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8998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docx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docx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有色气体:

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固体

  紫黑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

  的气体:

H2S。

3、熔沸点、状态:

  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指卤素,C、Si相反)。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

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

正>异>新,邻>间>对。

高考化学知识点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如:

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

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

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

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

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

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前两者微溶),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气体溶解度单位是体积比,不是g/100g水)。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与H2O化合生成H2SO3,SO2+H2O=H2SO3)

  

(2)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②还原性:

SO2+Cl2+2H2O=H2SO4+2HCl2SO2+O2=2SO3

  ③弱氧化性:

SO2+2H2S=3S+2H2O

  ④漂白性:

SO3可使品红褪色(可逆,加热又恢复红色)

  (3)二氧化硫的污染

  ①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

  ②形成酸雨pH<5、6,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酸性增强等等。

  ③含SO2的工业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

  1.氧族元素概述

  

(1)包括:

氧(8O)、硫(16S)、硒(34Se)、碲(52Te)、钋(84Po)等几种元素。

  

(2)周期表中位置:

VIA族;2-6周期。

  (3)最外层电子数:

6e。

  (4)化合价:

-2,0,+4,+6(O一般无正价)。

  (5)原子半径:

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即rO

  (6)元素非金属性:

从O→Te由强→弱。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都有6个电子,均能获得2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②在气态氢化物中均显2价,分子式为H2R。

  ③在最高价氧化物中均+6价,分子式为RO3。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RO4。

  

(2)递变性(O、S、Se、Te)

  ①单质的溶沸点升高,氧化性减弱。

  ②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减小,还原性增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

  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的化学实验的知识比较多,比如化学反应的变化,现在,实验的顺序等等都是常考的知识点。

如果想要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实验题,不仅要有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知道实验的原理。

下面整理了化学的实验现象给大家,让大家能在化学实验这一方面能有质的飞跃。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

  10.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混浊。

  1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2.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

有气体生成。

  13.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4.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5.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6.向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8.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9.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20.将Cl2通入无色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1.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2.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

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3.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易错点1忽视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易错分析:

在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概念时,一定要区别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等概念,如易忽视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同位素的质量数计算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与质量数不同,不能用相对原子质量代替质量数计算质子数或中子数。

还有要区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

在讨论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时,要分清对象是原子、还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避免因不看对象而出现错误。

  易错点2忽视概念形成过程导致理解概念错误

  易错分析:

在复习过程中有些同学易混淆胶体与胶粒概念,误认为所有的胶体都能吸附离子,形成带电荷的胶粒。

实际上,蛋白质、淀粉等有机大分子溶于水后形成的胶体不能形成带电荷的微粒,也不能发生电泳现象,原因是溶液中没有阳离子或阴离子(除水电离的微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外)。

再者蛋白质胶体在重金属盐溶液中发生变性,在一些金属盐溶液中由于其溶解度的降低发生盐析。

  易错点3忽视物质成分与概念的关系

  易错分析:

如纯净物的原始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发展概念是“组成固定”的物质,扩展了纯净物的范围,如结晶水合物的组成固定。

从同分异构体角度考虑,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因此学习概念时要理解基本概念的发展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概念的内涵。

中学常见的“水”有重水、盐水、卤水、王水(浓盐酸、浓硝酸以体积之比为3:

1混合,浓度不确定,组成不确定)溴水、氨水和氯水等。

  易错点4混合物质组成的几种表达方法

  易错分析:

复习物质组成的表达式,如分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一要采用比较法找差异,如有机物结构式与无机物结构式差异,如无机物氮分子的结构式不是结构简式。

二要掌握一些特殊例子,如书写次氯酸的结构式或电子式时氧原子应该在中间,而不是氯原子在中间。

  易错点5热化学基本概念与热化学方程式不能融合

  易错分析: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看是否为表示“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限制可燃物为

  1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也就是燃烧热对产物状态的限制。

  

(2)化学计量数与燃烧热成正比例关系。

  (3)一般省略化学反应条件。

  (4)化学计量数特指“物质的量”,可以时分数。

  易错点6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易错分析:

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

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

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

中学典型反应:

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易错点7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易错分析: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

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易错点8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易错分析:

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

1mol金刚石含2mol碳碳键,1mol二氧化硅含4mol硅氧键。

分子晶体:

1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mol乙烷分子含有6mol碳氢键和1mol碳碳键。

  易错点9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易错分析: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

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易错点10物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易错分析:

“电荷守恒“在定性实验与定量推断结合类试题中的主要应用有:

  

(1)确定未知离子:

已知部分离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确认其中一种未知;离子是什么。

解题时,先写出离子电荷守恒关系式,再根据所缺的电荷确定离子种类(阴离子或阳离子)。

  

(2)确定已知离子存在:

给出n种离子可能存在,能确定(n-1)中离子一定存在,且能求出其物质的量,判断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

要列出电荷守恒式,代入数据判断,若已知离子已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不存在;若已知离子不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一定存在。

审题时要注意多个实验之间的有关联系,在连续实验中,上一步的试剂可能对下一步的实验有干扰。

  (3)任何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否则溶液不能呈电中性。

  易错点11图像与题目脱离

  易错分析:

解图像与题目结合类题目的关键是识图像(图像中的点、线、标量等),联反应(写出先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会整合(根据化学反应计量数,结合图像判断)。

  易错点12不清楚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易错分析: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本质特征: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nm和100nm之间。

利用胶体性质和胶体的凝聚,可区别溶液和胶体。

①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无这种现象。

  ②加入与分散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解质,溶液无明显现象,而胶体会产生凝聚。

  易错点13忽视晶体结构计算方法和电中性原理

  易错分析:

晶体结构的分析方法:

对于分子晶体,直接计算一个分子中所含各原子的个数,求得的化学式叫分子式;对于离子晶体(如氯化钠型晶体)、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晶体)。

一般采用分摊法:

即先取一个最小的重复单元,然后分析最小的重复单元中原子、化学键的共用情况,即每个原子被几个原子分摊,每个共价键被几个单元分摊,最后计算一个单元净含原子个数。

确定化学式(不能称分子式)。

如氯化钠型晶体:

顶点分摊八分之一,棱点分摊四分之一,面点分摊二分之一,体点占一。

如果能根据晶体结构确定每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正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根据各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学式。

  易错点14机械类比元素性质

  易错分析:

在运用元素周期律时,推断元素性质既要关注元素的共性,又要关注元素的个性,不能机械类比元素性质。

同主族元素中族首元素的性质与其他元素的性质差别较大。

例如氟的性质与氯、溴、碘的性质差别较大。

锂的一些性质不同于钠、钾的性质。

同主族元素,相邻元素性质相似程度大些,例如氮、磷、砷,砷的性质与磷的相似程度大些。

  易错点15推断元素缺乏整体思维能力,以偏概全

  易错分析:

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热点只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原子结构的一些数量关系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而可以确定该元素的其他性质或元素的名称等。

二是从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推断元素性质或进行几种元素的性质或结构特点的比较。

三是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化合物的方法思路:

定位置,推价态,想可能,比性质。

  易错点16不熟悉元素化合物的典型物理性质和实验想象导致推断元素错误

  易错分析:

导致这类题推断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对一下典型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不熟悉。

  

(2)物质性质与物质结构不能联系取来推断,缺乏综合思维能力。

  做好元素推断题要重点要掌握以下内容:

  

(1)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短周期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如晶体类型,特别是形成多晶体结构,典型实验现象。

如硫在空气中、氧气中氧气中燃烧的想象不同;

  (3)学会运用整体思维方法,将题目中的信息与问题中的信息结合起来推断;

  (4)积累一些教材中不常见的化学反应。

  易错点17机械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忽视多条件变化

  易错分析:

对于可逆反应中多因素的变化,可以采用假设法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

以改变体系的压强为例,先假设平衡不移动,只考虑压强变化所引起的容器体积的变化,是否使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若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

若物质的浓度不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易错点18化学反应基础不牢,不会辨析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易错分析:

解答离子共存问题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颜色问题,要记住一些典型离子的颜色。

  

(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几个主要原因,特别是溶液的酸碱性问题和氧化还原性问题是很容易出错的。

  易错点19不会熟练运用守恒原理分析离子浓度关系

  易错分析:

任何电解质溶液都存在三个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2)物料守恒,根据物质组成写出物料守恒式;

  (3)质子守恒(即得到的氢离子总数等于电离的氢离子总数)。

  质子守恒可以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式推导。

  易错点20不清楚电解原理,导致产物成分判断错误

  易错分析:

理解电解原理并熟悉掌握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答此类易错点的关键。

在电解时,如果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电极上的放电往往会导致电极附近的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关系,导致产物的不同,进而会引起电极附近的溶液的pH发生变化。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

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

常见的物理变化:

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不要求)、吸附、纸上层析、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

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

(注:

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粉、漂粉精、(天然油脂是混合物)、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

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

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

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差不多,但不能说相同。

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H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

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

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

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

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高考化学基本知识

  化学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8)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9)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10)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1)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

  (12)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13)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4)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

  高考化学知识点

  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

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

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

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

Li+、Na+、H+、NH4+…

  阴离子:

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

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

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

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

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

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