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高考新课标卷必修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8262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恒心高考新课标卷必修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恒心高考新课标卷必修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恒心高考新课标卷必修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恒心高考新课标卷必修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恒心高考新课标卷必修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恒心高考新课标卷必修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docx

《恒心高考新课标卷必修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心高考新课标卷必修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恒心高考新课标卷必修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docx

恒心高考新课标卷必修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

【恒心】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必修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

1.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植物没有系统的层次)

4.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5.显微镜观察的几种细胞应有代表性,一般包括以下类别,真菌(如酵母菌)细胞、低等植物(如水绵等丝状绿藻)细胞、高等植物(如叶的保卫细胞)、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或蛙的上皮细胞),以便观察后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

这些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形态有差异,原因可能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6.发菜、念珠藻、蓝球藻、颤藻都属于蓝藻。

7.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8.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9.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一、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二、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三、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0.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11.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他的名言是: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12.1990年,科学家发现人体生殖道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13.在同一个由多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内,由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化。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也是多种多样的。

14.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铁猛碰新木桶),C、H、O、N的含量最多,其中碳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15.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就是蛋白质,无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16.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婴儿有9种,比成人多的一种是组氨酸),叫必需氨基酸。

17.由于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有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其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结构蛋白、运输载体、信息传递、酶的催化、免疫功能。

18.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19.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存储能物质,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0.常见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它们的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物质。

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21.核酸是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22.甲基绿可以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23.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线粒体、叶绿体内也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4.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使用时要现配。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5.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24。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为碳链,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26.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27.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8.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29.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

C、H、O、N等化学元素在细胞内含量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以碳链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糖类和脂肪提供了生命活动的全面能源,水和无机盐与其他物质一道,共同承担起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等重要功能。

30.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

31.细胞涨破后,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提取细胞膜最常用的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它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

32.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动物细胞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3.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胞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34.细胞膜的功能:

一、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5.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

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

36.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而原核生物细胞壁的成份主要是肽聚糖,真核生物细胞壁的成份主要是几丁质。

37.将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38.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9.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40.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41.高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42.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43.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44.液泡内有细胞液,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保持坚挺。

45.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6.科学家发现有40种以上的疾病是由于溶酶体内缺乏某种酶产生的,如工矿企业常见的职业病—硅肺。

47.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48.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使之呈蓝绿色(配制方法是将健那绿溶解于生理盐水中)。

49.分泌蛋白最初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肽链,进入内质网加工,内质网可以“出芽”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与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50.生物膜的作用:

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51.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有的细胞的细胞核还不只一个。

5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53.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54.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

有边界,有系统内各组分的分工合作,有控制中心起调控作用。

55.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56.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57.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58.1954年罗伯特森大胆提出:

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暗层是蛋白质分子。

59.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有的横跨整个磷

60.脂双分子层。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61.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62.除了水、氧、二氧化碳外,甘油、乙醇、苯等物质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63.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

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

64.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

65.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66.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67.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013。

68.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69.唾液的PH为6.2~7.4,胃液PH为0.9~1.5。

70.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0C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0C之间;细菌和真菌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差别较大,有的酶最适温度可高达700C。

71.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大4.5~6.5之间。

72.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0C左右代表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0C~40C)下保存。

73.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P代表磷酸基团,~高能磷酸键。

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

54KJ/mol。

ATP的结构简式;A-P~P~P。

74.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75.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供能。

76.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也就是说,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因此,可以形象地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77.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呼吸作用。

78.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79.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80.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81.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但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肌细胞内的肌质网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

8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83.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释放2870KJ能量,其中只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84.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

85.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86.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7.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88.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89.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90.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91.每个基粒上都含有两个以上的类囊体,多者可达100个以上。

9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但是,他没有发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

93.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在淀粉。

94.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探究。

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95.农业生产上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的措施有:

控制光照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适当增加CO2浓度等。

96.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即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事实上,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97.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98.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一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一般来说,细胞核中的DNA是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的。

99.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100.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101.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102.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103.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

104.分生区细胞特点: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105.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106.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107.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叫干细胞。

108.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109.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都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110.衰老的细胞特征:

水分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如酪氨酸酶活性降低,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111.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112.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113.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114.癌细胞特征:

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115.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

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116.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117.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这种观点也叫做融合遗传。

(这是不正确的)

118.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119.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120.纯合子能够稳定地遗传,它的自交后代不会再发生性状的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地遗传,它的自交后代还会发生性状分离。

121.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2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24.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125.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12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127.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两种类型),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12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129.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130.萨顿观察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后来这一推断得到了摩尔根实验的证实,实验还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3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132.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XY型(如很多种类的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以及很多雌雄异株的植物如菠菜、大麻等),另一种是ZW型,如鸟类(包括鸡、鸭等)和蛾蝶类等。

133.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34.S型细菌的菌体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

135.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136.现代科学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37.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13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139.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140.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41.每种转运RNA只能识别并转运1种氨基酸。

每种氨基酸可以有1个或几个密码子。

142.DNA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43.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144.DAN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145.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之中。

146.DNA指纹技术的用于刑侦,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

147.RNA可以储存遗传信息,因此,有人把RNA称作DNA的副本。

148.从密码子表中可以看到,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做密码的简并。

149.核糖体可以沿着mRNA移动的.

150.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

151.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有二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52.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153.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154.一般来说,在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越迟,生物体表现突变的部分就越少。

155.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理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156.基因突变具有善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少利多害性等。

157.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58.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59.基因重组的类型有:

一种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一种是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另一种是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160.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

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1.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

162.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全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

163.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主要有: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164.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165.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166.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167.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168.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169.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只需要两年时间,就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

170.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171.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17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173.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容易受环境影响。

174.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175.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176.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177.高产青霉素菌株、“黑农五号”大豆品种等都利用了诱变育种。

178.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

他认为,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度退和获得性遗传。

179.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主要观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80.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进化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81.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频率发生变化

182.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183.由于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决定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184.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生物进化的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8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8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187.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88.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

后来大约20亿年的岁月中,生态系统是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两极生态系统(细菌和蓝藻),大约15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之后,有性生殖也出现了,进化速度加快,在约5.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