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8867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工程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气工程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气工程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气工程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气工程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工程师.docx

《电气工程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工程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工程师.docx

电气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 

展开

概念

  电学(electricity),物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电”的形成及其应用。

“电”一词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

自从18世纪中叶以来,对电的研究逐渐蓬勃开展。

它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今,无论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已离不开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带有专门知识的研究内容逐渐独立,形成专门的学科,如电子学、电工学等。

电学又可称为电磁学,是物理学中颇具重要意义的基础学科。

简介

  电气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注册电气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国家对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

  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范围涉及很广,可以从事电气专业的监理、招投标、评标、技术咨询等工作。

根据中国在加入WTO时的协议,属于服务性行业也要向世界开放,在保护期内国外设计公司在国内只能做方案、扩初,施工图设计必须由国内设计单位承担或和国内设计单位合作,2006年全面对外开放设计市场,国外的设计公司将进入国内市场。

为了应对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后的挑战,在设计领域实施注册制度是势在必行的,这个制度主要起到技术壁垒的作用。

分级

  工程师分为助理工程师(初级),工程师(中级),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它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存在不同之处,注册工程师要通过基础和专业考试,而工程师是职称,需要评定。

在校学生报考条件

  NCEE一级报考条件:

中专及同等学历以上者均可报名考试。

  NCEE二级报考条件:

专科以上(含专科)者均可报名考试,但是在校生只能从NCEE一级开始考,并且达到NCEE一级水平3年以上可申请参加NCEE二级水平考试。

 NCEE三级报考条件:

本科以上(含本科)者均可报名考试,但是在校生只能从NCEE一级开始考,并且达到NCEE一级水平3年以上可 申请参加NCEE二级水平考试,达到NCEE二级水平3年以上可申请参加NCEE三级水平考试。

社会学员报考条件

  NCEE一级报考条件:

中专既同等学历以上者,均可报名考试。

  NCEE二级报考条件:

中专既同等学历需要8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大专学历需要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本科学历需要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本科以上学历需要1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NCEE三级报考条件:

中专同等学历者需要1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大专学历需要8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本科学历需要6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本科以上学历需要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备注:

 1.社会学员达到NCEE一级水平3年以上可申请参加NCEE二级水平考试,达到NCEE二级水平3年以上可申请参加NCEE三级水平考试。

 2.除以上条件外还需本人工作单位出示其工作经验证明,或是本人的其它相关等级证书。

  该认证主要面向物业管理、工程设计、工程监理、电气生产、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消防工程、电梯安装、电力及电信的从业人员,以及物业管理公司、建筑弱电施工企业、消防工程公司、电气安装公司等企业从事电气智能及相关类专业﹙如电气运行与维护、楼宇自控BAS、软件开发、办公自动化、音视频设备管理、安全防范、通信、有线电视、综合布线、消防、电梯、计算机管理与维护、暖通空调运行与维护﹚的从业人员。

  专业方向

  二个专业:

发输变电、供配电

  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

参加基础考试或专业考试的考生应分别在当次考试内通过全部应试科目。

  基础考试分2个半天进行,各为4小时;基础考试上午为统一试卷,下午为分专业试卷。

  专业考试分专业知识和专业案例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均分2个半天进行,每个半天均为3小时。

专业考试均分为2天,第一天为专业知识考试,成绩上、下午合并计分;第二天为专业案例考试,成绩上、下午合并计分。

考试时间每天上、下午各3小时。

专业考试为非滚动管理考试,考生应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考试。

第一天为客观题,上、下午各70道题,其中单选题40题,每题分值为1分,多选题30题,每题分值为2分,试卷满分200分;第二天为案例题,上午25道必答题,下午25道必答题(对于有选择作答的25道必答题,如考生在答题卡和试卷上作答超过25道题,按题目序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对作答的前25道题评分,其他作答题无效),每题分值为2分,试卷满分100分。

  

分类

  电气智能工程师,建筑弱电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变频器技术工程师。

工作内容

1、绘制,审核、把关和保管电气工程图纸;

  

2、审核电气施工方案,检察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规格、品牌、技术性能等与图纸是否一致,对一般性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上报领导;

  3、督促检查施工现场电气施工情况,现场安装调试电气设备,分析处理现场故障;

  4、制定电气设备及计量仪器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sop,维修计划及周期检查计划,并协调日常的维修、保养及计量检查等工作;

  5、建立、完善电力设备固定资产的统计及计量器具的档案、统计、编号等管理系统;

  6、在电气设备及备品备件的添置和工程项目中,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采购程序,把好质量关;

  7、协助各专业及部门的各类验证工作。

考试

  人事部、建设部《关于印发〈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人发〔2003〕25号)

 

 报考条件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相应专业教育和职业实践条件者,均可申请参加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二)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

参加基础考试合格并按规定完成职业实践年限者,方能报名参加专业考试。

  (三)符合报考条件第

(一)条规定的要求,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

  1、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3、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四)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

  1、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

  2、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

  3、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

  4、取得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未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5、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

  6、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

  (五)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基础考试,只需参加专业考试:

  1、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2、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

  3、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

  4、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9年。

  5、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9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程设计工作满10年。

  6、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2年。

  7、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5年。

  8、取得本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0年。

  (六)上述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报考条件中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年限的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

  (七)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地区的专业人员,符合《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规定,也可按规定程序申请参加考试。

  (八)报考人员应参照规定的报考条件,结合自身情况,自行确定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并经所在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名。

凡不符合基础考试报考条件的人员,其考试成绩无效。

专业考试成绩合格后,报考人员需持符合相关报考条件的证件(原件)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发电、输变电、供配电、建筑电气、电气传动、电力系统等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考试时间及科目设置

  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

基础考试分2个半天进行,各为4小时;专业考试分专业知识和专业案例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均分2个半天进行,每个半天均为3小时。

  基础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只允许使用统一配发的《考试手册》(考后收回),禁止携带其它参考资料;专业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携带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专业规范、参考书和复习手册。

  四、组织实施

  人事部、建设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依照《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对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考试、注册和执业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考务工作委托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负责。

  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考试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行政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建设部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

  五、报名办法

  参加考试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

考试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报名条件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

参加考试人员在准考证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六、成绩管理

  凡不符合基础考试报考条件的人员,其考试成绩无效。

  参加专业考试的考生必须一次通过全部科目考试,方可获得合格证书。

  七、报考点

  北京地区只有四个官方指定的考试中心,其中以北京百育考试中心资历最老,地址是中关村南大街(48)号九龙商务(B)座(418)室。

  八、合格证书

  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者,由当地人事局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建设部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

  九、注册

  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实行定期注册登记制度,注册有效期为2年。

资格证书持有者应按有关规定到当地规划委员会或其指定的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相关书籍

  书名:

电气工程师手册(精)

  ISBN:

711101613

  作者:

《电气工程师手册》第二委员会编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

98

  页数:

1404

  出版日期:

2000-6-1

  版次:

1

  开本:

16开

  包装:

精装

  简介:

《电气工程师手册》是一部系统概括电气工程各专业主要技术内容的便携型小型综合性工具书,主要为读者提供相关专业或其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性技术数据资料,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处理技术问题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起备查、提示、引据、指向的作用,因此这是一本独立的工具书,有其自己的编辑方针和特点。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从电气工程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经验,积极研究和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进一步充实、更新和完善了全书的内容。

本书内容包括:

通用数据资料和数学公式,电工理论基础,电工电子材料和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和装置,电气测量和仪器仪表,电机,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器,开关保护设备,自动控制,电气传动,电子计算机和微处理器,通信,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和其他能源发电,电力网络,工业和民用建筑电气工程,电加热,电化学应用技术和电池,电的其他应用,电磁兼容技术、环境技术和可靠性分析,项目工程经济分析等23篇。

  目录:

  <电气工程师手册>第二版编辑委员会

  第二版序

  第二版编辑说明

  第一篇通用数据资料和数学公式

  第1章计量单位和量纲

  第2章物理常数和常用材料物理性能

  第3章电工标准

  第4章数学公式

  参考文献

  第二篇电气工程理论基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电的一般物理概念

  第2章电磁场

  第3章场的计算和强电场中的击穿效应

  第4章电路

  第5章网络分析

  第6章磁路

  第三篇电工电子材料和电线电缆

  常用符号表

  第1章绝缘材料

  第2章半导体材料

  第3章磁性材料

  第4章特殊光.电功能材料

  第5章导体和超导材料

  第6章电工合金和特殊电气功能金属材料

  第7章裸导线和电磁线

  第8章电力电缆和装备用电线电缆

  第9章通信电缆和光纤光缆

  第10章绝缘子

  参考文献

  第四篇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电路

  第1章半导体器件

  第2章其他电子元器件

  第3章放大电路

  第4章运算电路

  第5章信号处理电路

  第6章信号产生电路

  第7章调制与解调电路

  第8章数字电路

  第9章电源电路

  参考文献

  第五篇电力电子技术

  第1章概述

  第2章电力电子器件

  第3章电力电子电路

  第4章驱动与保护

  第5章电力电子装置

  第六篇电气测量和仪器仪表

  第1章电气测量技术基础

  第2章电量测量

  第3章磁量测量

  第4章非电量的电测量

  第5章常用电测仪器仪表

  第6章自动测试系统

  第7章工业自动化仪表

  参考文献

  第七篇电机

  第1章技术基础

  第2章设计基本要点

  第3章电机试验.安装和维护

  第4章同步电机

  第5章直流电机

  第6章异步电机

  第7章小功率电动机

  第8章微特电机

  第八篇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器

  第1章电力变压器

  第2章特种变压器

  第3章互感器

  第4章调压器

  第5章电抗器

  第6章电力电容器

  第九篇开关保护设备

  第1章开关设备的一般问题

  第2章高压开关及高压熔断器

  第3章低压开关保护设备

  第4章保护继电器与继电保护装置

  第5章避雷器

  第6章成套开关设备

  参考文献

  第10篇自动控制

  第1章概论

  第2章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3章线性连续控制系统分析概要

  第4章线性连续系统设计概要

  第5章非线性控制系统

  第6章最优控制和自适应控制

  第7章智能控制

  第十一篇电气传动

  第1章电动机的选择

  第2章电动机的起动.制动与调速

  第3章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

  第4章直流调速系统

  第5章交流调速系统

  第6章位置伺服系统

  第7章典型机械的电气传动与控制

  第8章电气传动控制设备

  第十二篇电子计算机和微处理器

  第1章电子计算机组织和结构

  第2章微处理器与微型计算机

  第3章可编程控制器PLC

  第4章计算机软件

  第5章数据库技术

  第6章计算机管理信息

  第7章信息处理

  第8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第9章人工智能

  第10章计算机网络

  参考文献

  第十三篇通信

  第1章通信理论基础

  第2章数据通信

  第3章通信方式

  第4章通信网络

  第5章微波与卫星通信

  第6章光纤通信

  第7章移动通信

  第8章广播和电视

  第9章天线

  第十四篇火力发电

  第1章火力发电概述

  第2章热原理

  第3章锅炉设备

  第4章汽轮机组

  第5章电气接线和电气设备

  第6章火电厂自动化

  第7章机组起动和运行管理

  第8章环境保护

  第9章热电联产

  第10章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第11章内燃机发电和余热发电

  第十五篇水力发电

  第1章概述

  第2章水轮发电机组

  第3章电气主接线和电气设备

  第4章水电站的自动控制与通信

  第5章水电站的运行

  第6章抽水蓄能电站

  第十六篇核能和其他能源发电

  第1章核能概述

  第2章瓜堆堆芯设计

  第3章压水堆核电厂系统和设备

  第4章核电厂的控制与保护监测

  第5章核电厂的运行

  第6章核电厂安全

  第7章风力发电

  第8章地热发电

  第9章太阳能发电

  第10章其他能源发电

  第十七篇电力网络

  第1章电力系统概述

  第2章交流输电

  第3章高压直流输电

  第4章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第5章输电线路

  第6章变电

  第7章配电

  第8章电力网的监控与保护

  第十八篇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工程

  第1章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负荷和电能节约

  第2章供电系统

  第3章照明设计基础

  第4章不同场所的照明设计

  第5章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

  第6章建筑电气导体选择和线路敷设

  第7章电气安全

  第8章电话通信与广播电视

  第9章智能建筑与建筑物综合布线

  第十九篇电加热和电焊

  第1章电加热概述

  第2章电阻加热炉

  第3章电弧炉

  第4章感应炉

  第5章特殊加热设备

  第6章电弧焊机

  第7章电阻焊机和其他焊机

  第二十篇电化学应用技术和电池

  第1章电化学基础

  第2章电化学应用技术

  第3章化学电源(电池)

  第二十一篇电的其他应用

  第1章日用电器

  第2章电动工具和电动车辆

  第3章医用仪器和材料分析仪器

  第4章静电技术及应用

  第5章电加工

  第6章电磁勘探

  第22篇可靠性技术.环境技术和电磁兼容

  第1章可靠性技术

  第2章环境技术

  第3章电磁兼容

  第二十三篇项目工程经济分析

  第1章项目工程经济分析概述

  第2章可行性研究

  第3章项目财务评价

  第4章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索引

  一版有关编写人员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