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在光的世界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9832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在光的世界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4章 在光的世界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4章 在光的世界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章 在光的世界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4章 在光的世界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章 在光的世界里》.docx

《《第4章 在光的世界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在光的世界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章 在光的世界里》.docx

《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

《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

1、(2008•宁夏)岸边垂柳映在水中的像是 _________ 像;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 像.(选填“实”或“虚”)

2、(2008•怀化)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_________ .如图,在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上一块透明的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呈现 _________ 色光.

3、(2008•南充)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5°,此时入射角为 _________ 度;反射角为 _________ 度;我们能从教室的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发生 _________ 反射的缘故.

4、(2008•长沙)如图,小宇用放大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的是“YS”两个字母正立、放大的 _________ 像,这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

5、(2009•临沂)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将发生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如果天气晴好,中国是全球最佳观测地.日食现象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光的 _________ 道理解释.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能用肉眼或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比较简易的做法是如图所示,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这是利用了 _________ .

6、(2009•贵阳)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 _________ 反射.

7、(2009•绵阳)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眼就是 _________ 眼.用凸透镜可以矫正 _________ 眼.

8、(2009•江西)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回想我们的实验过程,我们是选用了 _________ 作为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_________ 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9、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 _________ m.若人以0.5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 m/s.

10、(2009•江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 _________ .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_________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_________ .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  )

A、花发出的光是红色的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花发出的光是白色的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12、(2011•衢州)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BD

透过树林的阳光镜中的人像倒映在湖中的桥

D看见海面下的冰山

13、(2009•威海)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

14、(2010•南昌)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阴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漫反射

C、平面镜成像D、光的折射

15、(2009•温州)下列情况,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笔在水中“断”了B、水中倒影

C、邮票放大D、手影

16、(2010•毕节地区)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A、

B、

C、

D、

17、(2009•潍坊)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为f,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移到b点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  )

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

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

18、在下列现象中,看到的是实像的是(  )

A、站在湖边看见水中的倒影B、老师用幻灯片讲课,我们看见屏幕上的图象

C、生物课上,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D、对着镜子整理衣着时看见自己的像

三、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56分)

19、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多少?

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0、(2007•菏泽)如图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21、(2008•河南)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2、(2009•百色)请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23、(2010•东营)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在如图的方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24、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_________ .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_________ .

25、(2009•常德)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如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 _________ 作用.

(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 _________ ,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___ .

(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凹面镜的实例:

 _________ .

26、(2008•辽宁)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

于是她猜想: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 _________ (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 _________ 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

(2)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 _________ 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 _________ 的.

(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_________ 

27、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 _________ (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 _________ .

28、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蜡烛经过 _________ 位置以后,所成实像由缩小变成放大;经过 _________ 位置以后由实像变成虚像.

29、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把相机”调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为使他在胶片上仍然形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该 _________ .(变小,变大,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

30、小峰身高1.70cm,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 _________ m.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

1、(2008•宁夏)岸边垂柳映在水中的像是 虚 像;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是 实 像.(选填“实”或“虚”)

考点:

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而光沿直线传播所成的像是实像.

解答:

解:

岸边垂柳映在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即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所成的像是虚像,

而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

虚,实.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和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2008•怀化)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色散 .如图,在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上一块透明的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呈现 蓝 色光.

考点:

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光的色散现象,以及有色的透明体只能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光.

解答:

解:

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它它颜色相同的光,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色的光,故白屏呈现蓝色.

故答案为:

色散,蓝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以及物体的颜色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2008•南充)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5°,此时入射角为 35 度;反射角为 35 度;我们能从教室的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发生 漫 反射的缘故.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

分析: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反射角、入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知道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同一个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解答:

解:

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5°,所以入射角为90°﹣55°=35°.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也为35°.

我们能从教室的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

35;35;漫.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还考查了漫反射现象.

4、(2008•长沙)如图,小宇用放大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的是“YS”两个字母正立、放大的 虚 像,这是由于光的 折射 形成的.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①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②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③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透过透镜看物体,物体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属于折射现象.

解答:

解:

(1)小宇用放大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的是“YS”两个字母正立、放大的成像情况属于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

(2)字母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属于折射现象.

故答案为:

虚;折射.

点评: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根据成像情况会判断属于哪一种应用.

5、(2009•临沂)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将发生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如果天气晴好,中国是全球最佳观测地.日食现象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光的 直线传播 道理解释.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能用肉眼或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比较简易的做法是如图所示,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这是利用了 光的反射 .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反射。

专题:

简答题。

分析:

光在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现象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是利用了光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反射.

解答:

解:

日食现象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直接观看会灼伤眼睛,故一般用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是利用了光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反射而形成像,光线弯弱了.

故本题答案为:

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解释现象及光的反射的利用.

6、(2009•贵阳)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 镜面 反射.

考点:

镜面反射。

专题:

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

从玻璃外墙的表面光滑,光射到上面会发生镜面反射的角度回答问题.

解答:

解:

玻璃外墙表面光滑,平行光线射到镜面上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这种光强度大,逆着光线看,很刺眼,大量使用这种玻璃外墙会造成光污染;

故答案为:

镜面.

点评:

考查镜面反射,光的反射类型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种,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2009•绵阳)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眼就是 近视 眼.用凸透镜可以矫正 远视 眼.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

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解答:

解:

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

近视,远视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8、(2009•江西)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回想我们的实验过程,我们是选用了 玻璃 作为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实验中选用玻璃板而不选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解答:

解:

因为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解决像的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而平面镜不透明,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难以保证实验效果,所以实验中选用玻璃板而不选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故答案为:

玻璃;位置.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实验,选玻璃板而不选平面镜,这是实验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中考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知识点,不仅要求知其然,而且要求知其所以然.

9、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 2 m.若人以0.5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大小为 1 m/s.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如果人离平面镜近,像离平面镜也近.

解答:

解:

因为人离镜2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所以像离镜也是2m;

如果人靠近镜的速度是0.5m/s,像靠近镜的速度也是0.5m/s,即以镜子为参照物,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如果以人为参照物,像的速度就是0.5m/s+0.5m/s=1m/s.

故答案为:

2;1.

点评:

熟记平面镜成像特点:

同大、等距、垂直、虚像;辨清“像与镜的距离”还是“像与物的距离”,“像相对于镜的速度”还是“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没有提到相对于谁,那就是相对于镜的速度.

10、(2009•江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 同一高度 .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照相机 .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这道题就是考察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实验以及其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

解答:

解: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要遵循“三心一线”,即烛焰焰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所以要让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当焦距为10cm时,物距为25cm大于2f,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而照相机便是利用此原理.

补充:

投影仪的实验原理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

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

点评:

这道题目只要学生熟练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生活中常见光学仪器的实验原理,答案便不难得出.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  )

A、花发出的光是红色的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花发出的光是白色的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考点:

物体的颜色。

分析:

太阳光是复色光,其中有红光,红花反射红光.

解答:

解: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红花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光.

故选B.

点评:

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太阳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

12、(2011•衢州)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透过树林的阳光

B、

镜中的人像

C、

倒映在湖中的桥

D、

看见海面下的冰山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平面镜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

A、太阳光有一部分照到树叶上被挡住,另一部分透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在地面上,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正确;

B、照镜子,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B错;

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C错;

D、光在水面发生折射,看到的是虚像,比实际位置浅,不符合题意,故D错.

故选A.

点评:

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3、(2009•威海)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光沿直线传播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

解: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成像的物体是蜡烛,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14、(2010•南昌)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阴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漫反射

C、平面镜成像D、光的折射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

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来解决此问题.

解答:

解: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遇到障碍物就会形成影子,所以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大多都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15、(2009•温州)下列情况,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笔在水中“断”了B、水中倒影

C、邮票放大D、手影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光的折射、反射、直线传播、凸透镜成像分析各个选项.

解答:

解:

A、笔在水中“断”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邮票放大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现象.每个知识点都有不同的应用,不要弄混了.

16、(2010•毕节地区)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A、

B、

C、

D、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

分析:

根据以下知识点去分析: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一个光线射不到的黑色区域,就是影子,

解答:

解:

A、湖面月影和D、镜中“风景”都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

B、杯中断笔,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我们能看到墙上“孔雀”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光学知识,对于生活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形成的现象应当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

17、(2009•潍坊)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为f,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移到b点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  )

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

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对应应用如照相机.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对应应用如幻灯机.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

物距越大,成的像越小,像距也越小.

解答:

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在2f之外,所以成缩小的实像,b点在f和2f之间,成放大的实像.

a到b过程中,物距减小,所以成的像变大,像距也变大.

故选A、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8、在下列现象中,看到的是实像的是(  )

A、站在湖边看见水中的倒影B、老师用幻灯片讲课,我们看见屏幕上的图象

C、生物课上,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D、对着镜子整理衣着时看见自己的像

考点: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实像能用光屏呈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呈接到.

解答:

解:

A、站在湖边看到水中的倒影,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B、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并能用屏幕承接到,是实像.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看到的细胞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D、穿衣镜是平面镜,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1)掌握凸透镜的三种成像情况.

(2)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情况.

(3)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4)掌握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三、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56分)

19、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多少?

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