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836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

宋元

 

[理线索·让脉络更清晰]

 

[明特征·让认知更深刻]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完备,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路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中国经济重心在南宋时转移到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隋唐时期是诗歌的繁盛时期。

宋元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外传;理学有了较大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文学艺术绚丽多姿

宋元时期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文化繁荣,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考点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第1步悟真题·考情研析

命题点一:

考查西晋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

1.(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解析:

选D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材料并没有反映养子与亲子的权利,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血缘亲情关系淡化,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庭内部,而不是宗族内部,C项错误。

故选D。

命题点二:

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2.(2011·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解析:

选D 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而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宋朝,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项排除。

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

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故答案为D。

考什么

近年新课标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特征的考查上,突出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怎么考

命题多创设新情境,要求学生运用辨析比较的方法,对材料信息加以解读和阐释,从阶段特征的高度上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作用。

怎么办

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关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并深化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2步研知识·重难突破

一、政治制度

1.三省体制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

(1)含义:

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

“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途径: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

隋朝时,隋文帝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社会经济

1.农业:

均田制;耕耙耱技术;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2.手工业:

发明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领先世界;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

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三、文化成就

1.思想:

佛教、道教广泛传播,直接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2.科技: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艺术: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文人画出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

(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存在南北差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2)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

(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道教官方化,佞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释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

尤其是佛教,经历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无不打上佛教的烙印。

(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

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5)思想文化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第3步提能力·题组演练

题组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1.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魏晋时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

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  )

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

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

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

材料反映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到魏晋时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说明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官吏的选拔上强调出身、门第,因此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材料没体现。

2.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

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

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选官基础

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

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解析:

选C 魏晋南北朝是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作为划分社会形态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属于“世袭社会”,这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属同一类型,因此C项正确;A、B、D三项所表述的意思与题目要求不符,排除。

 解答选官制度类习题应掌握的古语解读

(1)“大人世及以为礼”:

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禅让制被破坏后,出现了世袭制,此制度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

(2)“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察举制实行初期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后来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发展起来,官宦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

(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魏晋之际,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故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

此后出现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题组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3.中国古代农民早期采用的是耕耱结合的方法,即在翻耕后用“耱”来耱平地面和耱碎土块,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

后来,则在耕耱之间又加上了“耙”,形成了耕、耙、耱三位一体的旱地耕作技术体系。

“旱地耕作技术体系”形成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D.明清时期

解析:

选C 春秋战国以后,先是中国北方旱地农业出现了耕耱相结合的耕作体系,到了魏晋时期,随着耙的出现,标志着以耕—耙—耱—锄为核心的北方旱地抗旱保墒耕作技术体系的最终形成,C项符合题意。

4.(2015·洛阳统考)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今河南灵宝附近)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

这说明当时(  )

A.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卓著

B.官商勾结营私之风盛行

C.北方经济水平高于南方

D.南北地区经济往来仍在继续

解析:

选D 孝文帝即位于471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452年”,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官商勾结,故排除B项;题目中未对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故排除C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崔宽看到弘农……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利用职权走私”分析可知D项正确。

题组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

5.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王猛等人,大兴儒学;北魏孝文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

这说明(  )

A.动荡时期统治者更依赖儒学巩固统治

B.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

C.该时期实现三教合一,儒学发展兴盛

D.少数民族封建化完成

解析:

选B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多重用儒士,发展儒学,客观上说明儒学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故选B项。

6.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

这表明当时(  )

A.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  B.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C.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D.三教合一有了新的发展

解析:

选A 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

根据题干信息“非汤武而薄周孔”可知,官方意识形态受到挑战,这说明思想上不再是儒学一统天下,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故答案选A。

儒学从未失去正统地位,故B项错误;当时只是一些人崇尚“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并不能说明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故C项错误;佛、道、儒三教合一应在隋朝以后,故D项错误。

 

         考点2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第1步悟真题·考情研析

命题点一:

考查唐朝时期政治对思想领域的影响

1.(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解析:

选C 由材料可知,唐高祖认为自己是老子的后裔,故把老子置于孔子之上,武则天却把佛教置于道教之上,而唐武宗则大规模“灭佛”。

由此来看,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相对比较稳固,没有太大的起落,故C项最符合题意。

A项说法过于绝对,皇帝个人的行为很难决定宗教的兴亡;B项说法错误,武则天时期佛教的地位就超越了道教;D项不符合史实,佛教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

命题点二:

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2.(2011·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

“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

“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