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85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docx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docx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

3.1-3.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

学习目标1、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运用景观图片和地理分布图等,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

3、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圈层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过程。

重难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理环境差异性

1.主要表现:

地理环境及其上的差异

2.自然带的形成:

纬度位置→差异→水热组合→代表性植被→自然带

海陆位置→差异土壤

3.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形成

基础形成

因素图示表现分布例子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

沿方向延伸,

沿方向更替

沿方向延伸,

沿方向更替

沿方向延伸,

沿方向更替在和

地区表现明显

非洲沿东经20度南北方向自然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沿方向延伸,

沿方向更替

沿方向延伸,

沿方向更替

沿方向延伸,

沿方向更替

在表现明显

我国沿北纬40度纬线从沿海向内陆

沿方向伸展,

沿方向更替

的高山地区

喜马拉雅山地自然带

非地带性分布

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

自然带分布不呈带状

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的地区沙漠中的

南半球缺失。

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整体性概念:

地理环境是由、、、、等要素组成的。

五大要素相互、相互、相互,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案例分析:

厄尔尼诺现象

①是发生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的现象。

每隔年发生一次,发生时会使秘鲁附近海区大量死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出现灾害,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和变得干旱少雨,世界许多地方变得气候异常。

①与的协调一致;

3.整体性表现②之间的相互制约,即“”;

③之间的相互联系。

一个区域变化会影响到

4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例如:

海洋与大气之间

①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是:

通过输送大气中的来改变大气运动,因此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源。

②大气对海洋的作用:

通过风将传输给海洋。

大气与水面的作用驱动水体运动,形成。

③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交换与传输。

当气压升高时,海面就会,气压降低时,海面就会

5.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①物质运功的体现:

植物的作用作用

②植物对物质运动的意义——生物小循环

吸收释放制造或消耗

光合作用有机物质

呼吸作用有机物质

植物的产生使化学元素在四大圈层间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植被

2.丹阳地区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荒漠带

3.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B.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更替

C.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D.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

4.我国内蒙古高原,自西向东呈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分布规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C.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D.沿经线方向分异

5、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昆仑山B、乞力马扎罗山C、天山D、富士山

6.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高低不同B.海陆分布不同C.地势高低不同D.大气环流不同

7、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属于()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

8.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

9.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

A.彼此孤立存在的B.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C.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0、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差异性②地理环境整体性③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④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1.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地下水位持续上升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河流水位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12、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出现的现象是()

A.秘鲁寒流上升现象明显加强B.亚洲东南部多雨

C.南美洲西海岸易出现洪涝灾害D.秘鲁渔场捕鱼量明显增加

1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

A.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

14.能使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A.大气循环B.水循环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地壳的物质循环

二、综合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BCDEF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3)自然带A——D¬——E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__。

二、综合题

11.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

A,B,C______________。

(2)在图上补画出相应的箭头,图中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是、、。

(3)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几种循环:

___、___、____、_____。

(4)假如C代表生物(植被),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的变化并导致的失调。

相反,通过植树造林,可以调节_,改善,保持___,促使生态环境的。

(5)该图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试分析各要素与整体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人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概念,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资源的含义,并能加以区分。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分析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上的特征。

3、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基础知识梳理】

1、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____获得,并用于_______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用途分:

主要包括___资源、___资源、___资源、___资源、

___资源。

以性质分:

非可再生资源:

如___资源。

可再生资源:

如___资源。

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①分布的____性:

自然资源的分布上存在___或___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各种可再生资源受____条件的影响,它们的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规

律。

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____作用的制约,其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②资源间的___性: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

系的。

这种联系性在各种____资源之间表现得万为突出。

③数量的____性:

不可再生资源的绝对数量将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而不断__

_。

各种可再生自愿虽然可不断再生,更新获或循环,但数量也是____的。

④利用的____性:

随着_____进步和_____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

的利用范围合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也将不断___。

3.土地资源与人类

(1)采猎文明阶段: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主要以____、____为生。

这时

土地的____对于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____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影响较大。

(2)农业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是以____和____为标志的。

这时土地

的_____和____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工业文明阶段:

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_____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

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______的大量使用,使土壤和土地退化越来越

严重。

土地的_____和_____,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4.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①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______和______,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②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强调的是_______,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_______能力。

其次,人类要将____利益与____利益、____利益与____利益结合起来。

再次,要高度重视对______的保护。

【活学活用】

一.填空题

分析以下资料,以下资料分别说明了自然资源的什么特点?

(一)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远景储量有9000多亿吨,而可利用的精煤储量仅570亿吨。

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已探明的80种矿种中,形成一定生产能力的只有20种。

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开发量仅占可开发量的5.5%。

-----------------()

(二)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尔文•卡尔发现在许多大戟科植物产生的一种乳状液体中,含有40%左右的类似原油的碳氢化合物。

他认为,选择高产量的品种种在荒地上,估计每公顷可提取相当于650桶石油的原料。

大戟科种子榨出的油经化学分析是一种碳氢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经催化裂解后,可产生许多重要的化工原料。

新西兰计划到公元2000年可全部用植物石油替代当前的石油。

而在德国还兴建了一座以芒属植物、白杨、柳混合物和秸杆植物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

(三)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料的历史,是一个品种和类型不断扩大和增加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来尤为迅速。

如稀土、铀、钽、铌等矿石在40年代都是没用的,50年代成为重要的矿种。

现在稀土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石化、玻璃、陶瓷、电子、核能工业以及轻工业、医学、农业等方面,铀则成为现代军事、能源工业的重要资源。

-----------()

(四)过去人类一直是着力开发利用出露地表的和地壳表层的矿产资源,钻探深度不过几千米。

50年代以来钻探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人类开发利用地壳深层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目前,人类的钻探深度已突破万米,并在日益加深。

---------()

(五)中国的水资源总最为2.8万亿立方米。

中国的草地面积达3.2亿公顷,人们可以利用的约占70%,达2.2亿公顷。

-------------------------()

(六)阿斯旺水坝修建前,尼罗河河水将上游大量的含有腐殖质的泥沙带到下游,使得下游农田非常肥沃。

截流建坝后,泥沙少了,下游的农田因缺乏肥料而逐渐变得贫瘠。

当地盛产的优质棉花大量减产;河流的人海处由于没有泥沙作补充,海岸逐渐被海水侵蚀,海水的倒灌使一些村庄被海水淹没。

阿斯旺水坝拦截了鱼儿的食料,因而使下游的水产品产量由每年1.8万吨下降到每年500吨。

----------------------------()

二、选择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中能够为人类提供陆地自然资源的是()

A、电闪雷鸣B、海水涨落C、火山喷发D、温泉沸泉

2.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滩涂、荒山、戈壁、沙滩均不属于自然资源

B、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许多生物资源的分布虽不均衡,但也有地带性规律

D、目前地壳中的铁、镍元素也是自然资源

3.我国为了充分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要()

A、在内蒙古建立磷矿基地

B、在苏、浙建立稀土工业基地

C、在鄂、滇、黔建立稀土工业基地

D、以山西为中心建立能源、重化工基地

4.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气候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生物资源

5.有关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是自然综合体B.土地就是土壤

C.荒漠、滩涂不属于土地资源D.湖泊不是土地资源

6.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铝土矿B.钢材C.稻谷D.雷电

7.下列自然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煤炭资源B.水资源C.森林资源D.矿产资源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