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省级文明城区申报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9544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省级文明城区申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区省级文明城区申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区省级文明城区申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区省级文明城区申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省级文明城区申报材料.docx

《区省级文明城区申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省级文明城区申报材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省级文明城区申报材料.docx

区省级文明城区申报材料

区省级文明城区申报材料

卫东区位于平顶山市区东部,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万,辖1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26个行政村、37个社区。

近年来,卫东区委、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市创建文明城市的部署精神,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创新载体,以建设“活力卫东、秀美卫东、平安卫东、和谐卫东”为目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推进市民素质和城区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积极拓展工作新领域,不断探索创建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我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河南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区”、“全省文化先进区”、“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河南省两基工作先进区”、“河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区”“全省乡镇煤矿质量标准化区”等多项荣誉,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文明城市优胜区”,卫东网连续5年荣获“全国优秀政府网站”,全区呈现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社会事业繁荣进步、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大局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区委中心组学习、基层党校建设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工作,建立了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造就了一支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富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队伍。

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先后在全区开展了“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

进一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法治、诚信、服务、创新型政府建设,加强依法行政,规范政务行为,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先后构建“两大服务体系”:

一是社会服务大厅服务体系。

以区社会服务大厅为龙头,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行政审批一厅式办公全面推行;二是劳动保障服务大厅服务体系。

以区劳动保障服务大厅为龙头,在完善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的基础上,促进辖区居民充分就业,夯实就业这一民生之本。

建立和完善“五个服务中心”:

一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控制、压缩不合理开支,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完善政府采购中心,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覆盖面;三是完善招投标管理中心,集中统一管理、规范政府招投标活动,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四是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完善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统一受理对公务员效能的投诉举报,提高了政务系统的工作效能。

创新“四项建设”:

一是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二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三是强化市长热线功能。

一方面建立有反映、有落实、有反馈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市长热线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

另一方面加强跟踪问效和效能建设,确保事事有落实。

四是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扩大便民服务网点覆盖面,规范代理审批项目,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二、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经济繁荣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把正确的发展思路转化为生动的发展实践,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以“打造经济强区,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探索城市区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物流经济、楼宇经济、休闲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全面提速,主要指标始终保持高增长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96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6396元,增长%。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蔓延和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卫东区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战危机、保增长、促发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1元,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435元,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等多项指标位居平顶山乃至河南省的前列,在5月份河南省通报的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位居第18位外,其他4项均居河南省前5位。

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继续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打造良好的人居和投资环境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为载体,以创建省级文明社区为目标,全面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高标准改造城市道路和背街小巷12条,新增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22个,河道治理、街景整治、“五小”治理和城市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积极开展园林单位(小区)创建,95家单位通过省、市级园林单位(小区)验收。

建成游园(绿地)40个,改造街头小游园17个,新增绿地面积192万平方米。

实施城郊森林绿化工程,完成植树造林万亩,生态环境有了新的改善,金牛山风景石榴园成功创建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6年,全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举成功。

积极参与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圆满完成许平南高速引线、湛河三桥、北环路东延、程平路改造、新华路北延等工程拆迁任务。

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卫东新城一期开发建设基本完成。

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水平,成立城建综合执法队伍,实行背街小巷保洁制度,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不断加快公路建设,筹措资金1230万元,修建韩申路、任蒲路、竹岳路等县乡公路和13条“村村通”道路,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四、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生命工程来抓,依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突出抓好煤矿、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切实搞好交通、消防和食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有效预防了各类事故发生。

把煤矿安全生产放在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三个委派”和严防死守责任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行为,连续十年无重大事故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积极推进农村和城市社区安全工作,全面实施保安(物业)进社区,努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建立城乡安全管理网络,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各项制度,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较好地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

不断完善社会预警系统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了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营造了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加强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按照文化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基本活动队伍、基本活动方式、基本活动内容、基本活动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广场文化、街道文化、村室文化活动。

我区现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48个,活动站106个,文化大院20个,大型活动场所6个,藏书超万册图书馆8个,初步形成了以居民群众为主体、以文化活动活动为载体、以区文化中心为龙头、以街道文化中心为枢纽的文化活动网络和建设模式。

成功举办了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建成全省首家方志馆,正在积极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

1个社区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2个社区3个街道获全省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06年全省“先进文化进基层”现场会在我区召开,2007年我区被省文化厅授予“全省文化建设先进区”,目前,我区创建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区工作已通过省里初审,正在报国家文化部审批。

六、不断深化社区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以社区建设为载体,以建设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安宁和谐的现代新型社区为目标,以社区服务为重点,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功能,构建各类社会群体融洽相处的和谐社区。

加大文明社区创建力度,制定了《卫东区文明社区创建规划》,采取多元投资方式,加大投入,全面整治社区环境,推进社区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社区环境,加大小花园、小绿地、小广场建设,为社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深入开展道德规范进社区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等活动,多策并举,使社区建设有了新的提高。

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服务模式,引导多种服务载体进社区,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在全市率先建成一批上档次、高水平的和谐社区。

东安路、优越路两个街道被授予“全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五一路、建设路两个街道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卫东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高度关注民生

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四年来区财政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分别为800万元、亿元、572万元、2910万元,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区财政每年投入30万元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基金,用于社区居民健康服务和弱势群体医疗救助。

积极解决区、乡两级医院基本建设等问题,医疗条件得到改善。

投资325万元建成区疾控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2008年起区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480万,实现城乡全民医保。

累计投入1200万元,完成新华路小学教学楼、启智学校、东环路小学、行知小学和二十四中食堂、宿舍等工程建设,上徐、下牛、观上等农村学校d级危房全面消除。

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我区荣获“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和“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区”。

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建成区劳动力市场,构建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积极实施全民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49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200人,安置就业困难对象2375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1人以上就业。

累计开发就业岗位52174个。

着力为老年人创造温馨家园,投资350万元建成了区老年公寓。

逐年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累计发放低保金2421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对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实施大病救助,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加强对残疾人的关爱扶助,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五条路社区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

累计投入507万元,加大对技改项目、林果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

不断加强对群众的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全区“五五”普法、“三五”依法治区等活动,大力推进“司法服务进社区”,促进依法治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积极实施电子政务,“卫东网”连续五年荣获全国优秀政府网站。

重视文物保护,蒲城店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计划生育工作连年保持省、市先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搞好环境保护,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下大力气做好秸秆禁烧和小煤堆治理,辖区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八、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紧密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注重抓好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先后广泛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守规则、尊重人、争当文明市民”活动,“共建和谐、争创百佳”活动,“文明市民”、“文明标兵”、“鹰城孝星”、“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和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了“文明志愿者服务行动”、市树市花评选“花卉盆景摄影展”、“清洁家园”等系列道德实践活动,我区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省“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先进单位,全市志愿服务先进单位。

二是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三优一争”活动,积极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以学校、社区(村)为平台,对未成年人开展“三理”教育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教育,未成年人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思想品德得到全面提高。

在社区开展“三和”行动,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创办了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全区160多名教师进行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知识培训,提高了教师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三是努力加强文明单位建设。

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和“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原则,认真落实《河南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例》和《平顶山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不断强化监督管理,拓宽创建领域,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抓好文明单位的创建、复查、整顿,并经常性地对辖区的省、市级文明单位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各级文明单位的创建、管理以及申报、推荐工作,解决文明单位创建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协调各级文明单位的创建管理工作,全区共荣获省级文明单位45个,市级文明单位86个,在全市名列前茅。

总之,我区在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中,区四大班子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我们的工作与上级要求和创建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以此次争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求真务实,不懈进取,全面搞好文明创建工作,以实际行动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