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说明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8064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方案说明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培养方案说明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培养方案说明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培养方案说明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培养方案说明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方案说明文档.docx

《培养方案说明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方案说明文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方案说明文档.docx

培养方案说明文档

 

培养方案说明文档

重庆大学

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名称:

矿业工程

学科(专业)代码:

0819

培养单位名称:

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2015年12月20日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1)硕士学位

1)基本知识培养目标

具有矿业工程学科领域较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基本素质培养目标

具备较高科学素养,法制观念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良好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3)基本能力培养目标

较深厚的专业素养,对矿业工程领域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价值有清晰的理解和初步明确的判断;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数值计算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内的外文资料,具备基本的学术交流和外文论文写作能力。

具备较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博士学位

1)基本知识培养目标

具备矿业工程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2)基本素质培养目标

具备较深厚的学术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具备一定学术潜力;遵纪守法、诚信公正,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

3)基本学术能力培养目标

深厚的专业素养,对矿业工程领域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价值具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判断;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科研组织协调和参与工程实践的能力;具备学术创新能力,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思考,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能够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工作。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基本要求

(1)硕士学位

1)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学术型硕士生应具有较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采矿工程专业知识,对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计算机技术等研究手段有一定了解,且应掌握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如:

地质学、工程力学、矿山机械、矿业经济、矿井灾害及防治技术、矿山环境、矿山企业管理等。

学术型硕士生应具备文献查询、资料收集、实验室试验能力,以及高级数值计算能力、数据分析和学术交流能力;应围绕采矿工程学科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并开展研究工作,系统掌握该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矿山及实验室勘察、实验工作技能,能够熟练地运用该方向的基本研究方法;借助学位论文的科学选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理论方法和研究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并进一步加深对该学科方向的理解。

硕士生应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训练,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及有关观测、实验仪器设备,并能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具有承担采矿工程有关科研和教学的能力。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2)基本素质

学术素养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有较好的才智、涵养和创新精神。

硕士生应关注采矿工程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兴趣、学术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能够将采矿工程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具备一定的学术洞察力、扎实地开展工程现场调查、试验和室内数值模拟与反演相结合的工作能力、较好的学术潜力和创新意识。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亦应掌握并尊重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在研究过程中,要对本领域相关材料的发现者、相关观点的提出者进行明确而又准确的表达,避免重复研究,杜绝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遵循学术研究伦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借助学科知识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学术道德

本学科硕士生应遵守共同的学术道德规范,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法律和规章,具有科学奉献和务实诚信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禁以任何方式漠视、淡化、曲解乃至剽窃他人成果,杜绝篡改、造假、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

3)学术能力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当具备通过研究动态分析、生产实践调查、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等各种方式和渠道了解学科科学技术研究前沿问题,并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有效获取研究所需要知识和方法。

本学科硕士生应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和生产实践需求,避免盲目选题。

应在矿产资源开采理论、工程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反演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科学研究、逻辑推理等方面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以使自己的学位论文得出可靠的结论。

本学科硕士生应认真研读前人或同行的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从中体会前辈和同行学者的研究方法,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研究对象的恰当方法。

科学研究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不仅应具备学习、分析和评述前人研究成果的能力,还须要掌握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和现代岩石力学、工程地质、现代采矿、矿物学等现场勘查、观测技术以及相关的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及实验室实验等基本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从前人研究成果或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思路、设计技术路线以及完成科研过程的能力。

并在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和推理,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论证所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学术创新能力

采矿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开展创新性研究及取得创新成果的能力,在开展学术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本领。

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采矿工程专业技术领域发现自己研究方向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实践能力

采矿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生应具有一定实践能力,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

学术交流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善于表达学术思想、阐述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具有良好的中文表达能力和一定水平的英文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术思想的表达主要体现在运用专业语言进行准确、清晰而富有层次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

学术成果的展示主要体现于适时在学术期刊、学术研讨会、科研创新活动等平台中发布自己的学术成果和技术发明。

(1)博士学位

1)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掌握地学、力学、数学、机械、电气、安全、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深入了解国内外采矿工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能运用实验、系统工程、物理模拟、数值计算、计算机仿真等方法与手段,创造性地进行矿产资源开采理论与工艺及与本学科有关的其他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

熟悉并了解矿山岩石(岩体)力学与采矿学基础理论,井巷施工方法与工艺、露天与地下开采方法与工艺、地压控制理论与技术、岩体支护与加固技术、矿井安全与灾害防治、矿山环境保护、矿山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矿业经济与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

博士生应具有扎实的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计算机技术等研究手段,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基本素质

学术素质

博士生应对采矿工程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有浓厚兴趣,以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矿业产业、丰富和发展传统矿产资源开采与利用的理论、工艺、技术和装备的精神来学习和研究采矿工程学科,具有创造性的发现和解决采矿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应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及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计算机技术等研究手段,且应掌握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如:

地质学、工程力学、矿井灾害与防治、矿山环境、矿业经济等,同时应系统全面地掌握与自己主攻研究方向联系密切的学科知识。

作为工程学科的博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团队合作内容包括:

研究计划的制订、现场调查、实验及其分析、综合技术路线的实施等,且应充分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学术道德

博士生应遵守共同的学术道德规范,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法律和规章,具有科学奉献和务实诚信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采矿工程专业领域生产、教学、科研及技术管理工作带头人的基本素质。

博士生还应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能够客观分析,正确辨识,引用他人学术成果时,应在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加以明确、规范和标注,这主要包括采矿工程研究中的数据、图表、公式、研究方法、研究论文和工程计划等表征采矿工程研究成果的重要方面。

3)学术能力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

博士生应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基本方法、规范路径和程序;具备深入、系统分析、评价文献资料的能力;注意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的社会发展背景、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的针对性、获取彼此之间的联系性和独立性,以及它们在引导采矿工程发展上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分析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的学术感性能力,能有效获取和消化最新专业知识,善于知识整合、设计及创新。

学术鉴别能力

博士生应具有对采矿工程学科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及学术思想的学术鉴别能力。

主要包括:

对已有成果的总结、概括、剖析能力;对其科学性、真理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的比较与分析能力;对相关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实验数据、推理推导、文字表述、分析方法以及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逻辑性、概括性、准确性等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

博士生应全面了解国内外采矿工程科学技术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掌握矿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善于发现采矿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采矿工程领域内具有共性的、对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有重要作用的关键问题;能熟练运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行业知识,开拓新方法,开发新技术,不断解决本学科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工程实际问题,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创造实验条件,独立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并具备在本研究领域组织课题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

学术创新能力

博士生应尊重科学,崇尚实践,具有辩证思维,具备学术质疑能力;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开展创新性研究及取得创新成果的能力。

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采矿工程专业技术领域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在采矿工程相关领域做出创造性贡献。

学术交流能力

博士生应具备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能力,应具有良好的中文表达能力及一定水平的英文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撰写的学术论文或技术报告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在学术报告中能准确清楚地表达出科研工作的内容和结论。

实践能力

博士生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熟练掌握本领域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独立解决采矿工程实际问题。

其他能力

博士生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科学洞察能力和良好的国际视野。

二、学科及研究方向

采矿业是工业的龙头,承担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动力和生产原材料的重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创办于1935年,是全国最早开办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于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权,1996年获准设立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学科于2006年被批准为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煤矿与安全工程领域”国家级特色专业,并于2008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根据“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Accord)建立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的国际协议体系”标准进行的专业认证。

经过80余年的发展,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目前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我国西部省市区高校中唯一拥有采矿工程学科的985高校,也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特色专业之一。

目前,采矿工程学科拥有“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煤气层瓦斯抽采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具有国内一流的科研实力。

重庆大学矿业工程在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矿业学科排名中名列第4。

本学科主要有以下研究方向:

1、矿床开采理论及技术

2、矿山岩石力学

3、矿井灾害预测及控制

4、矿物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

5、矿业经济

6、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理论与技术

7、矿山环境工程

8、露天开采与边坡工程

经过多年发展,本学科以上各研究方向尤其在矿床开采理论与技术、矿山灾害与防治(煤瓦斯突出防治)、矿山岩石力学、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与理论体系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采矿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矿山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使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2.5-3年。

博士生(硕博生取得博士学籍起)学制3年、学习年限3-4年。

直博生学制5年、学习年限4-5年。

硕士生的课程安排时间一般为1-1.5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

博士生的课程安排时间一般为0.5-1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2年。

直博生的课程安排时间一般为1.5-2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2年。

学业成绩优秀、科研业绩突出、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申请提前答辩。

因承担重要科学研究课题需延期毕业的研究生可申请延长在校时间;优秀创新创业研究生,可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四、学分要求

毕业总学分由课程学分、其他培养环节学分及学位论文工作学分三部分组成。

见表1。

硕士生应修满不少于44学分,其中课程不少于26学分(含公共必修课程6学分+专业必修课程8学分),其他培养环节不低于3学分,学位论文工作15学分。

博士生应修满不少于41学分,其中课程不少于13学分(含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学分),其他培养环节不低于3学分,学位论文工作25学分。

直博生(含硕博连读)应修满不少于67学分,其中课程不少于39学分(含公共必修课程11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2学分),其他培养环节不低于3学分,学位论文工作25学分。

其他培养环节包括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完成的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硕士中期考核、博士生综合考试与预答辩、三助一辅与创新创业实践、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等环节。

其中: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1学分、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1学分,为硕士生、博士生必修环节(直博、硕博连读生可减免硕士阶段必修环节);博士生综合考试1学分,为博士生必修环节;博士预答辩为必修环节,作为学位论文工作的组成部分,学分体现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学分中;研究生参加三助一辅部分工作与创新创业实践,计1学分;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为必修环节,计1学分。

表1学术型研究生学分要求

学位类别

课程学分(必修)

其他培养环节学分

学位论文工作学分

毕业学分

硕士生

≥26(14)

≥3

15

≥44

博士生

≥13(9)

≥3

25

≥41

直博(硕博连读)

≥39(23)

≥3

25

≥67

五、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原则

矿业工程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以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系统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方法为目标,注重课程内容优化,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科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增加研究方法类、研讨类和实践类等创新创业方面的必修课、选修课,促进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的有机结合,逐步开设和利用MOOC等网络信息课程,为研究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

(二)具体课程设置

表1、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

学时

学分

考核形式

开课

学期

备注

(修课要求)

必修课

公共课

必修课

BG0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MarxismincontemporaryChina

36

2

考试

2

博士必修

G0101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StudiesontheTheoryandPractice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36

2

考试

2

硕士必修

G0101A

自然辩证法概论/IntroductiontoDialecticsofNature

18

1

考试

2

硕士必修

BG0401A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EnglishforInternationalAcademicCommunication

60

3

考试

1

博士必修

G0401A

硕士英语/TheFirstForeignLanguage—English

60

3

考试

1

硕士必修、直博免修

G0602

数理统计/Mathematicalstatistics

40

2.5

考试

1

硕士必修一门

G0609

数值分析/NumericalAnalysis

40

2.5

考试

2

G0605

最优化方法/OptimizationMethod

40

2.5

考试

1

专业必修课

B20083002004

多场耦合理论及应用/TheoryandApplicationofMulti-FieldCoupling

32

2

考试

1

博士必修4个学分,硕士可选修。

B20184

矿井力灾害与防治/MineDynamicDisastersandControl

32

2

考试

1

B20181

矿业经济学/MingIndustryEconomics(双语)

32

2

考试

1

B20170

现代固体矿床开采理论及方法/ModernMiningTheoriesandMethodsforSolidDeposits

32

2

考试

2

S20292

弹塑性力学/Elastoplasticity

32

2

考试

1

硕士必修,博士可选修,硕博联读不得重选。

S20277 

高等岩石力学/AdvancedRockMechanics

32

2

考试

1

S20293

有限元基础/FundamentalsofFiniteElement

32

2

考试

2

S2*******002

工程测试技术/EngineeringTestingTechnology

32

2

考试

2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S20337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双语)/Experimentdesignanddataprocessing

32

2

考查

2

原则上硕士生、博士生共享,硕博联读不可重选。

S2*******026

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GeologicalDisastersPredictionandPrevention

32

2

考试

2

S20296

开采沉陷学/MiningSubsidence

32

2

考试

2

S20301

渗流力学/SeepageMechanics

32

2

考试

2

S20327

非常规天然气开发/DevelopmentofUnconventionalNaturalGas(双语)

48

3

考试

2

S20347

专业英语/ProfessionalEnglish

16

1

考试

S20298

矿区环境保护/MineEnvironmentalProtection(双语)

32

2

考试

2

S20279

防灭火与防爆技术/PreventionTechnologyofFireandExplosion

32

2

考试

2

S20302

安全监测监控原理/SafetyMonitoringandControlPrinciple

32

2

考试

2

S20232

土力学/SoilMechanics

32

2

考试

2

S2*******008

资源开采新方法与新技术/NewMiningMethodsandTechnology

32

2

考试

2

B

阅读/Reading

1

考查

博士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课程根据当年开课情况增减,学院不需选入培养方案中,由学校在学生选课平台中统一提供,供学生选修。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1

考查

硕、博必修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1

≥8次

硕、博必修

博士综合考试

1

博士必修

硕士中期考核

硕士必修

三助一辅及创新创业实践

1

硕士必修、博士选

博士国际学术交流

1

≥1次

博士必修

学位

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25

答辩

博士必修

硕士学位论文

15

答辩

硕士必修

补修

课程

MINE21110

地质学基础/FundamentalsofGeology

64

4

考试

4

同等学力、跨一级补修1-3门本、硕课程

MINE31310

煤矿地下开采/UndergroundCoalMining

80

5

考试

5

MINE40240

矿山压力及控制/GroundPressureandControl

32

2

考试

6

MINE30220

爆破与井巷工程/Blasting,SinkingandDrivingEngineering

64

4

考试

4

MINE41410

矿井通风/MineVentilation

60

4

考试

6

S

高等岩石力学/AdvancedRockMechanics

32

2

考试

1

跨一级学科博士必修1门。

S

弹塑性力学/Elastoplasticity

32

2

考试

1

注:

1、学生完成必修课程与必修环节学分后可以选修一至两门其它公共选修课与人文素质课程;

2、新开出课程由学院确定S(硕士)或B(博士)层次,课程编号由学校统一编制。

六、培养指导方式

1.学术学位研究生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学习手段,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攻读采矿工程专业学术学位的研究生应在学习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教学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和相关培养环节,完成学位论文并答辩方能毕业,申请取得学术学位。

2.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由导师具体负责指导,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学院负责监督、检查。

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查阅文献资料、阅读经典书刊、确定研究课题及指导科学研究等,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性选题;调动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教书育人,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定期与研究生见面并组织研究生开展学术讨论,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4.提倡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