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教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873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园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教育.docx

《幼儿园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教育.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教育.docx

幼儿园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教育

家园共育家园互动《“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教育”》在独生子女已为人父母的当下,家庭教育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过分宠爱孩子的现象屡见不鲜。

什么样的爱才是孩子需要的,才是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益的呢?

下面从一个发生在我们幼儿园的故事来分析,希望能对家长有所帮助。

一天上午,我接到班里一位老师的,说班上的小煊又在大叫,严重扰乱秩序,让她无法组织活动。

我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去班级了解情况。

原来,班级正在组织集体活动,当老师讲解或和其他小朋友对话时,小煊就会发出尖叫,让活动无法继续开展。

这位小煊小朋友,我曾经接触过。

当时是因为小班刚入园时他乱扔鞋子、撕图书、爬桌子,老师无法招架,找我来“求助”。

当天我和小煊爸爸进行了交流,建议他们将孩子从爷爷奶奶那里接回来自己带,多和孩子交流,引导和规范孩子的行为。

带班老师告诉我,因为我的介入引起了小煊父母的重视,他们将小煊接到自己身边。

那段时间小煊有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小班下学期在遵守规则、与同伴相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老师也经常将孩子的进步反馈给家长。

到了中班下学期,小煊爸爸妈妈感觉孩子进步挺大,老师也没有再反映小煊的不良表现,就又让孩子回到爷爷奶奶身边。

但爷爷奶奶并没有改变教育方法,仍一味迁就、溺爱小煊。

现在,孩子出现的问题不断增多,今天终于又到了严重影响集体活动的程度。

听完老师的表述,我静静地在一边观察,情况确实如老师所说。

鉴于这种情况,放学时我和小煊妈妈进行了交流。

小煊妈妈说,小煊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非常宠爱这个漂亮可爱而又聪明的孙子,所以只要小煊提出什么要求都给予满足。

不仅如此,即使孩子有明显不对的地方,也会帮他找理由。

妈妈举了个例子,有一次小煊在奶奶去阳台晾衣服的时候故意伸出脚,差点将奶奶绊倒,可是奶奶没有说一句批评孙子的话,反而紧张地说,万一奶奶踩着你了可怎么办呀?

可见奶奶疼爱之心已经让她看不到孙子身上的问题。

另一件事情也让小煊妈妈头疼,就是只要小煊和爷爷在一起,电视可以随便看,想吃什么就立刻去买。

“无条件的爱”的后果

我和小煊妈妈分析了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1.行为无边界

小煊养成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习惯。

孩子从出生开始接触周围的人,通过观察成人的态度、表情来判断自己的行为。

如果家长对孩子始终是赞许、认可,他就不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也就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样,孩子来到幼儿园,用在家庭中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来对待集体中的老师和同伴,必然会引起各种问题。

2.找不到归属感

当自己的行为方式不被老师和同伴认可时,孩子不能判断出是因为自己的某种行为所致,而会模糊地认为是对他本人的不接纳,从而不能通过修正自己的行为来获得大家的认可。

这种自我否定的情绪,让孩子在集体中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最终会影响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

当孩子不能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时,会感觉自己被排斥在集体之外,为了获得关注、获得朋友,又会用各种特殊的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获得大家的关注,这就形成一种不良行为的循环。

3.影响是非观的形成

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小煊不同的要求,甚至相互矛盾的教育环境,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弄不清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没有是非观,在行为上就会表现为行动无章法,忽“好”忽“坏”。

给家长的建议

1.统一要求,行为有规范

家园之间、家庭内部成员之间要统一对孩子行为习惯的要求,形成教育的一致性。

祖辈和父母之间的价值观可以不一样,但对孩子具体行为的要求一定要一致。

如可以引导小煊把高兴和不高兴的事情同老师、父母或同伴说一说;有话慢慢说,想好了再说,不乱发脾气;在幼儿园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协商解决。

帮助小煊克服遇到问题就扔东西、发脾气的习惯,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科学评价,培养良好品质

对小煊的行为进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语言评价引导。

不用“聪明”“漂亮”等词语评价,因为“漂亮”是父母给的,不是他通过努力得来的,不宜夸奖;夸“聪明”会让孩子时刻想证明自己是聪明的,从而害怕失败和不完美。

这在小煊身上尤为明显,如因为自己还没学习某个舞蹈动作,干脆就不表演。

家长要多用鼓励的语言进行评价,促进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用能修正其行为的语言进行评价,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

“刚才你看书的时候是一张一张翻的,眼睛一直看着书,这就是专心看书的样子哟!

”“妈妈喜欢你耐心做手工的样子,眼睛看着自己的材料,一点点去折、剪,做完之前不离开自己的位置,这就是有耐心,你能做到吗?

3.用“无条件的爱”建立安全感

成人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不因孩子是否聪明可爱、是否健康漂亮,爱就有所增加或减少。

如果因为孩子调皮了,就很生气地取消原计划的游戏,或是其他原定的孩子喜欢的、盼望已久的活动,让他失落,以此来惩罚他,让他长记性。

这种做法,首先是说明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只有你表现好时我才会爱你,才能陪你玩,表现不好就取消了。

那样会让孩子怀疑父母是不是真的爱自己,产生不安全感。

如果不能让孩子在童年期感受到父母的爱,让孩子长期处于这种不安全的状态,就不能在孩子与家长之间建立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成年后与周围人的关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影响其一生的幸福。

当然,无条件的爱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和欲望,那样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成溺爱,同样是害孩子。

4.用“有条件的教育”建立规范

孩子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爱,同样也离不开教育。

爱是无条件的,但教育是有条件的。

无条件的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有条件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社会规范。

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甚至用哭闹、发脾气来要挟的时候,也是家长最头痛的。

以下是我们常见的一些家长的解决办法:

(1)妥协,满足孩子的要求;

(2)哄骗,用其他东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打骂,用暴力的方式阻止孩子的行为;

(4)冷处理,将哭闹的孩子一人关在卫生间或是房间里,让他哭去。

这些方法都不可取。

妥协只能滋长孩子的坏行为、坏习惯,是对孩子的纵容。

哄骗、用其他东西转移孩子注意

力,是对孩子的一种“贿赂”,只能短暂地让他不再哭闹,而不是去解决问题。

打骂和将孩子一人关屋子里,都是让孩子感觉到恐惧,孩子会因为惧怕而大哭,低头认“错”,但并不是真正知道错了,更不懂得应该怎么做。

这样只能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而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更好的做法是面对孩子的问题或是哭闹的孩子,做到“和善而坚定”。

家长既要让孩子感受到爱,同时也要让他

感受到出现的错误行为必须纠正。

如,父母可以陪着哭闹的孩子在房间里,告诉他哭闹解决不了问题,错了必须改正。

陪着孩子在房间,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是和他在一起的,表现出作为家长温柔的一面。

坚定地要求纠正错误,表示不能容忍他的错误行为,希望他纠正的态度是坚定的,没有商量余地。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感受到爱的环境中矫正自己的行为。

小煊因爷爷奶奶无原则的溺爱,以及家人不一致的教养方式造成的问题,只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不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不一样,但让孩子在父母无条件的爱中获得安全感,在有条件的教育中习得社会行为规

范,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能够影响孩子一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转载自《学前教育》(家教版)2021年1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