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8931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docx

《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docx

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新旧版本不同之处

在章节上原规范为22章,现在为26章,比老规范增加了四章内容。

分别是第13章“扩大基础”,第20章“海洋环境”,第25章“安全施工”,第26章“工程交工”。

附录:

由原先的28个附录调整为17个附录。

    

     章节内容增加了环氧涂层钢筋、高性能混凝土、真空辅助压浆、无粘结预应力和体外预应力、桩底后压浆、膜袋围堰、钢拱桥、斜腿刚构桥、拓宽改建梁桥拼接施工、大型箱梁整孔预制安装、钢索塔、矮塔斜拉桥、无背索斜拉桥、自锚式悬索桥、波形钢涵洞、涵洞接长、加筋土桥台等内容。

第一章总则

1.0.1为适应我国公路桥涵建设的需要和提高公路桥涵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公路桥涵的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新建、改建工程的施工。

1.0.3  公路桥涵施工必须按照国家有关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并应符合合同及设计文件的要求。

公路桥涵施工应满足安全、耐久性和节能的要求。

1.0.4  公路桥涵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质量责任,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1.0.5  桥涵工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保障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确保安全施工。

1.0.6  公路桥涵施工必须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节约用地,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竣工后应对临时工程、临时辅助设施、临时用地和弃土等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工完场清。

1.0.7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公路桥涵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适应公路桥涵施工现代化的要求。

1.0.8  公路桥涵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

第三章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多跨桥梁总长L(M)(新)

单跨桥梁跨径LK(M)(新)

其他构造物(新)

测量等级

桥位控制测量(旧)

新规范

旧规范

L≥3000

LK≥500

-

二等

二等三角

>5000M特大桥

2000≤L<3000

300≤LK<500

-

三等

三等三角

2000-5000特大桥

1000≤L<2000

150≤LK<300

高架桥

四等

四等三角

1000-2000特大桥

L<1000

LK<150

-

一等

一级小三角

500-1000特大桥

二级小三角

<500大中桥

桥轴线相对中误差

测量等级

轴线相对中误差

新规范

旧规范

二等

≤1/150000

1/130000

三等

≤1/100000

1/70000

四等

≤1/60000

1/40000

一级

≤1/40000

1/20000

二级

1/10000

第四章钢筋

钢筋工程的变化

JTG/TF50-2011(P10—P18)

JTJ041-2000(P76—P85)

钢筋焊接骨架质量标准中的箍筋间距偏差为±10mm

钢筋骨架焊接质量标准中的箍筋间距偏差为0,-20mm

焊接钢筋网质量标准网眼的对角线差为15mm

焊接钢筋网质量标准网眼的对角线差为10mm

绑扎接头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

绑扎接头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

钢筋机械连接取消了锥螺纹连接接头,对墩粗直螺纹。

滚轧直螺纹、套筒挤压连接三中接头予以规定。

 

第五章模板支架

1.新规范P20:

在新规范中列出了采用定型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材料坐支架时,其构造应符合的要求:

(1).应根据支架所承受的实际荷载选择立杆的间距和步距。

立杆底部应设置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底层纵、横水平杆作为扫地杆时,距地面的高度应小于或等于350mm;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应不大于0.7m,立杆上端应采用U型顶托,且该顶托应支撑在模板主肋的底部。

(2).支架高度大于4.8m时,其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的设置间距不大于4.8m。

(3).立杆间距小于过等于1.5m时,应在支架的四周及中间的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不大于4.5m;立杆间距不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的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均应设置通高的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

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每步与立杆扣接。

 (4).支架的高宽比宜小于过等于2;当高宽比大于2时,宜扩大下不架体尺寸或采用其他构造措施。

 (5).支架周围有主体结构时,应设置连墙体。

 (6).在支架中设置通道时,其宽度应小于或等于4.8m。

应在通道的上部架设专用横梁,通道两侧的立杆应加密并应架设斜杆,与架体的连结应牢固。

通行机动车的通道,应设置防撞设施。

   2.P21-P22:

模板、支架和拱架设计计算荷载增加了设于水中的支架所承受的水流压力、波浪力、流冰压力、船只及其他漂浮物的撞击力;明确要求模板和支架均应进行施工图设计,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第六章 混凝土工程

 2、P26:

水泥;对水泥的的检测增加了指标。

小于0.6%的低碱水泥。

JTG/TF50-2011

JTJ041-2000

P26:

当混凝土中采用碱活性集料时,宜选用含碱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

没有明确要求

P26:

砼试件养护温度:

20±2℃;湿度:

≥95%

P87:

砼试件养护温度:

20±3℃;湿度:

≥90%

将混凝土分为三类,分别为C60

分为两类,

3、P27-P30:

集料的有关指标全按方孔筛标准列出,不再是圆孔筛了。

同时列出了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等指标的要求。

4.P27:

细集料

        在细集料的检测指标中的坚固性,增加了最大压碎值指标,分三级技术要求。

增加了亚甲蓝试验。

当然特别提出的还是碱集料反应。

以前不作要求的。

级配要求取了10mm孔径,别的区间的数据没有变化。

JTG/TF50-2011(P27)

JTJ041-2000(P89)

细集料含泥量>C60的混凝土为≤2.0%,C30-C60为≤3.0%,

细集料含泥量<C30为≤5%,≥C30为≤3%

细集料含泥量指标对于>C60的混凝土,含泥量为≤2.0,其它无变化

 

5、P28:

粗集料

   粗集料的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之比就应不小于1.5,老规范是2.0,混凝土的最大粒径现在为75mm。

以前是100mm。

JTG/TF50-2011

JTJ041-2000

P27:

砂:

技术要求按Ⅰ、Ⅱ、Ⅲ类划分的,表观密度>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1350g/m3碎石:

技术指标发生大的变化,圆孔筛改为方孔筛,粗细集料验收批有新的规定,而且组批规则一致(400m3、1000m3)

P87:

级配表按圆孔筛;粗细集料验收批量小,组批规则不相同(400m3、200m3),其它略

P29:

岩石的抗压强度除了应满足表中要求外,其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应不小于1.5。

P91:

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C30以上不应小于2,其它不应小于1.5。

P30:

粗集料最大粒径的变化:

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超75.0mm

P91:

粗集料最大粒径:

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超100mm

 6、P31:

 增加了氯化物含量指标,硫酸盐含量的指标以前是0.27mg/cm3,现在分别是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6.5.2又增加了二项规定,油脂、泡沫、颜色、海水都作了规定。

其内容:

(1).水中不应有漂浮明显的油脂和泡沫,及有明显的颜色和异味。

(2).严禁将未经处理的海水用于结构砼的拌制。

JTG/TF50-2011

JTJ041-2000

水的PH值要求预应力混凝土为≥5.0,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为≥4.5

统一要求为≥5.0

水的指标增加了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碱含量指标

 

7、P32:

掺合料

   此项内容是新增的,老规范没有。

外掺料:

粉煤灰、矿渣、硅灰等。

其规定:

(1).掺合料应保证其产品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掺合料应由生产单位专门加工,进行产品检验出具产品合格证书。

(2).砼中需要惨用粉煤灰、矿渣、硅灰等掺合料时,其惨入量应在使用前通过试验确定。

(3).掺合料的运输与储存过程中,应由明显标识,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8、P32:

混凝土配合比,增加了氯离子的含量指标。

水泥用量少了不宜超过500kg/m3,大体积不宜超过350kg/m3的规定,泵送混凝土的规定,砂率为35-45以前是40-50。

出机坍落度为100-200。

JTG/TF50-2011

JTJ041-2000

P33:

配合比方面:

最大水胶比等有变化取消了素混凝土的相关要求,水灰比改为水胶比

P94:

有素砼水灰比要求

P33:

预应力砼结构中氯离子含量最大0.06%,最小水泥用量350kg/m3

P95:

氯离子含量(0.30%、0.15%)

P33:

泵送砼:

砂率35%-45%;增加出机坍落度100mm-200mm,入摸80-180mm;高强度砼定为C60以上

P96:

砂率40%-50%,坍落度80mm-180mm,C50-C80为高强混凝土

      9、P39:

高强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新规范60以上的混凝土。

老规范是C50-C80混凝土。

    一般把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

它是用水泥、砂、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高强的混凝土。

(一)高强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应符合的规定

(1). 混凝土采用的水泥必须是强度等级不低于52.5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采用立窑水泥。

 

    (2). 配制用的细集料,除应符合细集料的规定外,尚应满足如下要求:

宜使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砂,细度模数不小于2.6,含泥量应不大于1.5%。

配置C70及以上等级砼时。

含泥量不大于1.0%,且不应由泥块存在,必要时应冲洗后使用。

  (3).  配制用的粗集料,应满足如下要求:

应使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无风化颗粒的碎石,含泥量应小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5%。

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

配置C80以上砼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

(4).外加剂的性能符合本规范P31:

6.6节的规定。

所采用的减水剂应为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其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5).掺合料宜采用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

其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6). 拌合和养护用水,应符合本规范P31:

第6.5节的规定。

(二). 配制高强度混凝土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混凝土的砂率及所采用的外加剂和矿物参合料的品种,掺量均通过试验确定。

 2)所用水泥重量不宜超过500kg/m3,胶凝材料总量不超过600kg/m3。

 3)当采用3个不同配合比进行砼强度试验时,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或减少0.02-0.03。

4)高强砼的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应采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6次的重复试验进行验证,其平均值应不低于配置强度。

第七章预应力砼工程

1.新规范P49预应力筋及其制作;对预应力筋的拉伸试验中,应同时测定其弹性模量。

对特大桥、大桥或重要桥梁工程中使用的钢丝、钢绞线和螺纹钢筋,进场时应按上述规定进行检验;对预应力材料用量较少的一般桥梁工程,其预应力钢材的力学性能,可仅进行抗拉强度检验,或由生产厂提供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对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的98%。

增加挤压锚制作要求。

增加预应力筋编束要求:

每隔1-1.5M捆绑一次。

对夹具的重复使用的次数不应少于300次。

旧规范P119:

冷拉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及制作.

JTG/TF50-2011(P49)

JTJ041-2000(P119)

钢丝、钢绞线和螺纹钢筋

钢丝、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冷拉钢筋、冷拔低碳钢丝、精轧螺纹钢筋

对预应力筋的拉伸试验中,应同时测定其弹性模量。

对特大桥、大桥或重要桥梁工程中使用的钢丝、钢绞线和螺纹钢筋,进场时应按上述规定进行检验;对预应力材料用量较少的一般桥梁工程,其预应力钢材的力学性能,可仅进行抗拉强度检验,或由生产厂提供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对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的98%。

增加挤压锚制作要求。

增加预应力筋编束要求:

每隔1-1.5M捆绑一次。

冷拉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及制作

P51:

预应力筋:

螺纹钢筋抽检100t/批;锚夹具外观:

2%且不少于10套;

P120.122:

螺纹钢筋60t/批;锚夹具外观:

10%且不少于10套;

2.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JTG/TF50-2011(P50)

JTJ041-2000(P121)

外观检查:

应从每批中抽取2%的锚具且不少于10套。

硬度检验:

3%不少于5套;静载锚固性能:

3套组装件

外观检查:

应从每批中抽取10%的锚具且不少于10套;硬度:

5%不少于5套静载试验一致

原有检查用的“一套”,改成“1个零件”,同时增加夹片、锚孔锥面有锈蚀应逐套检查,对配套使用的锚垫板和螺旋筋可按上述该方法进行外观检查,但允许表面有轻度锈蚀。

 

硬度检验:

应从每批中抽取3%的锚具且不少于5套,对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6片。

原有检查用的“一套”,改成“1个零件”,

硬度检验:

应从每批中抽取5%的锚具且不少于5套,对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5片。

对特大桥、大桥或重要桥梁工程中使用的锚具产品,应进行上述3项检查和检验,对锚具用量较少的一般中、小桥梁工程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则仅需进行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

 

锚具的每个验收批不宜超过2000套;夹具、连接器的每个验收批不宜超过500套;获得第三方独立认证的产品验收批可扩大1倍。

检验合格的产品,在现场的存放期超过1年时,再用时应进行外面检查。

对夹具的重复使用的次数不应少于300次。

锚具、夹具应以不超过1000套组为一个验收批;连接器以不超过500套组为一个验收批

3.新规范P52:

管道;半刚性预应力管道可采用金属波纹管或塑料波纹管。

老规范P123:

半刚性预应力管道应是金属波纹管。

新规范增加了塑料波纹管,并详细规定了塑料管的连接工艺

JTG/TF50-2011(P52)

JTJ041-2000(P123)

增加塑料波纹管。

检验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

塑料波纹管每批应在同一配方,同一生产工艺,同设备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组成,每批数量应不超过10000m

检验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

增加波纹管的搬运和存放要求(其中新增“波纹管存放应远离热源及可能遭受各种腐蚀性气体、介质影响的地方,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在室外存放时不得直接堆于地面,应支垫并遮盖”)

预应力钢材的搬运和存放要求(其中“任何受到损害或腐蚀的预应力钢材均不得使用”是新桥规没有的)

4.新规范P53:

砼浇筑

增加用于判断现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强度的混凝土试件,应置于现场与结构或构件同环境、同条件养护。

5.新规范P53:

千斤顶新规定是6个月,或300次。

老规范P128:

是6个月或200次。

新规范P56:

先张法及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实行强度及弹性模量(或龄期)双控,及砼强度与弹性模量都达80%。

老规范P132:

先张法及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时的砼强度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新规范增加了控制方式,提高了控制要求。

JTG/TF50-2011

JTJ041-2000

增加对预应力筋张拉设备的要求。

 

张拉设备重新标定的要求:

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张拉次数超过300次;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现象;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应重新校验。

当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以后应重新校验

后张法:

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其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应不大于5mm,同时不应大于构件最短边长的4%,且宜在4h内浇筑混凝土。

 

放张时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80%,弹性模量应不低于混凝土28d的80%

放张时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

持荷时间5min

持荷时间2min

先张法:

张拉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80%,弹性模量应不低于混凝土28d的80%。

张拉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

张拉程序:

持荷时间5min

张拉程序:

持荷时间2min

 

P135:

③梁的竖向预应力筋可一次张拉到控制应力,然后于持荷5min后测伸长和锚固;

6.新规范P59:

孔道压浆应满足压浆的及时性要求,预应力张拉锚固后,孔道应尽早压浆,且在48小时内完成,否则应采取避免预应力筋锈蚀措施。

老规范P135:

预应力张拉锚固后,孔道应尽早压浆。

新规范P60:

后张法预应力孔道宜采用专用压浆材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的浆液进行压浆,压浆材料的品质和性能满足要求,宜采用工厂化制造生产,水泥浆浆液应具有低水胶比(0.26—0.28),高流动性(初始10—17;30MIN10—20:

60MIN10—25),泌水率和微膨胀性(3h0-2;24h0-3)的要求。

新规范P60:

压浆材料中不应含有高碱(总碱含量不应超过0.75%)膨胀剂每升水中不得含有350mg以上的氯化物离子或任何一种其他有机物,宜采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清洁饮用水。

老规范P136:

压浆材料中不应含有高碱膨胀剂每升水中不得含有500mg以上的氯化物离子,可采用清洁饮用水。

新规范P61:

制浆设备应满足转速,叶片线速等性能要求,旧规范中无相关内容。

新规范中对压浆工艺,推荐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并明确了注意事项及要求。

对特大桥、大桥中所用锚具的检验做了详细的要求,提高了检验频率。

JTG/TF50-2011

JTJ041-2000

P59:

张拉锚固后,48小时内完成压浆

 

外加剂应与水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不得含有氯盐、亚硝酸盐或其他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成份。

减水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中高效减水剂一等品的要求,其减水率应不小于20%

宜采用具有低含水量、流动性好、最小渗出及膨胀性等特性的外加剂,它们应不得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化学物质。

外加剂的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宜为Ⅰ级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并应符合规范P43:

第6.15.8条的规定

 

水,应不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成分,每升水不得含350mg以上的氯化物离子或任何一种其他有机物。

可采用清洁的饮用水。

水,应不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成分,每升水不得含500mg以上的氯化物离子或任何一种其他有机物。

可采用清洁的饮用水。

膨胀剂宜采用钙矾石系或复合型膨胀剂,不得采用以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或总碱量0.75%以上的高碱膨胀剂。

 

P62:

留取试件尺寸:

40mmX40mmX160mm。

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

P137:

留取试件尺寸:

70.7mmX70.7mmX70.7mm。

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增加制浆设备性能、压浆材料、浆液性能指标和压浆工艺要求

水灰比、泌水率、自由膨胀、稠度指标要求

增加真空辅助压浆的有关要求

有真空吸浆的有关技术条件和工艺试验要求

P63:

增加无黏结预应力、体外预应力

 

7.P63增加无粘结预应力

(一).无黏结预应力采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黏结预应力筋的性能好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规定:

制作无黏结预应力筋的钢绞线,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标《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

2.无黏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采用挤塑型高密度聚乙烯管,其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标《聚乙烯(PE)树脂》(GB/T11115)的规定,护套表面应光滑,无裂缝,凹陷,可见钢绞线轮廓,气孔及机械损伤等缺陷。

3.防腐润滑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的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的规定。

(二).无黏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计算确定。

瞎聊宜采用砂轮锯成束切割,且采用先粗后精,略长于计算长度的二次下料法。

无粘结预应力筋在运输,存放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其产生任何损伤。

(三).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放好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铺放前应检查其规格,数量及是否有破损,并应在逐根确认其端部组装配件可靠无误后,方可铺放。

2.安装时按设计规定的位置,采用定位钢筋控制定位,并应保持顺直,牢固,浇筑砼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3.当与其他构件位置有矛盾时,不应将无粘结预应力筋垂直位置抬高或降低。

4.当集束配置多根无粘结预应力筋时,应保持平行走向,防止其相互扭绞。

(四).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和防护应符合以下规定:

1.施加预应力之前,应对结构或构件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张拉。

张拉应符合本规范第7.6节和第7.8节的规定。

2.张拉完毕后应及时对锚固区进行保护处理,应采用仿佛油脂通过灌注孔将张拉形成的空腔全部灌注密实。

将多余的预应力筋切割后,应先在锚具部位套上内涂防腐油脂的塑料封端罩,再采用细石砼或膨胀砂浆进行封堵。

3.对不能使用细石砼或膨胀砂浆封堵的部位,应将锚具全部涂以与无粘结预应力筋涂料层相同的防腐油脂,并采用具有可靠防腐和防火性能的保护罩将锚具全部密封。

8.P63增加体外预应力

(一).体外预应力所用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1 . 体外预应力筋宜选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标《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

  2 . 体外束的外套管可选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或镀锌钢管。

外套管和连接头应完全密闭防水,在试用期应有可靠的耐久性;外套管应与预应力筋和防腐蚀材料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且应能抵抗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所售的各种作用力而不被损坏。

   3. 防腐蚀材料的耐久性与体外束所处的环境类别和使用年限一致;防腐蚀材料在加工、运输、安装、张拉工程中具有稳定性、柔性不产生裂缝、在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内不流淌,不对钢铰线产生腐蚀作用。

    4. 锚固体系应与束体的形式和组成相匹配。

(二).外套管的安装应连续平滑且应完全密封,在安装过程中应防止外套管受到机械损伤。

由多根预应力筋组成的体外预应力束的外套管,其管内应采用防腐油脂保护。

(三). 体外预应力束的锚固区和专项块应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预埋的锚固件及管道的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

 转向块的偏角制造误差应小于1.2°,安装误差应小于±5%。

否则应采用可调节转向块。

(四).体外预应力束的端部应垂直于承压板,曲线段的起点至张拉锚固点的直线长度不宜小于600mm。

穿束是应采取保护措施,严禁在砼面上拖拽预应力筋,防止损坏其保护层而减弱防腐能力。

(五).体外预应力束的张拉顺序应严格按设计规定进行,张拉时应保证结构或构件对称均匀受力。

避免发生侧向弯曲和失稳。

(六).体外预应力束张拉完毕后,应对其锚具设置全密封防护罩,并应在防护罩内灌注油脂或其他科清洗的防腐蚀材料。

第八章钻(挖)孔灌注桩

1.新规范P66:

施工前应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方案。

旧规范P38:

制定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