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学的完整体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8736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中医学的完整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统中医学的完整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统中医学的完整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传统中医学的完整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传统中医学的完整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中医学的完整体系.docx

《传统中医学的完整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中医学的完整体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统中医学的完整体系.docx

传统中医学的完整体系

一、传统中医学的完整体系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巴甫洛夫说:

“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

以伏羲为代表的早期畜牧业和以神农为代表的原始农业,可以说是中医药的起源。

从最早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开始,中华民族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代价。

正是由于我们祖先的不断实践,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中医药学。

她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以牛顿经典力学、微积分方程开始了400余年的科学历程,西医学在西方文化这个大背景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先进的治疗手段、人工合成的大量化学药品,在人类战胜疾病、消灭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与之并存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人工药物的毒副作用、日趋恶化的自然环境……使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征途中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中国传统医学,希望从中国传统的自然观、诊治观、养生观中得到智慧和启发。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俨然形成了一种风气。

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学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中医学博大精深,中医典籍更是浩如烟海,认真梳理一下中医学的完整体系,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

砭、针、灸、药、导引按跷。

在《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中云:

“黄帝问日:

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日:

地势使然也……砭石者,亦从东方来……毒药者,亦从西方来……灸燕者,亦从北方来……九针者,亦从南方来……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这一段论述很清釜地从我国的地理分布归纳出冬西南北中五个不同地域的五篓至

同治疗方法,一这可以渡中医学曲全貌v’也可以说是由这五种医术共同构筑了完整的中医体系。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砭术却逐渐沉寂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医学的一个重大损失。

今天,我们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重新将砭术发掘出来,还传统中医学一个完整架构。

二、砭石疗法的古今

(一)古砭疗法

砭石疗法产生于石器时代,是一种用石器治疗疾病的方法。

早期人类用石器治病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治疗方法之一,即砭石疗法,亦称砭术,所以在《山海经》里有这样的话:

“医源于砭”。

这种以石治病的方法,其起源的具体时期已不易考证,但在石器时代即已用砭石疗病这一事实则是可以确定的。

在现存的古代文献中,如韩大服虔氏的《春秋左氏传解》、《南史》、唐代李贤的’《后汉书》注、释玄应的《一切经音义》等书均追述了在金属工具出现以前以石治病的传说。

从人类学观点来看,这些传说应当是符合客观史实的一种可靠记录,而出土的石器则进一步谴实了砭石疗法产生于石器时代的推论是成立的。

这些石器中,风舆有圆、钝、平、扁等特征者均可供按、压、揉、搓之用;具有尖、削、细长、针形等特征者,均具有点刺、划刮体表之功能;具有刃口特征者,均可作为切割、放血、排脓之工具。

石器时代的人类最主要的特征,一是用火,一是用岩石制作工具以生存。

石器工具除了用于自卫及获取食物外,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它用于治疗疾病,如将用火烤过的石头放在腹部可以缓解因饮食不当造成的腹痛;用一定形状的石头刮擦叩压体表,可缓解肢体关节的疼痛;用有刃口的石头可以切割排脓治疗痈疡……可以说,砭石疗法的产生是从一种无意识的自发行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自觉行动。

当文字出现以后,有关砭石的记载日益增多,比较经典的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

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成,皆安其处,美其食。

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治宜砭石,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说明了砭石疗法出于东方。

在马王堆汉墓《帛书·脉法》中云:

“用砭启脉者必如式,痈肿有脓,则称其大小而为之砭”,说明人体经脉是在用砭石治病的过程中发现的,从而进一步说明了砭术历史的久远。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记载:

“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说明古人对用砭石治病有十分明确的定位,即治疗病在血脉。

在《黄帝内经太素》中云:

“气血未盛,未为脓者,可以石熨,泻其盛气也”,强调了砭熨的适应症。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有一段汉文帝召问

淳于意文王患病不起的情况,淳于意告诉汉文帝,文王的疾病与年轻而身体过度肥胖有关,对于肥胖的治疗,“当调饮食,择晏日车步、广志,以适筋骨内血脉,以泻气。

故年二十,是谓易贸。

法不当砭灸,至气逐”,指出对于2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讲,身体肥胖的状况是容易改变的,遗憾的是不应当对他施以砭石和灸疗,以致正气被赶逐,精气神离散而亡,这里指出了砭石治疗

的禁忌症。

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有一段东汉太医丞郭玉论治病之难易的论述,其中谈到“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

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这里指出了用针刺砭石这样的外治法也不得有丝毫的误差。

在民国时期出版的《砭经》中云:

“砭之诀:

一日点,点非针也,点其中而不必刺其体;二曰熨,熨似灸也,熨其外而不必灼其肤;三曰摩,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讲述了砭石的几种用法并概括了施术要点。

又云“水者,温石于水,以保其热也”,“火者,煨于灰,以传其热也”,介绍了加热砭石的水、火二种具体操作方法。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更有具体医案,即著名的扁鹊使虢国太子起死回生一案,“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有间,太子苏……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扁鹊日:

‘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这里所讲的厉针砥石,即研磨针石,此石即砭石。

综以上所引文献不难看出,古人对砭石疗法从产地到用途、从适应症到禁忌症、从操作方法到具体医案,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使古砭疗法名副其实地作为构成中医学完整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古砭疗法的沉寂

1.社会风气及地域限制

古砭疗法的沉寂,离不开当时的社会风气。

从战国至秦汉,医学知识及技能的传授需要通过拜师做出郑重承诺后才能得到,并且好的医方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称为禁方,轻易不得外传。

在《灵枢·禁版篇》中讲到一个叫雷公的学生到黄帝那里求学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

他为了弄清书中的方法和道理,就向老师求教,老师告诉他,“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盟之也。

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

”也就是说,老师的师傅曾告诫不许公开传授这些医方和医技,要想得到需斋戒,然后用刀割破上臂,把自己的血涂在口唇周围,做出郑重的不公开外传的许诺,老师方可授业解惑。

古代的良医多与获得禁方有关,如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家扁鹊受业于长桑君,传道时长桑君告诉他“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于公,公勿泄”。

扁鹊厨砭针等术使虢国太子起死回生成名以后,又将医方医技以同样方式传给了他的弟子子

阳、子豹、子同、子明等人。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授业的社会风气,客观上必然限制了医方医技的广泛传播。

两汉时期,中国大地上大致存在五个禁方流派,其中活跃在山东一带的是以太仓公淳于意为首的一派。

淳于意生于西汉初年,受业于公孙光和公乘阳庆;在齐国王宫治病成名之后,将医方医技秘密传给了他的弟子。

在太仓公传授的内容中即包括砭石疗法。

为什么淳于意流派擅用砭术?

这是与他生活的地理位置直接相关的。

淳于意为齐国都城临淄人,曾任齐国京都粮仓主管,故又称“太仓公”。

而据《山海经·东山经》记载:

“又南四百里日高氏之山。

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箴石即砭石。

又云:

“又南五百里日凫丽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日蚩蛭,音如婴儿,是食人”。

据张维波先生考证,此二座山均在山东一带①。

再看《素问·异法方宜论》中云:

“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可以说,正是由于砭石产于山东一带,所以山东一带的医家擅用砭右治病,发展到西汉时期,即形成了以淳于意为代表的流派。

换言之,也就是说砭石疗法是有一定地域限制的,出产砭石的地方才有可能盛行砭右疗法。

2.佳石匮乏

在人类用砭石治病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有的石头疗效好,有的石头疗效差,经过上万年的医疗实践,优胜劣汰,自然选择了以《山海经.东山经》中记述的高氏之山√鬼丽之山上的砭石。

《山海经》一书描述了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区域,在有关山的描述中共记载了四百多座山,而产砭石的仅山东的上述二座山,这再次说明了砭石的产地仅山东二带-是受局限的。

故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不是所有石头打磨后都能有良好的医治效果。

②只发现山东一带有两座山’出产制作砭石的石料。

十所以说,石料的来源是非常有限的。

正因为砭石来源有限,所以东汉学者服虔在解释砭石疗法沉寂时讲到“季世复无佳石,故以铁代之耳”,非常明确地指出,由于找不到制作砭石的好石料,所以只好以金属制品来代替了。

3.砭与针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可知针的前身是砭石。

古人用以治病的砭石有多种形状,1963年内蒙古自治区多伦旗头道洼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根磨制的石针,经鉴定,认为是针的前身砭石。

随着冶金术的发明;针具也得到不断地改进,至《内经》时代,才由古代的石针、骨针、竹针而改变为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等金属制品,直到现在的不锈钢针。

197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树林召公社出土了一根“青铜砭针”,1968年在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了金制、银制医针九根。

综上可以看出,针来源于砭。

在针出现以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砭针是同用的。

如扁鹊治疗虢国太子“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当太子苏醒后,再以中药外熨内服,这是一个运用砭、针、药综合治疗的著名医案。

当针出现以后,针的发展势头确实远远超过了砭,以致于砭逐渐被边缘化了,这其中的原因除前面讨论到的当时比较封闭的援业风气、砭石发展的地域局限性及佳石的匮乏等因素外,不可否认;针确实有其明显的优势,如针刺取穴更精确、刺激部位更深、酸麻重胀走窜感更强等等,再有一点即针刺的操作与砭石的操作相比节省了大量人力.,一个医生可以同时接受几个需要针刺的病人,而砭石的操作则是一对一的,耗时耗力(这也是今天我们许多医院开展砭石治疗受到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针确实无法取代砭,砭石所特有的物理性质及其对人体产生的作用是针所望尘莫及的。

因此,自东汉以后,砭石疗法虽然被边缘化了,但它从来没有消失过,据谷世吉骞先生考证①,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邪学派代表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将砭射列为解表时所用汗法中的一种方法,并列举一小儿面肿赤,两目不开,“以铍针轻砭之,除两目尖处,乱刺数十针,出血五次乃愈”。

元代名医罗天益《卫生宝鉴》中“上热下寒治验篇”记载“一患六旬有七,头目赤肿而痛,耳前后肿尤甚,胸中烦闷,咽嗌不利,身半以下皆寒,足胫尤甚,由是以床相接作炕,身半以上卧于床,身半以下卧于炕,饮食减少,精神困倦而体弱”,“脉浮数,按之弦滑”。

罗氏认为此乃“上热下寒证”,对于在上之热,用砭剌法在肿处开泄放血,对于在下之寒,灸气海、三里以治足肘冷,亦引导热气下行,并同时用既济解毒汤泻其上热,驱热而下,使病瘥。

明代汪机的《外科理例》中有一案“一人年逾五十,患已五日,掀肿大痛,赤晕尺余,重如负石,势炽……遂先砭赤处,出黑血碗许,肿痛背重皆去,更敷神效散及仙方活命饮二剂,创口及砭处出黑血而消”。

清代张振望在《厘正按摩要术》中将砭术作为其二十八法中的一法,“一砭赤游丹也。

丹毒赤肿,先以水漱口,恶血各聚一处,用细瓷一片击碎取锋芒者,将箸头劈破夹定,以线缚之,左手二指捻定,右手各取一箸将

锋芒对恶血处,轻轻击破,血出后以玉红膏封之”。

以上所列为历代医书中记载的砭石疗法,内容十分丰富。

流传在民间的砭术亦不少见。

如山东烟台张朝阁先生祖传用砭仓疗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对此张维波先生一行于2002年8月专程进行了实地考察。

用砭石刺入皮肤启脉排脓的疗法在《马王堆帛书》及《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到,但现在已无人使用。

张朝阁先生祖传的砭仓疗法属于目前唯一发现的砭刺法的一种,堪称中医疗法的活化石。

砭仓疗法不仅再现了远古时代的古中医医术,而且诠释了建立在这一疗法基础上的中医概念,使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迎刃而解。

更为重要的是,砭仓疗法疗效奇特,对难治的血液病显示出很好的疗效;让我们见到了真正古中医的巨大威力。

又如山东青岛岳氏家族世代相传用砭石养生治病,岳氏传人岳峰先生从事砭术医疗五十多年,其祖辈从事砭术医疗可追溯到五代以前。

岳峰先生已为“岳氏九砭”申请了专利。

所谓九砭,一指多种用于保健、医疗的砭石、砭具,包括砭镰、砭斧、砭锥、砭棒、砭砧、砭球、砭滚、砭子儿、砭磁;一指多种进行砭疗的方式方法,包括点、压、摇、切、划、刮、拍、揉、擦。

四川省张斯特先生家族为砭石疗法世家,四川张氏砭术可追溯到五代以前,张氏砭术对内、外、妇、儿、伤科多种疾病有良好疗效,尤其对颈、肩、腰、腿疼痛及各种瘫痪疗效更为显著。

2003年张斯特先生在江苏省泰兴市成立了砭术综合疗法专科医院——江苏泰兴小儿脑瘫康复医院,这是全国首家砭术综合疗法专科医院,占地19亩,设立了砭刺室、砭术易筋矫形室、.砭摩室、砭术热传导室、砭术药物贴导室等。

(三)新砭石疗法

1978年山东省滕县出土了一套13枚的战国时代编磬,这套编磐中有11枚完好,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十分优美。

山东省音乐教师杨浚滋先生为了配齐这套编磬。

,用了几年时间走遍了古泗水流域的山岭,终于找到了消失2000年的泗滨浮石,恢复了古编磬的完整。

这项成果于1986年通过文化部鉴定,获得文化部的科技成果奖。

在1987年中国首届艺术节上,我国古老的泗滨浮磐向全世界发出它庄严美妙的声音。

也正是杨浚滋先生的工作使人们重新看到并获得泗滨浮石。

我国著名岩石物理学家耿乃光先生出身中医世家,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又潜心研究岩石30余年,开创了“遥感岩石物理学”新学科。

1984年耿先生在四川省对一处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块砭石,由此引起了先生对砭石乃至中医的许多思考,如什么是砭,它的内容有哪些;砭术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是怎样的;砭术是什么时候失传的,失传的原因是什么;现今有没有必要发掘砭术;发掘砭术的关键是什么等等。

10余年来,先生一直在工作之余研究什么样的石头适合做砭具,经认真考证与研究,先生提出了适合做砭具佳石的石料的三个标准:

①在成分方面应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②在结构方面应属细晶岩或粉晶岩类以保障其质地细腻,与人体摩擦使人感到舒适。

③对人体有独特的生物物理效应。

具备条件①的岩石已被人们发现了许

多,这类岩石已广泛用于矿泉壶的制作;具备条件②的岩石也被人们发现了多种,这类岩石被人们用来制作各种按摩工具;但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石料一直没有找到。

在对出土砭具和民间石疗工具进行了大量研究以后,先生又转向古典文献的研究。

在我国最古的史籍《尚书》中记载了一种神奇的岩石——泗滨浮石,它是古代制作石磬的材料。

《虞夏书·禹贡》记载:

.“海、岱及淮惟徐州:

……厥贡……泗滨浮磬……。

”说的是大禹治水成功,代舜为帝,将天下分为九州,泗滨浮磬是当时规定的徐州l的贡品之一。

泗滨浮磐的原料出自泗水之滨,这种岩石叫做泗滨浮石。

泗滨浮石是我国最早被命名的岩石,命名时间在距今4000多年以前。

泗滨浮磬历来都是王朝的圣物、寺观的法器,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泗滨浮磬从人间消失了,它的材料泗滨浮石也不见踪影。

正在先生积极寻找制作砭具的佳石的时候,传来了山东杨浚滋先生找到泗滨浮石的消息。

那么泗滨浮石会不会就是制作砭具的佳石呢?

先生和他的团队利用主持“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基础实验研究’’的国家课题之便,对全国几十种岩石进行物理力学参数的测量与对比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大量科学检测工作,包括主要成份分析、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析、放射性物质含量分析、薄片显微鉴定、物理力学参数的检测、超声波检测、感应增温效应检测、红外辐射波谱的测定等。

一系列的科学检测表明,泗滨浮石以其“微晶、超声、远红外”三大特点,居一切岩石、矿物之冠,被认定为首选的砭具佳石。

它的手感涩中有滑、硬中有软、凉中有温,它的物性全部满足了前面提到的制作砭具佳石的三个条件。

于是,以泗滨浮石为原料的各式砭具问世亨。

在先生的倡导下,岩石物理学家、医史学家、针灸学专家、堑物物理学专家、临床医学家等联合协作,在上世纪末,沉寂了

2000年的砭石疗法终于掀开了新的一页——新砭石疗法正式问世了。

目前全世界已有上百家医院、诊所开展了砭石门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砭石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砭石临床研究已有两个课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已经召开过三届全国性的砭石疗法学术研讨会,2006年12月,经中国科协、民政部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

古老的砭石疗法在现代科学研究基础上得以新生,新砭石疗法正在为现代灭的医疗保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制作砭具的佳石——泗滨浮石

(一)泗滨浮石的成因

泗水流域的山东段在山东省中南部,中国地质地矿专家认为,距今约5~7亿年前地区处于深海地质条件,以后由于冰川造山运动抬升而形成海相碳质泥岩,大约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古生代末期的白垩纪,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铁质陨星在鲁西南地区的泗水流域与地面相撞,并发生巨大爆炸。

在爆炸之前,陨星经过地球大气层的爆燃形成等离子锥体,钻入地下爆炸激粤冲击压缩波,地表岩石剥离升空形成痂片,在高温高压等离子体:

的熏蒸下,渗入了陨星粉末中含有的大量稀有金属元素。

岩石碎:

片在快速冷却过程中形成微晶结构,散落地面。

它经历了漫长的:

地质历史时期的渐变和陨星冲击瞬间的突变,并因其浮在当地巨:

厚层石灰岩之中,故称为“泗滨浮石”。

(二)泗滨浮石的理化特性

2005年北京耿乃光物性检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了泗滨浮石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复测工程。

参加单位有核工业地质分析澍试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零七所。

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检测四项泗滨浮石化学性质参数,包括:

①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和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②化学全分析、硫元素含量;③微量元素(47项)含量;④砷、锑、铋、汞含量。

化学分析表明:

①泗滨浮石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

-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内照射指数和外照射指数都很低。

内照射指数为新国家标准A类石材限量的1/23,外照射指数为新国家标准A类石材限量的1/30。

②泗滨浮石中国家标准规定限量的铅、镉、铬、汞、砷5种有害物质的含量也都很少。

铅含量为国标限量的1/32,镉含量为零,铬含量为国标限量的1/16,汞含量为国标限量的1/100,砷含量为国标限量的1/50。

故泗滨浮石完全符合新的国家安全标准。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测量两项泗滨浮石物理性质参数,包括:

①泗滨浮石的显微检测;②泗滨浮石的超声波参数检测。

证明泗滨浮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微晶,晶粒尺度小于0.03毫米,体积含量占99%以上。

泗滨浮石中有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剪性微断层,呈共轭状或雁列状。

还有一组一次形成的张性微断层。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零七所检测泗滨浮石的红外辐射波谱范围能达到15um以上。

泗滨浮石的物性检测表明,泗滨浮石的矿物结晶颗粒度、砭石摩擦人体产生的超声脉冲事件次数和辐射的红外波谱带宽最波长三项指标均达到北京耿乃光物性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制定的砭石和砭具标准(GWJ001—2005)规定的A级砭石的标准,按照该砭石和砭具标准的砭石综合等级分级标准,泗滨浮石被定为3A级砭石。

(三)泗滨浮石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检测泗滨浮石的理化特性的基础上,专家还研究了泗滨浮石对人体和动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1.感应增温效应检测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支毅乔和崔承禹等进行了泗滨浮石对人体影响的红外遥感检测,具体的做法如下:

受检人在室内静坐,等到身体状态和心情稳定后开始受检。

检测开始后,用红外热像仪观测记录受检人面部或手部的红外热像。

结果表明,在长达5分钟以上的时间内人的受检部的红外热像稳定不变。

然后将泗滨浮石块移近人体受检部位,人体受检部位开始出现增温现象。

约半小时后增温达到最高值。

对13人进行了检测,增温幅值因人而异,一般在0.5℃~2℃之间。

但有2人体温未增,反而减低了O.5℃~2℃。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张维波等进行了泗滨浮石感应增温的动物实验。

做法是先将实验动物小猪麻醉,然后用多点温度计测量小猪躯体上多处的体温,等到温度稳定后将泗滨浮石块放到一个温度测点附近,这一点的温度逐渐增高而其它测点温度保持不变。

约1小时后增温达到最高值,增温幅值为l℃左右。

对动物实验的结果与上述对人体的实验结果相一致。

两者相比,小猪受检部位增温过程较慢,增温幅值较低。

这可能是由于对小猪的实验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的缘故。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孟竞璧等用红外热像仪观察了泗滨浮石对家兔的影响。

得到的结论是:

通过砭石感应法治疗,家兔体表温度有所升高。

2.砭石疗法迎随补泻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影响的观察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田宇瑛和张维波使用泗滨浮石砭具对20例健康人的肺经鱼际到尺泽、胆经阳陵泉到丘墟、三焦经阳池到天井、脾经的商丘到阴陵泉等四段经脉进行顺经脉流注补法和逆经脉流注泻法的推刮治疗,并用微量二氧化碳测定仪测量治疗前后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

结果表明,使用补法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显著升高.而泻法变化不明显。

说明砭石疗法对太体经皮二氧化碳释放这一新陈代谢指标有影响。

3.泗滨浮石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张维波、田宇瑛和李宏使用瑞典Perimed公司生产的PeriscanPIMⅡ型激光多普勒灌注成像仪观测了泗滨浮石手镯对手部皮肤微循环血流影响。

试验结果是:

血流明显增加者占50%,无明显变化者占17%,下降者占33%。

他们认为,泗滨浮石对微循环血流量基础值低的人群,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而对微循环血流量基础值高的人群则没有影响,甚至会降低微循环血流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孟竞璧、王援朝和徐青燕使用WX-753B型显微录像系统观测了泗滨浮石对左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试验结果是:

血流动态加快者占50%,不变者占30%,血流动态减慢者占20%。

以上两个课题组用不同方法研究泗滨浮石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泗滨浮石对50%的人群有加快微循环血流量的作用。

(四)砭石和砭具标准

为确保向研究砭石疗法的学术机构、开展砭石疗法门诊的医院和诊所以及广大砭石用户提供安全、合格的砭石和砭具产品,为使新兴的砭具制造业在选择砭石材料和制造砭具时有科学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北京耿乃光物性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制定了砭石标准(Q/XCGWJ001—2005)和砭具标准(Q/XCGWJ002—2005)。

2001年12月1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新国家标准GB6566—2001。

其中规定:

“装修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一226、钍一232、钾一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Ra≤1.O和h≤1.3要求的为A类装修材料。

A类装修材料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砭石标准(Q/XCGWJ001—2005)将此限量减半,规定IRa≤0.5和Ir≤0.6为砭石的放射性核素限量。

国家标准GBl8584-2001和GB7916—2001还分别给出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和化妆品卫生标准。

其中规定了铅(Pb)、镉(Cd)、铬(Cr)、.汞(Hg)、砷(As)等5种有害物质的限量。

砭石标准(Q/XCGWJ001-2005)将此两国标规定的有害物质限量再行减半。

规定铅含量≤20/ug/g,镉含量≤35ug/g、铬含量≤30ug/g、汞含量≤0.5ug/g、砷含量≤5/ug/g为砭石的有害物质限量。

砭石标准(Q/XCGWJ001—2005)依据砭石的矿物结晶颗粒度将砭石分为三个等级:

A级,粒度

按砭石摩擦人体产生的超声脉冲事件次数将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