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8944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docx

《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体备课.docx

集体备课

3、记金华的双龙洞(初稿)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

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2.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板书:

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

(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游览顺序)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

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

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

作者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板书:

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

(洞口宽,洞内大)[板书:

宽、大]   

2.导读“洞口很宽,像……。

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

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交流:

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

窄、矮]

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

险]

5.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

”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6.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

黑、奇、大]

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

2.说话训练:

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

(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总结:

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板书设计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外洞(大)

孔隙(窄、险、暗)

内洞(大、黑、奇)

出洞

 

3.记金华的双龙洞(定稿)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

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

 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

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

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板书:

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

(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游览顺序)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

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

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

作者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板书:

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

(洞口宽,洞内大)[板书:

宽、大]

2.导读“洞口很宽,像……。

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

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交流:

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

窄、矮]

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

险]

5.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

”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6.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

黑、奇、大]

想象内洞的奇,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

2.说话训练:

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

(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总结:

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板书设计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外洞(大)

孔隙(窄、险、暗)

内洞(大、黑、奇)

出洞

 

14、《学会合作》教学设计(初稿)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文中列举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说明观点。

三、情感价值观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新授内容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一段

激发思考:

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

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小结:

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过渡: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

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

思考:

“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

(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说说

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读读,想想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结:

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3.理解第三段

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五、作业

练习演讲

学写一篇演讲稿。

并在班里进行演讲。

板书设计

统一目标、协作精神

学会合作成功

自我牺牲精神

 

14、《学会合作》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合作的原因和怎样合作,激励学生要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合作。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新授内容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一段

激发思考:

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

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小结:

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过渡: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

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

思考:

“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

(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读读,想想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结:

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提问:

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

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

为什么?

(不够。

因为只举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

3.理解第三段

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五、作业

练习演讲

学写一篇演讲稿。

并在班里进行演讲。

板书设计

统一目标、协作精神

学会合作成功

自我牺牲精神

 

《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初定稿)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

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录像,你看到了什么?

这就是令中国人永世难忘的卢沟桥事变时的战斗片段。

2.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卢沟桥烽火》,重温历史。

(板书)

二、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合作探究:

(杨瑞红:

在合作探究之前应让学生明白那几个自然段集中介绍了经过。

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课文是如何通过有条有理的描写体现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精神的?

找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句子,谈感受。

(孙福珍:

这里可以让学生反复读2—5自然段,找出三个时间段,并画出三个时间段中描写敌我举动的词语,想一想从他们的举动中读懂了什么。

(1)学生合作学习,老师指导。

(2)交流,老师板书。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

(徐慧:

抓住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用心体验,感悟课文思想内容。

(3)指导朗读。

2.我们对日本人充满仇恨,对中国守军充满了钦佩。

那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呢?

(1)出示句子,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

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分析归类,指导朗读。

(2)除了这点,文章中还有许多类似之处,现在就请同学们帮老师找出来吧!

出示课件,学生两人合作填表格。

学生交流。

(3)小结:

正如巴金老先生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到,他是用作品表达他的情感,作者也是在通过作品表达他的情感,我们以后也应该把这种方法用到写作中。

3.过渡,引读7、8小节

(1)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

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2)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学习“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位置可调换吗?

为什么用3个感叹号?

出示地图。

(4)指导朗读。

三、拓展提升,深化中心

(过渡)……如今,卢沟桥的枪声距离我们已经72年了,老师想问,我们能忘记那时的枪声吗?

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渗透爱国情感。

(介绍日本过去和现在的一些卑鄙行为)

四、教师总结

我们不能忘记国耻,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要牢记团结才会发展,发展才能强大。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也战胜了08年的大雪、地震,北京奥运会更是让全世界人称赞。

所以,我们要牢记——不忘国耻,发奋图强!

五、板书

卢沟桥烽火

 

日    蓄意挑衅    我

(败逃)     七七事变       (胜利)

军    奋力还击    军

 

《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终定稿)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

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录像,你看到了什么?

这就是令中国人永世难忘的卢沟桥事变时的战斗片段。

2.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卢沟桥烽火》,重温历史。

(板书)

二、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在前面大家了解了这篇文章主要记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那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集中介绍了经过呢?

(2-5)

(提醒时间的文章的六大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2-5自然段,找出三个时间段,并画出三个时间段中描写敌我举动的词语,想一想从他们的举动中,你读懂了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老师画出的表格

小组合作

时间

敌方举动

我军举动

体会

1937年7月7日深夜

全副武装偷偷的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恼羞成怒首先倾泻

大声喝问严词拒绝

开枪还击暂时退守

气焰嚣张有备而来

蛮横无理

正义凛然誓死卫国

足智多谋

第二天凌晨

吼叫疯狂的扑来哭爹喊娘人仰马翻狼狈而逃

早有准备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举起大刀

冒着炮火冲出

向鬼子们砍去

凶狠

在正义面前,侵略者必败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人头滚落横尸街头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手握大刀腰配手榴弹悄悄的齐声助威背后杀来

两面夹击

足智多谋

英勇无畏

侵略者必败

(教师评价:

同学们都做到了边读边记,边记边思,真值得表扬。

3.老师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拦路虎,希望同学们帮我解答一下。

课文第2自然段提到“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中国士兵如何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项阴谋?

环境:

星光黯淡,万籁俱寂深夜

敌人的装备:

全副武装气势汹汹

“显然”可见我军的足智多谋

(教师评价:

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啊,真正地做到了抓住关键词语,联系全文理解难句。

4.卢沟桥不就是一座桥吗,日军何必蓄谋已久的去侵占他呢?

导入第一段的学习

“蚕食”“魔爪”“咽喉要道”

5.小结:

正如巴金老先生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到,他是用作品表达他的情感,作者也是在通过作品表达他的情感,我们以后也应该把这种方法用到写作中。

6.过渡,引读7、8小节

(1)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

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2)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学习“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位置可调换吗?

为什么用3个感叹号?

出示地图。

(4)指导朗读。

三、拓展提升,深化中心

(过渡)……如今,卢沟桥的枪声距离我们已经72年了,老师想问,我们能忘记那时的枪声吗?

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渗透爱国情感。

(介绍日本过去和现在的一些卑鄙行为)

四、教师总结

我们不能忘记国耻,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要牢记团结才会发展,发展才能强大。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也战胜了08年的大雪、地震,北京奥运会更是让全世界人称赞。

所以,我们要牢记——不忘国耻,发奋图强!

五、板书

卢沟桥烽火

日    蓄意挑衅    我

(败逃)     七七事变       (胜利)

军    奋力还击    军

 

8《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初定稿)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懂课文的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的妖术,勇于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杨瑞红:

我认为教学目标这比较好:

⒈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

比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

2.在学懂课文的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的妖术,勇于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3.抓住故事结果,揣摩人物内心,明白其中道理:

不能只看外表,而要透过外表看内心。

4.学会按照课文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重点:

有感情地读,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孙福珍:

我觉得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写法的不同以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正因为有了白骨精的“三变”,所以就有了孙悟空三次棒打。

那么,这白骨精是怎么变的呢?

请大家浏览课文,用“------”划出妖精“变”的语句,读读想想,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二、精读课文

(一)研读白骨精“三变

一变: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

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

“造化!

造化!

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今天机会来了!

”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1.出示以上句子,指名读,说说从中读懂什么?

2.组织交流

为什么把自己变作“美貌”的村姑?

看插图说形容美貌的词语(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如花似玉花容月貌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枝招展)

如果说它用“美貌”来迷惑八戒,那么它又用什么来打动唐僧?

(善良)?

哪里可以看出来?

(特地 请 用斋)

3.教师小结:

这样一个既美貌又善良的村姑,真是人见人爱,谁还会怀疑,谁还会防备。

这妖精真是太——狡猾,太善于伪装自己。

它送饭是假——吃人是真。

从哪里看出来?

(径直径直是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这分明就是冲着唐僧来的。

二变: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1.出示以上句子,指名读。

2.讨论,如果说第一变,白骨精把自己伪装得既漂亮又善良,那么这一次它又把自己伪装得怎么样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

(“年满八旬 老妇人 手拄竹杖 一步一声 哭” 很可怜,值得同情,尤其能赢得唐僧这样的人同情。

3.教师小结:

这个妖怪可真坏!

4.这句话中还有哪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为什么?

(闪闪是突然出现的意思,动作非常快,非常敏捷,对于一个年满八旬,走路都要拄竹杖的老妇人,怎么可能有这个动作,这哪里是人,分明就是妖怪。

这一闪没有躲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没有躲过我们的火眼金睛。

过渡:

如果说第一变,第二变还能让人看出点蛛丝马迹,看出点破绽,那么这第三变,就变得不着痕迹,简直就是天衣无缝了,为什么?

三变: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1.出示以上句子,读读,想想:

这次它为什么又变成了白发老公公呢?

(证明前面被孙悟空打死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他们是一家人,是人不是妖,让唐僧觉得自己徒弟连伤两条性命,罪不可赦。

2.白骨精变来变去目的是什么?

(吃唐僧)怎样能吃到唐僧呢?

(赶走孙悟空)怎样才能赶走孙悟空?

(给他带上“滥杀无辜”的罪名)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妖怪存心要孙悟空带上“滥杀无辜”的罪名?

出示句子

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小结:

妖精把假尸首扔在了地上,把“滥杀无辜”的罪名戴在了孙悟空的头上,这个妖精真是用心险恶,坏透了,坏主意是一个又一个,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叫——诡计多端。

相机板书(白骨精  诡计多端)

过渡:

但任你白骨精怎样诡计多端,怎样骗术高明,都逃不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你会“三变”我就会“三打”。

下面请大家用红笔画出孙悟空三打的句子。

(二)研读孙悟空“三打”

出示三打的句子

1.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

悟空说:

“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

”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2.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3.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

“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

我认得你这个妖精。

”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

“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

你们在半空中作证。

”众神都在云端看着。

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读第一打(徐慧: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

议一议

(1)从中可以读懂什么?

(从“举起就打”可以看出孙悟空嫉恶如仇,见恶必除,除恶心切打得急) 

(2)“劈脸就打”为什么打脸?

(揭开它漂亮的外皮,暴露它丑恶的真面目。

过渡:

打的是要害,可惜被师父一拉扯,没打死,让它跑了。

读第二打

议一议:

为什么话也不说,当头就是一棒?

(争分夺秒 下手快)

读第三打

(1)指名读,思考:

如果说第一打是急打,第二打是快打那么第三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