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9195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茶叶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茶叶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茶叶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茶叶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叶发展规划.docx

《茶叶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发展规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叶发展规划.docx

茶叶发展规划

 

茶叶发展规划

 

贵州省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

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茶产业发展规划

(—)

 

 

贵州省威宁喀斯特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4月

 

一、基本情况

1、茶产业发展现状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的西大门,位于东经103°36′—104°45′,北纬26°30′—27°25′。

全县国土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为贵州省县域面积之首,辖35个乡镇,620个村(居)委会。

全县拥有耕地367.02万亩,林地2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7%,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

全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200米,年均气温10—12℃,夏季平均气温23.2℃,年均降雨量962.3毫米,无霜期208天,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

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温差大,年温差小;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多民族聚居,饮茶习俗悠久,古老的“乌撒烤茶”文化是当地独具民族特色、茶文化底蕴深厚的茶道。

威宁茶叶生产自明朝末期开始就有零星种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但真正是1964年才形成一定规模,当年种植面积1484亩,主要分布在炉山、二塘、么站、观风海、龙街等乡镇,产茶2300斤。

并成立了威宁县国营炉山茶场,到1978年种植面积达12475亩,品种主要以福顶大白茶、云南大叶茶为主,产量65700斤。

1980年全县茶叶面积达21784亩,主要分布在草海、羊街、小海、观风海、黑石、麻乍、哲觉、么站、金钟等乡镇。

1984年全县茶叶面积发展到42178亩,品种主要以小叶茶、福鼎六号、福鼎九号等为主。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茶叶市场走向低谷,国营和集体茶场逐步走向瘫痪,所有茶叶基地(茶林)几乎荒废,农户的零星茶业已逐渐萎缩,据统计:

现有茶园仅1.65万亩,其中采摘面积8591亩,茶叶产量63838公斤,绿毛茶33403公斤,其它茶30435斤,主要分布在炉山、盐仓、东风、草海、双龙、龙街、小海、黑石、哲觉、么站等乡镇。

全县茶园因体制等因素制约,约1.2万亩茶园正等待改造;多数零星分布茶园处于农民自采自食,尚未形成商品。

为了推进威宁县茶产业发展,香炉山茶园于开始,一是投入数百万元资金改造自有茶园约1500亩,又投入80余万元对840亩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带动周边农户管抚茶园约5200亩,使香炉山茶园逐步得到恢复。

二是从浙江高薪聘请专家,并与贵州茶叶科学研究所签订技术服务合同,积极改扩建加工厂房,增加了设备,新建了化验室、审评室,有效提高了茶叶的加工质量。

三是于经过有机茶认证,获得中国知名品牌并取得QS认证,先后获得县级地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优质农特产品等称号。

四是注册了“乌撒烤茶”商标。

五是组建了一支规模的“乌撒烤茶”艺术表演队,为打造威宁茶文化发展,提升茶叶品牌有利条件具备。

2、茶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

威宁县发展茶产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环境优势。

威宁县属高海拔、低纬度地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1.7%,加上草海天然湿度的调节,空气自然清新,大气、水质、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优级标准,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独特的茶叶品质。

二是劳动力优势。

威宁现有人口131万,其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可转移劳动力20万人以上,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有机茶和名优茶的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传统生产和加工。

我县拥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发展茶叶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三是产品优势。

威宁县由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茶叶有机物积累多。

所产茶叶具有香味浓郁、鲜爽醇厚,内含物丰富,茶氨酸、茶多酚等物质含量高,茶叶口感优于其它产区绿茶产品,当地工业欠发达,茶树基本处于原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所产茶叶产品是无污染、无公害的纯天然有机食品。

近年来香炉山茶园开发的“乌撒烤茶”茶叶产品先后获得有机茶认证、中国知名品牌、“黔绿之星——绿色消费品牌”及贵州省优质农特产品等荣誉。

威宁县发展茶产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地规模大。

虽然威宁县的茶叶基地规模小,但适宜面积大,全县现有耕地面积380万亩,其中有60万亩适宜茶叶发展,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二是能够提高效益。

威宁县茶叶产品当前只停留在春秋季高档茶生产上,中低档茶加工量少,茶树资源利用率十分有限,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市场潜力巨大。

一方面由于威宁县传统的饮茶习惯造就了各族人民对茶叶的需求量大,全县人均消费茶叶可达2kg;另一方面是国内人均消费低,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叶产品需求会逐渐上升。

特别是近年来茶叶综合利用技术不断提高,茶饮料、茶点、速溶茶、茶化工等产品正在逐步开发利用;外销市场开拓前景看好,绿茶、乌龙茶国际贸易增长较快,对有机茶的需求很大。

3、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园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制茶设备陈旧、老化,夏秋茶因为采摘费用高而利润低,造成单产低,致使生产成本上升,茶叶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当前全县仅有的2个加工企业。

生产规模小,实力不强,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

一是茶叶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

茶叶多为初级新产品,品种结构单一,经营效益差。

企业综合实力不强,产品开发欠缺,科技含量低,优势不明显,难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是企业各自为阵,难以形成体现地区特色的区域名牌。

原炉山茶场为政府部门创办的国营企业,其生产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模式滞后,致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处境艰难。

三是产业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

茶叶初制加工仍是半手工半机械制作,当前,全县仅有各类加工机械20台左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工设备无法更新。

在整个茶叶生产、加工、包装以及管理上,企业重视茶叶生产经营,不重视科技含量投入,技术推广率低,茶农文化素质低下,茶叶生产科技含量低,低产茶园面积大,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销售网络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

市场营销观念和手段落后。

五是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无专业管理机构。

威宁县茶叶生产最初是外贸和供销部门管理,80年代以后又由农业、林业等部门多头管理。

虽然县政府明确农业部门为茶叶生产的主要管理和牵头部门,但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缺乏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服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全县没有统一的发展思路,造成了人财物等的浪费,综合效益没有很好的发挥。

六是产品档次不高,缺乏影响力。

威宁茶素以“色泽碧绿、清香、味醇以及经久耐泡”著称,一直得到中高端消费者的青睐,但制作工艺还不够精良、包装不够精美,茶叶品牌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夺金拿银”上,需要尽快实现评比名牌向市场名牌转变。

七是宣传力度不大,缺乏市场知晓率。

威宁香炉山茶好,高档产品也有,但对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开发力度有限,知名度低,在宣传方式上只注重品牌茶叶的荣誉宣传,不注重形象广告宣传,存在“茶香只在深山里”的被动局面。

二、—如何茶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威宁县自然资源状况和发展现状,计划全县种植茶叶40万亩,规划以环草海生态旅游观光茶园建设、乌江源生态茶园建设为主线,集中连片建立10万亩无性系茶园。

从至在炉山镇、金钟、双龙、么站、黑石、哲觉、雪山、龙街等乡镇建立5万亩新茶园(品种以福鼎大白茶、黔湄809、龙井43号等抗寒性较强的品种为主);至,在黑石、哲觉、小海、龙街、雪山、兔街、大街等群众种茶积极性较好的乡(镇)发展新茶园2万亩,加上原有的有效茶园,确保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加工企业:

“十二五”期,在炉山、哲觉、黑石、龙街等乡(镇)建茶叶初(精)加工厂4家,加工能力4500吨,投资4000万元,加工增值1.5亿元,覆盖茶园基地面积4万亩;在金钟、雪山、小海、双龙、么站、云贵、兔街等乡(镇)启动并开展加工厂建设工作,总投资共8000万元。

三、重点项目

--环草海生态观光旅游茶区。

加大政策扶持,争取依托草海生态保护及省、地扶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与资金,目的是把发展茶园和草海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既做到防止草海集雨区水土流失,保护草海生态,又能让农民增收致富,同时经过观光旅游带动服务行业的同步发展。

--乌江源优质绿茶产区。

目的是把发展茶园和乌江源头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既做到防止乌江源头水土流失,又能让农民增收致富的效果。

一、做好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威宁县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一是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积极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宣传发展茶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制定的优惠政策;二是要经过大力举办茶艺表演、茶产品展销会、茶文化节,在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同时,有效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三是采取积极培育茶叶种植大户、树立生产典型方法,刺激广大农民群众参与茶产业的发展。

四加快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

要按照自愿、民主、平等和互利原则,由政府引导,以企业为核心,在县成立茶叶行业协会,以便协调茶叶种植户、茶叶加工企业、茶叶销售企业之间利益联接。

加强乡、村茶农组织化建设,确保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能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衔接。

鼓励企业与农户进行有机联合,并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

四、政策措施

1、强化扶持,加大融资力度。

为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毕节地委、行署及威宁县委、政府一是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加快威宁县茶产业发展的特殊政策,并鼓励和支持社会有识之士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参与威宁县茶产业发展。

二是要认真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后勤服务工作,采取召开大型茶叶产品推芥会,组织茶企参加国内外组织的茶叶评比与展销,鼓励专业协会参与营销等方式,有效拓展威宁县茶叶产品的销售渠道。

三是要在逐步完善扶持政策的同时,财政和审计部门加强扶持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落实和使用到位。

2、解放思想,创新经营机制。

坚持以民营化为基本取向,调整现有茶场机制结构,对国有茶园坚持“改制重组”,实行多元化投资,采取多种形式,宜股则股、宜卖则卖、宜并则并,实现县内茶叶资源的优化配置。

围绕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生产组织,经过创新茶叶生产组织形式,培育和扶持市场化的经营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产业活力。

3、依靠科技,推进科技兴茶。

一是推行有机茶标准化生产,切实保证威宁茶叶的纯天然品质;二是引进国际先进制茶工艺、设备及技术,改进茶叶加工环境,有效提升威宁茶叶品质。

三是重视茶叶保鲜技术研究,改进茶叶包装与形象设计,提升茶叶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是积极引进茶叶深加工技术,有效提升茶叶中低档原料的附加值。

4、培育威宁茶叶文化,提高威宁茶叶文化底蕴。

充分利用我县旅游资源,加强茶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

在全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弘扬茶文化,引导茶叶消费。

一是进行“茶之旅”旅游项目的开发,着力草海茶廊建设及旅游开发,建设茶博园,举办群众性的茶艺表演,推动少儿茶艺活动的开展。

二是开展便于携带、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系列茶叶专用包装或组合包装,把茶叶做成我县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按照“一观、二闻、三采、四炒、五品、六购”一条龙要求,突出威宁特色,吸纳外地成功经验,形成以茶文化为依托的休闲产业氛围,拓展茶叶产业发展新空间,进一步提升威宁茶叶的整体形象。

五、投入保障

鉴于威宁县茶产业发展的起步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对现有低产茶园改造及幼龄茶园管抚、新建无公害及有机茶园及幼龄茶园管抚、批发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因此,一是积极申请国家、省加大对威宁县茶产业扶持力度。

二是请求省级财政、地区财政、县(市)财政每年列支部分茶产业发展扶持资金。

三是大力推进各记其功、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的方法,积极整合整村推进、水土保持等工程资金扶持茶产业,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茶园基地建设。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与个人投资或贷款发展茶产业。

六、技术保障

1、狠抓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为威宁县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威宁县要设置茶产业发展主管机构,茶叶主产乡(镇)要配备专人负责,工作的重点是强化优良茶树品种的引进示范栽培、先进适用的无公害及有机茶生产技术、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示范推广;指导大型茶叶生产企业要配备懂技术、能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

同时,依托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对威宁县开展智力帮扶和行署已与中国茶科所、华南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确保威宁县茶企负责人及专业技术干部能够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接受现代科技知识、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技能;确保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及先进发达地区的茶叶经营者来威宁县传授经验、提供技术服务、强化信息交流。

充分依托“阳光工程”开设茶叶技能培训班,重点对种植大户进行茶叶技能培训;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加强广大茶农的技术培训。

2、积极引进育苗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到我县育苗,借鉴外县经验每亩补助元,分别在建好育苗基地后补助1000元;茶苗出圃后再补助1000元的办法,增强育苗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强化茶苗质量标准,严把茶苗生产质量关,结合威宁县实际,严格按照“建设一亩、成活一亩、高产一亩、见效一亩”的原则,积极引进已经在威宁县种植后表现较好的福鼎大白茶、黔湄419、龙井43号等无性系茶树良种,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茶叶生产基地:

对现有良种茶园要按照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要求来加强茶园管抚或进行茶园低改,确保其丰产优质;在茶叶加工中要认真制定合符产品要求的茶青采摘标准,并认真培训和指导广大茶农正确掌握茶青采摘标准、采摘方式、保鲜措施、贮运工具等各个关键环节,确保茶青质量符合制茶要求;大力推进茶叶机制加工,明确要求有一定规模的茶场一方面要根据预期产量来购买加工设备,并重视名优茶机具和大众茶机具的配套;另一方面要积极选拔事业心强的工人外出参观学习,力争在短期内迅速掌握制茶关键技术,确保加工实现增值。

3、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确保茶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得到有效提高。

在稳定和加强各级茶叶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鼓励科研院所、大中院校以茶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和技术转让等形式向企业及农民普及茶叶实用技术。

鼓励扶持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专业服务队,开展茶园机械耕作、机械修剪、机械采摘、病虫统一防治等有偿技术服务,拓宽技术服务领域,增强技术推广和服务水平。

4、重视茶叶产品认证,积极与市场需求接轨。

近年来,中国为了适应加入WTO组织的发展需要,在茶叶生产上制定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无公害及有机茶叶生产技术标准、QS认证标准等,这些标准既是茶叶行业进入市场的技术壁垒,也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

为此,各级党政及涉农部门要积极引导茶叶生产企业狠抓无公害及有机茶叶认证、QS认证等工作,积极与市场需求接轨。

依托省农产品质检中心和各级质检部门加强对茶叶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有力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和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5、强化“乌撒烤茶”品牌的打造,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乌撒烤茶”知名品牌,有效提升威宁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七、机制建设

一是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大力推进茶园基地建设的同时,用利益联结机制方式把分散种植的农户联接起来,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二是积极引导和培育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并在共享“乌撒烤茶”品牌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同体,确保目标一致、没有内耗。

三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益,并将茶产业发展阶段目标分解量化纳入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过程管理考核办法,加强过程的检查督促与调度,确保阶段任务的完成。

四是建立茶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请求各级党政及业务部门加大对茶产业发展项目的资金扶持。

二是在茶园未见效益之前,请求有关部门给予种植茶树的农民群众享受退耕还林的扶持政策、或在种植前三年采取每亩每年补助242元管护费,确保茶苗种得上、管得好。

三是请求农业部门加大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培训与指导力度,有效提高茶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四是请求政府对参与打造品牌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及资金扶持,确保企业在拓展茶叶销售市场的同时,增强其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是鉴于威宁县冬春季节干旱十分严重,建议在新建茶园时可部分采用茶籽直播。

 

威宁县农业局

二0一二年四月三日

 

附:

“威宁试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及进度统计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