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说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8912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流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洋流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洋流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洋流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洋流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洋流说课稿.docx

《洋流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流说课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洋流说课稿.docx

洋流说课稿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共1课时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高中地理人教2003课标版

1新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合作式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

让学生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行归纳出寒、暖流的定义,总结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落实到每一幅图上,充分利用教材里已有的图,同时结合多媒体进行演示。

2新设计

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海水的运动,进而引出洋流的概念。

关于洋流的性质分类,让学生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从图中归纳出寒、暖流的判断规律。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名称的记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让学生观察《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找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于世界洋流的形成,以教师讲解为主。

结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洋流的形成过程。

最后从理论洋流模式图过渡到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4、学会利用海水等温线来判断寒、暖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洋流的成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3、在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时把握区域的个体差异。

4学情分析

由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

加上高一的学生缺乏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阅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沉闷。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布置导学提纲,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一些案例,多联系前面学过的地转偏向力、气压带和风带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和构建洋流运动模式做好铺垫。

5重点难点

1、利用等温线图判断寒、暖流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模式图的构建

3、世界海洋洋流名称的记忆

6教学过程6.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景引入

(导入新课)过去居住在非洲的土著居民常常能在海岸边捡到南美洲印第安人所乘坐的独木舟的碎片,这些东西怎么能够隔着一个浩瀚的大西洋,漂洋过海呢?

引入洋流。

活动2【讲授】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情景引入:

(导入新课)过去居住在非洲的土著居民常常能在海岸边捡到南美洲印第安人所乘坐的独木舟的碎片,这些东西怎么能够隔着一个浩瀚的大西洋,漂洋过海呢?

引入洋流。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洋流的概念

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关键词:

比较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

例:

墨西哥湾暖流的径流量是世界陆地径流量的20多倍

2、洋流的性质分类:

暖流和寒流

寒、暖流的定义:

暖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

寒流: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

(强调:

寒流和暖流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能体现大多数洋流的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赤道暖流、赤道逆流、西风漂流的特殊性)

知识运用:

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图,回答:

10℃

20℃

30℃

30℃

20℃

10℃

(1)甲海区在半球,乙海区在半球

(2)从性质上看,甲海区经过的洋流是流,乙海区经过的洋流是流

(3)甲海区洋流的流向,乙海区洋流的流向

规律:

海水等温线的凸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将学生分成3组,对照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分别探讨:

中、低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

中、高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冬、夏季)

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可做适当的提示

各组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各组情况进行点评。

全球海域的洋流运动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

顺时针

南半球:

逆时针

(2)、中、高纬海区

北半球:

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

南半球:

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洋流

夏季:

顺时针

冬季:

逆时针

过渡:

是什么原因使得海水这么“顺从”、这么有规律地运动呢?

4、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分析

(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海面盛行风吹拂表层海水运动带动下层海水运动 形成洋流

(2)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过渡:

既然盛行风是洋流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要掌握洋流的运动,就要知道地球表面盛行风的分布。

课件显示:

动态演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

(复习前面学习的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

根据盛行风的分布,动态演示洋流形成模式图(重点讲解由信风和地转偏向力形成的赤道暖流、由西风和地转偏向力形成的西风漂流)

(3)不同海区密度的差异

(动态演示直布罗陀海峡海域洋流流向)

补充知识:

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

主要由盛行风推动海水运动形成的洋流

密度流:

由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差异,从而导致海水运动而形成的洋流

补偿流:

风力和密度差异产生的洋流使海水流出海区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海水来补充而形成的洋流

结合前面总结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比较实际洋流分布和理想模式图的区别

A、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并没有形成环流,而是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原因:

此区域几乎都是海洋,无陆地的阻挡

B、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

原因:

北印度洋海区海域面积小,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吹东北风,海水作逆时针方向流动

5、世界洋流模式图的构建

(1)洋流模式图的构建

8

8

(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的构建

8

0

说明:

横线代表赤道,“8”、“0”分别代表洋流的分布情况,笔画顺序代表洋流的流向

巩固练习:

某中学生,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港抛下一漂流瓶,试图借助洋流漂行。

若干年后,漂流瓶被远在美国旧金山港的中学生打捞上来。

问:

(1)该漂流瓶依次经过哪些洋流?

(2)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而其他条件不变,其漂流路线是否发生变化?

为什么?

课堂小结:

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中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大洋洲、美洲的位置,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地图,建立空间思维

找出洋流概念中的关键词

在太平洋海区找出“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的分布位置、流向、性质

尝试归纳出寒、暖流的定义

学会等温线图的判读,能利用等温线数值和弯曲情况来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掌握利用等值线解题的技能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与自己归纳的规律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

思考海水有规律运动的原因

回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分别观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对比洋流分布模式图,找出不同之处

思考: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流向与季风的关系

每个学生动手绘制草图,并熟记洋流的流向

熟悉悉尼、旧金山的地理位置与相关海域洋流的分布及流向

掌握洋流的形成原因,理解盛行风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引出海水是运动的

引出海水运动是有方向的

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通过情景读图、信息整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学以致用,完成知识的迁移

提高学生分析提取图象信息的能力,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总结规律,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过渡自然承上启下

使学生能利用风向、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解释洋流的形成

让学生知道洋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

从理想的洋流模式到实际洋流分布的转变

动手操作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构建洋流模式图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洋流的形成,灵活运用洋流分布规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的思维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洋流的概念

2、洋流的性质分类

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

顺时针南半球:

逆时针

(2)、中、高纬海区

北半球:

逆时针南半球:

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洋流

夏季:

顺时针冬季:

逆时针

4、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分析

(1)盛行风(主要动力)

(2)陆地的阻挡和地转偏向力

(3)不同海区密度的差异

5、世界洋流模式图的构建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景引入

(导入新课)过去居住在非洲的土著居民常常能在海岸边捡到南美洲印第安人所乘坐的独木舟的碎片,这些东西怎么能够隔着一个浩瀚的大西洋,漂洋过海呢?

引入洋流。

活动2【讲授】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情景引入:

(导入新课)过去居住在非洲的土著居民常常能在海岸边捡到南美洲印第安人所乘坐的独木舟的碎片,这些东西怎么能够隔着一个浩瀚的大西洋,漂洋过海呢?

引入洋流。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洋流的概念

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关键词:

比较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

例:

墨西哥湾暖流的径流量是世界陆地径流量的20多倍

2、洋流的性质分类:

暖流和寒流

寒、暖流的定义:

暖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

寒流: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

(强调:

寒流和暖流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能体现大多数洋流的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赤道暖流、赤道逆流、西风漂流的特殊性)

知识运用:

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图,回答:

10℃

20℃

30℃

30℃

20℃

10℃

(1)甲海区在半球,乙海区在半球

(2)从性质上看,甲海区经过的洋流是流,乙海区经过的洋流是流

(3)甲海区洋流的流向,乙海区洋流的流向

规律:

海水等温线的凸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将学生分成3组,对照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分别探讨:

中、低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

中、高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冬、夏季)

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可做适当的提示

各组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各组情况进行点评。

全球海域的洋流运动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

顺时针

南半球:

逆时针

(2)、中、高纬海区

北半球:

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

南半球:

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洋流

夏季:

顺时针

冬季:

逆时针

过渡:

是什么原因使得海水这么“顺从”、这么有规律地运动呢?

4、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分析

(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海面盛行风吹拂表层海水运动带动下层海水运动 形成洋流

(2)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过渡:

既然盛行风是洋流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要掌握洋流的运动,就要知道地球表面盛行风的分布。

课件显示:

动态演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

(复习前面学习的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

根据盛行风的分布,动态演示洋流形成模式图(重点讲解由信风和地转偏向力形成的赤道暖流、由西风和地转偏向力形成的西风漂流)

(3)不同海区密度的差异

(动态演示直布罗陀海峡海域洋流流向)

补充知识:

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

主要由盛行风推动海水运动形成的洋流

密度流:

由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差异,从而导致海水运动而形成的洋流

补偿流:

风力和密度差异产生的洋流使海水流出海区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海水来补充而形成的洋流

结合前面总结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比较实际洋流分布和理想模式图的区别

A、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并没有形成环流,而是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原因:

此区域几乎都是海洋,无陆地的阻挡

B、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

原因:

北印度洋海区海域面积小,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吹东北风,海水作逆时针方向流动

5、世界洋流模式图的构建

(1)洋流模式图的构建

8

8

(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的构建

8

0

说明:

横线代表赤道,“8”、“0”分别代表洋流的分布情况,笔画顺序代表洋流的流向

巩固练习:

某中学生,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港抛下一漂流瓶,试图借助洋流漂行。

若干年后,漂流瓶被远在美国旧金山港的中学生打捞上来。

问:

(1)该漂流瓶依次经过哪些洋流?

(2)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而其他条件不变,其漂流路线是否发生变化?

为什么?

课堂小结:

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中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大洋洲、美洲的位置,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地图,建立空间思维

找出洋流概念中的关键词

在太平洋海区找出“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的分布位置、流向、性质

尝试归纳出寒、暖流的定义

学会等温线图的判读,能利用等温线数值和弯曲情况来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掌握利用等值线解题的技能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与自己归纳的规律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

思考海水有规律运动的原因

回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分别观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对比洋流分布模式图,找出不同之处

思考: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流向与季风的关系

每个学生动手绘制草图,并熟记洋流的流向

熟悉悉尼、旧金山的地理位置与相关海域洋流的分布及流向

掌握洋流的形成原因,理解盛行风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引出海水是运动的

引出海水运动是有方向的

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通过情景读图、信息整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学以致用,完成知识的迁移

提高学生分析提取图象信息的能力,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总结规律,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过渡自然承上启下

使学生能利用风向、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解释洋流的形成

让学生知道洋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

从理想的洋流模式到实际洋流分布的转变

动手操作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构建洋流模式图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洋流的形成,灵活运用洋流分布规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的思维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洋流的概念

2、洋流的性质分类

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

顺时针南半球:

逆时针

(2)、中、高纬海区

北半球:

逆时针南半球:

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洋流

夏季:

顺时针冬季:

逆时针

4、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分析

(1)盛行风(主要动力)

(2)陆地的阻挡和地转偏向力

(3)不同海区密度的差异

5、世界洋流模式图的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