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案例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8899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案例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案例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案例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案例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案例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案例模板.docx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案例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案例模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案例模板.docx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案例模板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案例_模板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前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新型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二、设计理念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理解感悟,扩展学生想象力。

把识字融入到朗读感悟之中。

鼓励学生动手设计未来的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

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感爱读书的乐趣。

  3.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的特点。

  4、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

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分布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桥吗?

它是什么样?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这里所讲的桥会让你们大开眼界。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自由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互相纠正。

  4、出示生字卡片,检测生字读音

  三、学习课文,了解结构

  1、指名自然段朗读。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

  3、课文拿几段写潜水桥?

谁愿意读一读。

  4、课文拿几段写塑料桥?

谁愿意读一读。

  5、你喜欢拿一种桥?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1——4自然段。

  6、思考:

潜水桥有什么特点?

兰兰在潜水桥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

  7、朗读6——9自然段,思考:

你从这几段知道了什么?

  8、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

划出有关的句子。

  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了?

划出句子读一读。

  9、说一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

  10、齐读第十段

  11、爷爷真会变魔术吗?

(是科技的力量)

  四、小结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

  3、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说爷爷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二、识字写字

  1、抽读生字卡,齐读,开火车。

  2、分析字形,想相识记生字的方法。

  3、汇报自学情况。

  4、哪些字可以用学过的字去掉笔画形成的。

  如:

兰用“羊”字去掉“|”来记。

  5、还有哪些字跟学过的字有些像。

  各——合带——常坐——座

  重点指导“急”

  6、口头组词扩词练习

  三、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2、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给生字组词,并写出来。

  四、实践活动创造设计:

  未来的桥小熊过生日,请小猴来做客,小熊家住在河对面,河面上没有过河的东西小猴怎样过河呢?

请你帮小猴设计一座桥让他顺利过河。

  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讨论合作设计一座桥,把它画下来,交流。

  《妈妈的葡萄》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

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人,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开猎人。

狐狸妈妈死了,而她放在树下的葡萄却在若干年后长了起来,结了串串葡萄,让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这个故事表现了最伟大的爱——母爱。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讨论、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孩子的伟大、无私的爱。

可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小狐狸的话,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1、这篇课文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因此学生对内容应该很感兴趣。

老师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多采用集体读的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

再采用自读及同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

重点指导好:

摘、呜、歇等字的写法。

  2、课文重难点突破:

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文,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使学生懂得亲情的伟大与珍贵。

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推理与丰富的想象复述课文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感受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认读、书写本课8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能组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引导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试着表达爱。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1、认读、书写本课8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能组词造句

  2、理解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引导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试着表达爱。

  四、教学流程

  

(一)展示情景,质疑引入。

  1、出示课件,一棵高大的葡萄树上结着一串串圆圆的葡萄,一只小狐狸正准备摘葡萄吃。

  2、让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词,多读几遍。

  2、同桌间用喜欢的方法互查生字,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摘、呜、歇”字的写法。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悟情,体味母爱。

  1、默读课文,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在自己最感兴趣、最受感动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反复地品读、回味、批、划、圈、注。

  2、小组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当学生答到:

“我读懂了小狐狸饿了,狐狸妈妈翻山越岭给小狐狸找吃的”时,教师可让学生把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我的孩子饿的直哭,对不起,让我摘一串葡萄吧。

  翻过了一座山,翻过了两座山,又翻过了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看着屏幕读一读。

想一想,平时你们在饿了的时候,你的妈妈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

采取各种形式再读句子。

(同桌互读、小组内轮读,学生读懂的其它地方,教师可根据课堂情况随机组织交流。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读文中知道的内容,再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

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来的?

  A、小组内交流。

  B、教给学生简单的推理方法。

  C、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联系生活、赞美母爱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A、说说讲了什么?

  B、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由于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我们大家都生活的很幸福。

你们看,(课件:

出现一组照片。

内容:

妈妈平时关心、爱护我们的画面。

  C、联系自己谈一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说说打算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D、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

试着在小组内交流,复述。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珍贵的情感:

亲情、友情、爱情……其中最伟大的莫过于亲情了。

我们一出生就被这种浓浓的亲情围绕着,清晨妈妈为你倒上的一杯浓浓的牛奶、摔倒时爸爸扶起你时那有力的臂膀、……这些你都感受到了吗?

不论几年、几十年,这份亲情将永不褪色。

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那深刻的背影印在了几代人的头脑中。

老师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一、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二)教材特点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

全文共8个自然段。

第6、7、8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赞颂我们祖先的创造业绩。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我们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要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

  3、会用”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

  4、能说出纸的发明过程。

  5、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2、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四、教学时间:

2--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从整体了解课文。

  2、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初步熟悉部首查字法

  教学准备:

可以用.课件让学生带字典

  教学过程:

  学前预习:

   1、预习课文,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划词等

   2、预习字词:

写好偏旁、字典页码、注好拼音

   3、布置课前查纸的资料

  一、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了解学生

    问:

”你知道纸的哪些知识?

    A、对课文内容了解比较少

    B、和课文差不多

    C、除了课文知识另外还知道很多

   2、自读课文,划句子

    A、读通课文,划出课文中所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记一记。

    B、自读课文,划出你不知道的知识。

    C、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纸的发展的过程

    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有选择的请几个反馈

   3、再读课文

   

(1)对刚才还不熟悉的地方自己再读读熟

   

(2)齐读课文巩固

   4、了解纸的发展过程

    A、完成课后练习3

    B、在完成课后练习3的基础上,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一说纸的发展过程。

    C、在完成课后练习3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加上自己的补充来介绍纸的发展过程

  二、了解部首查字法(如时间不够可挪后)

   1、给生字确定部首,有困难的:

豪(○亠、豕)、絮(糸)、且(○丨一)

   2、以“豪”为例讲解部首查字法。

老师或请会的同学示范,学生跟着做。

     要点:

部首目录--部首几画(部首)--检字表--部首--数除部首外几画--找到字--字典正文。

        对絮和且进行练习,讲清独体字的偏旁确定(起笔)

   3、口头归纳:

查上不查下,查左不查右,半包围查外面,独体字查起笔

   4、查自己的名字进行练习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够掌握纸的发展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理解的基础上能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

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

   2、出示检查:

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对的要说”对”)

   3、问:

”同学们,像刚才你们这么多人都同时说了”对”,这种情况可以用哪个词语来说明?

”(异口同声)写词检查

    ”浙江省博物馆希望我们班能推荐一批小讲解员,只要符合要求都能参加。

我们要讲解的内容就是关于纸的历史。

  二、学习1--5自然段

   1、掌握内容

    ”我们先要来讲的内容就是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是用什么来当纸的。

    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1--5自然段。

    用下列词填表(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

纸的代替品 特点 劳动人民使用情况 

   

   

    “使用情况”根据课文的理解自己填

    (竹片--笨重--不方便,很少)

    (丝绸--方便,贵--买不起)

   2、试讲

   A:

古时候,纸没有发明之前,书是用(    )做的,很(     )。

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字写在(   )上,这样就(    ),可是这样的书(             )。

   B:

可以自己组织书上的语言。

   C:

在自己组织语言的基础上,可以补充知识。

     准备--指名(不同层次)--再自说--同桌互说

  三、学习6--8自然段

    ”刚才对于纸发明以前的讲解都能符合要求!

现在我们要来讲一讲有点难度的内容,那就是纸是怎么发明的。

   1、掌握内容

    读课文,填表:

哪个朝代 用什么做 特点 谁发明的 又称什么纸 

   无 无 

       

    反馈:

校对 问:

“为什么把东汉的纸叫蔡侯纸?

   2、试讲

    “我们已经把要讲的内容都掌握了,那么讲的时候最难的地方就是你的感情怎么把握。

要想把握好感情就得先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

   

(1)自读7-8自然段

    问:

“你读了之后,感受到是什么感情?

”(自由说)

    提示:

1、哪些地方值得我们自豪?

       2、我们的祖先了不起在哪里?

    学生边说就边读好这些句子。

老师可以示范。

   

(2)齐读7自然段

   (3)请你说一句赞叹我们祖先的话,并写下来。

   (4)试讲

    A、按照课文(7、8):

那么纸是怎么发明的呢?

--

    B、按照课文(7)加自己赞叹的话

    C、用自己的话

    准备--指名(不同层次)--再自说--同桌互说

  四、两个内容合在一起说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完成相应练习

  2、扩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比较组词

     图 圆 异 导 豪 毫 洲 州

   2、加部件成字组词

     糸--絮、紧、紫、累、系

   3、听写

  二、巩固朗读

   1、同桌分角色读

   2、指名读

     对提示语进行补充:

林玲(  )地问

     对提示语进行替换:

林玲瞪大了眼睛说--林玲(  )地说

   3、男女分读

   4、齐读

  二、课外扩展

   1、收集各种新型的纸张(课前准备)

   2、四人小组交流

   3、进行自我介绍

  三、写一段号召大家节约用纸的话

    造纸需要大量的树皮,如果大量砍伐树木肯定会破坏环境,现在请你写一段让大家节约用纸的话。

  ◆[2003年9月5日]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示例

24、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求、剑、宝、催、靠”这5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4、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3、那个人为什么捞不到宝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l)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初读课文的效果。

  (l)认读生字词卡片,注意正音。

  

(2)指名回答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听辨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再读课文,思考、回答:

课文讲的是什么人?

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l、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

从图上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从前”是什么意思?

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进江里去了”的情景。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回答:

这个人在宝剑掉到江里去了后是怎样的神情?

(一点儿也不着急)

  

(2)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指名读句子)看图理解“船舷”、“刻”的意思。

  (3)他“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记住宝剑是从船舷上刻了记号的地方掉下去的。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这个人为什么一点儿也不着急。

  (5)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读第1句,思考:

“还不赶快捞!

”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快点捞吧!

”或“赶快捞吧!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旁边的人怎样的心情?

(替他着急。

  (3)读第2句,思考:

“……有什么用啊!

”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

(没有用。

)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你觉得哪种说法语气更坚决,心情更急切?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倩。

  4、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不慌不忙”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

(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难能把宝剑捞上来吗?

为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到:

因为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船在不断地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刻记号的地方就再也不是掉剑的地方了。

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出示:

刻舟求剑故事的动画。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

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学了这则寓言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指导朗读(读全文)

  在读中体会那个掉剑人和同船人的神态、表情及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的语气。

第三、四自然段的对话,可分角色练习朗读,要读出同船的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五)启发想象

  1、船靠岸以后,那个人是怎样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剑的?

  2、他没捞到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捞到剑可能又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指导讲故事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先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教师接下面的问题引读课文。

  

(1)有个人去干什么?

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

他做了什么?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神态怎样?

还说了什么?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试讲故事。

  4、布置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练习

  1、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1)“宝、剑、靠”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或两个熟字组成的,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识记字形。

  

(2)“求”是“球”的一部分。

  (3)重点指导:

  催:

右下与“难”比较。

  靠:

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求:

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3、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求:

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催:

左窄右宽,左边是单立人,右边的上半部是“山”,下半部是“隹”。

  宝:

上面是宝盖儿,第三笔是“横钩”,不是“横折”。

  剑:

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左边是“佥”,第七笔是“提”,不是“横”。

  靠:

上边“告”要写扁一些,下边“非”要写短一些。

  4、学生在田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扩展综习

  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并练习讲熟练,准备参加班级的讲故事比赛。

  随堂练习

  1、加偏旁或部件组成新字,再组词。

  

  

  2、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符号。

  

(1)刻舟求剑的这个人真_______

  

(2)________果然_________

  3、展开想象,把那个人求刻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