侧画出踏步形状及尺寸,并在踏步高度线一侧留出踏步侧板厚度,并钉上木档。

模板安装如图:

2楼梯施工缝:

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楼梯休息平台1/3处,并留出整梁宽。

施工缝模板采用15mm厚木质胶合板作为拦截砼的板面,50×100mm小木块作支撑形成支模体系。

3楼梯间板端部模板示意图

3、特殊模板

(1)门窗洞口模板

门窗口采用可拆装钢木模。

门窗口模板均用50mm木板外衬多层板制作;四角裁口连接,采用活角铁套接,并用螺栓拉牢,多层板和角铁平齐;框内支撑采用中间十字支撑,四角八字支撑;洞口模与大模接触面用海绵条封浆;门窗洞模板固定为上、下用连梁加内控式定位筋分左、中、右三道支撑定位,左右两侧与暗柱内控式定位筋分上、中、下固定。

门窗洞模板大样如下。

(2)后浇带、施工缝模板

基础底板后浇带:

用φ12钢筋制作成成型支架,间距150mm,支架内侧封双层钢丝网;支架外侧用木方加固。

见图:

15mm厚覆膜多层板

墙体后浇带采用多层板支模,在水平钢筋绑扎前将多层板锯成与墙体一样宽,并按水平筋间距锯成比钢筋直径稍大的开口与定位钢筋绑上(定位钢筋事先按后浇带位置绑好),再按所锯开口绑扎水平筋;钢筋绑好后在多层板上钉龙骨(50*100方木通长),最后加水平顶撑,间距600mm。

见图:

(间距600mm)

板后浇带(施工缝):

采用多层板支模,多层板宽同板厚,按板上下铁间距锯成比钢筋直径稍大的开口,开口卡在钢筋上,在钢筋保护层处加通长板条堵多余开口。

见图:

(3)集水坑、电梯井基坑模板

集水坑、电梯井模板按坑大小加工成定型模板吊梆支模。

板面由15mm厚多层板加工成单片,内衬四道木方(50×100mm)。

模板就位后,将各单片钉成一个整体,然后加水平和斜向支撑进行加固,使模板垂直度、刚度、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见图:

4、顶板、梁及支撑体系

(1)±0.000m以下顶板、梁支撑系统为Φ48×3.5mm钢管满堂红脚手架加可调支托,立杆间距800mm,水平杆间距为1000mm;±0.000m以上顶板、梁支撑系统为碗扣架架加可调支托,立杆间距600、800、1000mm,水平拉杆设三道:

距地300mm一道,中间一道,可调支托下皮一道。

本工程梁底、梁侧模均采用15mm厚多层板,侧模、底模用50mm×100mm@200mm方木做通长背楞;Φ48×3.5mm钢管梁底横杆,间距600mm,支撑横杆的立柱为双排,间距、排距不超过800mm;侧模为Φ48×3.5mm立管加斜撑,间距600;梁高大于850mm时,其侧模为Φ48×3.5mm双立管加Φ14穿梁螺栓,间距450(竖向)×600(横向),并安装斜撑。

(2)对于跨度≥4m梁,按全跨长度2/1000进行梁底模起拱,起拱从支模开始进行(通过U托调整底模各部位标高),而后将侧模底模连成整体。

用梁柱接头上最后一块堵板不安装作为清扫口,待杂物清理干净后,将其堵严。

(3)梁模加固完毕后,即可支设楼板模板。

楼板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次楞用50mm×100mm@200mm方木,主龙骨用100mm×100mm,地下室顶板@800mm,±0.000m以上顶板@800mm,支撑均采用可调节顶托。

(4)所有支撑立柱根部应用不得短于400mm的方木作为垫木。

三、模板加工

(一)模板加工要求

柱、梁的模板加工必须满足截面尺寸,两对角线误差小于1mm,尺寸过大的模板需进行刨边,否则禁止使用。

次龙骨必须双面刨光,主龙骨至少要单面刨光。

翘曲、变形的方木不得作为龙骨使用。

大模板表面平整度控制在1mm以内,拼缝小于1mm,模板必须具备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并做抛光和防锈处理,重点检查面板、龙骨及吊环的焊接牢固性及加工尺寸。

模板背面喷刷两遍防锈漆。

模板进入现场后,进行模板支腿及防护架组装,并预先拼装模板,校对模板的平整度、尺寸、拼缝等。

(二)模板加工管理

模板加工完毕后必须经过经理部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对于周转使用的多层板,如果有飞边、破损模板必须切掉破损部分然后刷封边漆加以利用。

四、模板安装

(一)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竖向结构钢筋等隐蔽工程完毕、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准备模板安装,安装墙柱模前,要清除杂物,焊接模板的定位钢筋,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抹好模板下的找平沙浆。

模板接茬处用橡胶带盖缝。

(二)支模顺序

内墙墙柱→外墙→梁、顶板

(三)±0.00以下模板安装要求

1、底板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垫层施工完毕后进行底板模板安装,底板侧模全部采用砖模,沿底板边线外延50mm砌筑240mm厚砖墙,高度=底板厚,在底板厚度范围内砌筑永久性保护墙,砂浆采用1:

3水泥沙浆,砖墙内侧抹20mm厚1:

3水泥砂浆。

2、基础梁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Ø焊模板支架——模板就位——模板调整、螺栓加固——搭满樘架支撑体系——验收——砼浇筑——拆模

Ø技术要点

模板安装位置要准确,按垫层放线吊上来;支架上焊定位档以固定模板下口,加穿梁螺栓的同时加模板顶棍以保证模板截面准确;在双立杆外侧顺模板加水平杆以保证模板上口平直;满樘架每跨三道,边沿处支撑于基坑壁使模板成为一整体,防止模板整体位移;满樘架立杆下部设钢筋支架,防止立杆直接支撑于底板内。

Ø集水坑、电梯井基坑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按坑大小加工成定型模板。

安装方法同基础梁模板;模板固定牢固,并用钢丝绳将模板拉在底板钢筋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上浮。

3、墙体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Ø模板安装顺序

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模板加固——验收——砼浇筑——拆模

Ø技术要点

安装墙模前,要对墙体接茬处凿毛,用空压机清除墙体内的杂物,做好测量放线工作。

为防止墙体模板根部出现漏浆烂根现象,墙模安装前,在导墙上根据放线尺寸贴海绵条、做到平整、准确、粘接牢固。

并注意穿墙螺栓的安装质量及斜撑的安装质量,螺栓孔采用锥形堵头防止漏浆。

4、梁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Ø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和调平模板支架(包括安装水平拉杆和剪力撑)——按标高铺梁底模板——拉线找直——绑扎梁钢筋——安装垫块——梁两侧模板——调直模板——梁柱接头模板。

Ø技术要点

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2/1000),并注意梁的侧模与底模企口相接,梁底纵向龙骨包住侧模,重点注意梁柱接头及主次梁接头的质量。

5、板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Ø模板安装顺序

“满堂红”钢管脚手架——主龙骨——次龙骨——柱头模板龙骨——柱头模板顶板模板——拼装——模板调整验收——进行下道工序。

Ø技术要点

楼板模板当采用单块模板就位时宜以每个铺设单元从四周先用阴角模板与墙、梁模板连接,然后向中央铺设。

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2/1000),起拱部位在中间,四周不起拱。

6、柱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Ø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脚手架——柱模板就位安装——安装柱模——安设支撑——固定柱模——浇注混凝土——拆除脚手架、模板——清理模板

Ø技术要点

板块与板块竖向接缝处压海绵条,并将螺栓拧紧,然后调整柱根并用木方与地锚背死,最后安装支撑体系将柱固定并与柱间地锚紧固。

(四)±0.00以上模板安装要求

1、墙体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Ø模板安装顺序

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模板加固——验收——砼浇筑——拆模

Ø技术要点

墙体模板支撑均为双面支撑,采用对拉螺栓固定。

墙体随层变化而墙厚变化时,采用改变阴阳角模及B板(丁字板)尺寸调整配模。

2、梁、板、柱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同(三)

五、模板的拆除

(一)墙柱模板拆除

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在同条件养护条件砼强度达到1.0mpa后,先松动穿墙螺栓,再松开地脚螺栓使模板与墙体脱开(冬季施工时再将地脚螺栓与穿墙螺栓临时稳上,利用模板保温继续养护混凝土至达到拆除保温条件时再彻底拆除,详见《冬季施工方案》)。

脱模困难时,可用橇棒,严禁在上口撬动、晃动或用大锤砸模板,拆除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模板上的残渣,并在大模板的模板面刷好脱模剂且每次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作好模板质量评定记录,保证使用质量。

(二)门洞口模板拆除

松开洞口模板四角脱模器,撬棍从侧边撬动脱模,禁止从垂直面砸击洞口模板。

防止门洞过梁砼拉裂,拆出的模板及时修整。

所有洞口宽>1m时拆模后立即用钢管加顶托回撑。

(三)顶板模板拆除

顶板模拆除参考每层每段顶板砼同条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并填写拆模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拆模。

跨度在2m以下,强度达到50%即可拆除;跨度大于8m的板,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强度后方可拆除外,其余顶板、梁模板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强度方可拆除。

拆顶模板时从房间一端开始,防止坠落人或物造成质量事故。

顶板模拆除时注意保护顶板模板,不能硬撬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多层板。

拆除多层板、龙骨及支撑架子要码放整齐,并注意不要集中堆放。

拆掉的钉子要回收再利用,在作业面清理干净,以防扎脚伤人。

(四)后浇带模板拆除

后浇带处梁底模要预先设计:

多层板底模厚15㎜、宽1220㎜(两边各出后浇带210㎜);50×100方木背楞@400mm,垂直于后浇带放置,同两侧其它部位底模不连接;钢管立杆垂直于后浇带方向间距1.1m,沿后浇带方向间距1.1m,拉杆间距1.2m;拆模时,先拆两侧底模,后浇带处底模保留,待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并达到设计要求的100%强度后方可拆模(后浇带处混凝土要按设计要求的浇筑时间进行浇筑)。

后浇带预留成型后应作好后浇带部位的防护,防止后浇带进水或杂物,同进达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后浇带部分支撑搭设及防护作法详下图:

六、模板的维护及维修

(一)模板使用的注意事项

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已安装好的模板和其他硬物;大模板吊运就位时要平稳、准确,不得兜挂钢筋。

用撬棍调整大模板时,要注意保护模板下口海绵条。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时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

模板与墙面粘接时,禁止用塔吊吊拉模板,防止将墙面拉裂。

拆下的模板,如发现不平或肋边损坏变形,应即使修理、平整。

定型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堆放,及时清理,保证编号的清晰。

拆模时要注意对成品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二)多层板维修

覆模多层板运输及堆放防止霜、雪、雨水等的接触或浸泡;覆膜多层板严禁与硬物碰撞、撬棍敲打、钢筋在上拖拉、振捣器振捣、任意投掷等现象,以保证板面覆膜不受损坏;切割或钻孔后的模板侧边要涂刷封边漆,防止水浸后引起覆膜多层板起层和变形;覆膜多层板模板使用后应及时清理板面残渣并涂刷模板隔离剂,严禁用坚硬物敲刮板面及裁口方木阳角;对操作面的模板要及时维修,当板面有划痕,碰伤或其他较轻缺陷时,应用专用腻子嵌平、磨光,并刷模板保护剂,多层板一般周转次数为6次,当拆下的模板四周破坏、四边板开裂分层时,将模板损坏部分切掉四周刷封边漆,然后重复利用。

七、成品保护

(一)预组拼的模板要有存放场地,场地要平整夯实。

模板平放时,要有木方垫架。

立放时,要搭设分类模板架,模板触地处要垫木方,以此保证模板不扭曲不变形。

不可乱堆乱放或在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

(二)工作面己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不准在吊运其他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依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

工作面己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产生偏差。

(三)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外形和内部受到损伤。

(四)加工成型或已拆下的墙、板、柱模板按部位、规格分类码放在模板架内,禁止水平堆高码放,以防变形;没有支撑或自稳角不足的大模板(阴阳角模、异型角模)存放于专用插放架里,下垫100×100方木。

(五)定型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堆放,及时修理,保证编号的清晰。

(六)模板拆下后应及时修整,其大面、边侧小面应及时清理、涂刷脱模剂。

清理步骤为:

Ⅰ.用扁铁铲铲除模板面上附着的灰浆块;Ⅱ.用湿拖布清除模板表面浮尘;Ⅲ.用干拖布擦去模板表面水渍;Ⅳ.模板表面涂刷水质脱模剂。

(七)除墙、柱模板时,在模板底部设钢质撬点,在撬点部位撬模板使之脱离混凝土面。

(八)浇筑顶板混凝土时,模板面上溅落的混凝土块若在初凝前未被新浇筑的混凝土及时覆盖,应将灰块清除干净。

(九)楼板模板经验收后严禁再进行混凝土剔凿、作业面上锯木料等作业。

(一十)支模时严禁用电、气焊在模板上烧洞。

电焊工或水电工进行施焊作业时,在施焊部位下方铺垫不小于500×500mm见方的铁皮,保护模板面不被灼烧。

(一十一)成型的楼板模板上严禁集中堆放重物。

(一十二)模板拆下后仔细检查,破损的板面或边、角应及时修补,严重破损的板进行更换处理。

(一十三)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已安装好的模板和其它硬物;大模板吊运就位时要平稳、准确,不得兜挂钢筋。

用撬棍调整大模板时,要注意保护模板下口海绵条。

(一十四)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时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

(一十五)模板与墙面粘结时,禁止用塔吊吊拉模板,防止将墙面拉裂。

八、质量要求

(一)模板安装支撑体系牢固可靠。

(二)模板的清理不得污染接茬部位的钢筋和混凝土。

(三)模板接缝不应漏浆,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四)梁、顶板起拱高度准确、顺直,不出现弯折。

(五)侧模拆除时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六)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拆除的模板和钢管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七)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1、墙、柱模板下口(根部)漏浆,产生砼烂根

防治措施:

墙、柱模板下口小面贴高密度海棉条,为防止海棉进入结构,应由模板内侧面缩回10mm(具体收缩量现场实测确定)。

同时应要求墙、柱两侧或四周砼顶板表面水平,平整。

2、后浇带或施工缝模板支立随意,使砼不规矩、钢筋位置不准

防治措施:

按照事先确定的后浇带或施工缝位置在顶板上定位放线。

并按方案要求提前将后浇带或施工缝的模板支设到位。

3、墙、柱模板上下接口不平顺;扭曲、不方正,使砼接槎处产生错台不平顺

防治措施:

a.墙、柱模板合模后,在支撑加固、验收检查时都必须先把根部找正,然后按照墙、柱根部准确位置向上引铅垂线。

检查垂直度时无论墙、柱短边尺寸大小都必须同一侧面挂两个线坠,保证垂直和不扭曲。

b.墙、柱模支撑糸统严格按照方案支设,在对拉、对顶时保证拉顶受力均匀一致,同一侧面拉、顶点不少于两点,以防变形扭曲。

c.在上下层模板交接处,上层模板可过度到下层砼100—200mm处固定(此方法应在模板设计时考虑)。

4、模板接缝、拼缝不严、漏浆,使砼不密实

防治措施:

大模板墙,门、窗、洞口阳角在支立门窗模板后,在门窗模板两侧小面粘贴高密度海棉条,与大模板紧贴防治漏浆。

(海棉条厚5mm)。

严格按照顶板与墙、梁交接处做法节点要求施工。

凡是竹胶模板接缝处都采用清水缝硬拼,有条件可将拼缝做成企口缝或45°斜缝。

钢模接缝处采用粘贴3~5mm厚海棉条的方法,防止漏浆。

5、梁、柱节点模板支立随意拼凑,不规矩

防治措施:

按照施工图纸将梁、柱节点归类、编号。

然后按照编号制作定型模板,按装时对号入座,周转使用。

个别异型节点制作专用模板。

6、梁、板垂直支撑失稳变形,下部无垫板或垫板过小

防治措施:

架子支立完成后必须办理整体验收手续。

相关人员签字齐全。

支撑下部垫通长垫板。

拉结双向扫地杆,在回填土上支撑应注意观察土方塌陷状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7、成排的柱子,不成线

防治措施:

先将两端头柱子模板找方正、垂直,加固完成。

依两端头柱子为基准拉通线,支立中间各柱。

8、门、窗、预留洞口模板歪斜

防治措施:

按方案、技术交底加内撑,且水平撑不少于三道,大于1.5m宽应加角斜撑。

验收模板时,门、窗、洞口应在合模前重点检查。

墙体模板在设计、加工时应考虑在预留洞口周边增加穿墙螺栓。

洞口较大时,模板支立应对齐洞口支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