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第3章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8646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科学第3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上科学第3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七上科学第3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七上科学第3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七上科学第3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科学第3章教案.docx

《七上科学第3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科学第3章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科学第3章教案.docx

七上科学第3章教案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设计意图】:

本章内容属于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教材也是依据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过程,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编排的。

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也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人类认识自己家园的艰辛过程。

在教学中,围绕着科学探究,安排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以及篮球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地球的形状,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圆形的现象和方法。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从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方法与过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包括资料的查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课,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地球的形状学生都已经知道,关键是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

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的接受。

利用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成功的例子生动的教育学生的爱国激情以及对未来地球和宇宙发展的展望。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辅助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汇报结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

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那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

你对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问吗?

让学生讨论回答:

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

2、有没有外星人,星星离地球远吗?

3、……

讲述:

简单介绍目前人类探索火星的热潮。

学生由于对宇宙方面的知识特别好奇,有很多话可说。

从学生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顺利开展教学过程。

讲述: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中国人也拍到了第一张从太空看到的地球。

讲述: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

提问:

如果你古代人,他们没有走出过地球,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可以通过那些现象去判断地球的形状呢?

补充:

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事实可以说明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圆的。

太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驶来的帆船,船帆先出现等等。

全班级同学分组进行讨论

,竞争看谁讲的例子更多,更有说服力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的成果。

让学生自己先开动思维,来认识地球的形状,很好的将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

模拟篮球实验:

老师演示,全班一起观察,

2、看地球外貌,让学生自己分析了解地球。

指导学生通过各种从太空拍摄的图片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

在篮球表面移动的铅笔,慢慢的从下到上开始消失,而木板上的铅笔则不会消失,这个和帆船消失远去的原理一样,证明地球是圆的。

 

可以每一组派一个代表,描述地球的外貌特征——形状,颜色,陆地,海洋和大气

在前面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加以巩固。

3、现在认识的地球的形状:

经过精密的计算,我们发现,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

地球的自转)

提问:

为什么我们看上去它还是圆的呢?

由地球的赤道半径算出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理解4万千米的长度:

课后练习2:

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800天——环游地球80天。

生答:

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千米想必,只长了21千米,仅差0.33%,所以,肉眼看不出。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一组数据形成对地球大小和形状的完整学习,并且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运用。

讲述:

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已经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虽然已经开始探索外太空(插入我们载人航天的事例和对外太空探索的简单计划),但毕竟这个探索的时间是相当长的。

外星人来到地球,在进入大气层前,会看到什么呢?

小结本节课的知识。

学生分组讨论:

开放思维,进行探讨。

一方面是加深对大气层存在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认识到目前人类的家园遭受很大的污染。

及时的进行知识梳理,巩固。

教学反思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应该早有认识,怎么证明这个结论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从人类认识的过程说起,结合实际的生活现象,特别是在课堂中进行的简单的篮球实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帮助学生来理解地球的形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一、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二、地球的数据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地球的两极半径是6357千米

两者仅相差0.33%,因此看起来还是很圆的。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2.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3.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三要素,

4.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二、教学安排:

本节建议3课时。

三、教学准备:

地球仪(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地球公转影像片、与课本上的图3—12、图3—12、图3—13相同或相似的地图、杭州市区交通图,地图制作原理的展示工具(会亮的灯、经纬网地球仪和白纸屏),

四、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按照课本的顺序展现,采用启发式、讲解式、比较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对本节课提出一些建议:

本节课的内容在社会课中已经有讲述,所以可以有适当的扩充。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在茫茫宇宙中不是静止的,它是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毛泽东曾有过“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

地球这么大,要学习、研究和利用它,我们就必须借助工具——地球仪。

〖板书〗

(一)地轴、两极和赤道

1.展示地球仪。

请学生上讲台来看地球仪,然后提问:

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提问:

①地球仪上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

②“地球仪是否装斜了”?

(地球仪倾斜装置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交角)。

在讨论问题后,较为自然的提出地轴、两极和赤道,并且得出它们的概念。

3.播放地球公转影像片,加深学生对于“地球仪倾斜装置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交角”的认识。

〖板书〗

(二)经线和纬线

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

(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

(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

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学生填表:

经  线

纬  线

定 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2.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

(无数条)。

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

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

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

哪一个小?

(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板书〗(三)经纬网

1.已知某点的经纬度,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到该地点

2.据图中的某点的位置。

写出经纬度

知识扩充:

(经线和纬线的意义:

经线和纬线除了是一种记录位置的网格之外,其实具有一些地理意义。

以经度而言,同一条经线上的所有地区,它们看到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是一样的,也就是它们的本身时间是相同的。

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亦即每小时自转了15度,例如:

就经度而言,日本的东京是在台北东边,经度相差大约30度,所以二地的时间差距是二个小时,当台北是早上八点时,东京已经是早上十点了。

纬度的大小也有地理意义,一个地区的纬度大小影响到该地区的气候,越靠近南北极的地方,气候越冷,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也比较短,这些应该都属于生活上的一些基本知识。

有了这些经纬的定义之后,测量学者便可以经由测量界定出地面上任何现象的坐标,将它们登录下来。

如果我们以一个圆球来代表地球,并且在上面划上经纬的网格,那么我们可以将测量所得的各种海岸线边界、国界、河川、湖泊界线,转绘到球面上)

第二课时:

导入:

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为了不迷路,我们往往需要一个工具——地图。

〖板书〗

(一)地图

1.地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

(寻找地理事物,确定地理位置)

2.那么地球仪可以完成地图的作用吗?

(可以)

3.为什么我们常用的是地图,而不是地球仪?

(地图携带方便)

〖板书〗

(二)地图的制作原理

1.请学生阅读课本87页。

2.阅读后,请学生来进行绘制地图原理的操作。

〖板书〗(三)地图的三要素

出示课本上的图3—11、图3—12、图3—13相同或相似的地图、杭州市区交通图。

1.分别在与课本上的图3—11、图3—12、图3—13相同或相似的地图进行位置指认的提问或小竞赛。

2.请几位学生在杭州市区交通图上指出自己家的位置。

3.对比观察四图的共同点。

(引导学生得出地图的三要素,结合课本介绍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注意:

在分析比例尺时,应引导学生注意比例尺是表示线状地理事物缩小的程度。

中国政区图中的比例尺的含义是图上单位线段长度表示的实际距离为450千米;光明中学社区平面图中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米。

应特别指出的是,数字式地图比例尺其分子、分母的单位都是厘米,计算实际距离时应转化成米或千米。

比例尺的大小是指比例尺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分子为1,所以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

5000的比例尺比1:

500000的比例尺大。

结合教科书内容介绍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描述内容详略的关系,同时可补充分析遥感照片精确程度与地图制作中比例尺大小的关系。

在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时,通过观察讨论和绘图练习,让学生主动探讨,例如:

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指出挂图中的八个方向;然后每组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绘图,示意用指向标确定方向;再每组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绘图,示意在经纬网上确定方向。

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于图例的教学可采取学生绘出常见图例相互辨认的方法进行。

对非常见图例,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如学校中的实验楼、图书馆、绿地、雕塑等。

知识扩充:

1、地图的分类

  

(1)按区域范围分类:

分为世界图、国家图、分区图、省图、市县图、乡镇图等;

  

(2)按地图内容分类:

分为两大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基本要素包括居民地、交通网、水系、地貌、境界、土质植被等)的地图。

其中详细表示地面的各基本要素的叫地形图;内容比较概略,但主要目标很突出,以反映各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地图称为地理图;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地形地理图。

  专题地图是以普通地图作为底图基础的,重点反映某一种或几种专门的要素,依内容要素可分为:

自然地理图、社会经济地图和工程技术图。

  (3)按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形图:

1:

5千~1:

2.5万比例尺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

1:

5万~1:

25万比例尺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

1:

50万~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

我国常用1:

1万、1:

2.5万、1:

5万、1:

10万、1:

25万、1:

50万、1:

100万七种比例尺普。

第三课时:

制作小型地球仪和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也可以把实验安排穿插在前面课中。

§3—3太阳和月球(2课时)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

2、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4、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方法与过程]

通过查资料、读图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太阳活动类型、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

太阳活动的物理现象

[课前准备]

查找关于太阳、月球资料

[教学手段]

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讲解;

[课时安排]本节2课时

[教学过程](见后)

第一课时

目标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万物生长靠太阳”。

“地球的热量源泉是太阳”。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描述太阳。

太阳由什么所组成的?

离地球有多远?

对人类的影响有那些?

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描述对太阳的感受。

太阳概述

1.出示太空拍摄的太阳照片。

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描述对太阳的新感受。

2.归纳:

据科学研究,太阳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普通恒星。

3.介绍太阳概况:

(1)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

(是地球的109倍)(3)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

(4)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

(5)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叙说对太阳的新感受。

 

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

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及太阳的活动

引导学生读太阳的剖面图。

介绍太阳大气层结构特征与太阳活动:

从里——外

1.亮度、密度减小厚度增大温度升高。

2.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

3.归纳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为:

黑子和耀斑

读图活动

 

笔记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引导学生读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图。

归纳: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2.列举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事例:

(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

(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

3.播放太阳活动的影像资料。

讨论

归纳

 

提高对太阳活动的认识。

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看书、归纳

小结

[板书设计]§3—3太阳和月球

一、太阳

1、太阳概况

2、

太阳黑子

耀斑

日珥

太阳的结构(里——外):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3、太阳活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目标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我们以前一定听说过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

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等。

传说月球上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玉兔,那月球上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已经踏上了月球,下面就来看一下登月实录和图片,然后一起来讨论月球表面是怎么样的?

人到了月球和人在地球比,会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讲故事

 

边看边想

讨论

月球的概况

1、大小

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问:

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却大小相似,为什么?

2、质量

质量只有地球的1/8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

思考

回答

月球表面明暗状况

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明面

画出月球表面的月貌图(有环形山、放射状山脉、低洼高地)

明亮的部分是:

山脉、高原

阴暗的部分是:

广阔的平原和低地(看上去像水域,又叫海和洋)

环形山:

大体上是陨石撞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

 

观看课件

归纳

人在月球上会怎么样?

通过读图3-21月面景观漫画

结论:

月球是一个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

讨论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A.夜间照明

B.月相的变化用来计时依据

C.潮汐现象,相互引力吸引

D.月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已有60多种

 

汇报找到的资料

登月纪事

 

阅读万户与古代火箭,及人类登月大事纪

我们有过登月技术现状,讨论是否有必要发展登月技术?

想象一下,人类以后会对月球进行什么样的开发?

阅读

讨论

想象

小结

作业:

课后、作业本

[板书设计]§3—3太阳和月球

二、月球

1、月球概况2、月面景观

环行山——陨石撞击月面而形成的

明亮部分:

山脉、高原

阴暗部分:

平原或低地

3、球上没有空气、水、生命4、登月技术

[教后反思]

①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②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美国、阿姆斯特朗)

③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④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⑤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⑥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38万多公里)

⑦月海是海吗?

(不是,是平原)

⑧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风暴洋)

⑨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大)

⑩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1738公里

课题:

第三章第4节观测太空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著名星座和恒星。

2.掌握观测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通过探究,实际感受天文观测研究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宇宙的兴趣。

4.学会使用星图,了解当地的四季星空。

5.了解我国古代在天文观测上的贡献,为科学地认识宇宙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如何找北极星;使用活动星图观测四季星空。

教学难点:

活动星图的制作和使用活动星图观察四季星空。

教学安排:

本节建议2课时

课前准备:

制作好的活动星图、课件、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

(播放《圣斗士星矢》)

提问:

圣斗士代表宇宙中的什么?

回答:

星座

提问:

那星矢代表什么星座呢?

黄金圣斗士又代表什么星座呢?

回答:

星矢代表天马星座,黄金圣斗士一共12个,代表黄道十二星座。

提问:

什么是星座?

天空中有多少星星呢?

(如有同学回答,则让他们自由回答。

)请同

学们翻开课本第98页。

讲解:

由于天上的星星很多,决大多数是恒星(在天上的位置基本上看不出来变化),用人的肉眼能看到大约6000颗。

茫茫星海,常常使很多人望而生叹,不知该怎样认星。

其实,和星星交朋友也不难。

这要首先了解星区是怎样划分的。

就像了解你的挚友一样,你应知道他家的住址,他家周围的环境特征。

恒星天区的划分,就相当于街区的划分。

中国古代把恒星天空划分成三垣二十八宿(xiù)。

宿就是住地的意思.把28宿以外的星区划分为三垣:

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

垣就是墙的意思。

意思就是以墙围起的星区。

(出示投影片)

古代的巴比伦人将天空分成了许多区域,称之为“星座”,每一个星座由其中的亮星的特殊分布来辨认。

古希腊人在公元前270年前后把他们所能见到的部分天空划分成48个星座,用假想的线条将星座内的主要亮星连起来,把他们想象为人物或动物的形象,并结合神话故事给他们取了合适的名字,这就是星座名称的由来。

(出示各种星座图片)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区,叫星座。

在这88个星座中,沿黄道天区有12个星座,它们是双鱼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

北天有29个星座,南天有47个星座。

由于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四十几个星座都居于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刚好是我们常见的星座,只要一个个记住这些星座的位置,名字和与周围其他星座的关系,并记住把主要亮星连起来的想象图,你就可以很容易的辨认整个星空了。

读图看课本第98页(1、你认识下面的星座吗?

请在星空图中找到他们)(出示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猎户座、天鹅座图片)

讲解:

南天的星座是到十七世纪环球航海航行成功后,再经过航海家的观察才逐渐的确认下来的,所以就有了许多当时比较先进的科学仪器来命名南天的星座。

如望远镜座、罗盘座、显微镜座、圆规座等。

比较引人注目的亮星,是恒星中的“大人物”,人们给它们起了名字。

读图(2、找出下列恒星)(北极星在小熊座、织女星在天琴座、牛郎星在天鹰座、天狼星在大犬座,是全天最亮的星。

出示图片)

(出示投影片,展示下列文字)对众多的恒星,1603年,德国业余天文学家拜尔(Bayer,Johann)建议命名的方法是:

每个星座中的恒星从亮到暗顺序排列,以该星座名称加一个希腊字母顺序表示。

如猎户座α(中名参宿四)、猎户座β(中名参宿七)、猎户座γ(中名参宿五)、猎户座δ(中名参宿三)……。

如果某一星座的恒星超过了24个希腊字母,就用星座名称后加阿拉伯数字,如天鹅座61星,天兔座17星等。

如今,大望远镜和新的观测技术不断涌现,被观测到的恒星越来越多,天文学家们就像管理户口一样,将它们一一登记入册,编成星表。

星表中的编号就和天体的名字一样。

天文学家可以根据星表中记录的天体坐标,把天文望远镜对准它们。

讲述: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有关星座和星星的神话故事。

(。

“牛郎织女”、“七仙女下凡”等故事,是中国民间流传很广、很感人的关于星星的神话;

提问:

熟识星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

晚上在野外迷失方向的时候,可以找北极星。

教师补充:

由于恒星的相互位置看起来是不变的,随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它们在不同的时候出现在天空的方位不同。

古代的航海家们可以通过观测九颗选定的恒星(“航海九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来判别航向。

而当代的星际航行也利用恒星来导航。

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飞船就通过光学定位仪用恒星定位,以确保飞船沿既定轨道运行。

熟识星空还可确定时刻,例如在大年三十的20点左右,猎户星座中的“三星”就刚好在正南天空。

而古埃及人能够通过观测星空来预言尼罗河水是否会泛滥。

中国殷代的人们则能够通过观测星空知道是否该开始播种。

教师讲述:

如何去找北极星呢?

请看课本100页观察。

由于北极星不是很亮,比较难找,所以第一步先找大熊星座(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在天空组成斗状,很容易认出,其斗柄在不同季节指向不同,在晚上8、9点钟观测,春天斗柄朝东,夏天斗柄朝南,秋天斗柄朝西,冬天斗柄朝北。

(教师教口诀:

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第二步把北斗星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

根据老师的讲解,请同学们画一幅示意图,说明如何找北极星。

(教师投影仪下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加以评价)

教师提问:

在野外,如果迷路了,还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